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近段时间看了一些小学生的作文,想就“家长如何辅导小学生作文”与家长们交流一下。现在孩子的视野、思维、情感等等方面大大的超过我们家长小时候了,他们接受的新事物、新信息如此之丰富,是我们那个时代所不可想象的。然而再现这些东西(孩子的作文)时,每个孩子的表现却差别很大! 家长常常也很困惑,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于是“阳光喔”等各类作文辅导班大行其道!不少孩子学了后确实是进步很大。这也充分说明:训不训练不一样;严格训练和非严格训练不一样!然而这还不够,家长还需加强对孩子的辅导,以帮助他(她)消化吸收! 大家都知道,数学是理科的基础。作文呢?我认为作文是思维的再现,是所有基础的基础!无论是高中生的千字作文,还是小学生的百字作文,甚至小学低年级的“看图说话”,无一不折射出孩子的思维习惯、逻辑条理、观察能力、是否受过训练、是否受过严格训练等等方面,一篇作文中蕴含的信息量相当大!俗话说“字如其人”,作文更如其人!该如何辅导孩子的作文呢? 其一,鼓励孩子养成仔细观察身边人和事的习惯!每一次外出旅游、大家庭节日聚会、学校组织的重大活动等等都是极好的作文素材! 其二,教会孩子按生活的内在规律(也就是常识),有条理的、逻辑的把它们表达出来!遵循四W原则之后进行语言组织,做到意思表达清楚而不罗嗦。 景物描写是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然后是细节描写;人物描写是由概貌到细部,由行为到心理 其三,按儿童学习的规律性(模仿):多看、多听、多背诵、多模仿,积累优美的字词句,逐渐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模式。 其四,引导孩子养成勤思考、善表达的习惯;养成逻辑思维的习惯;养“悟”的习惯。孩子在作文中反映出的问题,不仅仅是作文技巧的问题,后面还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字面的逻辑混乱实质上是思维的零乱。从小不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今后会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显现出它的恶果:做事,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主次;做人,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缺少人生设计。识人,把支流当主流,一叶障目,不识全盘,缺少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作文技巧方面的问题,通过训练好解决。然而,孩子好的思维习惯的养成可不是一日之功! 家长素养和能力的提高孩子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作文技巧的训练形成终身受用的品质! 以上是我对小学生作文中出现一些问题的感想,不对之处,请各位家长指正!本文来自: 家长100论坛 详细出处请参考:http:/www.jiazhang100.com/bbs/viewthread.php?tid=30205如何辅导小学生作文 我们知道,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综合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必须的语文能力,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古人科举应试“一篇文章定终身”有其片面性,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小学作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初步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方面基础打得如何,将影响学生一生。 一、确立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习作。作文一点也不神秘,只要会说话,会写字,就能写文章。高玉宝、高尔基等人没上过多少学,却写出了著名的作品,便是证明。“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作文“如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它能够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就不会要求过高、急于求成,就不会让所有学生的习作向“优秀作文”看齐,揠苗助长。 2、重视激发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就要激发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这样,写话、习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再是负担。各年段教师,都要重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并想方设法将习作兴趣长久地保持。这是教师要花心思的经常要做的工作。 3、明确求真、立诚是最重要的作文要求。求真,就是习作要“有真意”,说真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成人话;立诚,就是“诚实地说自己的话”,老老实实,实事求是。