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同步练习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862834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同步练习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同步练习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同步练习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同步练习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战国七雄 (共4题;共12分)1. (3分)战国初期,一些因实施改革新政而强大的卿大夫逐渐瓜分、取代原诸侯权位,执掌国政。其中韩、赵、魏瓜分的诸侯国是( )A . 晋B . 秦C . 齐D . 楚2. (3分)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 诸侯割据混战扩大B . 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C . 历史走向统一的趋势D . 封建制度逐步瓦解3. (3分)历史朝代顺序歌中有这样一句,“东周分两段”,这里的“两段”指的是( ) A . 春秋和战国B . 西汉与东汉C . 西晋与东晋D . 北宋与南宋4. (3分)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这些“变化”表现在(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民族融合 变革创新 思想勃兴A . B . C . D . 二、 商鞅变法 (共5题;共15分)5. (3分)某校七年级一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生动形象的历史剧。下面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 . 小明:出身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B . 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C . 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D . 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6. (3分)电视剧大秦帝国(崛起),再现古老的秦国由弱变强的历史。下列哪一事件为秦国崛起奠定基础( ) A . 长平之战B . 铁器使用C . 商鞅变法D . 合纵连横7. (3分)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苏轼商君功罪:“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两者都认为商鞅变法( ) A . 遭到了普遍反对B . 严刑峻法导致社会混乱C . 最终必然会失败D . 忽视了道德教化8. (3分)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家族名册)。”材料反映的是( ) A . 奖励耕战B . 重农抑商C . 轻徭薄赋D . 以农养战9. (3分)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说明了商鞅变法的( ) A . 内容B . 影响C . 性质D . 背景三、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共6题;共18分)10. (3分)从历史看,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的重要水利工程是( ) A . 郑国渠B . 都江堰C . 白渠D . 六辅渠11. (3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是得益于( ) A . 商鞅奖励耕织B . 大运河的开通C . 都江堰的修建D . 唐朝重视兴修水利12. (3分)某班历史学习小组正在整理部分历史素材(如下图)。据此推断该小组的学习主题是( ) A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C . 对外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3. (3分)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 都江堰 铁制农具的出现 含嘉仓示意图A . 生产工具的进步B . 水利工程的发展C . 农耕文明的发达D . 隋唐盛世的繁荣14. (3分)据华阳国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 ) A . 战国渠B . 灵渠C . 都江堰D . 长城15. (3分)大河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 A . 两河流域古印度汉谟拉比法典B . 印度河、恒河古巴比伦长城C . 尼罗河古埃及金字塔D . 黄河、长江中国狮身人面像四、 材料探究 (共3题;共55分)16. (20分)历史地图是中学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1)观察图一中国原始人类遗址分布图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A图中的河流是黄河,是长江_B图中的原始人遗址半坡人遗址_C图中看出原始人类分布特点是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土地肥沃地区_(2)观察下图二战国形势图,结合所学,请把、诸侯国名填在横线上_(3)根据战国形势图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4)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秦朝,实现了“四海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17. (20分)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改革,也深刻影响王朝的兴衰,推动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提出)“相地而衰征(按照土质好坏、产量高低来确定赋税征收额),则民不移(迁移)无夺民时(不要侵占生产的时间),则百姓富。”国语齐语材料二: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1)概括材料一中体现的改革内容,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改革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哪次改革?改革中的哪项经济措施实现了“家给人足”?改革中的哪项措施激励人们“勇于公战”?这次改革对该国历史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中的“魏主”是谁?诏令规定了他的哪项改革措施?诏令中提出进行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该历史事件的积极作用。 (4)请结合以上改革,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18.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城,以其宏伟气势,浩大规模,深携民族精神,一直被看作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与象征。材料二:某游客来到位于北京郊外的八达岭长城,看到与雄伟的长城、潮涌的人群相呼应的是遍布于长城墙面上游客留下的伤痕。在墙面的砖上,游客用各种工具刻字。材料三:目前,国务院正在制定关于保护长城的新法规,对各种破坏方式基本上有了细致的处罚规定。(1)历史上我国有两个朝代大规模修筑长城,请说出这两个朝代的名称,以及当时修长城的目的有何不同。假如你对明长城作全程考察,你选择的起止点应是哪里? (2)结合材料一,谈谈为什么长城对中国人来说很重要。 (3)目前在长城上刻字的现象减少了,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战国七雄 (共4题;共12分)1-1、2-1、3-1、4-1、二、 商鞅变法 (共5题;共15分)5-1、6-1、7-1、8-1、9-1、三、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共6题;共18分)10-1、11-1、12-1、13-1、14-1、15-1、四、 材料探究 (共3题;共55分)16-1、16-2、16-3、16-4、17-1、17-2、17-3、17-4、18-1、18-2、1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