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第二单元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982868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第二单元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第二单元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第二单元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2、了解第一则选文和第三则选文的思想内容。 3、学习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培养语感,深入领会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1、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2、领悟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学习其关注民生疾苦的火热情怀。教学重点主要学习第1则和第3则,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用法和特殊句式的特点,准确翻译重点句子。体会对比说理及其作用。教学难点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视角恰当评价孟子思想的进步性,如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立身处世,解决遇到的人生现实问题。教学方法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组长负责,课前自主预习,要求课堂上学生组内、全班充分展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课时安排 二课时 导学案一、复习回顾 疲惫的面容、沙哑的声音、有力的挥手,温家宝总理站在地震废墟上的形象定格成一幅永久的画面,它感动了世界,增强了四川人民和全国人们共抗地震灾害的信心和勇气。泼水节上,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相互泼水祝福,给人们留下了温馨的回忆。忧民之忧,乐民之乐,亲民总理爱人民,人民热爱好总理。“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咱老百姓”,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之上,人民把他踩在脚下;把人民的忧乐放在心上,人民永远记住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我们回溯历史,看看孟子是如何解读“仁人之心”的。 二、设问导读阅读“引入话题”,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疏通一、二两则文字。三、自学检测(一)读准下列加点词的字音。 (1)王语暴(y) (2)庶几(sh j)(3)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l)(4)直好世俗之乐(zh))(5)举首蹙頞(c )(6)羽旄之美(mo)(7)放于琅琊(fng y) (8秋省敛而助不给 (xng j)(9)睊睊( jun) (10)慝(t)( 11)徵招(zh sho ) (二)归纳文言现象: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今之乐由古之乐 “由”通“犹”,如同。可得闻与 “与”通“欤”,语气词。直好世俗之乐耳 “直”通“只”,只是。时日害丧 “害”通“曷”,何。予及女偕亡“女”通“汝”,你。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王语暴以好乐 语:告诉。好:喜欢,爱好。 王变乎色曰色:脸色。 今王鼓乐于此 今:假如,如果。 经之营之 经、营:都有测量、度量的意思。庶民攻之攻:制造。 遵海而南遵:沿着。 秋省敛而助不给省:视察。给:不足。 为诸侯度 度:法度,准则。 民乃作慝 慝:邪恶。 师行而粮食师:众人。 3、归纳词类活用现象。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乐:名词活用为动词,娱乐。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少、众: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少数人、多数人 今王鼓乐于此 鼓:演奏。吾王庶几无疾病与疾病:名词活用为动词,患病、得疾病。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王:名用动,称王。庶民子来子:名词作状语,像儿子一样。 而民欢乐之欢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欢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忧: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欢乐,以为忧愁。 出舍于郊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居住。 4、分类列举本文出现的文言句式。 宾语前置句:介词短语后置(状语后置)句: 被动句:(三)结全注释,疏通课文。要求不变。四、巩固练习1、简要概括一、二两则的主旨(主要意思)。 2、孟子是如何调控与齐王谈话的气氛的? 3、体会孟子与齐王谈话中的两层铺垫的作用。 4、孟子描绘了人民个个“疾首蹙頞”“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的悲惨图景和人人都“欣欣然有喜色”,祝福国君身体健康的太平景象这两幅画面,其作用是什么? 4、孟子在文中描绘的悲惨图景和太平景象两幅画面,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在文中,孟子描绘了人民个个“疾首蹙頞”“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的悲惨图景悲惨图景和人人都“欣欣然有喜色”,祝福国君身体健康的太平景象, 避免直接的、枯燥的说教。通过描写,形象说理,我们在议论文写作中可以借鉴使用。正反对比说理,表明国君要与民同乐,揭示主旨:“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孟子所谓同乐,不是说王跟百姓一同欣赏音乐或者一同打猎,而是说以百姓之乐为乐,而百姓亦以王之乐为乐。点拨:孟子和齐宣王的一番对话,最大的妙处在于他没有纠缠于先王之乐和世俗之乐,也没有极力推荐先王之乐或批评世俗之乐,而是力图把齐宣王引向与民同乐。这是更根本的,因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真的能与百姓同乐,以百姓之乐为乐,以百姓之忧为忧。那么,就能成就王业了,恐怕百姓也就不会向国君提更高的要求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自学检查(二)归纳文言现象: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畜君者(“畜”通“慉”,喜欢,喜爱。)景公说 (“说”通“悦”,高兴。)4、例举文言句式。判断句: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无非事者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巡狩者,巡所狩也宾语前置句: 好乐何如 何以能鼓乐也 何以能田猎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之观也 吾王不游,吾何以休? 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介词短语后置(状语后置)句: 王语暴以好乐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今王鼓乐于此 今王田猎于此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吾欲观于转附、朝儛被动句: 暴见于王 他日,见于王曰 朝儛省略句:不若与人 第二课时四、巩固练习1、简要概括第1-3则主要意思。第1则:通过正反对比,孟子主张国君应“与民同乐”,实行“仁政”的思想。 第2则:表述池沼苑囿之乐,即君主贤明,才会享受真正的快乐。 第3则:国君应该以天下人之乐为乐,以天下人之忧为忧。2、 孟子是如何调控与齐宣王谈话的气氛,使谈话顺利进行? 明确:一开始,齐宣王把自己与孟子对立起来,“王变乎色”,是因为齐宣王喜欢世俗之乐,而儒家学者把音乐分为两类:一类是先王之乐(古代圣贤之君的音乐),即雅乐,一类是世俗之乐,即俗乐,儒家推崇的是先王之乐,齐宣王喜欢世俗之乐,感到自己不正派而惭愧,所以变了脸色。而孟子却说“今之乐由古之乐”, 这话是承接齐宣王的“先王之乐”与“世俗之乐”而言的,但更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这当中孟子已经改变话题,改变了原来的概念。于是,出现了四个概念:“先王之乐”、“世俗之乐”、“今之乐”、“古之乐”。这使孟子转换了话题,为齐宣王钻进自己的圈套作好了准备。至此,孟子就已经完成了化被动为主动的转移。要指出的是,孟子为了缓和谈话气氛所用的手段,并没有改变自己原来对音乐的立场,却把谈话引入了自己想说的领域。 3、体会孟子与齐宣王谈话中的两层铺垫的作用。 明确:文中孟子和齐宣王的精彩对话有两次,这两层铺垫就是孟子的两次提问和齐宣王的两次回答,孟子的两问是“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和“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齐王的两次回答“不若与人”和“不若与众”,说这话的前提是齐宣王忍不住主动地说“可得闻与?”,孟子在此故意不直接阐述自己的道理,其目的很明确,一是蓄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重谈话气氛,诱导齐宣王在思想上趋向自己与民同乐的观点。 课后反思: 1、学生质疑预习时的知识障碍,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解决疑惑,排除障碍。如:今之乐由古之乐也,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特点。(组内交流,第1-2则)3、对各组展示和朗读适当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