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训练17散文阅读.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830907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训练17散文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复习训练17散文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复习训练17散文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训练17散文阅读()(时间:50分钟分值: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萝卜白菜的意识董桥我不懂画艺,却爱看画。少年受环境熏陶,多看国画;稍后受西方人文思潮感染,一度醉心西画;于今中年情怀十分秋,仿佛悟出了疏影横窗的玄机,竟又耽悦浮现传统风骨的国画。既有这份偏爱,照说应该学点画理,这样看画才可看出真乾坤;但我毕竟疏懒,总觉得心之所爱,何须讲理?于是,我说的传统、风骨,指的也就不是画的技巧,而是画的意识了。张大千画过一幅关于萝卜白菜的画,题了一首石涛的七绝:“冷澹生涯本业儒,家贫休厌食无鱼。菜根切莫多油煮,留点青灯教子书!”绿缨红头的萝卜、鲜嫩青翠的白菜,此处已成寒士操守的象征,配上那首诗,风骨自是越发峥嵘了。再说,山水画中的一山一水大半被萦绕着故园梦影,难免隐含着几丝有爱有恨的政治联想,这时候,家国之感的传统,绝俗超尘的风骨,只好又向丹青之中去细辨了。黄宾虹1924年为陈柱画过一幅山水画,陈柱有绝句二首作答,其一是:“万壑千峰欲插云,依稀莫辨故山村。斜阳远映红于血,知是江山是血痕?”第二首更说道“神州破碎难回首,只向先生画里看!”陈柱虽然晚节不保,在汪伪政权下当过南京伪中央大学的校长,但他到底深明中国艺术的意识和中国画家的气节,诗中不至于辜负黄宾虹画里的寄托。至于李可染画万山红遍,画井冈山,用意当然也在于描绘“改变中国命运”的山水景致,笔底的政治意识再清楚不过了。到了被打成“黑画家”,饱受迫害时,他在画室里坚持原则画出来的作品,想来又把故国山水纷纷化成了胸中丘壑,这些墨痕,一定更见古典中的今情了。李可染论山水画有“可贵者胆,所要者魂”八字,不仅涵盖了画艺的经验,而且流露出画人的怀抱。我每次听画家论画,想到的往往不是画,而是人。前几天,关山月趁来港之便,带了几张近作的菲林给我发表。关老写梅,不知迷倒了多少人,我读过他的一幅墨梅,大字题了王冕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铁干虬枝,孤标粲粲,真是神品!那时,和他谈起时下画人不知进出传统、终致不能在传统基础上创新的问题,关老说,有东莞人卖席,顾客嫌席子太短不合身长,席贩说:是给活人睡还是给死人睡?容答曰:当然是给活人睡!席贩说:既是活人,难道不会蜷着身子睡吗?客哑然。席子如此,传统如此;作画如此,看画亦复如此。万山红遍,可以是斜阳,也可以是血痕;中国画可贵者意,所要者识,意与识会,萝卜白菜当然不再是萝卜白菜了。(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A文中的“萝卜白菜”并不都代指张大千先生的画作。B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在画上题写石涛的诗,有力地烘托了其画的“意识”。C文中的“风骨”是指中国画雄劲有力的艺术风格。D王冕的诗使关山月墨梅的风骨也“越发峥嵘了”。E李可染被打成“黑画家”后的作品更着力表现出“改变中国命运”的“意识”。答案CEC项,文中的“风骨”是指国画中蕴涵着的画家的操守;E项,“更着力表现”于文无据。2怎样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席子如此,传统如此;作画如此,看画亦复如此”?(6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答时要考虑句子中的词语“如此”的指代意义,从上文看,“如此”是指人使用席子时要根据情况而变化,由此联系到传统、作画和看画也应该有所变化,有所突破。据此,即可分析出答案。