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格县梯子田滑坡勘查报告(改).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683811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格县梯子田滑坡勘查报告(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普格县梯子田滑坡勘查报告(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普格县梯子田滑坡勘查报告(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梯子田滑坡勘查报告 四川省蜀通岩土工程公司 二 一三年四月 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梯子田滑坡勘查报告 提交单位 四川省蜀通岩土工程公司 总 经 理 宫自强 总工程师 张波 审 定 张波 审 核 张 宁 项目负责 龙淑华 技术负责 覃浩坤 编 写 周文斌 佘栋成 提交时间 2013 年 04 月 资质等级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甲级勘查单位 证书编号 国土资地灾勘资字第 2005223020 号 提交单位地址 成都市白马寺街 3 号 邮 编 610081 电 话 028 83184946 传 真 028 83188756 分公司电话 08342280094 项目负责电话 13699024354 目 录 0 前 言 1 0 1 任务由来 1 0 2 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程度 1 0 3 工作目的与任务 1 0 4 前人地质工作研究程度 1 0 5 勘查工作的依据 2 0 6 勘查工作评述 2 0 6 3 勘查工作方法 2 0 6 4 勘查工作质量评述 2 1 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条件 3 1 1 自然地理条件 3 1 1 位置及交通 3 1 2 气象与水文 4 2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5 2 1 地形地貌 5 2 2 地层岩性 5 2 3 地质构造与地震 5 2 3 1 地质构造 5 2 3 2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6 2 4 水文地质条件 6 2 5 人类工程活动 7 3 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 7 3 1 岩土体分布及特征 7 3 1 1 岩体工程地质特征 7 3 1 2 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7 3 2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8 4 滑坡基本特征及危害对象 8 4 1 滑坡基本特征 8 4 1 1 滑坡区地貌形态及边界特征 8 4 1 2 滑坡体变形特征 9 4 2 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12 4 2 1 滑体土 12 4 2 2 滑带土 12 4 2 3 滑床 12 4 3 滑坡危害对象 13 5 滑坡稳定性分析计算与评价 13 5 1 滑坡形成机制分析 13 5 1 1 滑坡变形形成机制分析内在因素分析 13 5 1 2 滑坡变形的外在因素分析 13 5 2 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14 5 3 滑坡破坏模式分析 14 5 3 1 滑坡破坏模式分析 14 5 2 2 滑坡稳定性宏观判断 14 5 3 滑坡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分析与评价及参数取值 14 5 4 滑坡稳定性计算与评价 15 5 4 1 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的确定 15 5 4 2 计算数据准备 16 5 4 3 滑坡滑动模式推力及稳定系数计算成果 23 6 滑坡变形发展趋势 25 6 1 滑坡稳定性敏感因素分析 25 6 2 滑坡稳定性综合评价 25 6 3 滑坡变形发展趋势 26 7 既有防治工程评述及滑坡防治方案建议 26 7 1 既有防治工程评述 26 7 2 防治工程方案布置原则 26 7 3 防治工程设计参数建议 26 7 4 防治方案建议 27 7 4 1 应急防治方案建议 27 7 4 2 治理方案建议 27 7 5 各类建筑材料分析与评价 27 8 环境影响评价 27 8 1 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7 8 2 交通影响 27 8 3 综合评价和结论 27 9 地质灾害防治效益评估 28 9 1 社会效益 28 9 2 经济效益 28 9 3 环境效益 28 10 结论与建议 28 10 1 结论 28 10 2 建议 28 附图 NO 1 应急勘查平面图 1 500 NO 2 NO 5 工程地质勘查纵剖面图 1 500 NO 6 NO 11 工程地质勘查横剖面图 1 200 工程地质勘查柱状图 NO 12 23 1 200 探槽展开图 NO 24 29 1 50 探井展开图 NO 30 1 50 附表 滑坡稳定性计算表 1 表 22 0 前 言 0 1 任务由来 梯子田滑坡为位于凉山州普格县刘家坪乡梯子田社 距普格县城约 27km 2010 年雨季及 2011 年雨季梯子田滑坡陆续出现多处张开度 0 2 0 4cm 滑坡裂缝 2012 年 6 月 28 日 普格县遭 遇强降雨 导致梯子田滑坡变形加剧 滑坡体中出现大量的拉张裂缝 其中最大一处裂缝宽约 5 10cm 延伸长度约为 30m 梯子田滑坡一旦失稳将直接威胁到坡体部 68 户 328 人的生命财产 安全 因此对梯子田滑坡进行工程治理十分必要 险情的出现引起了普格县人民政府 凉山州人 民政府 省国土资源厅的高度重视 根据 2012 年度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形势 四川省国 土资源厅和四川省地政地籍事务中心组织公开招标 招标方案编号为 2012 04 012 四川省蜀通 岩土工程公司 以下简称 我公司 中标承担了普格县普基镇梯子田滑坡防治工程勘查 可研 以及初步设计工作 普格县普基镇梯子田滑坡勘查项目属于四川省 2012 年第四批 15 个重大地质灾害勘查招标项 目之一 0 2 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程度 梯子田滑坡位于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刘家坪乡梯子田 5 社 梯子田滑坡一旦失稳 将直接危 