“诚于中”才能“形于外”。为人真诚,才能说真话,吐真情。这既是作文的问题,又是做人的问题。我们要通过作文教学,既教作文,又教做人,既不断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又重视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对小学生来说,作文要做到求真、立诚,就要有作文内容。作文的源头活水是充实的、鲜活的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习作不胡编乱造,不搞“五子登科”动辄就是推车子、抱孩子、领瞎子、捡票子、让位子,就得有生活,投入现实生活,开源活流,就得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有所发现世界上不缺少美好的事物,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的眼睛。 4、作文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形成靠训练。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文章作法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学生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要把练笔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各科学习之中、日常生活之中,只靠每学期几次习作,是不可能形成很强的作文能力的。作文还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靠历练。当种种好的习作习惯一旦养成,必然具有很强的作文能力。因此,教师要把习惯培养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贯穿于习作教学的全过程。各个年级的教师根据年段要求,注重落实以下习惯的养成:勤于观察体验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想清楚再写的习惯,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规范、工整书写的习惯。5、确立“写作基于阅读”的思想。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一是说,“怎样写”,大多是从阅读中悟到的,凭借课文这一个个例子,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既不断熟练阅读的技巧,又不断习得作文的技巧。就写论写,往往捉襟见肘,以读促写,才能海阔天空。二是说,“厚积才能薄发”。既要加强和改进阅读教学,重视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又要加强课外阅读,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加文化和语言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大量阅读,必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总之,作文教学要体现快乐作文、放胆作文、生活作文、个性化作文等理念。 二、作文训练从写句子、写话到写片段再到写成篇的作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低年级主要练习写句子、写话。包括: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观察简单事物或图画以后写几句话;用句子(也可以配上简单图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自己的感受或祝福(如,自制贺卡);能写条据(如,留言条),能写简单的日记。低年级最重要的是“对写话有兴趣”,乐于通过写话,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从什么时候开始让小学生写句子、写话?既要依据教材的编排,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只要学生有这方面的愿望,就要积极引导(有的实验区一年级学生,入学一个多月就开始写话;二年级就坚持写日记)。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写片段的练习以外,素描、童话、书信的习作,应当引起重视。素描是写记实作文的基本功,可以培养观察事物和用语言文字描摹事物的能力。低中年级学生天真烂漫、富于想象,喜欢读童话,也有编童话、讲童话的兴趣。在培养想象作文能力方面,低年级可以练习编童话、讲童话,中年级可以进一步练习写童话。在应用文方面,中年级适宜学写书信,并鼓励学生以书信交友,用书信和他人沟通与交流。高年级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在“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中,还提出了写简单研究报告的要求。 三、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习作首先要有内容,很多习作内容源于生活之中,需要在观察中发现;有了内容,要想写好作文,还要靠精心地安排、组织材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哪里要平铺直叙,哪里要画龙点睛,都要想清楚;心里有了“谱”,要想最终写成一篇好作文,还要看语言表达的功夫。