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石化职业技能鉴定试题集 《集输工》2008版理论部分--技师和高级技师-(含答案)

上传人:xgs****56 文档编号:9692033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75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石化职业技能鉴定试题集 《集输工》2008版理论部分--技师和高级技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石油石化职业技能鉴定试题集 《集输工》2008版理论部分--技师和高级技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石油石化职业技能鉴定试题集 《集输工》2008版理论部分--技师和高级技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集输工技师试题 一 选择题 1 转速表按原理分类不包括 B A 离心式 B 机械式 C 定时式 D 磁电 2 转速表按结构分类不包括 C 式 A 磁电式 B 机械式 C 定时式 D 电频式 3 下列选项中 D 转速表都带有机械变换器 A 电式 B 磁电式 C 电频式 D 离心式 4 转速表指针在表盘上的指示值是 1000r min 表系数是 1 2 那么轴转速是 C r min A 1000 B 2000 C 500 D 250 5 转速表指针在表盘上的指示值是 1000 r min 表系数是 1 10 那么轴转速是 B r min A 1000 B 100 C 2000 D 500 6 测速时 我们只要看好 A 的位置 对照表盘指示就可以读出转速来 A 转速挡 B 表盘 C 放大倍数 D 减小系数 7 测速表附件线速度圆盘的周长为 A mm A 314 B 250 C 377 D 440 8 测速表的附件小橡皮接头装在转速 C 上 保证测速时接触可靠 A 表杆 B 表盘 C 表轴 D 接头 9 测速表的附件钢三角接头是用来测量 D A 长度 B 力矩 C 转角 D 转速 10 视后效的持续时间在物体平均光度条件下约为 B s 的范围内 A 1 10 1 15 B 1 15 1 20 C 1 20 1 25 D 1 25 1 30 11 频闪式转速表按 D 可分为机械频闪测速仪和电频闪式测速仪两种 A 测量范围 B 使用方法 C 原理 D 结构 12 转速的计量单位为 1r min 等于 A rad s A 0 1047 B 0 1667 C 6 2831 D 0 1591 13 HY 441 数字转速表的测量距离为 C mm A 50 80 B 50 100 C 50 150 D 50 200 14 HY 441 数字转速表的显示器有 B 位液晶数字显示测量结果 A 4 B 5 C 6 D 7 15 HY 441 数字转速表的显示器对测量结果可记忆保留 C min A 7 B 6 C 5 D 4 16 剖面可以移出视图轮廓 画在剖切位置延长线或图上的适当位置 称为 B A 重合剖面 B 移出剖面 C 移出剖视 D 内部剖面 17 移出剖面的轮廓是用 C 画出的 A 细实线 B 点划线 C 粗实线 D 粗虚线 18 重合剖面的轮廓用 A 画出 A 细实线 B 点划线 C 粗实线 D 粗虚线 19 对零件图的形体进行分析 根据零件的形状 结构绘制出一组 C 的视图 A 局部 B 剖面 C 完整 D 全剖 20 绘制零件图时 应测量零件尺寸 在图样的相关位置处标注该零件在加工和检验时所必须的 D 尺寸 A 部分 B 极限 C 偏差 D 全部 21 不属于加工图技术要求范围的是 B A 表面粗糙度 B 所加工零件的数量 C 形位公差 D 热处理 22 不属于用符号或代号表示技术要求的是 D A 对零件加工方法的加工要求 B 对热处理的要求 C 表面处理的要求 D 图样比例 23 零件图包括 C 零件时所需的全部资料 A 设计和加工 B 设计和检验 C 制造和检验 D 检验和销售 24 加工中的特殊要求以及对检验方法的要求等 可以用文字说明的形式分条写在图纸的 A A 右半部或下半部空白处 B 左半部空白处 C 左下部空白处 D 左上角 25 零件的视图选择中 最重要的一个视图是 A A 主视图 B 俯视图 C 左视图 D 右视图 26 选择轴套类零件的主视图是将轴线 B 放置 A 垂直 B 水平 C 倾斜 30 D 倾斜 45 27 下列零件中 一般是按照加工位置选择主视图的是 C A 轴座 B 球阀阀体 C 空心轴 D 变速箱盖 28 装配图中 两零件的接触面或配合面 A A 只画一条线 B 画两条实线 C 画两条虚线 D 不画线 29 装配图中 同一零件的剖面线在各个视图中 其 D A 方向相反 B 间隔相反 C 方向和间隔相反 D 方向和间隔一致 30 剖切平面通过螺栓 螺母的轴线或对称面时 按照 B 绘制 A 半剖 B 不剖 C 全剖 D 局部剖 31 在装配图 D 中 可以概括了解装配图 A 标题栏 B 明细表 C 技术要求 D 标题栏和明细表 32 装配图中 填写每个零件名称 图号 比例 有关人员签字等内容的是 A A 标题栏 B 明细表 C 标注栏 D 技术说明 33 装配图中 填写每个零件的件号 名称 数量 材料等内容的是 B A 标题栏 B 明细表 C 标注栏 D 技术说明 34 现场使用的装配图上 一般不必反映每个零件的 A A 详细尺寸 B 配合尺寸 C 安装尺寸 D 外部尺寸 35 看装配图 主要了解机器或部件中各零件间的 C 关系 看懂主要零件及有关零件的结构形状 A 结构 B 尺寸 C 装配 D 形状 36 读装配图最主要的是要弄清楚机器的用途 工作原理和零件的 A A 配合关系 B 内部尺寸 C 数量 D 加工精度 37 组装 D 型泵时 各密封表面 填料切口 平衡盘 密封环工作面等均应按 B 进行 A 现场实际 B 技术资料 C 装配间隙 D 检查要求 38 拆 卸组装的 D 型泵 其 D 应达到装配图技术资料规定的质量标准 A 低压端 