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复习重点虚词整理.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943236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复习重点虚词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重点虚词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文言文复习重点虚词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古汉语副词副词是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或其它副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的词。在句中一般充当状语、补语,偶作谓语。 古汉语副词的数量很多,用法复杂,表义广泛。根据意义和用法,可分: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副词、否定副词、语气副词、敬谦副词 一、程度副词 (一)表示程度高、深 殊、良、甚、颇、孔、重、至可译为“很”、“十分”、“非常”、“特别”、“格外”、“极”等。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战国策赵策四)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史记商君列传)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贾谊论积贮疏)王丞相有幸妾姓雷,颇预政事,纳货。(世说新语惑溺)奸民久于狱,与胥卒表里,颇有奇羡。(方苞狱中杂记)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诗经小雅鹿鸣)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礼记檀弓下)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贾谊论积贮疏)(二)表程度稍深 少、稍、略、微、颇 一般可译为“稍微”、“略微”等。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四)稍不如意,则鞭笞酷虐。(容斋逸史方腊起义)请略陈固陋。(司马迁报任安书)莽色厉而言方,欲有所为,微见风采。(汉书王莽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欧阳修卖油翁)皆取史籒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说文解字叙)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汉乐府陌上桑)注意 “稍”在先秦主要表示“渐渐”、“逐渐”的意思,唐宋以后才分化出程度副词的用法,表示“稍微”、“略微”的意思。 项羽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史记项羽本纪)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史记殷本纪)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愸愸然莫相知。(黔之驴)(三)表程度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愈(俞)、益、加、弥、兹(滋) 一般可译为“更加”、“越发”等。主上愈卑,私门益尊。(韩非子孤愤)辞俞卑,礼俞尊。(国语越语下)德泽加于万民,民俞勤农。(汉书食货志上)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梁惠王上)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苏洵六国论)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墨子非攻)注意:现代汉语中“加”单独只作动词,不作副词。二、范围副词范围副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范围的词。主要修饰动词、形容词、数词或主谓词组、动宾词组、偏正词组等。(一)表总括毕、举、悉、咸、率、尽、俱(具)、并、既、共、凡列侯毕已受封。(史记萧相国世家)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孟子梁惠王下)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陶渊明桃花源记)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陶渊明桃花源记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苏洵六国论)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史记项羽本纪) 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史记秦始皇本纪)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凡百三十篇。(司马迁报任安书)共约烧房铺数百间。(广东军务记三元里抗英)(二)表限止 表示范围仅仅限于某个方面,相当于“仅”、“祇”但、第(弟)、特、徒、直、唯、止、独、仅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王禹偁黄冈竹楼记)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不为行道,徒求食也。(论衡问孔)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梁惠王上)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木兰诗)担中肉尽,止有剩骨。(聊斋志异狼三则)独其为文犹可识,曰“华山”。(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齐策四)注意 “独”还可以用作语气副词,表示一种反问语气。“仅”字先秦、两汉时期,用法和现在一样,极言其少,但汉代以后,尤其是在唐代,是“差不多达到”的意思。它是极言其多,不像近代的“仅”字极言其少。如:“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杜甫泊岳阳城下)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韩愈张中丞传后序)(三)表互相 “相”1.一般可译为“互相”,表示主语不是单一的,双方既施行同一动作,又都受对方动作的支配或影响。例如: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2.“相”还可表示“递相”的意思,表示动作、行为一个接着一个实现。例如: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亡国破家相随属。(史记屈原贾生列传)3.“相”还可以表偏指,表示一方发出动作,另一方接受动作。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始吾与公为刎颈交,今王与耳旦暮且死,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救。(史记张耳陈余列传)稍出近之,愸愸然莫相知。(柳宗元黔之驴) 三、时间副词时间副词是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频率的副词。 1、表过去时(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过去的时间)已、既、业、向(乡、向);曾、尝;素、雅;既、既而、已、已而(1)表示动作已经发生:已、既、业、向(乡、向)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史记留侯世家)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庄子山本)(2)表示动作曾经发生:尝、曾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孟尝君曾侍客夜饮。(史记孟尝君列传)(3)表示情况历来如此:素、雅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后汉书张衡传)(4)表示前事既已,后事继起:既、既而、已、已而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世说伤逝)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传隐公元年)已又杀之。(史记项羽本纪)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马中锡中山狼传)注意: “曾”在古汉语中主要作用不是表时间,而是表示情态,用来加强否定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竟”、“居然”之类。古代用来表示“曾经”的时间副词不是“曾”,而是“尝”。2.表现在时(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正在实现的时间) 方、适、会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荆王适兴兵而攻宋。(汉书贾谊传)此时鲁仲连适游赵。(战国策赵策三)会天大雨,道不通。(史记陈涉世家)草创未就,会遭此祸。(司马迁报任安书)注意:表现在时的“方”与“适”、“会”有所区别。 “方”相当于现汉的“正”;“适”、“会”相当于“恰巧”。、表将来时 将、且、行、方、垂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左传庄公十年)故天之且风,草木未动而鸟已翔矣。(淮南子泰族训)法不信,则君行危矣。(韩非子有度)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今治水军八十万,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赤壁之战)牛奔直取水,垂堕,忽转。(古小说钩沉幽明録) 王敦引军垂至大桁,明帝自出中堂。