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现代化初探(论文).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739447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现代化初探(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现代化初探(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现代化初探(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现代化初探【摘要】小学美术课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现今美术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根源只有一个,即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正是由于这样,我们的视野才局限于美术学科本身,才过多地关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才不会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美术的关系。因此,我们美术教师应大胆开拓教学活动,变革教学方法,实现美术教学以学科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寻求优化美术教学的真正出路。【关键词】美术教学、创设情境、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德育渗透、鼓励性评价【正文】过去的美术创作教学模式常常是以“师”为中心。按照常规的教学模式一步一步地教给学生。并且认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目的,其实这无所谓叫“创作”,而只是模仿,因为它不含自主性,创造性。就像“画匠”与“画家”的区别。画匠只是按部就班地模仿画别人的东西,而画家则是在创造一种艺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对学生是极有帮助的。所谓帮助,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美术教学进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美术创作教学不仅是技能教育,更是一种人文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此理念的指导下,为充分发挥美术的教育功能,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魅力,对美术教学所采用的策略提出以下探微。一、 创设情境,激发美术创作的热情 一堂美术课要上得学生情绪高涨,教师就要营造一种吸引氛围,让学生大显身手,从中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及成功后的喜悦。美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就是一个吸引点,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谓情境,即情形、景象、境地的组合。课堂的情境包括课堂的场境和学习的氛围。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反映儿童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场景以及与之相应的学习氛围。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是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内驱力。创设情景教学法首先要设置情境。根据教学目标,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幻灯或绘画再现,音乐渲染、游戏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情感、美感,生动形象的特定氛围,以激起学生的创作兴趣、热情。其次要让学生体验情境,通过参与各种游戏、表演、唱歌、听音乐、谈话、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在特定的气氛中主动积极地从事创作活动。如:在教五彩的泡泡一课时,我和学生们一起做游戏“吹泡泡”。学生非常高兴,一遍一遍反复地蘸肥皂皂液,为的是一次比一次吹的大,吹的多。他们努力地扇起跑泡,希望泡泡在空中存在的时间长一些。欣赏着透明的泡泡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不断变幻的色彩。全班同学在尽情的游戏中,体验到蘸肥皂液、吹、扇等生动的人物动态。感受游戏,画游戏场面,学生从开始游戏到选材、构思、以至无拘无束的完成作业,整个课堂活泼自由,激发了他们表现形象的灵感。培养了学生对美术课的情感,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再如:在教我心中的太阳一课时,我想到了种太阳这首歌。我将这支明朗、欢快、节奏愉悦的歌曲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构思作画,创作出了一幅幅主题突出,构图爆满,色彩鲜明,富有想象力的作品。总之,在美术课的教学中,我们只要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它就能化枯燥为有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能提高美术课的教学效果。二、在探究中培养美术创作意识 美术创作教学指在美术领域内运用材料、技法、过程、要素和分析来制作视觉艺术作品的行为,是与复制、临摹相对的,它不同于诸如美术技能、理论和以临摹为主的教学,更不同于其他学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这样写道:“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教育家杜威认为儿童在学校的学习固然包括学习现成的书本知识,但更主要的是自己进行研究发现。因此,我认为儿童美术创作教学迫切需要引进探究式学习方式,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技法,会产生不同的视觉艺术效果。美术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不可能由老师教出来,而只能由学生自主探究来进行。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创设自主、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保证,是探究式学习的最佳情境。教师巧妙地“引”,学生主动地“学”,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在和谐的教育气氛和积极主动的学习生活中得到发展。此时此刻,学生处于种放松状态,思维极其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教师以学习者的身分参与了学生的质疑、讨论和辩论,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使学生在做学习主人的意识支配下,自主探究,集思广益,从而以极大的学习热情去遨游知识的迷宫,去探究未知的世界,去寻找合适的答案。如:美丽的花园一课,先让学生看看校园里各式各样的花,让学生自主探索花的基本结构,再欣赏画家笔下的花,最后看看之前小朋友画的作品。进行比较,感知画面的处理、提炼,创作作品。