B 密封部分 C 平衡部分 D 高压端 39 从装配图和技术资料中 不能了解到各部件的 A A 生产单位 B 结构 C 用途 D 工作原理 40 根据 B 可以掌握 D 型泵的装配质量要求 各零件间的配合关系 确定拆卸安装顺序及专用工 具的使用方法 A 三视图 B 装配图 C 零件 D 剖面图 41 通过识读 D 型泵装配图 可以确定出拆卸平衡盘时 使用 D 将其取出 A 管钳 B 铜棒 C 铁锤 D 拉力器 42 如果 D 型泵的平衡盘和平衡环无磨损 可用配套的补套替代平衡盘测出泵转子的实际总窜量 检查 并调整 A 间隙 A 平衡盘 B 平衡环 C 轴套 D 补套 43 表示管线间相互连接关系及管线与阀组 设备相互关系是管道 A 中的主要内容 A 工艺流程图 B 工艺布置图 C 设备装配图 D 工艺安装图 44 描述油 气 水 流体介质 来龙去脉的图是 B A 工艺布置图 B 工艺流程图 C 设备装配图 D 工业安装图 45 工艺流程图也叫生产工艺原理流程图 主要是描述 D 的来龙去脉 途经管线 阀组 容器 计 量 检测 仪表等设备的规格状况 A 管线 B 用地 C 建筑 D 油 气 水 流体介质 46 管道工艺流程图中主要内容有管线间相互连接关系 管线与 C 及设备相互间的关系 A 容器位置 B 具体走向 C 阀组 D 安装要求 47 描述 B 所确定的全部设备 阀件 管线及其有关的建筑物之间的相互位置 应有的距离与平面 布置状况的图是工艺布置图 A 工艺流程图 B 工艺流程设计 C 设备装配图 D 工艺安装图 48 描述工艺流程设计所确定的全部设备 阀件 管线及其有关的建筑物之间的相互位置 应有的距离 与平面布置状况的图是 A A 工艺布置图 B 工艺流程图 C 设备装配图 D 工艺安装图 49 工艺布置图主要描述工艺流程设计所确定的 C 及其有关的建筑物之间的相互位置 应有的距离 与平面布置状况 A 有关设备 阀件 管线 B 主要设备 阀件 管线 C 全部设备 阀件 管线 D 油 气 水 流体介质 50 表达设备 管路系统的配置 尺寸及相互间的连接关系 管路的空间走向状况的图是 D A 工艺流程图 B 工艺布置图 C 设备装配图 D 工艺安装图 51 工艺安装图主要是表达 C 的配置 尺寸及相互间的连接关系 管路的空间走向状况 A 有关设备 管路系统 B 主要设备 管路系统 C 全部设备 管路系统 D 油 气 水 流体介质 52 工艺安装图主要是表达设备 管路系统的配置 尺寸及相互间的连接关系 管路的 A 状况 A 空间走向 B 纵向位置 C 平面走向 D 横向位置 53 工艺安装图主要是表达设备 管路系统的配置 B 管路的空间走向状况 A 尺寸及相互间的走向关系 B 尺寸及相互间的连接关系 C 尺寸及相互间的位置关系 D 尺寸及相互间的配置关系 54 阅读施工图时 要从 A 中了解工艺原理 A 工艺流程图 B 工艺安装图 C 设备装配图 D 工艺布置图 55 管道安装图通常是指 三图 的总称 即 D A 设备装配图 工艺流程图 工艺布置图 B 设备装配图 工艺安装图 工艺流程图 C 设备装配图 工艺安装图 工艺布置图 D 工艺流程图 工艺安装图 工艺布置图 56 管道安装图是表明 B 的 是进行工艺安装和指导生产的重要技术文件 A 设计原理 B 设计方案 C 施工方案 D 设计参数 57 在下列四种常见的管道安装图例中 A 表示丝堵 A B C D 58 在下列四种常见的管道安装图例中 A 表示截止阀 A B C D 59 流体包括 B A 气体和固体 B 液体和气体 C 液体和固体 D 气体 液体和固体 60 流体与固体的最显著区别 就在于流体具有 C 的性质 A 固定不动 B 恒定不变 C 连续流动 D 相当稳定 61 在水力学研究中 气体与液体的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 A A 气体可压缩 液体不可压缩 B 气体不可压缩 液体可压缩 C 两者均可压缩 D 两者均不可压缩 62 液体和气体的另一个明显区别在于它们的 D A 膨胀性 B 不固定性 C 流动性 D 可压缩性 63 气体很容易被压缩 受压气体有明显变化 密度 B A 变小 B 变大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64 液体由于不能保持一定的形状 所以仅能承受 C A 抵抗切力 B 抵抗拉力 C 抵抗压力 D 抵抗引力 65 流动状态主要表现为液体质点的摩擦和变形 称为 B A 紊流 B 层流 C 过渡流 D 临界 66 流动状态主要表现为液体质点的互相碰撞和掺混 称为 A 状态 A 紊流 B 层流 C 过渡流 D 临界 67 液体的流动状态不包括 D A 紊流 B 层流 C 过渡流 D 断流 68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 中 Z 称为 D 21 A 重力水头 B 测压管水头 C 压力水头 D 位置水头 69 在同种均质的静止液体中 若各点距液面深度相等 则各点的 C 相等 A 压力 B 浮力 C 压强 D 重力 70 水静力学的基本方程式应用的条件不包括 B 的液体 A 绝对静止 B 运动 C 均质 D 连续 71 在伯努利方程式中 表明单位质量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所具有比位能的是 A A z B C D g g2 g2 72 在伯努利方程式中 表明单位质量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所具有的比压能的是 B A z B C D 2 73 理想流体的伯努利方程式表明 液流只在某一 D 总机械能守恒 A 空间 B 坡度 C 平面 D 断面 74 h f 表示整个流程中的 A 水头损失 A 沿程 B 总 C 局部 D 容积 75 h j 表示整个流程中的 C 水头损失 A 沿程 B 总 C 局部 D 密封 76 液流在管道中流过各种局部障碍时 由于 D 的产生和流速的重组引起的水头损失 称局部水头 损失 A 流量 B 压力 C 阻力 D 涡流 77 紊流是指液体质点在流动过程中有显著的 