因此,平时进行作文教学,观察、思维、表达都不能忽视,三者要结合起来进行训练。正如叶老所说,“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的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功夫。”“养成推理、判断都有条理的习惯,又是一种功夫。”“还有一种功夫是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叶老在这里强调,要想写好文章,就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缜密的思维力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先说培养观察能力。谁的观察能力强,谁善于发现,谁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叶老十分强调观察对于写好作文的重要性,他说:“初学者,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观察能力的培养。”一要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小学生精细观察的能力不强,要悉心培养。二要培养按一定顺序观察的能力。三要培养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能力。四要养成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对身边事物总保持一种新鲜感:别人未看到的自己能看到;别人知道个大概的,自己观察得很仔细;同一个事物,每次观察都有新的发现。写观察日记(可定点观察,可移步观察,可连续观察)是提高观察能力的好办法。有个小学生,学了课文小壁虎借尾巴,就捉了一只壁虎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天天观察。过了几天,他发现壁虎在吃自己的尾巴。这个同学根据观察中的发现,写成了观察日记。再说培养思维能力。叶老说过:作文无非是想心思。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可见构思对于作文的重要性。想心思,想什么?不外乎想为什么写(文章主旨);写哪些,不写哪些(文章内容);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叙述顺序);怎么写(语言和表达方法)。想的过程,就是把思想、语言、写法合在一起思考的过程,熟称“打腹稿”,想明白了,往往就能一气呵成写下来。训练小学生“想心思”,可以指导他们拟提纲,用提纲帮助想得更清楚、更全面、更有条理。最后说培养表达能力。这里主要指语言的表现力。这要靠两个积累:一个是语言材料的积累,一个是语言范式的积累。一定要多读多背,还要在课内外阅读中给学生“点化”。厚积必能薄发。多读多背多练笔,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强。 四、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 先说作文指导。以往的作文指导,公布作文题目之后,大讲写法,然后让学生扣住题目循法而作,限制过死,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作文指导,如果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使每个人都有内容可写,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就是很大的成功。至于写法,不宜灌输,在作中指导,比较有效。在作文指导课上,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激发兴趣,打开思路。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打开思路的最好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无拘无束地漫谈这次习作都可以写什么,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特别想写的内容。接下来,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围绕本次习作内容,都写些什么。最好有新的内容,新的角度,新的认识。比如,很多同学都写过介绍自己一类的习作,我们可不可以换个角度,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学校和在家里的不同表现,写写双重人格的两个我,触及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出一个真实的我,促使自己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再比如,写我的父亲我的母亲一类的作文,我国小学生往往想想便写,搜肠刮肚,闭门造车。我们可不可以学学外国,让学生采访与父母关系密切的人:他们的父母、亲人、同事,获得第一手材料再动笔习作。这样写出的作文,内容更具体、更真实。 作文指导,一定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一上来大讲写法或用范文、例文开路,容易束缚学生。