答案“席子”是一样的,关键是人怎样使用它;传统是固定的,关键是人如何突破传统;作画有一定之规,关键是如何在传统中创新;赏画有迹可寻,关键是赏画人的见识。3根据文意,谈谈“萝卜白菜的意识”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有人认为这个题目起得妙,你认为妙在何处?(6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萝卜白菜的意识”是一个比喻的说法,文章是在谈画,很显然这个比喻是指国画的传统、风骨。以此为标题比直接用“国画的传统、风骨”这一标题更生动、形象。答案“萝卜白菜的意识”指国画的传统、风骨。妙处:以“萝卜白菜”代指国画(或象征传统、风骨),意蕴丰富,耐人寻味,以违反常规的词语搭配形成表达的张力;生动形象,吸引读者。4李可染论山水画时说“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作者说“中国画可贵者意,所要者识”,你更认同谁的观点?试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8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要答好此题,必须理解李可染和作者的话的意思。李可染强调山水画创作既要有风骨,又要能突破传统,勇于创新;而作者强调的是绘画者不仅要有一定的思想情怀,还要有对艺术、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分析时首先应立足这两个观点,明确表态,然后再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答案(提示一)李可染。“胆”指突破传统,敢于创新;“魂”可指传统、风骨、襟怀。(提示二)作者。“意”指画者的思想情怀,“识”指艺术、人生的独到见解。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5分)黄酒邹汉明如果要在酒类中找出一种契合江南人性格的品种来,那既非性情火暴的白干,也非混浊暧昧的米酒,更不是带着翻译口味的葡萄酒之类的假洋鬼子,而几乎肯定是黄酒。首先是它的颜色,黄酒的暗黄,那是炎黄子孙皮肤的颜色。最初的造酒师傅一定洞悉了空气、皮肤与水的关系,才酿造出了这么一种与劳苦大众的肤色相呼应的性格鲜明的中国酒。不用问,老百姓家里的黄酒自然姓黄,是一种有着绵长时间概念的暗黄;是一灯如豆,映在原木家具上的暖色调的黄;是一种草黄,而非紫禁城里富贵至尊华美雍容的黄金之黄。这样一瓶与天下穷苦人的脸色相匹配的黄酒,千百年间,在底层百姓的手上传递着,温暖着他们眼睛里混浊的希望。苍白的嘴唇,混浊的眼睛,慢腾腾的性格,一张油腻腻的八仙桌,都是适合黄酒登场的。“菰正堪烹蟹正肥”的时候,村场酒薄,光膀赤膊,点几粒花生米,呷一小口一小口的黄酒,酒力泛滥,一醉又有何妨!只是,黄酒仅仅局限在长江以南一块并不很大的区域此间又以广大寒冷的乡村最为常见。当然,黄酒的中心是绍兴,绍酒天下闻名。说黄酒,不说到绍兴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袁子才在随园食单中,对绍酒推崇备至,把它比作品行高洁、超凡逸群的清官和名士。老头儿大概喝绍酒有点过量,一张嘴终于彻底绵软下来,于是,冲口而出:“绍兴酒,如清官廉吏,不掺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长留人间,阅尽世故,而其质愈厚。”一句话,可看出黄酒在文人士大夫心中占据的位置极其重要。正宗的、窖藏数十年的绍酒,总是不多见的,吾辈也极少有机会喝到。但在江南底层百姓的八仙桌上,在油腻腻的老灶头边,每家每户,至少是有一瓶包装简陋、价格便宜的黄酒在的那是用于去除腥味的料酒,扮演的是和姜、葱、蒜等一样的角色。比如,在剖开的鱼、捏好的肉丸子里兑上一点黄酒,立刻就会散发出一种醉人的酒香。即使在某些蔬菜如茄子清炒的时候兑入一些黄酒,也别有一番风味。黄酒有一股中药味,入口绵软,回味醇厚,暖心暖胃,其酒力是慢慢地上身的,喝起来不会像高度白酒,感觉到喉咙里有一道火舌流过。黄酒如丝绸,一层一层温柔地抽剥你、缠绕你,不知不觉地,你就醉倒其中醉得如软泥一般,扶也扶不起来。故性子刚烈的北方人,是不大敢喝黄酒的,他们宁愿喝性格暴烈的白酒,也不愿喝如丝绸般缠绵悱恻、被江南人唤做“中国可乐”的黄酒,黄酒的功夫是渗透,是温柔的梦乡,在你还没有觉察到它的劲道、完全将它忽略的时候,轻轻地将你掀翻。