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第三专题复习学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956919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四第三专题复习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必修四第三专题复习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必修四第三专题复习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四第三专题复习学案基础梳理一、文学常识1王勃,初唐诗人,与 、 、 并称“初唐四杰”。我们曾学过他的都少府之任蜀州,诗人以“ , ”相慰勉。2白居易,字 号 , 运动的倡导者,主张“ , ” ,与 合称“元白”。3李商隐,字 ,号 , 唐诗人。与 合称“小李杜”。4词,又称为 、 、 。词根据风格可以划分为 和 ,根据字数的多少可以划分为 、 、 。5柳永,又名 ,字 。李清照,宋代 派词人的代表,号 。二、字词1请为下列加点字注音衣襟 ( ) 棨戟( )( ) 懿( )范 俨( )然 雨霁( )恣睢( ) 纤( )歌 纤( )夫 彭蠡( ) 蠡( )测命运多舛( ) 渥( )然 弱冠( ) 冠( )冕 冠( )心病叨( )陪鲤对 唠叨( ) 盛筵( ) 鸾( )凤 萧飒( )针砭( )时弊 戕( )贼 杀戮( ) 戳( )穿 2识记多音字塞(si)子 堵塞(s) 秦塞 (si) 号(ho)古木 号(ho)召 石栈 (zhn) 饯别(jin) 静悄(qio)悄 悄(qio)然 扪参(shn) 参(cn)加 收殓(lin) 敛(lin)容 姓贾(ji) 贾(g)人 哺(b)育 甫(f)定 湓浦 (p) 幽咽 (y) 咽(yn)喉 吞咽(yn) 3选出下面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 ( )A欧越 钦佩 弘扬 垂头茸脑 B渥然 沉缅 淅沥 明查秋毫C栗洌 陷井 桎梏 纵横捭阂 D戕贼 嘲哳 飞湍 坚毅不挠三、文言知识点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俨骖騑于上路 ( ) 云销雨霁 ( )青雀黄龙之轴 ( ) 忽奔腾而砰湃 ( ) 所守或匪亲 ( ) 2一词多义故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 ) 故其在乐也( )此物故非西产 ( )暮去朝来颜色故 ( ) 君安与项伯有故 ( )故遣降守关者 ( )属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属 (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属予作文以记之 ( )疾 衔枚疾走 ( )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庞涓疾其贤于己 (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状 秋之为状也 ( ) 予观夫巴陵胜状 ( )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行 又兵象也,于行为金 ( ) 琵琶行(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赵王畏秦,欲毋行 ( )吾社之行为事先者 ( )汉天子,吾丈人行也 (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 )胜 胜友如云( ) 日出江花红胜火( )材木不可胜用也(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情不胜其欲 ( ) 予观夫巴陵胜状( )去 连峰去日不盈尺( ) 欲呼张良与俱去( )为汉家除残去秽 ( ) 念去去,千里烟波 ( ) 当 西当太白有鸟道( ) 曲终收拨当心画( ) 一夫当关(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 )北邀当国者相见( )犯法当死( ) 当时是也,商君佐之 ( )且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 北山愚公年且九十 ( )若属皆且为所属 ( )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 而 襟三江而带五湖 ( ) 处涸辙而相欢 ( )爽籁发而清风生 ( ) 悚然而听之 ( )胡为而来哉 ( ) 木遭之而叶脱 ( )乎 危乎高哉 ( )相与枕藉乎舟中 (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3.词类活用襟三江而带五湖( ) 徐孺下陈蕃之榻( )宾主尽东南之美( ) 川泽纡其骇瞩 ( )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 )谁悲失路之人 ( ) 屈贾谊于长沙、 窜梁泓于海曲 ( )砭人肌骨 ( ) 如波涛夜惊 ( ) 上游六龙回日之高标( )砯崖转石万壑雷 ( )遂命酒 (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商人重利轻别离 ( )4古今异义俨骖騑于上路 穷且益坚 胜地不再,盛筵难再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 物过盛而当杀 明年秋 因为长句 铁骑突出刀枪鸣 5.特殊句式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 ) 胡为乎来哉 ( ) 常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 ) 血色罗裙翻酒污( )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 )四、高考曾考过的本专题名句(2002年高考)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白居易琵琶行) (2003年高考)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2004年高考(甘肃卷)多情自古伤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上海卷)转轴拨弦三两声, _。(白居易琵琶行)(天津卷)庄生晓梦迷蝴蝶, ,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广西卷)落霞与孤鹜齐飞, 。(王勃滕王阁序)春花秋月何时了? 。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2005年高考1、“庄生晓梦迷蝴蝶,。沧海月明珠有泪,”。出自唐朝诗人的。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王勃滕王阁序)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 _ _,_ _ 。(杜甫登高) 4、_,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5、无边落木萧萧下,_。(杜甫登高) 2006年高考1(安徽卷)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抒写离情别绪的名作,词中写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北京卷)李煜虞美人词中将愁思形象化的两句是: , 。3.(江西卷)(1)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2)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潦水尽而寒潭清,”两句描写的是深秋的景色。