及坡体中居住的村民 共威胁 68 户 328 人 直接经济损失 940 万元 根据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 规范 DZ T0218 2006 表 6 危害对象等级划分为二级 0 3 工作目的与任务 本次勘查主要目的是针对普基镇梯子田滑坡 科学合理地选取勘探手段 充分利用已有地质 灾害资料 完成必要的勘查工作量 查明滑坡所在地域的地质背景 地形地貌特征 地层岩性 构造 影响滑坡稳定性的边界条件 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 环境地质 以及合理确定相关滑动 面及稳定岩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 为该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及治理工程设计提供详实可靠的基础 资料 具体勘查任务要求如下 1 查明滑坡地形地貌特征及宏观地质条件 2 查明滑坡体地层 岩土类型 成因 性状 覆盖层厚度 基岩面的形态和坡度 岩石风 化和完整程度 3 查明滑坡的性质 范围 滑动面位置及形态特征 防治工程范围内滑体滑动方向与水文 气象变化的关系 4 查明滑体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背景 包括地下水层数 各层地下水位置 含水层厚度 水的流向 承压性质 地下水补排关系 和工程地质背景 5 确定滑面 滑带的物理力学参数 以及可作为支挡工程地基的岩 土物理力学参数 6 根据试验选取合理的参数计算滑坡的稳定性 分析论证失稳破坏机理模式 滑坡发展趋 势及可能规模 提供支挡构造的建议方案 0 4 前人地质工作研究程度 1 区域地质工作 二十世纪 6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 省地矿部门先后完成了包含全省的 1 20 万以及 1 50 万 的区域地质测量和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 基本查明了普格县地层 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特征 水文地质单元及动态特征 水化学特征等 并进行了全面总结和评价 2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工作 由四川地矿局完成金沙江流域的水 工 环综合勘 调 查 采用了遥感 物探 钻探等多种 手段和方法 取得了珍贵的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参数 论述了金沙江流域地质环境及环境工程地 质条件 并相应作了半定量化评价和环境条件分区 四川地矿局完成了 四川省泥石流重点滑坡与危害程度的初步研究报告 四川省应用遥感 技术调查水土流失综合报告 四川省地质局与四川省地震局编制的 四川省构造体系与地震分 布规律说明书 等均涉及到工作区 为本次调查评价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 1996 年到 1999 年四川省地勘局完成了凉山州的环境地质调查工作 取得了按行政区划分的 完整的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 环境地质的综合评价成果可供参考利用 3 环境地质工作 地质矿产部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 地质矿产部九 O 九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1991 年完 成的 攀西 六盘水环境地质论证 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 1997 年完成的 凉山州 1 50 万环境地质调查 及四川省地质调查院 2005 年完成的 金沙江干流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调查 对 工作区地质 构造 水文气象及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灾害发生 分布 危害等规律的密切关系 进行了相关的论述 4 地质灾害调查工作 2003 年 普格县国土部门开展的普格县汛期地质灾害排查 完善了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将 责任明确化 具体化 建立了较完善的地质灾害预防体系 之后 普格县国土部门对县域内新发 生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调查并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由四川省地矿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于 2006 年完成的 四川省普格县地质灾害调查 与区划 对工作区地质 构造 水文气象及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灾害发生 分布 危害等规律 的密切关系 进行了相关的论述 普格县国土资源局完善了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将责任明确化 具体化 建立了较完善的地质灾害预防体系 为本次开展普格县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奠定了基 础 2011 年 由四川省地矿局九一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完成了普格县地质灾害隐患评价 并 提交了 2011 年度四川省地质灾害易发县普格县地质灾害隐患调查评价报告 其成果是本次工 作的基础 0 5 勘查工作的依据 1 勘查依据的主要技术标准 1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DZ T0218 2006 2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DZ T0219 2006 2 本次勘查依据主要参考技术标准 1 岩土工程勘查规范 GB50021 2009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2011 3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 93 4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 JGJ87 92 5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 T50123 1999 6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GB