开始宜“放”,使学生感到想写的内容很多,教师指导学生从中选择最有趣、有益的、最熟悉的内容来写。正如扶学步的小孩走路,立足于他自己走,“虽小心扶持,但时时不忘放手”。至于怎么写的问题,在打开思路、选择要写的内容的过程中渗透,在作中、在交流草稿的过程中指导,不外乎习作目的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具体、顺序是否清楚、选词用语是否合适、是否表达真情实感等几个方面。 我想你可以先叫他写日记,慢慢的把每天的事情理顺还可以根据时间的长短,你可以使着读一些他这个年龄段的文章再,你可以,叫他多多的练习,多看看那些他这个年龄段应该看的文章 我以前也培养过一些孩子,浅谈下个人意见:在作文方面的培养我觉得主要做好四个方面一是词汇的积累这是基础,也是写出好作文的“子弹”。有写的想法却没有好词语也会很空洞和乏味。要培养孩子积累词汇的习惯。具体方法可用:每天一句话或把你最喜欢的词语记下来,看谁记得多,见到好词好句做小字卡记录下来等等方法来积累。这样孩子先从字到词,再到短句,就打好了写作的基础二是语感的培养语感是平时说话的感觉。很多孩子平时说话语无轮次,逻辑性不强是因为他们说话语感缺乏。这也跟孩子平时读课文少和说话少有关。所以从读课文,读课外书开始,逐步培养孩子语言文字的语感。另外还要培养孩子语言说话的逻辑性,其实作文从初开始就是从口语过渡到书面语。三是培养兴趣培养写作文的兴趣也是关键环节,要培养孩子对写作感兴趣,我觉得跟孩子平时跟外界接触多少有很大关系,交际广的孩子语言内容就多,自然写起作文就得心应手自然就有兴趣,也愿意把所见所闻写下来。四是勤主动写,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有了以上的基础,就要让孩子养成勤写的习惯,养成写作的习惯,养成有什么事不但能说出来,还能写下来,运用词语描绘的好习惯。当然这也不是一抛而就的事。必须让孩子写作时,要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这对以后模范写作是关键环节,要不然孩子以后写出来的东西就不会是真实的感受。我的生活经验告诉我,能否对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对顺利完成任务很有帮助。但我的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很陌生,也没有发现的能力,有什么方法能让孩子更快地熟悉环境,并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让孩子们形容一只苹果时,有的仅仅说苹果是圆的,有的则不仅说是圆的还说出皮是光的、味道是酸甜的或苹果是水果等多种特征,这之间差异就是小儿观察力的不同。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力强的人不仅能发现事物的多种外表特征,而且善于发现事物的本质、典型却不太显著的特征。一个人观察力的强弱对多方面的能力都有影响。培养小儿的观察力应从婴儿期开始人手。在婴儿期就提供合适的感知觉刺激婴儿生后不久就应给他们以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如在小床的周围放上色彩鲜艳的图画,听悦耳的音乐,随着小儿年龄增长,小断更新内容:孩子会爬、会走后,不要限制孩子的活动,只要没有危险就让孩子四处看看、摸摸,经常带孩子到户外,尽可能多地观看周围事物。总之,动用小儿的各种感觉器,让小儿多听、多看、用手摸、用鼻闻,以加深印象。小儿2岁后就可有意识培养其观察力,引导他们观察事物,如带小儿在外面玩时就可以教其识别不同类型的车(如吊车、卡车、公共汽车等),并告诉小儿这些车之间的区别。根据小儿的年龄,逐渐教一些观察的方法,下面是几点常用原则:(1)明确观察的对象。如果确定了观察对象之后,要鼓励小儿留心观察,不要轻易地转移目标,直到观察得很详细。当小儿看一条金鱼时,他可能仅仅对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感到有趣,看一会就看其他的东西去了,此时应提供线索引导他继续观察金鱼的其他特征(颜色、形状、嘴巴和尾巴的姿态等等)。(2)教小儿从多种角度观察事物。如观察建筑工地上的吊车时,一方面观察它的外部构造,另一方面要观察它如何吊东西;观察苹果时,要从外形、色泽、味道等方面观察。(3)教小儿对类似的事物进行对照、比较。如将苹果和梨放在一起,比较它们的外形、表皮、果肉以及味道。(4)教小儿对事物有顺序、有步骤、系统地观察。在观察某些事物时,教小儿由表及里、由上至下、由突出到细致的特征等,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可在家中种些小植物,教他按时间观察它们的生长特点。另外,还可利用智力开发的游戏训练观察力,如走迷宫、找图中的遗漏或错误、在图中找出隐含的图案等小学六年级作文训练辅导(一)发表日期: 2007-6-27 14:51:19 来源: 作文 作者:习作训练一: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习作要求:审清题意,选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习作指导: 1、审清题意要注意哪些问题? 命题作文的基本要求是紧扣题意作文,如作文脱离了题目的要求,那就会出现“文不对题”的现象,这是很不应该的。 要达到紧扣题意作文的目的,就必须先审清题意。“审清题意”就是要仔细观察、思考题目的意思。 审清题意首先要琢磨题中的每一个词的含义,明确习作中的对象、要求范围。如本次训练的作文题,“对象”是“事”,记一件事。“要求”是必须亲身经历的,道听途说不行,臆造虚构更不行。“范围”是“一件”事,不要“两件、三件”。 同时要注意作文的体裁。