黄酒就是这样一把温柔的软刀子,杀人的功夫其实远在白酒一类的利器之上。所以,黄酒的缘分,总是偏向于阴郁的江南人,它似乎是为了顺应江南人的性格而发明的。如果往抽象里考量,黄酒带有中国哲学里特有的颜色和气味。它的一味顺从、宽厚、无奈以及庞大的苦难意识,是有点像普通的江南百姓。在一灯如豆的旧江南,你不会想到,围着火炉,有着数量庞大的人群正在喝它,因为有这样一种和他们的苦难相匹配的黄酒,渐渐地,他们开始由沉默变得多嘴多舌。这个国家的人民,或许真的是因为喝多了黄酒,才不知不觉变得这样的沉闷、守旧、琐细和绝望幸亏善良的眼睛里还残存着最后一丝温存。很明显,黄酒一旦喝过量,一时间还真不易醒过来。而有着黄酒性格的江南人,一旦从沉闷、守旧、绝望中觉醒,我相信,其抗击的坚韧勇毅,自会令人肃然起敬。(选自昆山日报,有删改)5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A文中说“黄酒自然姓黄”,是因为黄酒的颜色本来就是黄色的,这与炎黄子孙皮肤的颜色近似。B白干性情火暴,米酒混浊暧昧,它们都与江南人的性格不符,只有性格鲜明的黄酒与江南人的性格相契合。C黄酒虽然有千百年的历史,但因为它太普通了,所以也只能成为穷苦老百姓的爱物,始终上不了台面。D因为黄酒的中心是绍兴,所以作者对绍兴黄酒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引用了袁子才的话,增加了作品的文学情趣。E“黄酒如丝绸,一层一层温柔地抽剥你、缠绕你,不知不觉地,你就醉倒其中”,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黄酒色泽鲜亮、回味醇厚、酒力发作慢的特点。答案CEC项,“只能成为穷苦老百姓的爱物,始终上不了台面”错,文中第段中说“黄酒在文人士大夫心中占据的位置极其重要”;E项,“表现了黄酒色泽鲜亮”在句中没有体现。6在第段中,作者先引用袁子才语,把黄酒比作“清官和名士”,后又说黄酒常出现在“底层百姓的八仙桌上”和“油腻腻的老灶头边”,是否矛盾?你如何理解?(6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作者引用袁子才语,把黄酒比作“清官和名士”,后又说黄酒常出现在“底层百姓的八仙桌上”和“油腻腻的老灶头边”,实际上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黄酒的意蕴。前者是说黄酒味真质厚,后者是说黄酒的普通。答案不矛盾。引用袁子才语是强调黄酒的本真与醇厚的特质;说黄酒常出现在“底层百姓的八仙桌上”和“油腻腻的老灶头边”,是突出黄酒的普通,为广大百姓所喜爱。7本文语言十分典雅,请以第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手法使用中任选两个方面简要赏析。(6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及语言特色的能力。题目已规定了答题范围,即文章第段,具体分析第段即可。如用词上,第段运用了不少叠词;句式上,整散结合;修辞手法上,运用比喻。找出这些,再结合其表达效果作答即可。答案选用了叠词,如“慢慢地”、“一层一层”,联绵词“缠绵”等,文辞典雅,富有韵律;句式长短相间,以短句为主,如“入口绵软,回味醇厚”等,又有大量散句,整散结合,错落有致;使用比喻,如“黄酒如丝绸”、“黄酒就是这样一把温柔的软刀子”等,语言形象,富有韵味。(答出两点即可)8本文以“黄酒”为题,评论者对此褒贬不一。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你的看法。(8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此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解题时要立足文章内容,不能凭空想象。如若表示赞同,就要具体分析“黄酒”的内涵及其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等。答案我赞同以“黄酒”为题。本文由黄酒生发开来,写出了黄酒的特点及其与江南人之间的相似之处。全文都围绕黄酒展开,黄酒贯串全文,是文章的线索。文章以黄酒为题,借物喻人,描写了江南人平易、宽厚、缠绵和温柔等特点,显得含蓄蕴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