A 位置交换 A 横向 B 纵向 C 水平 D 交叉 78 当 Re D 时 流动状态为紊流 A 1500 B 2200 C 2300 D 3000 79 层流状态的液体质点在流动过程中 B 前进无横向位置交换 A 水平 B 互相平行 C 互相垂直 D 匀速 80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间 C 的大小决定了物质存在的状态 A 摩擦力 B 凝聚力 C 作用力 D 向心力 81 固体不具有 D 的特点 A 具有一定的体积 B 保持一定的形状 C 抵抗一定的外力 D 变形很大 82 气体的特点是 A A 连续不断地变形 B 保持一定的形态 C 抵抗一定的外力 D 分子排列紧密 83 在流体流动中 局部水头损失主要与管件 B 有关 A 长度 B 结构 C 大小 D 种类 84 达西公式计算沿程水头损失对 D 不适用 A 层流 B 紊流 C 过渡流 D 静止液体 85 达西公式的表达式是 A A B C D Re64 Re641 64Re Re64 86 公式 中的 为 C fh gL2 A 沿程阻力损失 B 局部阻力损失 C 水力摩阻系数 D 局部阻力系数 87 试验证明 雷诺数与流体的流态有关 挡 C 时 流动状态为层流 A B C D 30e 150e 20e 230Re 88 在工程计算中 雷诺数 Re 取 A 值时 作为判断液流状态的标准 A 2000 B 2300 C 2620 D 3000 89 试验证明 雷诺数与流体的流态有关 当 C 时 流动状态为紊流 A Re3000 C Re 2000 D Re 2320 90 研究液体在管道中流动状态的典型试验是 C 试验 A 水力 B 流体 C 雷诺 D 科学 91 在水力学中 用 水力坡度 来表示液流 A 沿管内的变化情况 A 流速 B 流量 C 能量 D 方向 92 水力坡度为液流单位长度管路中所产生的 B A 能量损失 B 水头损失 C 水力损失 D 水能损失 93 水力坡度的单位是 D A m B MPa C mmHg D m m 94 液流通过直管段所产生的摩阻损失称为 C A 局部摩阻损失 B 水力坡降 C 沿程摩阻损失 D 摩阻损失 95 在管路中流动的液体 B 之间及与管壁之间的摩擦而损失的能量 称为管道摩阻损失 A 流束 B 质点 C 流线 D 质量 96 长输管道以沿程摩阻损失为主 局部摩阻损失只占沿程摩阻损失的 A A 1 2 B 3 4 C 5 6 D 7 8 97 单位长度的管道摩阻损失称为 D A 沿程摩阻损失 B 摩阻损失 C 局部摩阻损失 D 水力坡降 98 传热学是一门研究 C 传递规律个科学 A 温度 B 热度 C 热量 D 能量 99 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为 D A 温标 B 热量 C 热能 D 温度 100 在油气集输过程中 每个环节都是与热能的 A 分不开的 A 传递 B 消耗 C 处理 D 转换 101 只要有温度差存在 就会有 B 的现象发生 A 热传导 B 热传递 C 热对流 D 热辐射 102 不借助任何介质进行热量传递的是 D 传递 A 传导 B 对流 C 交换 D 辐射 103 传热过程中的两种热载体直接接触来进行热量传递的是 C A 传递 B 辐射 C 传导 D 对流 104 传热过程中的两种热载体通过中间介质来进行热量传递的是 B A 传导 B 对流 C 辐射 D 传递 105 以辐射方式进行传热的两个物体 不仅有热量的转移 而且还伴有 D 的转换 A 辐射能和动能 B 辐射能和势能 C 辐射能和光能 D 辐射能和热能 106 工艺管网中为了降低热损失及燃料油消耗 常采用 A 材料进行保温处理 A 绝热 B 绝缘 C 防腐 D 防火 107 锅炉体外侧有保温层 内有耐火砖 是为了减小 C A 导热系数 B 放热系数 C 传热系数 D 换热面积 108 提高加热炉管中原油的 C 是强化加热炉对流传热的一项重要措施 A 温度 B 压力 C 流速 D 粘度 109 热传导是依靠物体的分子 B 进行的 A 振动 B 运动 C 移动 D 传动 110 依靠分子 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传递热量的是 D A 热对流 B 热交换 C 热辐射 D 热传导 111 在 A 过程中 物体分子只是振动 其相对位置并不变动 A 热传导 B 热对流 C 热辐射 D 热交换 112 热量由物体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热过程为 D 过程 A 热量交换 B 对流传热 C 辐射传热 D 导热传热 113 下列选项中 导热系数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C A 气体 液体 金属 B 液体 气体 金属 C 金属 液体 气体 D 金属 气体 液体 114 导热系数是在温差为 B 时 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长度所传导的热量 A 0 5 B 1 C 1 5 D 2 115 液体由宏观相对运动把热量从某一区域移到另一温度不同区域时的传热过程 称为 B A 热传导 B 热对流 C 热辐射 D 热传递 116 由于流体流动与温度不相同的壁面之间发生热传递过程 称为 C 传热 A 传导 B 辐射 C 对流 D 传递 117 自然对流传热是由于流体内的各点因 A 不同引起流体质点间相对运动而进行的热交换 A 温度 B 压力 C 密度 D 流速 118 在层流状态下 传热以 A 为主 A 热传导 B 热对流 C 热辐射 D 热传递 119 紊流状态下 流体 C 作用造成层流边层的存在 A 密度 B 摩擦性 C 粘滞性 D 重力 120 在紊流状态下 紧靠壁面有一层极薄的液体存在 此层液体以很小的速度沿平行于壁的方向层流移 动 这层液体称为 D 边层 A 对流 B 紊流 C 过渡流 D 层流 121 多级泵中密封环内径为 120 180mm 则叶轮与密封环间隙应为 C mm A 0 