4(全国卷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 ”(晏殊蝶恋花);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凤栖梧);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 ,那人却在,”(辛弃疾青玉案)5.(四川卷)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他的登高和登岳阳楼两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登高 , 。登岳阳楼 ,。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柳永的雨霖铃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琵琶行, 。雨霖铃 ,。6.(天津卷)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同样是菊花,在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看来“ , ,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而在革命领袖毛泽东笔下则是“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采桑子重阳)。7(浙江卷),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8.(重庆卷)风急天高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2007年高考1(重庆卷)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 。 (白居易琵琶行)2(安徽卷)(1)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2) ,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3(广东卷)间关莺语花底滑, 。 ,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琵琶行)4(海南卷)连峰去天不盈尺, _ _。 飞湍瀑流争喧虺,_。(李白蜀道难) 5(湖南卷) ,上出重霄, ,下临无地,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 。(王勃滕王阁序)6(山东卷) ,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7(四川卷)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 , ”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1、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描写,整句属于_的写法。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_写法。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的情态,“滚滚”写出了_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_,感情更加_。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的风格。 2、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 三、1、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动静结合寓情于景;秋风扫落叶的声态;大江东去的雄迈气势;雄浑开阔;慷慨低沉苍凉悲痛;沉郁顿挫。 2、包含着:对个人病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感叹;对终生壮志难酬的激愤与哀怨;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愁与焦虑;对人民艰苦命运的关切。滕王阁 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全诗采用的是_的表现手法,其中前四句写景,描写的是_ _ _ _ _(景象),后四句抒情,表达的是_ _ (感情)。整首诗的风格是_ _的,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的诗句是_ _。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滕王阁的位置以及人们在滕王阁上宴乐的情景和滕王阁周围秀美的自然景色;抒发了对物换星移、时光流逝、生命不能长存的感叹;含蓄蕴藉,哀婉低沉;槛外长江空自流。 意象鉴赏一、诗歌意象的内涵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简单地说,“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或文化内涵。“象”,就是物象、形象。对于这种积淀着深厚文化内涵或作家个人感情的物象,称之为“意象”。二、诗歌意象的特点1.含蓄性古诗中的意象往往言在此意在彼。有的以物喻人,如屈原的诗歌用善鸟香草,来配君子;恶禽臭物,来比小人。有的以物寄情思,如“月亮”是“思乡”的同义语,“折柳”代表离别,留恋之意。也有的意象是作者思想的流露和愿望的表达。如“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舟楫”非指船,而是指作者想入官场,施展才华的引荐之人。2.特定性在不同的诗人笔端,那些特定的意象都可能表达相同的情感和内容。如“菊花”傲霜之花,屈原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菊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洁。唐,元稹在菊花里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中的“菊”同样表达诗人的高洁、坚贞。至于“明月”寄乡愁,“梧桐”表伤感等在古典诗歌中非常多见。3.丰富性中国古代诗人由于受特定环境的影响,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样的意象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在抒写心灵时力求“意”与“象”,“物”与“我”的完美结合。同样是美酒,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李白却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也如是说:“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同是李白“酒”在他笔下又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种时乐、时悲,时愁、时喜,时离、时合都是通过“酒”这一意象来表达的。“酒”这一文化现象在古典诗歌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三、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营造氛围 如琵琶行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借景抒情 这是诗歌惯用的“伎俩”,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塑造背景或环境 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 塑造意境 其与“塑造背景或环境”有所不同。