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12月)试卷C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718597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12月)试卷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12月)试卷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12月)试卷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12月)试卷C卷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划线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僧侣(shn) 玄奘(zng) 蓄养(x)B . 戈壁(g) 蔚蓝(wi) 戳穿(chu)C . 折光(zh) 岛屿(y) 凹形(o)D . 遵循(xn) 骆驼(tuo) 海市蜃楼(shn)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帐篷 陵乱 刨根问底B . 盯嘱 安祥 畏罪潜逃C . 余晖 泥潭 杞人忧天D . 葡匐 陈列 随声附和3. (2分)下面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课内比较学”活动中,郭老师的课讲得惟妙惟肖 , 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B .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心无旁骛 , 便是敬业。C . 几十年来,作者多次想把心里话向这位知心朋友倾诉,可是都失之交臂。D . 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通过我市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促进了全市教育的均衡发展。B . 防止荒漠化不再恶化,需要各国政府以及每一位地球村“村民”的共同努力。C . 三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在教导处开会,研究本学期课堂活动的开展问题。D . 北部湾港的建设,是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向海经济”的重要支撑。5. (2分)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秋天来了。空中是很冷的,云块沉重地载着冰雹和雪花,低低地悬着。树林里的叶子变成了黄色和棕色。乌鸦站在篱笆上,冻得只管“呱呱”地叫。风卷起它们,把它们带到空中飞舞。是的,你只要想想这情景,就会觉得冷了。A . B . C . D . 6. (2分)_的兴盛,使元代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 ) A . 杂剧B . 京剧C . 越剧D . 粤剧二、 外国名著 (共1题;共1分)7. (1分)红军指挥员他们向来都同士兵并肩作战,团长以下都是这样。一位外国武官曾经说,单单是一件事情就可以说明红军同拥有极大优势的敌人作战的能力了。这就是红军军官习惯说的:“弟兄们,_!”而不是说:“弟兄们,向前冲!” 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8. (15分)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播出后,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现在学校组织了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一些能代表古人“家风”“家训”的文本。请你选择感受最深的一则,并根据示例写出它的含意及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戒骄字,以不轻易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yn:晚)起为第一义。示例: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选示例:意指衣食来之不易,不能浪费。它蕴含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勤俭节约的精神。(2)活动二:在你的班上有同学对“重拾家风”不以为然,提出反面观点,他认为现在谈家风,并没有多大意义。家风大多是要把人培养成好人、老实人,可现实社会常常“老实人吃亏”。请从正面谈出你的观点,强调“重拾家风”的重要性。 (3)活动三:学校为宣传窗出一期关于“家风”的专版,请你设计两个栏目名称。 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9. (7分)按课文原句默写。A其恕乎!,_ 。(论语)B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C挥手自兹去,_。(李白送友人)D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E抽刀断水水更流,_。(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F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周敦颐爱莲说)G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艾青我爱这土地)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8分)10. (18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_到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两句中的“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32分)11. (32分)古诗文阅读 滕王阁诗唐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注释】唐高宗上元三年,诗人远道去越南探父,途经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考城隍清蒲松龄予姊丈之祖宋公,讳焘,邑廪生。一日病卧,见吏人持牒,牵白颠马来,云:“请赴试。”公言:“文宗未临,何遽得考?”吏不言,但敦促之。公力疾乘马从去。路甚生疏,至一城郭,如王者都。移时入府廨,宫室壮丽。上坐十余官,都不知何人,惟关壮缪可识。檐下设几、墩各二,先有一秀才坐其末,公便与连肩。几上各有笔札。俄题纸飞下,视之,八字云:“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二公文成,呈殿上。公文中有云:“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诸神传赞不已。召公上,谕曰:“河南缺一城隍,君称其职。”公方悟,顿首泣曰:“辱膺宠命,何敢多辞?但老母七旬,奉养无人,请得终其天年,惟听录用。”上一帝王像者,即命稽母寿籍。有长须吏捧册翻阅一过,白:“有阳算九年。”共踌躇间,关帝曰:“不妨令张生摄篆九年,瓜代可也。”乃谓公:“应即赴任,今推仁孝之心,给假九年,及期当复相召。”又勉励秀才数语。二公稽首并下。秀才握手,送诸郊野,自言长山张某。以诗赠别,都忘其词,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之句。公既骑,乃别而去,及抵里,豁若梦寤。时卒已三日,母闻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语。问之长山,果有张生,于是日死矣。后九年,母果卒,营葬既毕,浣濯入室而没。其岳家居城中西门里,忽见公镂膺朱帻,马甚众,登其堂,一拜而行。相共惊疑,不知其为神,奔讯乡中,则已殁矣。公有自记小传,惜乱后无存,此其略耳。【注释】古代神话中守护城池的神。一般称为某府某县城隍之神,视之如同人间的郡县长官。讳:旧时对帝王尊长不直称其名,叫避讳。因称其名为“讳”。邑廪生:本县廪膳生员,习称“秀才”。(1)“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中的“飞”“卷”两字用得妙,请你加以赏析。 (2)文言字词表意丰富,同一意思也可用多个不同的词语表达,请你在考城隍中找出与甲、乙例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词语。 甲例句:共踌躇间,关帝曰。 “_”中的“_”字。 “_”中的“_”字。“_”中的“_”字。乙例句:问之长山,果有张生于是日死矣。 “_”中的“_”字。 “_”中的“_”字。 “_”中的“_”字。(3)根据解释,结合语境,甲、乙两句中的加下划线词可以互换吗? 甲句:公方悟,顿首泣曰。顿首:指磕头。古代汉族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乙句:二公稽首并下。稽首:指古代汉族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并停留一会儿。(4)王勃滕王阁诗中“槛外长江空自流”的“自”和考城隍中宋公“无烛无灯夜自明”的“自”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5)在考城隍这篇文章中,宋公应考城隍的文章中有云:“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诸神是传赞不已。凭此,你认为宋公适合担任城隍吗?请解说理由。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12. (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题目。人口与环境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已经有二三百万年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口的增长一直是很缓慢的。