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重点知识试题选编.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716355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重点知识试题选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重点知识试题选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历史重点知识试题选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重点知识试题选编福州第四四中:张庆生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话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守仁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材料二 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任、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材料三 陈颐说:“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请回答:(1)材料一中王守仁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怎样的哲学观点?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2)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有何相同之处?(3)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只要各答出两条即可)对此,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答案:(1)唯心主义观点。“致良知”。(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3)1、可取的一面:(只要答出两条即可)。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励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2、不可取的一面: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重理轻法的观念等。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批判地继承,去伪存真。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北宋大学问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材料二 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是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材料三 明末李贽对理学大加鞭挞,他讽刺理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欲享受乃是“乘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古代文人怎样的人格追求?(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官方哲学的原因。(3)据材料三,概括李贽对理学批判的主要思想观点。(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理学影响的认识。答案:(1)追求人的精神价值,重视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2)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3)批判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提倡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4)宋明理学维护专制统治,压抑遏制人的自然欲求;但理学注重人的气节和品德,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3、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今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灿烂文化的形成、民族心理素质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兴起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固定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材料三 儒家学说中还有下列名言警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民为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博施济众”、“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统谊也”、“养浩然之气”“舍生取义”“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先秦一度成为“显学”的原因,并分析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理学的突出特点。(3)根据以上言论说明儒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政治方面_经济方面_道德修养方面_(4)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应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思想?答案:(1)社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儒学的二重性结构、孔孟诸人对自身学说的宣传、办学活动扩大影响。西汉政权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统一的需要、汉武帝对以往历史教研的总结、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2)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3)政治方面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经济方面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道德修养方面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4)总的原则是继承其中的精华,弘扬其中优良部分,要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又要剔除其中的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消极因素。4、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是影响历史发展变迁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国文化时的侧重点。这对他们的什么政治主张产生了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关注的重点有何变化?这一点变化为五四运动前中国的哪些重大事件提供了思想准备?请任选一事件概述其主导思想。(3)以文明的相互交流与学习为主题,另拟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内容具体,有新意)答案(1)侧重点:儒家思想、政治制度、伦理道德。主张:批判专制王权,主张开明政治。(2)变化:从重视西方科学技术,到重视政治制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事件: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思想:戊戌变法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用革命的方式,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3)有具体事件或事物的表述;有创新性。5、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2007年3月16日,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我同时强调,世界上有2000多个民族,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的社会历史发展不同,他们的发展水平不同,民主的形式和途径也是不相同民主制度同任何真理一样,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1)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试根据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概括其对后世的借鉴意义。(2)近代史上,西方各国逐步建立了代议制民主制度。因国情差异,各国的政治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试指出法、德两国代议制民主的不同形式,并分析概括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历史原因。(3)概括指出我国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4)某中学兴趣研究小组欲对近代西方人类文明创立的政治制度进行探究,请你为其提供下列帮助:拟定一个探究题目;提供三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答案:(1)创立民主制度;创造民主运作方式;维护司法公证,加强民主监督;重视公民参与,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任答2点即可)(2)法国民主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历史原因:对封建制度改造程度的不同,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方式不同。(3)平反冤假错案;加强法制建设:加强基层民主选举。(4)题目:如西方政治制度的认识等。(体现探究性、有探究价值)方法:参阅文献资料;网上搜索;求教专家学者;观看音像资料等。6、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按照下列提示,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步骤一: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发展的巨大变化。步骤二:回归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步骤三:学会反思,感悟社会生活的真谛。(1)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主要贡献。(至少写出三位历史人物及其主要贡献。人物与贡献必须相符,否则不得分)(2)举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至少写三个)(3)科技改变生活。步入近代,工业文明迅速改变着中国城市的面貌,也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请简要说明之。我们今天还有哪些生活用品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至少写2个)(4)从历次科技革命以来的社会变化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答案:(1)瓦特:改良蒸汽机;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约翰麦克亚:碎石路;史蒂芬孙:蒸汽机车。(凡是列举不同版本教材中所提到的内容都正确,但人物与贡献必须相符,否则不给分)(2)汽车工业、石油化工工业、化学工业、电力工业等。(只要是兴起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且是新兴工业的都正确。任答3点即可)(3)断发易服、革除结辫和缠足陋习、西式食品兴起、花园洋房出现、西方礼仪兴起、近代新式交通和通讯工具出现。电灯、电话、电报、汽车等。