10 0 14 B 0 14 0 24 C 0 24 0 30 D 0 30 0 36 122 多级泵中轴的直线测量值允许偏差在中部不大于 B mm A 0 02 B 0 05 C 0 07 D 0 1 123 多级泵的导叶衬套与叶轮的间隙一般可按 D mm A 0 15 0 20 B 0 30 0 35 C 0 25 0 30 D 0 20 0 25 124 直径为 20 30mm 的滚动轴承允许的间隙范围为 B mm A 0 02 0 03 B 0 03 0 05 C 0 05 0 07 D 0 06 0 08 125 轴径为 50 80mm 转速为 3000r min 的滑动轴承允许的间隙范围为 C mm A 0 075 0 16 B 0 095 0 195 C 0 20 0 40 D 0 23 0 46 126 外径为 201 300mm 的叶轮 其静平衡的允差极限值为 A g A 5 B 3 C 2 D 8 127 在多级离心泵的 B 上有导翼 A 前段 B 中段 C 吸入段 D 压出段 128 多级泵 C 能使液流流速均匀分布 保证叶轮的吸入能力 A 后段 B 中段 C 前段 D 压出段 129 在多级泵 D 能将液体的动能变成压力能 A 后段 B 前段 C 中段 D 压出段 130 若无特殊规定 安装后的多级泵试运时间为 D d A 4 B 1 C 2 D 3 131 安装后的多级泵在试运过程中 应不断调整 B 保持泄漏量为 10 30 滴 min A 轴套 B 密封填料压盖 C 压力 D 排量 132 多级在试运运转检验中 对无循环油泵的轴承室润滑油位油量的要求是轴承室的 C A 1 2 B 1 4 C 2 3 D 全部 133 若某多级泵输送 40 的原油 罐至泵所经过的管线 阀件及其他配件所产生的摩阻损失为 3m 泵 入口高度与罐的最低动液面高度差为 0 2m 则该泵实际吸入高度为 D m A 3 6 B 2 3 C 2 7 D 3 2 134 在海拔 700m 地区 其大气压为 9 5mH2O 某多级泵输送温度为 40 的 其饱和蒸汽压为 0 758m 则该泵实际允许吸上真空高度为 C m A 6 032 B 6 243 C 5 652 D 5 562 135 降泵安装在地形高度为海拔 700m 输送水的水温为 40 吸入管路的流动损失为 1m 吸入管路的 介质流速压头为 0 2m 则泵的几何安装高度应为 A m A 4 452 B 5 452 C 5 652 D 4 024 136 同一型号的泵 比转数越大 则泵的 A A 扬程越低 流量越大 B 扬程越高 流量越大 C 扬程越低 流量越小 D 扬程越高 流量越小 137 对于同一尺寸的泵 如果它们的流量相差不大 比转数 扬程和轴功率三者之间关系是 B A 比转数越小 扬程就越低 轴功率就越大 B 比转数越小 扬程就越高 轴功率就越大 C 比转数越大 扬程就越低 轴功率就越大 D 比转数越小 扬程就越高 轴功率就越小 138 能说明离心泵机构与性能特点的参数是 D 它是利用相似理论求得的 A 流量系数 B 粘度指数 C 雷诺数 D 比转数 139 因单级离心泵更换轴承的次数很多 因此单级离心泵的最高保养级别定为 B 保养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经常性 140 离心泵二级保养时 要测量机组振幅 离心泵机组最大振动不应超过 A A 0 06 B 0 1 C 0 4 D 0 8 141 输油离心泵二级维护保养时 应检查联轴器的同心度 要求径向允差为 D mm A 0 03 B 0 06 C 0 08 D 0 10 142 离心泵三级保养时 要测量调整平衡盘与 D 的窜量 A 泵轴 B O 形环 C 轴套 D 平衡环 143 离心泵三级保养时 要测量叶轮与密封环 密封环和导翼的 C 情况 A 运转 B 静止 C 配合 D 连接 144 输油离心泵三级维护保养时 要检查并测量密封与导叶或泵段的配合 要求其过盈值为 A mm A 0 01 0 03 B 0 01 0 06 C 0 001 0 003 D 0 01 0 30 145 离心泵的有效功率计算公式为 C A N 有 gQH 1000 B N 有 QH 1000 C N 有 gQH 1000 D N 有 QH 1000 146 离心泵轴功率计算公式为 B A B 10sin3 UI轴 10cos3 UI轴 C D 2轴 2轴 147 某离心泵的流量为 100m3 h 出口压力为 2 5MPa 进口压力为 0 1MPa 则该泵的有效功率为 D KW A 53 2 B 55 8 C 61 7 D 66 7 148 用温差法测试泵的效率时 不用测试 A 参数 A 电流 B 泵压 C 入口压力 D 出入口温差 149 用功率法测试泵的效率时 不用测试 C A 出入口压差 B 电压 C 出入口温差 D 电流 150 用功率法测试泵效时 按测试所需划分的点数 将测试泵扬程提高 即控制出口阀门 每测一点稳 定 D min 并录取参数 A 3 B 5 C 10 D 15 151 选泵时考虑的操作条件中不包括 C A 操作温度 B 输送压力 C 输送温度 D 输送量 152 选择泵的安装位置不用考虑 D A 季节温度 B 海拔高度 C 管线状况 D 操作规程 153 选择离心泵的参数不包括 A A 输送介质 B 轴功率 C 排量 D 扬程 154 检查地脚螺栓的安装质量时 要使用 B 测量多级离心泵的地脚螺栓安装技术 其螺栓间的长 度间距 角度位移要与技术文件规定值相符 A 游标卡尺 B 米尺 C 水平尺 D 千分尺 155 多级离心泵地脚螺母紧固后 螺栓应外露 C 个螺距 A 1 2 B 1 3 C 2 5 D 4 7 156 安装地脚螺栓时 不垂直度允差为 D A 1 B 10 C 1 10 D 1 100 157 检查多级离心泵垫铁放置位置时 要靠近地脚螺栓 垫铁组间距一般为 C mm 左右 A 360 B 440 C 500 D 750 158 多级离心泵基础垫铁总高度为 D mm A 10 30 B 30 50 C 30 60 D 30 70 159 为了便于检修多级泵 垫铁组应露出底座 C mm A 5 10 B 10 15 C 10 30 