T50266 99 7 中国地质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 2001 0 6 勘查工作评述 0 6 1 勘查工作概况 普格县普基镇梯子田滑坡勘查项目属四川省 2012 年第四批 15 个重大地质灾害招标项目之一 由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和四川省地政地籍事务中心组织公开比选 比选方案编号为 2012 04 012 我公司于 2013 年 1 月 31 日签订该项目合同 我公司勘查设计人员及设备于 2013 年 2 月 2 日进入勘查区现场 按中标的勘查方案开展普 格县普基镇梯子田滑坡勘查工作 经过项目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 于 2012 年 3 月 5 日全面完 成了项目野外勘查工作 野外勘查历时 32 天 野外工作完成后 随即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和成果 报告编制 0 6 2 完成实物的工作量 本次普格县普基镇梯子田滑坡勘查工作严格按照我公司编制的 四川省 2012 年第四批重大 地质灾害勘查项目普格县普基镇梯子田滑坡勘查招标实施方案 现行的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 范 DZ T 0218 2006 以下简称 勘查规范 及现行与滑坡勘查相关的规程规范要求进行 并根据勘查区内的具体实际情况对部分勘探工作进行适当调整 实际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见表 1 1 0 6 3 勘查工作方法 根据前述相关规程 规范要求和我公司收集的前人成果资料 在本次勘查工作中综合采用了 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测量 工程地质勘探 取样测试等多种勘查方法 0 6 4 勘查工作质量评述 普格县普基镇梯子田滑坡勘查工作严格按照 勘查设计书 勘查规范 进行 在充分利用 前人成果资料的基础上 通过合理的勘查手段和足量的工作量 查明了普格县普基镇梯子田滑坡 的形成条件 分布 规模 变形特征 边界条件 主要诱发因素及发展变化趋势等 正确提出滑 坡防治有关的物理力学参数指标 并针对居民居住区保护对象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工程方案建议 为普格县普基镇梯子田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提供了所需的有关资料 1 资料收集 全面搜集了已有的区域资料和之前建设活动中进行的各种勘查调查资料 2 实物指标调查 现场调查了滑坡危险区内的人口和实物指标 3 1 200 及 1 500 地形图测量以及 1 200 地质剖面图测量 采用近似 1956 年黄海高 程的独立坐标 独立高程系 进行了地形图的测量 进行了剖面实测 测量精度 1 200 各类 勘探点及地质调查点的定位放设及测量 本项目由于范围较小 平面图按 1 500 精度测图 剖面 图按 1 200 精度测图 治理工程部位平面图及剖面图按 1 200 精度测图 4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剖面 地质点采用仪器法测定 并利用剖面上地质 点进行观察描述勾绘地质界线等方法完成 地质测绘精度按 1 500 完成 5 工程地质勘探 完成了普格县普基镇梯子田滑坡 7 条勘探线的钻探工作 钻孔数量 12 个 探槽数量 6 个 探井 2 个 基本查清了滑坡体边界条件 岩土结构 滑面滑带位置 采 取了岩土水试样 动用工程地质钻机 2 台 钻机型号 XY 100 型 滑体土 滑带土及滑床严格按 照规范及技术要求规定采取了合格的岩芯 并全部封存 钻探位置基本按 勘查设计书 并根 据实际情况实施 个别孔根据需要略有位移 钻进深度达到滑面以下及中风化基岩以内 3 5m 6 岩土水的现场试验及室内测试 现场试验项目为对试坑内进行的大重度试验以及钻孔 水文地质观察 室内测试 在钻孔内分别采取了有代表性的滑体 滑带及滑床的岩土试样 钻孔土试样采用 薄壁取土器静压法采取 岩样采用岩芯样 钻孔直径为 110mm 钻孔及地表水体采取了水试样 以上试样全部按规范要求采取 封存以及运输 二 工程质量评述 勘查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统计表 工作手段 单位 设计工作量 完成工作量 完成率 1 500 地质测绘面积 km2 0 35 0 35 100工程地 质测绘 实测地质剖面 条 km 6 3 5 7 4 1 117 钻探 孔 m 9 195 247 12 127地质勘探 槽探 个 m 3 6 48 6 48 100 探井 个 m 3 0 2 24 工程测量 控制测 E 级导 GPS 点 点 3 3 100 量 图根点控制 点 30 30 100 地形图测量 1 500 km2 3 5 4 1 117 1 200 地质测绘面积 km2 0 0 04 大重度试验 次 3 3 100现场原位 试验 钻孔水文地质观测 次 8 8 100 土样 件 12 12 200 水样 件 2 2 100取样测试 岩样 件 12 12 100 1 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条件 1 1 自然地理条件 1 1 位置及交通 勘查区位于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刘家坪乡新建村五组 距普格县城约 27km 普格县距西昌 市约 75km 地理坐标为 北纬 27 26 30 东经 102 34 17 普格县到刘家坪乡有县道 经过 从刘家坪乡到滑坡区部分为乡村道路 其余为土路 交通较为不便 详见图 1 1 图 1 1 交通位置图 1 2 气象与水文 一 气象 勘查区由于受西风环流和西南季风气流 西太平洋暖湿季风气流影响 而形成了一年中干湿 季节明显的气候特征 降水年际变化较大 年内分配不均 5 10 月 随着季风的进入 雨量剧 增 出现较集中的降雨现象 降水量占年平均降水量的 89 2 为雨季 11 12 月占 7 4 1 4 月占 3 4 为旱季 多年平均降水量 1176 3mm 日最大降雨量 157 5mm 小时最大 降雨量 51 2mm 十分钟最大降雨量 15 2mm 最大年降水量 1291 2mm 最小年降水量 601 5mm 相差达 689 7mm 表 1 1 普格县代表性地区降雨量统计表 地 区 全年 11 月到次年 4 月 占全年 5 月到 10月 占全年 资料年代 普 基 1164 4 125 9 11 1038 4 89 1973 1982 荞 窝 1481 2 174 6 12 1306 6 88 1957 1982 拖木沟 1172 7 135 3 12 1037 4 88 1961 1981 刘家坪 917 6 105 3 11 812 3 89 1977 1981 西 洛 949 5 100 3 11 849 2 89 1964 1981 小兴场 724 1 62 5 9 