意境是作者抽取自然景物中的多个特定景物以进行描绘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立体感强的画面,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对于读者而言,也只有“临其境”或“入其境”才能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 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 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奠定情感基调 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以景衬境 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境“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等。 以景衬情 这种作用在诗歌中亦常出现,其表现为诗人用意象颜色的浓淡衬托情意的浓淡,这种方法又往往与谐音双关的表达技巧相关联。如李白的春思中“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句,就是用桑草之“碧”“绿”衬托想思情浓,“丝”“枝”分别与“思”“知”谐音。还有用悲景衬悲情、用喜景衬喜情或用喜景衬悲情,如杜甫的登高一诗,是用悲景衬悲情,而其绝句?江碧鸟逾白则是用喜景衬悲情)。当然,这些作用在诗歌中并不具备独立性,一首诗歌中,所有的作用可能都兼而有之,这就要求在鉴赏时,不能顾此而失彼。四、练习1、02年全国卷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2、04年海南卷鹧鸪天 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3、2006年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凤城:京城。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5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对历史以及对社会的感慨。【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鉴赏诗歌中景或物的形象时,一定要注意联系诗歌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诗歌鉴赏题答题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回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譬如回答本题就一定结合全诗的主旨。4、2006年浙江卷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注侬:我 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1)流水 白云常见意象举例1.树木类“柳”的意象。柳”和“留”谐音,于是“柳”就有了惜别的意义在里面。它常常出现在送别诗里。例如,唐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又如,宋词人柳永的雨霖铃抒发了和情人离别的凄苦之情,就用“柳”作为意象,说“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些诗歌里,“柳”就是思念,柳就是离情别意。这一特点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最为常见。梧桐:在古代诗歌中,大多表示凄苦之情。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秋雨吹打梧桐,心中充满愁情苦味。梅花:在我国诗歌中,“梅”是诗人喜欢歌咏的对象之一。但作者表现的感情不尽一致。王安石梅花表现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高贵品格。我国古代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是高贵圣洁的象征,这首梅花的意象表现的就是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表达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奈、“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作者借梅来比喻自己不幸遭遇但又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毛泽东的词与陆游的词题、调相同,意境却截然不同,毛词巧妙地把陆游词中对梅花不幸遭遇的倾诉和孤芳自赏的表露化为对她坚定达观的描述和高贵纯洁的赞颂,词中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壮美和豪放乐观,振奋人心。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诗人借此来表达不怕打击敢为天下先的品质。2.花草类花,是古代和现代诗歌永恒的意象,但在诗歌当中,诗人借花表现出来的感情却不尽相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片花的海洋不仅写出了海子对生活的热爱,也衬托了他的孤独和封闭。“感时花溅泪”“花自飘零水自流”,花开花落,几许哀愁不尽,河边院中的姹紫嫣红都在轻轻诉说着人世、爱情、生命的感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之句晏殊讲诉忧愁的无法排遣。其实,落红纷纷,逝去的不仅是鲜花的娇艳明媚,还有人生的青春岁月。红豆:代相思,借指男女爱情信物。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红豆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丁香:代哀愁。戴望舒雨巷:“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花又象征着诗人的低徊和迷茫。红药:代悲苦。姜白石扬州慢:“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衰败之景在眼前,悲凉之叹却埋心中。触目而伤怀,盛世不再的忧伤岂独几枝芍药能够说尽?悲泣红药,自品悲苦也。3.动物类猿啼:常象征悲哀、悲伤的感情。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鸿雁:古人提及大雁会引发两种感情:一因雁是候鸟,一年两次迁徙,回归旧巢,看到它常会触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另一种,鸿雁自古就被看做为传书之鸟,代表一种喜讯。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孔雀:“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乐府诗中用孔雀起兴,又代表着人们的美好愿望。燕子:白居易用燕子飞来说明春天的来到;“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又逢春日,只有小燕子来看顾我,我飘飘荡荡托身于茫茫江湖之中,你到处设家无定居之所,与我何异啊?杜甫发出了感叹。鹧鸪:鹧鸪一种普通的鸟儿,在诗人们的笔下却有多种的寄托:“唯有鹧鸪啼,独伤行客心”,听到鹧鸪的鸣叫,触动了旅人羁旅的愁怀;“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湘妃竹已经让思妇思情满肠,振翅而飞的鹧鸪更加重了她的愁绪,这里它代表着离愁伤感。“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还有“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这里它又充当着衰败之景的象征,它的悲啼,往往预示着伤感和没落。李白笔下前朝旧事纵然风光,如今却已成明日黄花,只能透过鹧鸪声声抒发那份感伤与凄凉。