D 20 40 160 多级离心泵单组垫铁检查时 垫铁间的接触面应紧密 一般接触面积应在 A 以上 A 60 B 40 C 15 D 5 161 核算泵吸入性能 是根据离心泵样本给出的允许吸上真空度或 B 两种表示方法 A 额定流量 B 允许汽蚀余量 C 额定功率 D 比转数 162 离心泵样本和铭牌上给出的数值 是厂家在标准大气压下 输送 C 清水时试验得到的 A 4 B 10 C 20 D 25 163 将离心泵安装在地形高度为海拔 700m 输送水的水温为 40 吸入管路的流动损失为 1m 吸入管 路的介质流速压头为 0 2m 则泵的几何安装高度应为 A m A 4 452 B 5 452 C 5 652 D 4 024 164 联轴器外圆直径为 105 140mm 则联轴器端面的间隙为 B mm A 1 3 B 2 4 C 3 6 D 4 8 165 联轴器外圆直径为 290 500mm 按照联轴器对中质量的要求 其两轴的同轴度径向位移允许偏差 为 A mm A 0 05 B 0 1 C 0 2 D 0 4 166 联轴器外圆直径为 170 220mm 则联轴器端面的间隙为 C mm A 1 3 B 2 4 C 4 6 D 4 8 167 联轴器主要用做轴与轴的连接 使它们一起旋转并传递 B A 压力 B 扭矩 C 能量 D 应力 168 根据联轴器内部是否包含 D 可以将联轴器划分为钢性联轴器与弹性联轴器两大类 A 万向节 B 钢性元件 C 连接螺栓 D 弹性元件 169 国定式钢性联轴器包括凸缘联轴器和 A A 套筒联轴器 B 齿轮联轴器 C 十字滑块联轴器 D 万向联轴器 170 合格的联轴器同心度应 A mm A 不大于 0 06 B 小于 0 10 C 小于 0 08 D 不大于 0 07 171 合格的联轴器端面间隙误差应 D mm A 小于 0 09 B 小于 0 08 C 不大于 0 10 D 不大于 0 06 172 多级离心泵联轴器的端面间隙应为 A mm A 4 6 B 6 8 C 8 10 D 2 4 173 联轴器的同心度校正时 要使用 B 块百分表 A 1 B 2 C 3 D 4 174 调整联轴器的同心度时 要先进行 A 偏差初调 A 左 右 B 上 下 C 左 上 D 右 下 175 检查联轴器的同心度时 B 的下压量一般为 2mm A 水平仪 B 百分表 C 千分表 D 千分尺 176 滑动轴承按承受载荷方向分为向心滑动轴承和 A 滑动轴承 A 推力 B 中分式 C 球 D 滚子 177 305 是轴承内径为 25mm 的 C 轴承 A 螺旋 B 滚子 C 球 D 球面 178 能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的轴承是 B A 向心轴承 B 推力轴承 C 推力球轴承 D 向心推力轴承 179 泵轴常见的损坏形式有弯曲变形 动配合轴颈磨损 D 及轴的表面腐蚀磨损 A 表面点蚀 B 电极腐蚀 C 连杆轴颈磨损 D 静配合表面磨损 180 泵轴弯曲后会使 B 叶轮晃动 促使泵的许多部位偏磨且形成恶性循环 以致造成事故 A 电极腐蚀 B 泵轴抖动 C 泵压升高 D 表面点蚀 181 由于经常安装和拆卸而引起的磨损叫静配合表面磨损 属于这类情况的有轴与滚动轴承及轴与 C 的配合表面 A 密封填料 B 密封环 C 联轴器 D 滚动轴承 182 在安装滚动轴承时 要考虑离心泵转子由于平衡引起的 A 位移 A 轴向 B 游隙 C 盈量 D 径向 183 离心泵滚动轴承的隔离架与内外圈应有一定的间隙 可用手 C 推动隔离架进行检验 A 平行 B 斜向 C 径向 D 轴向 184 离心泵的 D 要求转动灵活 平衡 不能有振动 A 轴套 B 密封装置 C 滑动轴承 D 滚动轴承 185 管路中流速的计算公式为 B A B C D FG FQ FQ FG 186 管内介质流速不变 则管内介质流量与管路截面积 C A 成反比 B 不成比例 C 成正比 D 无法确定 187 根据管路流量可以测算出管内介质 D A 压力 B 温度 C 粘度 D 流速 188 当转数变化时 泵的流量按 A 关系变化 A 正比例 B 反比例 C 二次方正比例 D 三次方正比例 189 改变转速是有限的 一般提高转速时 不能超过额定转速的 B A 5 B 10 C 15 D 20 190 改变转速是有限的 降低转速时 不能超过 D 否则会使泵的效率下降太多 A 20 B 30 C 40 D 50 191 多级离心泵的叶轮去掉一个后 泵的扬程 B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先变小后变大 192 叶轮车削后 离心泵的功率与之成 A 关系变化 A 正比例 B 反比例 C 二次方正比例 D 三次方正比例 193 叶轮车削后 离心泵的功率与之成 D 关系变化 A 正比例 B 反比例 C 二次方正比例 D 三次方正比例 194 离心泵并联运行时 要求 B 相近 A 排量 B 扬程 C 效率 D 功率 195 离心泵并联时 总排量等于各泵排量之 A A 和 B 积 C 差 D 幂 196 离心泵串联运行时 要求 C 相同 A 扬程 B 效率 C 排量 D 功率 197 为了减小摩阻 降低油品粘度 达到正常输油 下面方法中 B 是不正确的 A 设中间加热站 B 降低油温 C 添加降凝剂 D 添加减租剂 198 在 C 情况下 不采用温度变化调节 A 输送高凝原油 B 输送高含蜡原油 C 输送含砂较高原油 D 输送低温原油 199 自动调节装置的优点是 D A 一次投资大 B 调节系统配置复杂 C 调节范围大 D 减少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00 电动机转子的绝缘电阻值应不得小于 A M A 0 5 B 1 0 C 1 5 D 2 0 201 电动机的定子绕组在运行温度下的绝缘阻值在 1KV 以上不得小于 B M A 0 5 B 1 0 C 1 5 D 2 0 202 试运中的电动机振动振幅应小于 C mm 为合格 A 0 02 B 0 04 C 0 06 D 0 08 203 测试加热炉效率时 仪器仪表的测量精度不得小于 A