661 6 91 1964 1981 二 水文 普格县水资源丰富 山川交错 山峦起伏 江河发育具有山区河道特征 谷坡陡峻 河道弯 曲 比降大 流水切割强烈 勘查区附近河流为西洛河 西洛河源于昭觉县妈姑梁子 县境内流 长 61 公里 河床平均比降为 3 7 流域面积 1236 8 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流量 33 1 m3 s 洪峰 流量 485 m3 s 西洛河最大的一条支流为鲁溪河 最大县域内河流迳流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 以 及冰雪融流和地下水 丰水期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 枯水期则主要由地下水补给 图 1 2 普格县水系图 2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2 1 地形地貌 勘查区属西洛河中游的山间河谷谷地内 位于西洛河右岸 勘查区地形为一斜坡 斜坡上陡 下缓 其中斜坡中上部坡度 20 30 斜坡坡脚坡度较缓 坡度为 10 斜坡坡脚高程为 1879m 坡顶高程为 2033m 相对高差为 154m 地表主要为庄稼地及建筑物 境内群山连绵 峰 峦起伏 谷坡险峻陡峭 河谷狭窄 河流深切 岷江河谷两岸山势雄伟 坡陡壁立 河谷多呈 V 字型 梯子田滑坡地处山间河谷谷地 地属三叠系上统白果湾组 T 3bg 地层 组要由紫红色 清 灰色泥岩组成 岩层产状 280 21 2 2 地层岩性 根据野外踏勘及区域地质资料显示 勘查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堆积层和三叠系上 统白果湾组 T 3bg 地层 现就地层由新至老简述如下 1 第四系 1 滑坡堆积层 Q 4del 分布在滑坡区 以紫红色的含碎石的粉质粘土为主 可塑 结 构较松散 钻探揭露厚度约 5 12 m 粒径一般在 10mm 50mm 偶见 50cm 的碎石 碎石多为棱 角 次棱角状 磨圆度差 碎石母岩成分主要为泥岩 2 第四系残坡积层 Q 4el dl 广泛分布在斜坡的表层 以紫红色的含碎石粉质粘土为主 分布于整个勘查区 揭露厚度约 5 12m 一般为 可塑 稍湿 碎石含量在 10 30 不等 主 要以粉质粘土充填 碎石母岩成分以泥岩为主 2 三叠系 岩性为泥岩 整个勘查区都有分布 在滑坡前缘 后缘及右侧冲沟中都有基岩出露 紫红色 稍湿 强风化 中风化 岩体裂隙较发育 易风化 薄层 中厚层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 物等 产状 280 21 2 3 地质构造与地震 2 3 1 地质构造 勘查区属于川滇南北向构造体系中段 主要由一系列走向近南北的褶皱 压性断裂和与其有 成生联系的低序次压扭性或张扭性断裂所组成 如区域构造纲要图所示 图 2 1 勘查区位于 桥顶山向斜与黑水河断裂之间 则木河断裂 从勘查区南侧黑水河附近通过 该断裂属川西南一条北西向区域性大断裂 从 西昌市北侧向东南过大箐梁子 经普格县入境 顺黑水河从县境中部穿过 由葫芦口直达云南省 巧家县 与小江断裂相交 该断裂全长 140km 南段较宽 向北逐渐变窄 断面多向北东倾斜 倾角 50 70 之间 勘查区即位于则木河断裂的东侧 200 300m 桥顶山向斜 地处县境中部 北宽南窄 全长 70 公里以上 由白垩系 侏罗系组成 南段 褶皱形态对称 两翼岩层倾角 18 23 中段有几个次一级的背斜和向斜 岩层倾角多在 23 以下 北段西翼岩层倾角 18 23 东翼 20 35 图 2 1 勘查区域构造纲要图 2 3 2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普格县区内挽近构造运动明显 部分地区表现强烈 主要表现为抬升运动 掀斜运动及活动 性断裂 其中活动性断裂以则木河断裂最明显 它使区内第三系 第四系新生代地层发生小型褶 曲与断裂 另外 沿断裂带有多处温泉分布 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10 普格县地震烈度为 度 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 2g 由于新构造运动强烈 地震烈度高 新构造运动和地震通常构成区内地质灾害的主要引发 因素 由于区内新构造运动强烈 对普格县的地质环境特征影响较大 不仅使坡体物质松动 形成 卸荷带 且增加了坡体的下滑或外倾推力 不利于坡体的稳定 导致斜坡变形 并在降雨作用的 影响下 易诱发滑坡 崩塌等地质灾害 因此地震是导致斜坡失稳 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 一 2 4 水文地质条件 1 地表水 梯子田滑坡体右侧有一条冲沟 左侧为农田凹地 冲沟宽约 1 3m 切割深度约 4 5m 为 季节性流水性冲沟 2 地下水 根据区域内地下水按水介质及水力特征的不同 滑坡区内可以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 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 1 孔隙水 主要分布在滑坡体上第四系残坡积的碎石土地层中 该层为强富水地层 主要接受大气降水 常年流水支沟的直接补给及基岩裂隙水的侧向补给 经松散土层间的贯通孔隙径流 或以泉点形 式出露以地表水向地势低洼部位排泄 根据野外踏勘 滑坡体内的残坡积物主要为松散碎块石土 其渗透性强 且厚度较大 该层内的地下水富水性强 孔隙水水资源丰富 野外调查中发现 1 处 该类型地下水泉点出露 为下降泉 泉水流量约 0 01 0 02L s 详见 勘探工作平面布置图 该类地下水为工作区内住户的生活用水来源 2 基岩裂隙水 工作区内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裂隙中 主要接受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 大气降水及地表 水的直接补给 经岩体贯通性的裂隙向地势低洼部位运移 或侧向补给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 以泉点形式出露经地表径流 由于滑坡区基岩为泥岩 透水性及富水性较差 为相对隔水层 野 外调查中未见该类地下水泉点直接出露 按照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 2001 给定的评价方法 利用水质检测报告对勘查 区地下水进行腐蚀性评价知 勘查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和钢结构均具 微腐蚀性 具体的评价见表 2 1 表 2 1 环境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评价表 腐蚀性类型 分析项目 测试值 评价标准 腐蚀性等 级 结论 SO42 mg L 84 5 500 微 Mg2 mg L 19 2 2000 微 总矿化度 mg L 322 1 20000 微 