从命题中,我们大体可以知道是“写人”还是“记事”,是“状物”还是“绘景”,是“议论”还是“说明”另外,还要抓题目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往往是文章的中心,需要作者着重表现的。像本次习作命题中的“中心词”应当是“亲身经历的”,这也正是这篇文章能否写生动的关键所在。 2、怎样正确理解“虚构与真实”? 写作文应当真实,这个“真实”,主要指真实的思想和感情,也就是不说假话、昧心话,不能作文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 “真实”并不都是“真人真事”。如“看图作文”、“条件作文”,写什么,都是人家规定的,要照所给的“图”或“条件”来写,这当然就不会是真人真事。但是你在这些作文中所表达的思想认识和爱憎感情,同样应当是真实的,也就是把你的真实的认识、真实的感情写出来。这样,虽然“图”和“条件”提供的材料不是真人真事,但你对提供的材料的认识和反映的感情,仍然是真实的。反过来,即使你写的“事”确是生活中发生的“真事”,但如果你对这件事的认识和态度并不是真的,那也不能算是“真实”的了。 因此,作文中只要表达了真情实感,就符合了“真实”的要求。至于的有的作文题目,明确表明必须写真人真事,那就不可以虚构。如:本次习作训练命题已规定“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就必须是“亲身经历”的。 3、选材怎样做到“有意义”? 为“记一件亲身经历的事”选材,并不容易。因为对每个人来说,经历的事都有很多,是不是随便写一件,那当然不是,重要的是要选“有意义”的事来写。有些学生为了做到“有意义”往往就会从概念出发“主题先行”,然后就虚构一件,不是在路上捡皮夹子,便是在车上让座,这样的作文,就违背了“亲身经历”的要求,也不会有真情实感。因此,正确理解“有意义”就十分重要了。首先,有意义的事并不只是做好事,反映邻里和睦、街头新景、全民强身、和气生财都可能是有意义的,关键在于学生能不能具有发现“意义”所在的眼力。 其实做任何一件事情,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有意义的,如果把它写出来,读者看了就觉得有劲儿。那么,如何写出“意义”来呢?下面结合例文片断谈两种方法: 一是抒情法。就是在记事的关键地方,采用抒情的方式,把事情的意义通过抒情表达出来。例如,有一篇题为爸爸妈妈别吵了的习作,其主要内容是记叙小作者爸妈的一次吵嘴经过。如果光写吵嘴的全过程,吵嘴结束了,文章也收尾了,那有什么意义呢?而这位小作者在结尾这样写道:“爸爸妈妈,停止你们激烈的争吵吧!你们可知道,这会给我们幼小的心灵造成多么大的创伤啊!”你看,小作者对爸爸妈妈吵嘴这件事,表达的劝告之情多么真挚迫切,让人觉得父母吵嘴对下一代的不良影响又是多么严重。这就写出了事情的意义。这样的意义,读后你也会产生共鸣的。 二是议论法。就是在记事的过程中,采用议论的方式,把事情的意义挖掘出来。因为意义是蕴涵在事情之中的,通过议论,就能把它揭示出来,否则,意义就不容易显露。例如,有一篇题为假日买菜的习作,写的是自己与爸爸一道买菜的经过,从动身到菜市场又回到家门口,就买菜写买菜,买菜中的学问,买菜时的感受,买菜后的想法,一点儿也没有写到,怎么能吸引人呢?如果在结尾这样议论一下就好了:“今天买菜,一共花了12块多钱,而爸爸辛辛苦苦劳动一天,才有10块钱,这钱来得多么不易呀,我想,我一定要珍惜这份劳动果实。”这是从正面来写事情的意义。有了这几句议论,买菜的意义就明显了,读者就会受到深刻的教育。六年级作文辅导讲座(二) 一、整理自已有作文资料。 1、将已有作文(五、六年级)按记叙文(写人写事)、写景状物文(包括游记)、活动文、想象文进行分类。 2、在同类的几篇作文中选出一篇进行修改。 二、了解不同类型文章的修改要求。 (一)写人的文章:(教材中的典型文章:卖荸荠的小姑娘江姐) 1、人物特点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 我写的是谁?它有什么特点?:是有爱心、宽容、还是不怕吃苦有毅力、聪明要通过读自己的文章,看看你想表达的中心是否明确,重点(能表达中心的内容)是否突出。 2、是否有表达中心的具体事例。 3、事例中人物表现是否具体。(人物表现主要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外貌等,这些描写要能表现中心。) 4、语言是否通顺流畅。(修改错字、不恰当的词语、病句) (安排材料顺序的方法:写一件事、写几件事、写几个不同方面一般写一件完整事) (二)写事的文章:(教材中的典型文章:顶碗少年) 1、中心是否明确。 读文章看看通过这篇文章你想告诉别人什么道理,或者表现什么是不是表达出来了。 2、事情的过程是否完整。 写事的文章要有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都交代清楚了,事情就完整了。 3、事情的经过部分是不是展开了。 要按照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把经过部分分成几步写。 (安排材料顺序的方法:起因、经过、结果。) (三)写景状物文章:(教材中的典型文章:鸟的天堂林海仙人掌) 1、景点或景物特点是否明确。 读文前再想想你想写哪(谁),它有什么特点?然后再看看自己是不是写出来了。 2、景点变化或景物部位变化的顺序是否交代清楚了。 3、文中是否表达出了自己的感情。 不仅要融情于景,还要有单独抒发感受、谈感想、表达心情等方面的内容。 (安排材料顺序的方法:时间的顺序:春、夏、秋、冬;早、中、晚、空间的顺序:定点观察、换步移景) (四)想象文: 1、想象的内容是不是表达了一个中心。(想象文也要有中心) 如:假如我是一名医生通过这篇想象文,你可以表达通过精湛的医术,为人们救死扶伤,给人们带来快乐。也可以表现对不良服务态度的批评和对良好服务态度的憧憬 2、是不是以生活为基础。 