A 0 1 B 0 01 C 0 2 D 0 02 204 正式测试加热炉效率的时间要在加热炉工况稳定 D h 后 A 4 B 3 C 2 D 1 205 额定热负荷下 使用正反平衡法测试热效率时 两种方法所得热效率偏差不大于 C A 1 B 3 C 5 D 7 206 气体燃料燃烧发热量的计算公式为 C A B C D GLRQ LGRQ LGRQB LRQB 207 加热炉效率的计算公式为 B A B C 10 2 TCL 10 2 LT D 12 GBQ10 21 LQTC 208 计算脱水加热炉热负荷时 公式中 代表的含义是 C 入出油混油 G A 燃料用量 B 燃料发热值 C 含水百分数 D 含油量 209 原油外输加热炉热负荷计算公式 中 C 是所输送油品的 C 进出输 T A 含碳量 B 粘度 C 比热 D 重度 210 确定加热炉台数时 从经济合理的角度来考虑 应使所选用的台数既保证在加热炉热负荷能够满足 生产需求的条件下 能有 A 台停炉检修 A 1 B 2 C 3 D 4 211 加热炉出口温度偏高时 应 D A 减小炉流量 B 增加燃料量 C 提高来液温度 D 减小燃料量 212 下列选项中 A 不是引起炉出口温度偏低的原因 A 燃料增加 B 炉流量减小 C 燃料减小 D 入炉油温低 213 下列选项中 C 不是造成燃烧不稳定的原因 A 燃料量波动 B 燃料压力 C 雾化片孔径小 D 给风压力不稳 214 气体燃料的过剩空气系数为 B A 0 1 0 B 1 1 1 2 C 1 2 2 0 D 1 2 1 3 215 过剩空气系数每增加 0 1 加热炉热效率降低 C 左右 A 0 2 B 0 5 C 1 5 D 3 216 为了保证加热炉效率 加热炉的过剩空气系数应 A A 大于 1 B 小于 0 C 大于 0 D 小于 1 217 加热炉的热量损失中不包括 A 热损失 A 炉膛传递 B 排烟 C 炉体散热 D 不完全燃烧 218 在加热炉热损失中 所占比例最大的热损失方式是 C A 烟气排放热损失 B 炉体散热热损失 C 气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D 固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219 加热炉的散热损失与加热炉的 D 无关 A 结构 B 保温材料 C 表面温度 D 效率 220 烘炉应根据现场具体条件 一般不用 B 法进行 A 火焰 B 冷风 C 热风 D 蒸汽 221 用木柴烘炉是将木柴堆集在炉排中间 约占炉排面积的 C 点燃后小火烘烤 A 1 4 B 1 3 C 1 2 D 2 3 222 在用木材初始烘炉时 烟道挡板开启 D 使烟气缓慢流动 A 1 3 1 2 B 1 4 1 3 C 1 5 1 4 D 1 6 1 5 223 洗炉的目的是通过锅炉内 D 与洗炉用的溶液发生反应后而沉淀 再通过排污方法将杂质排出 A 介质 B 杂质 C 金属 D 水垢 224 洗炉时间一般约需 C d A 1 B 2 C 3 D 4 225 洗炉完毕后 要用 A 将锅炉内部冲洗干净 A 清水 B 碱水 C 污水 D 高温水 226 流体通过换热器的壳程压力损失为 B MPa A 0 005 0 01 B 0 01 0 03 C 0 03 0 05 D 0 05 0 1 227 流体通过换热器的管程压力损失 可根据管线密度 弯头的当量长度和流速等按已知的 C 公 式计算 A 伯努利 B 牛顿 C 达西 D 傅里叶 228 流体通过换热器时 一般让 A 的流体走管程 A 冷 B 粘度小 C 热 D 清洁 229 储罐容量的计算公式 中 C 表示为油罐的综合系数 e t1 KGTV A B G C K D te 230 储罐容量的计算公式 中 D 表示为油罐的利用系数 e t1 A K B C G D te 231 在实际工作中 一般中小型以上的站应不少于 A 个油罐 A 2 B 3 C 4 D 5 232 天然气量计算分离器直径公式 中的 为 A 21001p07 TQDGOG A 天然气在操作条件下密度 B 液体在操作条件下的密度 C 天然气在操作条件下的重度 D 液体在操作条件下的重度 233 天然气量计算分离器直径公式 中的 为 B 21001 GOp A 标准压力 B 分离器操作压力 C 大气压力 D 进口压力 234 核算液体在分离器内停留时间公式 中的 G 的正确表示为 C H 837t20 A 处理气量 B 油气总量 C 处理液量 D 纯油量 235 分离器在运行巡检时 不用检查 B 是否正常 A 压力 B 温度 C 放空 D 液位 236 分离器来油温度不应根据 C 而制定 A 季节 B 原油物性 C 分离器压力 D 操作环境 237 当分离器 D 后 就可增加分离器的处理量 A 进油 B 起压 C 满液位 D 运行正常 238 电容补偿柜的作用是对站内用电设备进行集中补偿 以提高 C A 变压系数 B 补偿系数 C 功率因数 D 配电因数 239 合上电容补偿柜开关 并将转换开关打入 D 的位置 即可实现自动提高功率因数的目的 A 转换 B 手动 C 停止 D 自动 240 使用 A 补偿的电力系统 一般情况下都采用自动操作 A 集中 B 分散 C 特殊 D 简单 241 由于变频器调速技术采用微处理机编程的 PWM 控制 电波输出波形近似 B 故可用于交流电 动机的无级调速 A 直线 B 正弦波 C 抛物线 D 双曲线 242 变频系统可以通过压缩机启动柜中的 A 触点进行电动机保护 则保证压缩机在运行时 其自 动保护措施有效 A 故障继电器 B 时间继电器 C 热继电器 D 空气开关 243 当变频出现故障时 警铃响 变频器停止工作 故障排除后 按下变频器的 D 键 变频器即 可重新启动 A 启动 B 联锁 C 停止 D 复位 244 在流程切换前 必须与 B 人员联系 根据作业计划提前做好准备 A 值班 B 调度 C 技术 D 维修 245 流程切换应实行挂牌作业 实施切换作业的人员应从值班室取牌 并经 A 确认后方可进行切 换 A 班组长 B 领导 C 自己 D 技术员 246 切换流程时 至少要有 C 人在场 A 4 B 3 C 2 D 1 