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年的回想》说课稿.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97168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命年的回想》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本命年的回想》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本命年的回想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本命年的回想是苏教版中学7年级语文教材第12课。本单元展示了斑斓多彩、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我们将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回味几十年前京郊运河父老乡亲们过年的喜庆情景。通过欣赏作品中展示的优美画面和语言风格,体会作者的美好情思。通过调查家乡的风俗民情,让我们共同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根据以上分析,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为三个维度1、知识与技能(1)积累生字词(2)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内容(3)了解过年习俗中所蕴涵的乡土风情,进一步体会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2、过程与方法(1)理清思路,学习作者结构严谨的布局谋篇特色。(2)品读丰富的语言,谈谈感受到的浓郁的乡土风味,说出作者美好的情思。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品味生动传神的语言。从过年的习俗中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会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写作材料二、说学情。七年级学生有较强的探求欲望,喜欢观察和分析事物。教师应引导学生采取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互动点评等多种方式方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理解文章内容,梳理文章的知识脉络,加深对中心的理解,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形成知识体系。说教法1.朗读法:文章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借助朗读,感受作者思想感情2.点拨法:学生接触本文时间有限,适当进行分析、点拨,有助于文章理解3.小组探究法:学生根据老师设计的问题来自主阅读,小组成员间进行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深入掌握文中的知识。5情景创设法:启发学生想象,站在作者角度,感受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三、说学法自主学习法: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一系列问题,自主阅读,感知和了解文章。小组探究法:针对老师设计的问题,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共同探究,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交流展示法:小组通过共同的努力得出了结果,以组为单位推举成员进行交流展示。点评法:针对小组成员交流的结果,其他组可以对他的答案进行点评,在点评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过程(1)激发情趣,导入新课好的开场白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为他们所乐道的话题自然也能打动他们的心。(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大意,理清文章的脉络。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感情。(3)细读课文,重点研读 细致阅读课文的第四段,在交流中学会提炼,筛选信息的能力。(4)品味语言 通过分析文章中生动细致的语言感受文章的魅力,作者的感情。促进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并把这种写作手法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5)达标检测 可以回顾和梳理本课所学的知识,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五、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采用了合作探究的理念,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如自主学习环节是从整体感知,合作探究环节是细处赏析,这是从整体到部分。这样符合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步步深入地探究课文。学生能够按照老师安排做到自主学习,找出疑难点,能够组织起合作探究,在合作中解决自己的疑难,在探究中解释你我的困惑,学生能去伪存真、举一反三,常有独到的见解,收获颇丰。只是个别学生听的多,问的少,尚未完全融入集体讨论之中,但总体效果是非常好的。由于课中所设计的问题比较浪费时间,担心时间不够,故课外延伸的知识本课没设计到,是个缺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