PH 值 7 43 6 5 微 侵蚀性 CO2 mg L 0 15 30 微 砼结构 HCO3 mmol L 3 8 1 0 微 微腐蚀性 钢筋砼结 构中的钢筋 CL mg L 12 0 100 微 微腐蚀性 PH 值 7 43 3 11 微 钢结构 CL SO42 mg L 89 1 500 微 微腐蚀性 备 注 据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 2001 第 12 2 条评价 场地环境类型按附录 G 划分为 类 2 5 人类工程活动 勘查区距普格县城约 27km 由于地理位置较偏 区内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较少 主要经济活 动以坡体上农作物种植为主 3 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 3 1 岩土体分布及特征 3 1 1 岩体工程地质特征 1 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覆盖层主要由残坡积 组成 在滑坡体上主要为农田 el d4Q 残坡积 为粉质粘土 紫红色 红褐色 稍湿 可塑状 成分为粘粒 粉粒及少量 el d4 碎石等 粘土含量约 70 粉粒约 30 分布于基岩埋深较浅的斜坡表层 厚度约 5 12m 2 岩体工程地质特征 基岩为泥岩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显示 基岩为三叠系上统白果湾组 T 3bg 沉积岩 整个勘 查区出露较多 大多分布在滑体后缘 滑体前缘及右侧冲沟中 滑体中部主要为水稻田及居民集 居区基岩出露较少 岩层产状为 280 21 基岩为红褐色 稍湿 强风化 中风化 泥质结 构 薄层 中厚层状构造 岩体表面较破碎 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 在滑坡两侧局部地段可见基岩出露 在滑坡区掩埋于堆积粉质粘土层之下 埋藏深度不一 岩性为上三叠系上统白果湾组 T 3bg 砂质泥岩 岩层表部岩层风化及构造强烈 强风化厚度约 为 6 8m 泥岩抗风化能力弱 物理力学性质较差 3 1 2 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土体主要为残坡积的含碎石粉质粘土 分布于坡体表层 以紫红色的含碎石粉质粘土为主 可塑 结构较松散 钻探揭露厚度约 5 12 m 粒径一般在 10mm 50mm 偶见 50cm 的块石 碎 石多为棱角 次棱角状 磨圆度差 碎石母岩成分主要为泥岩 土体工程地质性能较差 承载力 较低 由于堆积物的结构特征和地形因素 在持续性强降雨时 斜坡堆积物易沿基覆界面产生滑 坡 3 2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勘查区距普格县城约 27km 由于地理位置较偏 区内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较少 主要经济活 动以坡体上农作物种植为主 4 滑坡基本特征及危害对象 4 1 滑坡基本特征 4 1 1 滑坡区地貌形态及边界特征 1 滑坡区地貌形态特征 勘查区从大地构造部位上 位于凉山褶皱带 区内断裂构造及向斜较发育 地形地貌属于构 造侵蚀地形深切割高山区 地形起伏大 坡度较陡 岩性岩相变化大 岩体卸荷裂隙发育 风化 层较厚 岩土体工程地质质量较差 出露地层为三叠系上统白果湾组 T 3bg 岩层倾向 280 倾角 21 滑坡位于凉山州普格县刘家坪乡新建村五组所处的整个斜坡之上 该滑坡前缓后陡 后部陡坡平均坡度为 20 30 前部地形坡度平缓 地形坡度约为 10 主滑方向为 242 滑坡体长 600m 宽 350m 面积 21 0 万 m2 厚度约 5 12m 滑坡体积约 113 4 万 m3 属大型滑坡 平面形态呈圈椅状 图 4 1 前缘右半部 冲沟 高程在 1872 1878m 前缘左半部 农田凹 地 高程在 1881 1885m 后缘高程在 2030 2035m 滑坡整体相对高差约 154m 普基镇梯子田滑 坡位于凉山州普格县梯子田省道 212 线旁 属于构造侵蚀地貌深切割中山地区 滑坡地形地貌整体为多个平台阶梯 因此根据地形地貌特征 依次在平台陡坎处推断为滑坡 潜在的剪出口 然后逐次分析滑坡的稳定性 图 4 1 梯子田滑坡全貌 梯子田滑坡整体地势较缓 但在坡体中部集中民房至后缘一段区域 地形坡度变化较大 且 表层土体松散 经调查了解 2012 年 6 月此区域地形地貌破坏最为严重 据现场实地勘查发现 滑坡几乎所有的变形迹象均位于此区域 并在滑坡中部发现有一条大裂缝一直横向贯穿滑坡体 而且此区域的变形威胁直接危及到滑坡体上的的大部分民房的安全 因此将梯子田滑坡后部划分 出一个强变形区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及重点防治区 强变形区变形迹象明显且集中 前部以集中民 房为界 后部与梯子田滑坡后缘相同 左侧以山体农田凹地为界 右侧以冲沟为界 强变性区平 均坡度为 20 前后长 300m 宽 320m 面积 9 6 万 m2 厚度约 5 12m 体积约 48 万 m3 强变形 区相对高差 80m 平面形态呈舌状 2 滑坡边界特征 滑坡后缘 滑坡后缘形成裂缝为界 该裂缝形成于 2011 年 9 月 该裂缝贯通滑坡后缘走向 160 宽约 15 30cm 覆盖层整体较薄 后缘土体垮塌严重 图 4 2 滑坡前缘 以坡体前缘较陡与较缓交界处为界 高程约 1881 1885m 滑坡前缘为阶梯农田 为滑坡提供临空条件 图 4 3 滑坡右边界 以右侧出露的冲沟为界 冲沟宽约 1 3m 切割深度约 4 5m 为季节性流水 性冲沟 图 4 4 滑坡左边界 以左侧农田凹地为界 该凹地主要为农作物种植区 该区在整个地形上形成顺 坡的一条沟 图 4 5 图 4 2 梯子田滑坡后缘 图 4 3 梯子田滑坡前缘地貌 图 4 4 梯子田滑坡右侧地貌 图 4 5 梯子田滑坡左侧地貌 4 1 2 滑坡体变形特征 1 滑坡变形特点 通过对该滑坡工程地质调查 区内滑坡变形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 滑坡体前缓后陡 据调查该滑坡 2010 以后每年都在发生小规模变形 滑坡体上的农户 为 1990 年搬迁至此 2010 年 9 月滑坡开始出现明显滑动居民房屋出现小裂缝及倾斜现象 2 变形时间具有突发性的特点 据调查 除 2010 年 9 月及 2011 年雨季变形外 近期滑 坡变形时间主要集中于 2012 年 6 月强降雨出现集中大范围的变形 表现为滑坡后缘局部地面下 错及局部地面裂开 房屋拉裂倒塌等现象 在滑坡中部出现一条横贯滑坡体的大裂缝 该裂缝走 向 145 宽约 5 10cm 3 具有危害性大的特点 滑坡失稳后 将危及滑坡体上 68 余户居民 328 人的生命财产安 全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 940 万元 4 强变形区具集中性 梯子田滑坡变形迹象多集中于滑坡体后部强变形区内 此区外变 形迹象较小 2 滑坡变形破坏方式 通过本次滑坡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 