247 实施加热管道投产 要尽量运用 A 知识 以最小的投入和最低的能耗获得最佳的传热和保温 效果 A 传热学 B 安装学 C 流体力学 D 计量学 248 为了保证管线顺利输送热油 要建立一定的 C 所需要时间就是预热时间 A 速度 B 流量 C 温度场 D 电场 249 大多数油田输油管道埋于地下 且设计埋深和管顶到地面的厚度至少在 B m 以上 A 0 5 B 0 8 C 1 0 D 1 5 250 采用正方向同时预热时 起点和终点准备的水量一般不小于相邻两加热站之间管线容积的 C 倍 A 1 0 1 2 B 1 2 1 5 C 1 5 2 0 D 2 0 2 5 251 预热水温的控制应考虑管线防腐层的软化及管线温度过高引起应力变化 一般以 B 为宜 A 30 40 B 40 50 C 50 60 D 60 70 252 对一些管径较小 距离较短的管线 一般采用 D 预热就能达到目的 A 正向 B 间断 C 正反向同时 D 单向预热 253 投油时 原油到达下站的进油温度应高于原油凝固点 A A 5 B 8 C 10 D 15 254 投油时每小时的输油量为预热时每小时输水量的 C 倍 A 1 2 B 1 5 C 2 D 2 5 255 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输油量 原油到达下站的进油温度应高于原油凝固点 A A 5 B 7 C 9 D 11 256 发现油头到达后 应立即切换流程 改进存放油水混合物的储罐 当原油含水低于 D 时 改进原油罐 A 13 B 10 C 5 D 3 257 为了保证投油后运行安全可靠 要检查管道在热力 压力同时作用下的承载能力 在 A 进行 一次全线的加热憋压输送 A 预热后期 B 预热前期 C 投产初期 D 预热中期 258 为了保证投油后运行安全可靠 要检查管道在 C 同时作用下的承载能力 在预热后期进行一 次全线的加热憋压输送 A 热力 阻力 B 重力 压力 C 热力 压力 D 重力 阻力 259 管线蹩压输送的压力应 D 管线设计的最高允许工作压力 A 大于 B 大于等于 C 等于 D 小于 260 下列选项中的 B 于一般联轴器不同 其传动转矩是通过液体来传递的 A 皮带轮 B 液力耦合器 C 变频调节器 D 变速箱 261 为了避免共振 液力耦合器涡轮的叶片一般比离心泵叶轮少 C 片 A 1 2 B 1 3 C 1 4 D 1 5 262 采用液力耦合器连接机泵的传动方式 能够实现 D 可以随流量负荷的要求自由调节 A 机械化 B 自动化 C 控制 D 无级变速 263 当集散控制系统报警发生时 操作者要迅速辨认和处理 若发生两个以上的报警 根据报警的 C 进行处理 A 先后 B 具体情况 C 优先级 D 时间长短 264 集散控制系统的操作者应 A 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 并经考试合格 A 提前 B 操作 C 临时 D 不用 265 对集散控制系统的工作不会产生干扰的时 D A 磁场 B 温度 C 湿度 D 气压 266 集散控制系统处理器 内部总线 电源 控制输入 输出插件等均采用 C 配置 A 单重 B 多得 C 双重 D 分散 267 集散控制系统为了达到集中管理和监控目的 使用 D A 基本控制器 B 数据通道 C CRT 操作法 D 监控计算机 268 集散控制系统对某些重要的 B 采用了手动作为自动备用 提高了可靠性 A 操作回路 B 控制回路 C 显示回路 D 现场接口 269 集散控制系统由于使用了监控计算机 因此能够存取系统中 C 数据和控制参数 A 有用 B 部分 C 所有 D 删除 270 集散控制系统能够检测 D 信号 A 电子 B 模拟 C 数字 D 数字和模拟 271 集散控制系统的模拟信号的采集时间以按 B 要求进行设定 A 设计 B 工艺 C 安装 D 控制 272 集散控制系统能够检测 B 两种信号 A 电信号和数字 B 数字和模拟 C 电信号和模拟 D 数字和脉冲 273 集散控制系统输入的模拟信号超出 A 系统不会报警 A 中间值 B 设定高限值 C 设定低限值 D 信号范围 274 根据自动存储或打印一次参数值和累积的时间 集散控制系统参数记录不包括 D 记录 A 小时 B 班 C 日 D 年 275 集散控制系统报警记录的内容中 不包括报警发生的 C A 设备名称 B 原因 C 过程 D 时间和日期 276 操作者可在集散控制系统的 B 画面上 根据生产需要对控制回路进行必要的操作 A 总貌显示 B 组显示 C 点显示 D 趋势显示 277 操作者可在集散控制系统的 C 画面上 对 PID 控制回路的各种参数进行调整 A 组显示 B 总貌显示 C 点显示 D 趋势显示 278 集散控制系统的每幅趋势显示画面应在同一坐标上 同时显示最少 A 个变量的变化趋势 A 4 B 2 C 6 D 8 279 集散控制系统中操作者通过 D 画面操作时 可以防止误操作 A 总貌显示 B 组显示 C 点显示 D 操作指导 280 集散控制系统的采样就是 A 地测量一种连续信号或连续过程信号 A 周期性 B 连续性 C 间断性 D 分散性 281 计算机中的数字 PID 控制器是一台 B 设备 它是由一段 PID 程序来实现的 A 硬件 B 软件 C 高科技 D 操作 282 为了便于数字 PID 控制器的操作显示 给每一个 PID 控制模块配置一个回路操作显示器 PID 控制 程序可分为 D 部分 A 3 B 4 C 8 D 6 283 离心泵的 D 部位静平衡不好 容易造成泵振动 A 平衡 B 轴承 C 密封 D 转动 284 离心泵振动大时伴有 B 现象 A 排量波动 B 声音异常 C 温度升高 D 泵效提高 285 离心泵振动并发出较大噪声 可能是由于 B A 泵转向不对 B 泵发生气蚀 C 润滑油不足 D 吸入管路堵赛 286 离心泵和电动机不对中 会引起泵 C A 不上油 B 转子不动 C 振动 D 吸入管路堵赛 287 离心泵振动并发生较大噪声 可能是由于 A A 轴弯曲变形 B 泵的运转温度过高 C 泵转向不对 D 填料压的太紧 288 输送液体密度超过原设计值是 会使离心泵 B