(世说新语捷悟) 4、表终竟 “卒”、“竟”、“终”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陈涉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史记陈涉世家)终死于秦,不能自脱。(史记韩非列传)5、表短暂、急速、突然 寻、旋、俄;姑、遽、亟(j)、立、即;暴、卒(猝)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陶渊明桃花源记)淄川王美人怀子而不乳,来召臣意。臣意往,饮以莨荡药一撮,以酒饮之,旋乳。(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传隐公元年)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吕氏察今)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商君书更法)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史记项羽本纪)即遣兵三万以助备。(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吕氏春秋察今)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战国策荆轲刺秦王)注意: “亟”既可以表短暂,相当于“赶快”,又可以表反复,相当于“屡次”、“多次”。6、表渐进、缓慢 稍、渐、徐项羽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史记项羽本纪)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后汉书张衡传)枹止响腾,余韵徐歇。(苏轼石钟山记)7、表连续(表示动作、行为在时间上连续发生) “遂”、“乃”、“即”、“便”、“随”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史记魏公子列传)岁余,高帝崩,即罢兵。(史记南越列传)至,便问徐孺子所在。(刘义庆世说新语)良殊大惊,随目之。(史记留侯世家)8、表反复(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或反复出现)亟(q)、复、数(shu)、频、骤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左传隐公元年)壮士,能复饮乎?(史记项羽本纪)公子往,数请之。(史记魏公子列传)是时,地数震裂,众灾频降。(后汉书李云传)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屈原湘夫人)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左传宣公二年)四、情态副词 情态副词是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情态的副词。1.表示几个施事者一同做某事(范围副词) “俱”、“并” 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史记项羽本纪)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孟子滕文公上)2.表示秘密地、暗中做某事 “间”、“微”、“窃”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史记项羽本纪)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 )窃载与之齐。(史记孙子吴起列传)3.表示故意、特意做某件事 “故”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史记陈涉世家)4.表示坚决地做某件事 “固”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战国策齐策四)5.古汉语中的情态副词,大量的是重言词、附音词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孟子离娄下)吾恂恂而起。(柳宗元捕蛇者说)子路率尔而对。(论语先进)天油然作云,沛然作雨。(孟子梁惠王上)五、否定副词否定副词是对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进行否定的副词。它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前作状语。1.表示一般否定的副词 不、弗、毋、勿、莫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若弗与,则请除之。(左传隐公元年) 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史记苏秦张仪列传)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成仓猝莫知所救。(聊斋志异促织)2.表示祈使性的否定副词 “毋”、“勿”、“无”、“莫”距关,毋内诸侯。(史记项羽本纪)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战国策赵策四)无令舆师淹于君地。(左传成公二年)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3.表示假设性的否定副词 “微”、“非” 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非”还可以用在名词谓语句中,表示否定判断,用在叙述句或描写句中,表示对行为和性质的否定。如: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秋水)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殽之战)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荀子天论)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之(战国策齐策四)4.否定副词“否” “否”的用法特殊。它不作谓语的修饰成分,而是与谓语并用,构成肯定、否定叠用的句子,表示否定的一面。或单独使用,构成单词句,对所说的事实进行否定。例如: 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左传宣公二年) 听则进,否,则退。(国语晋语九)不问可否,不论曲直。(李斯谏逐客书)六、语气副词 语气副词是表示语气的副词,多用在动词前,也可用在句首。根据其所表语气,大致可分为五类:1.判断语气:“乃”、“即”、“则” 相当于“就”、“就是”;2.肯定语气:“必”、“定”相当于“一定”; “诚”、“信”相当于“实在”、“的确”; “果”相当于“果真”。吕公女乃吕后也。(史记高祖本纪)神即形也,形即神也。(范缜神灭论)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劳民者国必无力,无力者其国必削。(商君书农战)定知相见日,烂漫倒芳樽。(杜甫寄高适)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战国策齐策一) 子皙信美矣。(左传昭公元年)暮而果大亡其财。(韩非子说难)3.表推测语气(猜度语气) “盖”、“殆”、“岂”、“其”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史记张仪列传) 今逢丈人,岂天之未丧斯文也。(马中锡中山狼传)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4.表祈使语气 “其” “庶”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左传成公十三年)5.表反问语气(反诘)岂、宁、庸、独、巨(巨、渠、讵)、其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项羽本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子独不闻涸泽之蛇乎?(韩非子说林上)沛公不先入关,公巨能入乎?(汉书高帝纪)其渠得免夫累乎!(荀子王制)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三年)6.表出自意外的惊异语气 “曾” 一般可译为“竟”、“竟然”等,多与否定副词“不”连用。例如: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战国策赵策四)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列子汤问)7.表示侥幸语气 “幸”、“幸而” 一般可译为“幸亏”。例如: 适为虞人逐,其来甚速,幸先生生我。(中山狼传) 幸而杀彼,甚善。(柳宗元童区寄传)七、谦敬副词 谦敬副词是表示对人尊敬、自我贬抑的副词。 1.表敬副词(表示尊人) 请、幸、敬、谨、惠、辱、蒙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左传庄公十年)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史记滑稽列传)愿大王幸听臣等。(史记孝文本记)徒属曰:“敬受命。”(史记陈涉世家)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史记平原君列传)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左传僖公四年)昨日蒙教。(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2.表谦副词(表示自谦) 窃、敢、伏、伏惟、忝、猥、辱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李斯谏逐客书) 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左传隐公元年)臣伏计之,大王奉高祖庙最宜称。(汉书文帝纪)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孔雀东南飞)弼大怒曰:“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尔何人而伪诈无状!”(后汉书史弼传)(忝:表示有愧于承担某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躯,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曩者辱赐书。(司马迁报任安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