杜鹃:杜鹃,又名杜宇,子规。相传是古代蜀国郡主之望帝,杜宇,因禅让而隐居山林,思归朝而不得,郁郁而终,魂化杜鹃,叫声凄切;同时杜鹃的嘴角鲜红之说古典诗歌中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的词里,借杜鹃声,渲染孤馆的哀怨之情,传达出诗人的哀怨思乡之情。“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杜鹃啼”,李商隐诗中借杜鹃表达殷切的思念。“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借杜鹃啼血渲染江洲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洲的哀怨之情。“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西。”李白笔下起句中点明时令,在萧瑟悲凉气氛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4.其他类:月:月在边塞诗中,无论是征人思家还是思妇怀远,月作为一种寄托是诗人惯用的手法。如“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徐陵关山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月升月落,月圆月缺象征时间,诗人以月光流逝,喻生命,因而月光是生命的,是时间的。古人常以月的伤感生命的流逝、岁月的流逝。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月寄愁情。自然界的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人世间的团圆、分离有相似之处。因而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人的悲欢离合联系起来了。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月代表爱情。皓月当空,令人遐思,月是情绪的,情到深处,月夜里月便自然与情爱相连了。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凄美祝愿,表达出深挚的情与爱。水: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羌笛: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芳草: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浸古道,睛翠接荒城。”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诗人处理意象的几种常见方法在唐宋诗词里,诗人常常用白云、青山、苍天、空山等意象来表现一幅悠远和清净平淡的意境。如下列诗句: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灏黄鹤楼) 日暮乡关何处去,烟波江上使人愁。(同上)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王维送别) 作者通过艺术手段,使得那种空虚冲淡的氛围和人们的心境上的愉悦、明亮、淡雅、寂静、素朴、纯净的心态结合起来,就组成了一种以悠远渺茫为基调的意境。如,在崔灏的黄鹤楼里,作者那种随遇而安,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和“千载空悠悠”的白云,形成了一种难以言说的艺术境界。 用意象的并列和组合而不用动作和情节来揭示逻辑关系或者用几组主谓词组、动宾词组的并列迭加,来体现诗歌的画面感。能收到“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的作用。如: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王维 田园乐七首) 全诗无一动词,纯是空间意象的并列,但却能造成一种疏淡和空朗的意境。正如薛雪的一瓢诗话所说:“作诗不用闲言助字,自然意象具足。” 事实上,这类的例子很多,可以说不胜枚举,又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亿李白),极蒲三春草,高楼万里心(贾至岳阳楼宴), 青山数行泪,沧海一穷鳞(刘长卿负谴后登干越亭)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用景象的迭加造成的空白来达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 诗人常常用诗歌里的“山林”和“宫阙”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所谓“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所谓“山林”则是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的代称。庄子的“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道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身在江海隐遁,而心思魏阙之荣华”的矛盾心理。 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当作者听到自己被召见的消息时,那种神采飞扬的情态。“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即使是受到挫折也仍然梦想受到重用。仍然那么信心百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杜甫“窃比稷与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理想自是高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难道不是作者的政治理想吗? 王维“忘身辞风阕,报国取龙庭”。 诗歌里的大言无忌的狂士形象,正是诗人理想抱负的反映。 当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不可避免时,诗人就转向山泉深林,要做一个隐士,或以著述为念了。 “奈何偶昌运,独见遗草泽。”孟浩然在山中逢道士云公以“遗草泽”三个字,便将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谁怜越子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王维在洛阳女儿行中以“自浣纱”贫贱女自比,无限伤痛。 诗人常借助于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形象来隐喻、传达、透射出自己的情思理想、节操等。这在咏物诗里最为常见。 “竹兰梅菊”的“四友”形象历来为诗家所称道。“咏物诗”就是典型。 宋代诗人林逋的诗作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句写尽了梅花的神清骨秀、端庄高洁、幽独超逸的气质,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一尘不染和恬淡的情趣。咏物和抒怀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人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和“竹林”“明月”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特点相契合,传达出抒情主人公追求冲淡平和、清幽绝俗的志趣品节的情趣。 事实上,古典诗歌里的“咏物抒怀”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咏物诗中,“形象”是作者的情感的寄托和外化。从形象中,我们完全可以品读出作者的审美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