(凡是采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技术成果且现在仍在使用的都正确。任答2点即可)(4)只要与工业革命有关且言之成理的都正确,如对科技的认识、对创新的认识、对教育的认识等。7、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也在不断创新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政府唯一的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即防止暴动、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均等。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有人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请完成:(1)材料反映了一种什么经济思想?它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2)依据材料分析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罗斯文福新政的史实说明“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剪二老板”。(3)在世界历史上,荷兰、英国和美国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国家在生产方式、经济思想方面的创新成果。(4)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针、所有制结构、分配形式、经济体制方面发生的转变。答案:(1)经济思想:自由主义。产生背景: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提高;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要求自由贸易、自由经营。(2)变化:政府开始干预经济。说明: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3)生产方式:股份公司;工厂制度;垄断组织(或“新经济”)。经济思想: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或国家干预经济);福利政策。(4)经济建设方针:由优先发展重工业到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由自力更生到对外开放;由注重积累到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注重改善民生;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答对其中2点即得满分。)所有制结构:由单一的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分配形式:由按劳分配转变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经济体制: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8、1929年10月美国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大萧条,从此,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富兰克林罗斯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取代了焦头烂额的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2届总统的。他大刀阔斧第实施了“三R”,即复兴(Recive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从邓小平同志在“文革”后期复出以后搞整顿,到拨乱反正将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到全面开展改革开放的工作,再到“南巡讲话”,经历了不断思考、回答和解决许多历史问题的过程,最后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命题。两位历史人物所处的社会制度与国情均不相同,都调整或完善了本国的制度,有人说他们是“制度的挽救者”,你是怎样理解的?二人“挽救”社会制度的措施有何相似之处?对我们有何启示?答案:(1)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后,经济逐渐得到恢复,美国的民主制度得以保存,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左”倾错误的束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逐渐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得到发展。(2)都是在坚持社会制度不变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并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都注重计划与市场相结合,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都涉及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注重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发展经济,改革创新是完善社会制度的重要手段。9、古今中外的政权十分重视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救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材料2: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材料3: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根据材料1,概括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2)与材料1相比,材料2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为解决大量个人失业的现象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历史意义。(4)结合材料3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答案:(1)特点: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救灾与减灾相结合。(2)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权益。成因:工业革命后工人受剥削沉重,工人运动兴起;统治阶级维护政权的需要;人权观念加强和民主政治的发展。(3)做法:直接救济;以工代赈。意义:增加就业,刺激了消费和生产;缓和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4)生产力提高;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5)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为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克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10、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整整历经30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阅读下列相关资料,思考完成问题。材料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着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方谈话材料2;近代以来世界历史上先后出现过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模式和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已经卷席世界中国也融入其中,在世界各国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同时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也已通过和平、合法方式走向世界。在改善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造福了世界人民查雯中国要走自己的发展之路1 、在“改革解放生产力“的过程中,邓小平是怎样引导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答: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西方和苏联两种工业化模式各是如何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的资金、原料等问题的?答:西方国家:掠夺和奴役本国人民和殖民地人民;苏联:通过农业集体化牺牲农民利益的办法来实现。、当代中国走的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与前两种工业化相比,当代中国工业化的国际环境怎样?我国政府又是如何应对的?答:国际环境: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应对措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建立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谐世界”的新理念。、有专家指出,过去3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解放思想的过程。30年改革的每一步都是解放思想为先导,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今天。过去30年中国思想界形成了那些伟大成果?答: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500年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以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需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摘自中华网 材料三:1999年,西雅图世界贸易组织第三届部长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示威。在此后的一些重大国际会议期间,都暴发了反全球化示威和抗议活动。 摘自人民网请回答:、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观点的依据是什么?答: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依据:因为1500年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地之间的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封建制度加速解体,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推动全球化进程的原因(除材料二所述的以外)还有那些?答:跨国公司的推动;各种国际政治(世贸组织)的推动,两极格局的解体;交通的发展。、材料三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主要问题有那些?答:主要问题:经济上发展中国家经济风险加大;主权安全面临威胁;生态环境恶化。面对全球化的趋势,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答:基本态度: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的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发展。12、有关主干知识归纳一、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开始形成(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引起了殖民侵略的扩大,早期的殖民侵略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不断扩大。