滑坡变形破坏方式主要地面开裂 房屋拉裂损毁 2 种方 式 具体分述如下 1 地面开裂 普格县刘家坪乡新建村五组梯子田滑坡斜坡体中后部坡度变化较大 陡坎较多 梯子田滑坡 于 2010 年 9 月坡体开始滑动 坡体局部开裂 主要集中于斜坡及陡坎上 形成明显的横向张拉 裂缝 L4 裂缝宽约 5 10cm 可见深度约 10cm 走向 145 可见延生长度约 40m 2 房屋损毁 据调查 滑坡变形后普格县刘家坪乡新建村五组 村民大部分房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房屋及地面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张拉裂缝 严重的出现房屋倾斜及倒塌显现 表 4 1 滑坡变形特征表 编号 类型 特征 规模及成因 L1 地面裂缝 强变形区滑坡后缘拉张裂缝 L1 宽约 5 10cm 可见深度约 5cm 走向 140 可见延生长度约 40m 外侧下沉 错距 0 2cm 图 4 6 L2 房屋裂缝 强变形区房屋上拉张裂缝 L2 竖向裂缝 呈波状 均宽宽度 5 10cm 走向 240 图 4 7 L3 房屋裂缝 强变形区房屋上拉张裂缝 L3 竖向裂缝 呈波状 均宽宽度 0 2 2cm 走向225 图 4 8 L4 地面裂缝 强变形区房屋后拉张裂缝 L4 宽约 5 10cm 可见深度约 10cm 走向 145 可见延生长度约 30m 外侧下沉 错距 0 2cm 2011 年产生 图 4 9 L5 房屋裂缝 强变形区房屋上拉张裂缝 L5 竖向横向裂缝贯穿 呈波状 均宽宽度 0 2 2cm 走向 146 延生长度 15m 图 4 10 L6 房屋裂缝 强变形区房屋上拉张裂缝 L6 竖向裂缝拉裂房体 并沿坡向房子发生鼓漲 呈波状 均宽宽度 0 5 5cm 走向 239 图 4 11 L7 房屋裂缝 强变形区房屋上拉张裂缝 L7 竖向裂缝拉裂房体 呈波状 均宽宽度 2 5cm 走向 147 图 4 12 L8 1 房屋裂缝 强变形区房屋上拉张裂缝 L8 1 竖向裂缝拉裂房体 呈波状 均宽宽度 2 5cm 走向 150 图 4 13 L8 2 房屋裂缝 强变形区房屋上拉张裂缝 L8 2 竖向裂缝拉裂房体 呈波状 均宽宽度 2 6cm 走向 147 图 4 14 L9 1 房屋裂缝 该裂缝横向贯穿整个强变形区 该裂缝了拉裂房屋 该裂缝宽约 2 10cm 走 向 149 可见延生长度约 15m 图 4 15 L9 2 地面裂缝 该裂缝横向贯穿整个强变形区 该裂缝拉裂房屋地面 该裂缝宽约 2 5cm 走 向 148 可见延生长度约 20m 图 4 16 L9 3 地面裂缝 该裂缝横向贯穿整个强变形区 该裂缝所经房屋被拉张 该裂缝宽约 5 15cm 走向 145 可见延生长度约 80m 图 4 17 图 4 6 地面裂缝 L1 图 4 7 房屋缝 L2 图 4 8 房屋缝 L3 图 4 9 地面裂缝 L4 图 4 10 房屋缝 L5 图 4 11 房体拉裂发生鼓胀 L6 图 4 12 房屋缝 L7 图 4 13 房屋缝 L8 1 图 4 14 地面裂缝 L8 2 图 4 15 房屋缝 L9 1 图 4 16 房屋缝 L9 2 图 4 17 房屋地面拉裂 L9 3 4 2 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4 2 1 滑体土 根据大量的钻探资料 探槽揭露显示 滑坡区滑体物质主要为紫红色的夹碎石粉质粘土 分 布于整个勘查区 钻探揭露厚度约 5 12m 可塑 稍湿 碎石含量在 10 30 不等 粒径一般 在 10mm 50mm 偶见 50cm 的块石 主要以粉质粘土充填 碎石母岩成分以泥岩为主 详见图 4 14 图 4 14 滑体土 4 2 2 滑带土 本次勘查钻孔揭露滑带土一般位于基岩面与覆盖层接合处 潜在滑带土为紫红色粉质粘土 见图 4 15 滑带位置含水量高 很湿 饱和状 呈可塑 软塑状 其下部为其影响带 物质 成分为泥岩强风化带 风化强烈 结构疏松 潜在滑带土的厚度一般为 0 3 0 7m 图 4 15 滑带土 表 4 2 滑带土统计表 孔号 滑带土埋深 m 厚度 m 描述 ZK1 4 7 5 1 0 40 紫红色含碎石的粉质粘土 饱和 可塑 软塑 ZK2 5 1 5 6 0 50 ZK3 6 3 6 6 0 30 ZK4 3 7 4 0 0 30 ZK5 8 2 8 5 0 40 ZK6 6 2 6 6 0 30 ZK7 7 4 7 9 0 50 ZK8 6 7 7 2 0 50 ZK9 6 5 7 0 0 50 ZK10 11 6 12 0 0 40 4 2 3 滑床 根据工程勘查及地面调查资料反映 滑坡区内滑床为三叠系上统白果湾组 T 3bg 泥岩 紫红色 青灰色泥岩 产状 280 21 强风化 风化层厚 6 0 8 0m 强度低 结构 松散 工程性质差 手捏易散成土状 见图 4 16 图 4 16 钻孔揭露的泥岩 4 3 滑坡危害对象 目前该滑坡处于蠕滑阶段 滑坡整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 在强降雨等不利因素诱发 下 滑坡局部有可能产生进一步的滑动 滑坡一旦发生 将直接威胁滑坡体上 68 余户共计 328 余居民的生命安全 威胁财产约 940 万元 该滑坡险情为重大级 对其初步评估危险性大 根据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DZ T0218 2006 表 6 危害对象等级划分为二级 5 滑坡稳定性分析计算与评价 5 1 滑坡形成机制分析 梯子田滑坡变形的形成与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有其潜在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5 1 1 滑坡变形形成机制分析内在因素分析 1 地形因素 该滑坡受地形控制较为明显 坡表为单面斜长坡 坡后为山包体 坡前水田 环绕于阶梯状坡型的坡体上 岩层倾向与边坡坡向大体相同 坡体为顺向坡 滑坡后侧地形 不 易蓄水 降雨直接排入强变形区内 坡后缘地貌为陡坡坡度 20 30 前缘坡度角约为 10 的 坡度 为滑坡前部变形提供了较有利的地形条件 2 物质因素 主要表现为表层岩土体松散 滑坡表层松散的土体下覆基岩相对完整 坡体 内松散层孔隙水发育 下伏基岩砂质泥岩强度相对较高 且为上覆粉质粘土的相对隔水层 使得 地下水在该层面发生运移 在地下水由后缘向前缘运移的过程中 在滑坡体内形成渗透压力及浮 压力 此外坡体上无固定排水沟道 因此在强降雨作用下 滑坡体外缘水体进入坡体后呈散水状 态进行坡面侵蚀 部分水体下渗入粉质粘土中 形成地下径流 土体处于短暂的饱和状态 其抗 剪强度降低 在自重应力作用下 使得土体向临空面方向发生蠕动变形 3 构造因素 勘查区属于川滇南北向构造体系中段 主要由一系列走向近南北的褶皱 压 性断裂和与其有成生联系的低序次压扭性或张扭性断裂所组成 如区域构造纲要图所示 勘查区 位于桥顶山向斜与黑水河断裂之间 普格县区内挽近构造运动明显 部分地区表现强烈 主要表 现为抬升运动 掀斜运动及活动性断裂 其中活动性断裂以则木河断裂最明显 它使区内第三系 第四系新生代地层发生小型褶曲与断裂 5 1 2 