运用探究式学习来进行美术创作,可以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之悦、攀登之趣、体验知识之乐、创作之美,催其奋进,增其信心,真正成为“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三、在合作中体验美术创作乐趣合作学习在教育领域中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结果发现,合作学习不但有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同伴关系,而且对儿童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美术课程标准中这样要求“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体验、观察、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合作学习是美术课程改革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需要改变传统的整齐、标准化课堂教学模式,建立美术课堂中学生思维活跃,表现风格多样的教学景观。座位排放是合作学习的教室物理环境,教师可根据各种美术创作活动的需要来合理设置座位。积极的相互依赖是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认知差异,构建一个结构合理的合作群体,在生生互动中进行“帮扶”学习、互帮互学。合理的合作环境的营造,能使合作学习运作更加流畅、和谐、默契,合作的成果也会因此而水涨船高。我所在的学校实施的是大班额教学,学生人数在50-60入之间,应该说大班制不利于合作学习的组织。我在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经常采用四人一组的方式,即以上下两桌为单位,只要上桌的两位同学向后一转,即可运作,即节约时间,又方便灵活,还可以使每一位组员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如:我在上二年级民族娃娃时,把上下两桌合为一组,推选出一位小组长。发给每组一张白纸:让孩子们把彩色纸随意撕后贴在白纸上,然后进行添画创作。并且告诉他们:每一张作品都应该有一个小故事。于是孩子们开始了分工合作,一边创作一边编故事,他们有的创作了快乐的好朋友,有的创作了我们是一家人,有的创作了手牵手,好朋友最后,让组长把自己组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把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在这样的合作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任务,并且每一个任务都服从于小组即定的目标。个体与共同体的一致努力,让每个孩子都分享到了个人与集体成功的快乐。总之,创作中的合作学习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提高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敢于创新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健康心理得以发展;学生增强了交往,掌握了初步的社交能力;有效地激活了师生的创作激情,形成了愉快教学的良好氛围。四、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渗透和灌输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强调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实施美育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它无形的体现在每一门学科的知识当中。在美术教育中,它主要是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与此同时,德育的培养,又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格,最终使学生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美术课不是政治课、品德课,不是靠理论说教和标语口号式的教育,而是靠视觉艺术形象或通过艺术审美活动感染、熏陶,使学生等到启迪,领悟道理,受到教育。如:二年级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一课时,由于这节课用的材料比较特别,主要是废物妙用。分析课文时,不但让学生感知了父母的辛劳和了解了父母的节日,特别引导学生思考对生活中的废弃的物品进行利用,渗透德育教育。这样,学生非常自然地受到环保等方面的教育。再如:在纯技法训练课上,我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有时集体创作,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的渗透德育,充分利用美术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五、鼓励审美个性,激发参与意识 作为美术教师,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孩子们极其兴奋地把作品拿到你的面前,眉飞色舞地向你讲解他的创意。他们的意图并不是让你指正缺点,而是希望听到你的表扬和肯定。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儿童美术创作表达的是儿童自我的思想情绪,属于最原始的思维,这种思维惟儿童独有。因此,教师对儿童创作进行评价的,要顺应儿童的思维,尊重儿童的想法。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指出:“你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评价时否定学生的作品,最容易使学生失去这种力量。评价作品时要以表扬为主,要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用激励性的语言给以肯定和鼓励:“你真棒!”“颜色真漂亮!”“你这个想法真有创意。”“你观察得很仔细。”“你画的人很夸张传神。”使学生获得喜悦和满足。这种喜悦和满足会进一步产生自我激励的心理状态,自信心也会随之产生。中国有句老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美术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学知识,而是要让他们自主探究,培养学习兴趣,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举一反三。美国艺术教育家维克多罗恩菲德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中提出美术教育的任务“既不是艺术本身,又不是艺术作品,也不是审美体验,而是儿童通过艺术教育,他们将愈来愈富有创造力,愈来愈思维敏捷。”我想,对“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现代化”的理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千秋。但,我们美术教师的教学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希望我们学生的美术作品能够更加丰富多彩、品质更加完善优良,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中国美术教育 课程教材教法 美术课程标准 德育科学与艺术的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