A 振动 B 泵耗过大 C 不上油 D 有噪声 289 造成离心泵泵耗功率过大的原因有 A A 泵转速过高 B 泵转向不对 C 泵转速过低 D 地脚螺栓松动 290 泵的扬程过低 流量过大 超过规定范围时 会使离心泵 C A 不上油 B 转子不动 C 泵耗功率过大 D 轴承润滑不良 291 填料压的太紧 会使离心泵 B A 振动 B 转不动 C 汽蚀 D 压力过低 292 造成离心泵转不动的原因可能是 A A 泵轴卡住 B 温度过高 C 排出阀未开 D 叶轮磨损 293 电动机缺相时 会使离心泵 C A 振动 B 产生水击 C 转不动 D 发生汽蚀 294 离心泵流量不够 达不到额定排量时由于 B A 轴承磨损 B 过滤器堵塞 C 电动机转速高 D 填料压得太紧 295 离心泵流量达不到额定排量 可能是由于 A A 过滤器堵塞 B 单流阀不严 C 出口阀门开大 D 出口管径太大 296 离心泵流量不够 达不到额定排量可能是由于 C A 来水阀门未开 B 填料压的太紧 C 管径太小 D 电压太低 297 造成离心泵轴发热的原因 可能是 B 质量差 A 轴承盖 B 润滑油 C 轴套 D 填料 298 离心泵由于轴向推力的增加 由摩擦引起轴承严重发热 对于单级单吸的水泵 应严密注意 A 的疏通 A 平衡管 B 平衡盘 C 平衡环 D 泄压套 299 造成离心泵轴承发热的原因 有可能是泵轴 D 使轴承受力不均匀 A 腐蚀 B 功率过低 C 转速太低 D 弯曲 300 造成离心泵启动后有压头 但却不见水打出的原因可能是 A A 排出管路堵塞 B 轴承磨损 C 泵转速太高 D 轴弯曲 301 离心泵启动后有压头 但却不见水打出的原因可能是 D A 轴弯曲 B 泵转子磨损 C 泵转速太高 D 止回阀未开启 302 泵启动后有压头 但不见水打出的原因可能是 B A 轴承发热 B 闸板脱落 C 功率过大 D 泵效率低 303 离心泵转子转不动 可能是由于 A A 填料压得太紧 B 润滑不良 C 泵内未进液 D 联轴器同心度偏差 304 填料压得太紧会造成离心泵转子不动 下列排除方法中正确的是 C A 应松开填料压盖 B 应取出填料 再慢慢上紧压盖 C 应松开填料压盖 再慢慢上紧 D 应取出填料环 再慢慢上紧 305 离心泵因平衡盘咬死造成离心泵转不动时 应 B A 更换对轮 B 调整泵窜量 C 更换叶轮 D 卸松盘根压盖 306 泵压忽然下降的原因之一是 D A 各部件间隙过小 B 泵转速太高 C 油中含水 D 进油量不足 307 泵压忽然下降的原因之一是 C A 各部件间隙过小 B 泵转速太高 C 平衡机构严重磨损 D 油中含水 308 泵压忽然下降的原因之一是 B A 各部件间隙过小 B 泵转速不够 C 油中含水 D 进油量过多 309 造成离心泵启泵后不上水 压力表无读数 吸入真空压力表有较高负压的原因可能是 C A 电动机转向不对 B 罐内液面过低 C 来水阀门未开 D 电压太低 310 造成离心泵启泵后不上水 压力表无读数 吸入真空压力表有较高负压的原因可能是 A A 来水阀闸板脱落 B 罐内液面过低 C 单流阀卡死 D 叶轮流道堵塞 311 造成离心泵启泵后不上水 压力表无读数 吸入真空压力表有较高的负压的原因是 B A 罐内液面较低 B 过滤器堵死 C 单流阀卡死 D 出口管线堵塞 312 泵的响声大 发热 电流低且波动 压力低 不出水 其原因是 C A 出口闸门没打开或闸门闸板脱落 B 进口闸门没打开或闸门闸板脱落 C 抽空或汽蚀 D 闸门开得过快 过早 313 泵在运行时整体发热 后部比前部温度略高 是由于启泵后 A 轴功率变成热能所致 A 出口闸门没打开 B 闸门开得太块 C 平衡机构失灵 D 密封圈压得过紧 314 开始启动时泵没有 A 会造成离心泵发热和咬住 A 进液 B 排液 C 排气 D 进气 315 泵的轴窜量过大 是因为定子或转子 C 误差过大 装上平衡盘后 没进行适当调整就投入运 行 A 制造 B 装配 C 累积 D 校正 316 定子或转子级间累积误差过大造成的泵轴窜量过大的故障可以用缩短 A 长度的办法来调整 A 平衡盘前面 B 泵轴 C 轴套 D 平衡套前面 317 机泵轴窜量一般应在 B mm 范围内 拆下平衡盘时 总窜量应为 4 6mm A 2 3 B 2 4 C 3 4 D 1 3 318 泵的总扬程达不到要求的原因之一 可能是吸入压力与 C 之间的压差不够产生的 A 排出压力 B 平衡压力 C 汽化压力 D 摩擦阻力 319 导致泵的总扬程达不到要求的可能的原因是 B A 流量不足 B 转速太低 C 功率大 D 压力太低 320 当泵反转时 造成泵的总扬程达不到要求 可以将电动机的接线交换 A 即可 A 两个相位 B 一个相位 C 半个相位 D 三个相位 321 泵启动后达不到额定压力 是由于 A A 出口阀开启过大 B 回压过高 C 电动机转速高 D 轴承磨损 322 泵启动后达不到额定压力 是由于 B A 电动机转速过高 B 叶轮堵塞 C 管压过高 D 电流阀卡死 323 泵叶轮止口或级间密封磨损严重都会造成 C A 泵产生汽化 B 振动 C 泵压过低 D 蹩压 324 泵的 B 太高 可能造成轴功率过高 A 扬程 B 转速 C 压力 D 流量 325 输送液体密度 A 原设计值 是轴功率过高的原因之一 A 超过 B 等于 C 小于 D 略小于 326 泵的扬程 D 是产生轴功率过高的原因之一 A 过少 B 过高 C 过多 D 过低 327 离心泵机组启动后轴功率过高 是由 D 造成的 A 泵压过高 B 流量过低 C 电流过低 D 电压过低 328 泵轴功率过低 可能是 B 造成的 A 泵轴弯曲 B 泵反转 C 转速高 D 叶轮过大 329 泵内进水 A 可造成泵轴功率过低 A 不足 B 过快 C 过慢 D 过多 330 泵内进水不足时提高 D 时防止轴功率过低的方法之一 A 扬程 B 泵内压力 C 流速 D 大罐水位 331 在使用机械密封时 减少摩擦和 D 可以直接实现节能 A 选合适的密封形式 B 延长密封使用寿命 C 流体回收 D 建树奥漏损 332 由于离心泵转子轴向窜动 动环来不及补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