滑坡变形的外在因素分析 1 降水影响 工作区地处山区 降雨频繁 植被较少 受大气降雨后 渗入强变形区 在 地表水渗透浸蚀作用下 既增大了土体重度 又软化滑面 在持续降雨作用下 又因表层粉质粘 土 滑坡堆积体泥岩相对阻水 前缘排水速度不及 坡体地下水位抬升 导致滑面上地下水具有 承压性 使滑体正压力下降 降低了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 2 人为因素 滑坡体主要为居民区及农田种植区 居民生活用水及农田种植水直接从坡体 下渗 提供持续地表水补给 持续的软化滑面 村民引水灌溉 增大了坡体自重 为滑坡的变形 失稳创造了有利条件 结合滑坡地面变形特征 宏观判定目前梯子田滑坡强变形区在暴雨工况下为欠稳定稳定阶段 滑坡处于在持续不利荷载的作用下 随着变形的发展和加剧 将可能发生下滑失稳 危及普格县 刘家坪乡新建村五组村民安全 5 2 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通过本次勘查 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主要如下 1 地形地貌 梯子田滑坡属于深切割中山区地貌类型 平面上呈圈椅状 滑坡体的坡度较大 滑坡前缓后 陡 后部陡坡平均坡度为 20 30 前部地形坡度平缓 地形坡度约为 10 对坡体的稳定 极为不利 2 地层岩性 滑坡体地层结构为上覆第四系松散堆积体及下伏泥岩 由于上覆粉质粘土孔隙发育 结构松 散 抗剪强度低 砂质泥岩相对结构致密 强度较高 这两种地层强度存在很大差异 由于这两 种岩土体的强度及结构差异 使得上部松散堆积体沿着不利结构面 基覆界面为滑坡体提供了 潜在的滑动面 进而使得滑坡发生滑动 3 地质构造 滑坡区下伏基岩砂质泥岩的岩层产状为 280 21 构成一顺向坡 另外 勘查区属于川 滇南北向构造体系中段 主要由一系列走向近南北的褶皱 压性断裂和与其有成生联系的低序次 压扭性或张扭性断裂所组成 如区域构造纲要图所示 图 2 1 勘查区位于桥顶山向斜与黑水 河断裂之间 对滑坡体稳定影响较大 4 水文地质 滑坡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坡体内住户生产生活用水补给 并下渗入第四系松散层内 同时 下伏的砂质泥岩相对隔水 在基覆界面形成一个隔水面 并沿界面向坡体下部运移 并使 得上部土体处于暂时饱和状态 降低了岩体的强度及整体性 加速了滑坡的形成 5 人类工程活动 滑坡体主要为居民区及农田种植区 居民生活用水及农田种植水直接从坡体下渗 提供持续 地表水补给 持续的软化滑面 村民引水灌溉 增大了坡体自重 为滑坡的变形失稳创造了有利 条件 5 3 滑坡破坏模式分析 5 3 1 滑坡破坏模式分析 滑坡体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 结构松散 孔隙度较大 为滑坡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 滑坡体的坡度较大 滑坡前缓后陡 后部陡坡平均坡度为 20 30 前部地形坡度平缓 地 形坡度约为 10 对坡体的稳定极为不利 在强降雨作用下 滑坡体外缘水体进入坡体后呈散 水状态进行坡面侵蚀 部分水体下渗入粉质粘土中 形成地下径流 土体处于短暂的饱和状态 其抗剪强度降低 在自重应力作用下 使得土体向前缘方向发生蠕动变形 因此在降雨作用下不 利于滑坡体的稳定 可能发生山坡土体向前滑动的推移式滑坡 5 2 2 滑坡稳定性宏观判断 除 2010 年 9 月及 2011 年雨季变形外 近期滑坡变形时间主要集中于 2012 年 6 月强降雨出 现集中大范围的变形 通过前述滑坡变形的形成机制及破坏模式分析 结合本次应急勘查资料 判定梯子田滑坡在天然状态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但在降雨作用下 由于雨水入渗 使得覆盖层与 砂质泥岩接触面的孔隙水压力增大 土体间有效应力减小 土体抗剪强度减弱 有可能引发滑坡 体沿基覆界面发生滑动 5 3 滑坡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分析与评价及参数取值 本次勘查过程中 对表层的粉质粘土进行了探坑内的现场原位大重度试验 并进行了统计 见表 5 1 并对滑坡区的岩土体进行了取样室内试验 样品送往成都清华岩土工程试验检测有限 公司中心试验室完成 其实验结果见附件 土工试验成果表 岩石试验成果表 其统计结果见下 表 5 2 5 3 5 4 表 5 1 原位大重度试验统计表 土体类别 方法 试验次数 范围值 平均值 KN m 3 粉质粘土 注水法 3 19 5 19 9 19 7 表 5 2 滑坡滑体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值 粉质粘土 土体 类别 指标项目 统计 数 n 范围值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标准值 含水量 6 17 9 33 6 21 93 5 90 0 26 17 07 密度 g cm 3 6 1 75 2 11 1 97 0 14 0 07 1 85 孔隙比 e 6 0 53 0 96 0 70 0 18 0 25 0 55 比重 Gs 6 2 72 2 74 2 73 0 006 0 002 2 72 饱和度 Sr 6 62 27 95 46 86 58 12 74 0 15 76 07 液限 6 22 06 38 11 30 61 5 78 0 19 25 83 塑限 6 6 66 22 01 14 826 5 36 0 36 10 40 塑性指数 6 13 0 18 8 15 78 1 86 0 12 14 25 滑体 土 含 碎石 的粉 质粘 土 液性指数 6 0 15 0 73 0 45 0 24 0 53 0 25 表 5 3 滑坡滑带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值 粉质粘土 土体 类别 指标项目 统计 数 n 范围值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标准值 含水量 6 11 6 16 5 14 35 1 98 0 14 12 72 密度 g cm 3 6 2 13 2 24 2 175 0 04 0 02 2 14 孔隙比 e 6 0 36 0 49 0 43 0 05 0 12 0 39 比重 Gs 6 2 72 2 73 2 73 0 005 0 002 2 72 滑带 土 粉 质粘 土 饱和度 Sr 6 85 22 98 60 89 98 4 69 0 05 86 10 液限 6 18 81 26 58 24 46 3 22 0 13 21 80 塑限 6 8 51 11 76 10 27 1 17 0 11 9 31 塑性指数 6 10 30 16 80 14 18 2 68 0 19 11 97 液性指数 6 0 13 0 37 0 29 0 09 0 30 0 22 内摩擦 角 6 11 6 19 7 15 7 2 59 0 16 13 60天然 状态 直 接 剪 切 内聚力 C Kpa 6 20 1 30 0 24 85 3 22 