从18世纪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才明显加快起来。目前,地球上的人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数量。据统计,1990年世界人口达到了53亿。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与世界人口的基本相似(如图)。以解放后为例, , 翻了一番还多。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2%。人在一生中,需要各种各样的资源,如水、空气、土地、动植物资源、能源等。这些资源都需要从环境中获取。随着人口的高速增长以及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人类必然要向环境索取越来越多的资源。然而,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环境为人类提供各种资源的能力是有限的。这样,人类不断扩大的需求与有限的资源之间便产生了尖锐的冲突。就拿耕地来说,耕地上生产的粮食是人类食品的主要来源,然而人类所拥有的耕地现状却不容乐观。地球表面的陆地大约只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30%,而耕地只占陆地总面积的11%左右,并且可供开垦而尚未开垦的耕地已不多。与其他国家人均耕地面积相比,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只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左右。随着人口的增长,很多耕地变成了住宅用地,再加上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因素,使人均耕地面积急剧下降。据计,1951年,我国耕地有108亿公顷,人均耕地019公顷。到了1981年,我国耕地总面积下降到099亿公顷,人均耕地也只有0.10公顷了。如果人口再无节制地增长下去,我国人多地少的局面将会越来越严峻。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也越来越大,特别是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等措施,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气候失调 , 洪水、旱涝等自然灾害也频繁发生。甲我国历史上也有这样的例子。乙黄土高原原来有茫茫的林海和无边的草原,非常适合人类生活。但由于人口过于集中、长期掠夺式的开发和战争等原因,破坏了植被,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平衡失调。丙如今,黄土高原的许多地方已经变成了沟壑纵横的荒山秃岭。丁可见,人口过度增长是导致生态平衡失调的重要原因。为了人类世世代代有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人类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做到有计划地发展。(1)给第段中划线的字注音。失调_沟壑_(2)根据第段上下文,选取图表中有关数据,将_中的句子补写出来。(3)第段划线的“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第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的说明方法,它主要是为了说明_(5)简要概括第一部分(至段)的大意。13. (17分)阅读理解故乡红叶凸凹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第一次赏香山红叶时,我正上着一所专业院校,适逢红叶盛季,满山红遍,同伴便惊叹不迭。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遥远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红叶的命运便很阔达了。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茂的: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檀木沟伏夏时山色蓊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庄稼的秸秆被村人铡碎了,厚厚地铺到猪厩中去,再取山上的表土覆盖,以期来年沤出一些好肥料来。而后,有余力的,要在地堰的边上,砍一垛垛的干柴杂草,烧一堆一堆的草木灰。撒上草木灰的土地,蔓菁憋得大,土豆长得足,谷穗也结得沉。此时,山上的红叶正红得烂漫呢。但忙碌的人们哪顾得多看几眼呢。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自己生于美境与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红就让它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呢,他们想。那时,我并没有一丝悲哀,因为身在其中,与村人的感觉相同。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赶那么远的路,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于是,我怀着这么一种情绪,待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便回到故乡去,探抚那故乡的红叶。它们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风的红叶,簌簌地,便让人极感动。但激动的心很快就黯然了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他要多烧几堆木灰啊。于是,观赏红叶的这一份闲雅就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蓦地就生出一丝羞耻。我便踅到父亲的身边,想给他打个下手。父亲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赏你的景吧。”见我仍迟迟不动,父亲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做活就做活,不都图个自在么?”我知道,要父亲埋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理中的事,不关乎我的勤与懒。但我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作赏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叶的情景。第二年秋深,想到故乡那满山的绚丽,仍有热热的归心。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最后,还是回去了。因为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耍一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负了红叶,儿女还要辜负父亲么?回到故乡,父亲很高兴,抱出一坛雄自酿:“崽呀,知道你要回来,爹特意给你留着呢。”我的眼窝便不由得濡湿了。从此,每到秋深,我都毫不迟疑地回故乡去。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的红叶,便很执著地红到我们的眼眸中来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视,一如山里的人们。(本文有改动)注沤(u):长时间地浸泡,使起变化。惆怅:伤感,失意。踅(xu):中途折回。雄自酿:一种自家酿造的酒。(1)指出下列句子中作者“惆怅”的具体原因。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赶那么远的路,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答:_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答:_(2)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么在一、二两段中要写“香山红叶”?(3)分析“故乡红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结构上的作用。(4)请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及“我”对“父亲”的思想情感作赏析。八、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4. (5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文。不去问,山的那边,是美丽的庄园,还是万丈深渊。此刻,我选择,像飞鸟一样,飞向山巅,留给大地,一道最美的抛物线。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注意】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1、2-1、3-1、4-1、5-1、6-1、二、 外国名著 (共1题;共1分)7-1、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8-1、8-2、8-3、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9-1、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8分)10-1、10-2、10-3、10-4、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32分)11-1、11-2、11-3、11-4、11-5、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12-1、12-2、12-3、12-4、12-5、13-1、13-2、13-3、13-4、八、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