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2、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在各国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3、最终形成(20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影响):第二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各国进一步争夺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开拓国外市场,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扩大发展(二战后,特别是90年代后)(二)关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问题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容包含: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过程(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无产阶级的力量壮大,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潮流,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到19世纪5070年代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开拓商品市场,抢占原料产地,逐渐把全球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把世界瓜分完毕,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亚、非、拉美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一部分,这样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评价: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是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根本前提的,其形成过程就是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过程。其最终形成使各国各地区的相互交往比以前更为扩大,这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一方面极大的解放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又不断进行殖民扩张,必然导致各地区的联系加强,客观上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和人类历史的进步,从而改变了世界过去的封闭状态。但由于它是建立在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剥削的基础上,加深了被侵略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破坏了而不是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的独立发展,必然使得这些国家和地区陷于更加落后的状态,因而是不公正和不合理的体系。二、关于儒家思想(设计问题)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学说到今天,儒家学说经历了二千多年的风风雨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儒家思想在战国秦汉时期的不同地位。战国时期的儒家是诸子百家中的一个闭流派,并没有受到格外的重视。秦朝时“焚书坑儒”儒家学说被压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获得独尊地位。(2)简述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的表现和原因。表现:民主思想抨击君主思想,指责儒家经典非“万世之至论”,否定了孔子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标准。原因:明清处于封建社会衰落时期,儒家思想走向极端,封建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要求个性解放和反封建的民主思想。(3)在中国近代史上,康有为和李大钊、陈独秀对孔子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史实说明其必然性。康有为借孔子的权威宣传维新变法,必然性:康有为出身封建家庭,居于资产阶级上层,受传统思想影响较深,是维新变法的策略以减轻改革的阻力,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不够强大,资产阶级力量软弱。李大钊、陈独秀强烈抨击孔子,必然性:儒家思想是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北洋军阀袁世凯破坏民主,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戊戌变法、未能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为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在思想文化领域反封建奠定经济基础。(4)儒家文化在现代重新受到重视的原因有哪些?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类文明宝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扬、改造儒家文化能够促进个人道德修养,社会稳定,甚至国际和平,能够推动人类社会和谐持续发展。和谐社会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目标,“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和谐社会”是社会稳定的更高阶段,根据此回答如下问题(十届全国人(1)春秋时期,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这种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有何进步意义?答:背景:春秋时期,阶级矛盾尖锐,诸候争霸,战争不断。意义: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2)唐太宗统治时期,为使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关系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其积极作用如何?答:政治方面: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实行租庸调制,戒奢化简。文化方面:举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民族关系方面:推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三、关于中国近现代化历程的有关问题设计现代化(近代化)是一个国家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它的核心就是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其必备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一是民族独立,二是社会民主(民主化、法制化)(2)中国现代化探索历程起步于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代方案是什么?对它如何评价。资政新篇,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3)中国现代化运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实践是由地主阶级中一个派别进行的,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你认为这一实践的积极作用和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洋务运动积极作用:在于引进西方的一些先进技术,举办了一些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为中国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洋务派只是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是彻底变革封建制度。(4)在现代化的探索方面,从政治现代化的层面看,戊戌变法和各自的独特贡献是什么?戊戌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使中国现代化的探索由经济层面而步入政治制度层面,开始了资产阶级参与国家的政治时代,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实施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形成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历史巨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5)中国现代化历程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是由哪一个政治运动开始的?有何意义。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社会主义也因此得到传播,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6)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完成,奠定了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之后中共领导人民历经艰辛,最终是怎样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正确道路的?从中你得到哪些历史启示。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成为新中国建立以来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党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走上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启示: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本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必须坚持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必须坚持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必须高度重视科技文化。民族独立和近代化(即现代化)是近现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主题。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阶级对此进行了不断探索,设问:(1)近代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近代化,政治上必须清除哪些主要反动势力。(三座大山)(2)人们常说“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步履艰难,从19世纪60年代至五四运动前,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三次尝试(戊戌、辛亥、新文化、洋务运动、清末新政)(3)新中国成立后,在近代化道路上,制定了哪些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一五”计划中,制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八大提议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方针,60年的“八字”方针,78年以后提出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针等。(4)20世纪最后20年,我国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中共实事求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世界格局相对缓和,中国正确的外交优化了经济建设环境,重视科技文化教育,培养人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