0 13 22 19 内摩擦 角 6 9 8 14 3 11 16 1 61 0 144 9 83饱和 状态 直 接 剪 切 内聚力 C Kpa 6 14 0 22 0 16 0 3 10 0 19 13 44 表 5 4 岩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滑床 地层岩 性 统计项目 样本数 范围值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标准值 含水量 7 2 6 5 3 3 57 0 93 0 26 2 88 天然密度 g cm 3 7 2 5 2 9 2 55 0 04 0 015 2 52 天然抗压强度 MPa 7 7 9 24 17 14 42 5 23 0 36 10 56 饱和抗压强度 MPa 7 5 5 19 38 10 29 4 53 0 44 6 94 内聚力 MPa 7 1 14 2 28 1 65 0 43 0 26 1 34 泥岩 内摩擦角 7 33 9 38 7 36 21 1 47 0 04 35 13 5 4 滑坡稳定性计算与评价 5 4 1 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的确定 根据前述滑坡变形破坏模式分析 当滑坡沿岩土界面附近形成滑动带时 其滑面结构为 折线型 按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 2002 的相关要求 并结合该滑坡灾害的 特点 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的传递系数法定量分析计算其稳定性与剩余下滑推力 具体计算 公式如下 11ni nijjni nijjSTRF 111tascos iiiiij 1211 niinijj iiii lcNR ta iiiiPWT ossniiiic 天然或地震工况 或 暴雨工况 iiiFV isatiiFVW 天然或地震工况 或 暴雨工况 iiii REKT 1 式中 滑坡稳定性系数 sF 传递系数 i 第 计算条块滑体抗滑力 kN m iRi 第 计算条块滑体下滑力 kN m iT 第 计算条块滑体在滑动面法线上的反力 kN m iNi 第 计算条块滑动面上岩土体的粘结强度标准值 kPa ic 第 计算条块滑带土的内摩擦角标准值 i i 第 计算条块滑动面长度 m il 第 计算条块自重与建筑等地面荷载之和 kN m iWi 第 计算条块底面倾角 反倾时取负值 i 第 计算条块单位宽度岩土体的体积 m 3 m iVi 岩土体的天然重度 kN m 3 岩土体的饱和重度 kN m 3 sat 第 计算条块单位宽度所受的地表荷载 kN m iFi 第 计算条块的剩余下滑推力 kN m 作用于分界面的中点 iE 滑坡推力安全系数 本次计算分别取 1 05 1 10 1 20 K K 水平地震力 kN m 地震加速度 m s 2 Pa 重力加速度 m s 2 g 5 4 2 计算数据准备 一 计算剖面的选取 根据滑坡变形特征 选择滑坡变形区内的 1 1 2 2 3 3 4 4 勘探剖面 进行滑坡的稳定性均进行计算与评价 二 滑动面和剪出口确定 1 滑动面确定 根据滑坡形态结构特征分析及可能的剪出口进行分析 潜在滑动面可能破坏模式为岩土 界面滑动模式 2 剪出口确定 根据各勘探剖面结构及现场实地勘查分析 滑坡体可能存在 4 个剪出口 1 潜在剪出口 位于高程 1950 1955m 处 2 潜在剪出口位于高程 1945 1950m 处 3 潜在剪出口位于高程 1900 1905m 处 4 潜在剪出口位于高程 1870 1875m 处 详见平面图 3 计算工况选择 根据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DZ T 0219 2006 计算工况分为三种 天然状况 自重 抗滑稳定性安全系数 Ks 取 1 15 暴雨状况 自重 地下水 抗滑稳定性安全系数 Ks 取 1 05 地震状况 自重 地震 抗滑稳定性安全系数 Ks 取 1 05 4 地震荷载确定 1 根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10 普格县城设防烈度 8 度 基本地震加 速度为 0 2g 5 计算参数的确定 计算参数主要包括滑体土容重及滑带土的抗剪强度参数 C 值 1 滑体土容重 滑体土由粉质粘土组成 滑体土天然及饱和容重按室内试验成果统计分析 并结合大重 度试验 综合确定滑体土天然容重值为 19 00KN m3 饱和容重值为 19 3KN m3 2 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 C 值 a 参数反演 参数反演根据滑坡宏观判断的稳定状态进行 由于滑坡中下部变形较强烈 因此选择2 2 剖面沿3 潜在剪出口滑动进行参数反演 在暴 雨工况下的稳定系数取1 05 参数反演根据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12 3 2公式进行 iWCLFiiciii cosnart stas 滑坡的 C 根据本次勘查取样的试验测试资料结果并结合当地经验 但考虑滑带土中 含碎石颗粒 试验值并不完全代表滑带土实际参数 通过宏观判断 结合地区经验和参考试 验成果 结合实验资料及反算 同时按照统计规律 获取 C 值 通过计算天然状态下滑 带土的 C 18 7 Kpa 13 0 暴雨状态下滑带土的 C 16 8 Kpa 10 3 b 参数取值 C 值由室内试验 试算及经验值等综合确定 先由室内试验得出粘土在天然 饱和条件 时的峰值与残余值求得的c 指标 再根据滑坡的物质组成 变形特征 滑面贯通情况 c 值在峰值与残余值间折减选取 详见表5 5 表 5 5 参数取值表 土性 取值方法 试验值 试算值 计算取值 C kPa 16 6 18 7 17 0 天然抗剪强度 11 8 13 0 12 0 C kPa 15 8 16 8 16 0 滑带土 饱和抗剪强度 9 3 10 3 10 0 备注 滑带土的 C 值在天然工况 暴雨工况按室内试验 C 平均值与试 算 C 平均值分别按 0 8 和 0 2 的权重来进行取值 6 计算剖面 根据前述滑动面分析 滑动模式是沿岩土界面形成滑动 滑坡稳定性计算模型选取 1 1 剖面 2 2 剖面 3 3 剖面 4 4 剖面 对 3 个剖面潜在的滑动面进行条分 见图 5 1 5 22 对其进行稳定性和推力计算 7 滑坡稳定状态分级 根据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第 9 4 6 条的规定 斜坡稳定状态应根据其稳定系数按 表 5 6 确定 表 5 6 斜坡稳定状态分级表 稳定系数 Fs Fs 1 00 1 0 Fs 1 05 1 05 Fs 1 15 Fs 1 15 斜坡稳定状态 不稳定 欠稳定 基本稳定 稳定 图 5 1 1 1 剖面沿 1 潜在滑面滑动破坏计算条分图 图 5 2 1 1 剖面沿 2 潜在滑面滑动破坏计算条分图 图 5 3 1 1 剖面沿 3 整体 潜在滑面滑动破坏计算条分图 图 5 4 1 1 剖面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