想象文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如假如我是一名医生你为什么会想到你要是一名医生你会如何和的热情地对待病人,那你一定是在生活中看到过对待病人态度不好的现象,你对此不满,才产生了那样的想法。因此在文章中可以先写写你在生活中不满的现象;当然也可以不写现实中的情景,直接把你的不满用你希望的样子(想象的情景)表达出来。这都叫以现实为基础。总之,想象文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胡编乱造。 3、要把想象到的具体情景写出来。 如:你想象的东西到底是怎样工作的? 你想象的世界当时到底是什么情景?(什么样的场面?什么样的场面?什么样的行为?总之要有画面感) (五)读后感 读后感的基本结构 1、概括介绍读了什么书(文章),读后的心情、感受。 2、介绍所读书目或文章的主要内容。 3、抓住自己的一两点感受,结合文中具体的内容写清自己到底产生了哪些感受、想法,有什么收获?体会?这是读后感中最重要的部分。 4、概括地写收获、体会。 三、把文章写具体的几种方法。 (一)变概括叙述为具体描写。 叙述和描写是作文时两种最主要的语言表达形式。 什么是叙述: 叙述就是直接告诉别人事物什么样或事情怎么样。语言直接了当,比较简洁。 什么是描写? 描写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事物的形象或事情的具体情境表现出来,使人有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感觉。描写语言比较具体生动。 叙述语言和描写语言本身没有好坏之分,该简洁的地方就得叙述,该具体的地方(能突出中心的地方)就得描写。 例1: 叙述语言:爸爸特别生气。 描写语言:你瞧,爸爸那两只眼睛瞪得像灯泡似的,两个鼻孔也一扇一扇地喘着粗气。一张圆圆的脸被憋得通红,简直像个红脸包公。妈妈刚想上去跟爸爸理论,他便把手里的书往桌上一摔,一屁股坐在了沙发上 例2: 叙述语言:今天的天气特别热。 描写语言: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风婆婆不知怎么的,跑得无影无踪。树上的知了不停地叫着,枝头上的树叶打着卷儿,树下的大黄狗趴在树荫下还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我坐在家里一直扇着扇子,可汗珠还是一个劲地从额头上往下流。难怪妈妈埋怨说:“活了这么多年,还没见过这样的鬼天气呢。” 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时将叙述语言变为描写语言就会使文章变得具体生动。 (二)不要只叙述事情,要结合文章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想法、心情。 (一天,我中午放学回到家,只见妈妈靠在沙发上,目光呆呆的,便急切地问:“妈妈您怎么了?”妈妈低声说:“我们厂子倒闭了。”)当时我脑子轰的一下就大了。我知道工厂倒闭,工人就没班上了。自从爸爸离开我们后,妈妈单位虽然不太景气,可她勤俭持家,日子总算过得还可以。可以后,妈妈没工作了,我们怎么办呢?想到这,我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里哭了。 前面画( ) 的地方就是在叙述事情,后边画 的地方就是在写自己的想法、感受,这样结合起来写,就会具体了。 高年级的孩子应该是一个懂感情、善于思考的孩子,当看到别人做什么,或别人为自己做了什么的时候,多想想他为什么这样做?到底是什么东西打动了我?把心理的那一点点感动写出来。 比如:一天中午,你回家做作业时遇到了一道难题,爸爸下班一进家门你就问爸爸,结果爸爸一个中午都没休息,当你把题目弄懂了的时候,爸爸上班的时间已经到了,他拎起包匆匆地就走了。 经历了这样的事,你会有想法,有感受吗?应该有。 有个同学就这样写道:望着爸爸匆匆的背影,我的心里充满了愧意。爸爸工作那么忙,那么辛苦,可是只要我有事需要他帮助时,他从来都没有拒绝过。为了我,他可以放弃自己的一切,有这样的爸爸,我真是太幸福了! 加上这样的想法、感受、心情的描写,不仅使文章具体了,还使你的感情表达得更充分了,这样常常会使文章的中心更加明确。 (三)适当加入想象、联想到的内容 如:一个同学在写自己第一次夜晚单独在家,却又赶上下雨、停电,特别害怕时写道: 突然,只听咣当一声,我浑身一抖,跳到床上,用被子把自己裹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找出手电筒,慢慢地靠近发出声音的地方。没人?怎么会没人?再一看窗户是关着的,我的天啊,莫非是闹鬼不成,(我的脑子像开了锅似的,出现了各种各样鬼的模样:有的长着长长的龇出来的大牙,有的长着尖尖的大耳朵,还有的两只眼唰唰地放着绿光) 文中画( )的句子就是通过想象的方法,把害怕写得更加具体了。 (四)运用一些写作技巧 1、插 叙 法 ()简介 有的时候,作者主要叙述现在发生的事,但过去的事或其它相关的事也需要交代交代,于是作者就在适当的地方,中断原叙述,插上一段关于过去的事或相关的事,插叙结束后再回到原来的叙述上来。 使用插叙可以交代得更清楚,使读者读文章的时候更明白;还可以使内容更丰富。 ()使用插叙应注意的事项 对插叙的内容要有所控制,不能喧宾夺主。 要处理好插叙与原叙的衔接、过渡。 ()范例 我 投 她 一 票 、文章先写我们班正在选举班长,在只有我一个人没投票的情况下,我和王晓红都得了十八票。这一票是投自己还是投王晓红?于是我的思想开始进行起激烈的斗争。 、文章接着写他回忆起由于他心胸狭窄,曾经两次误会王晓红,但王晓红对此却是宽宏大量的事 。 、文章最后写我的正义感终于战胜了个人私欲,把这神圣的一票投给了王晓红。 文章第二部分内容就是插叙,而且在插叙的两个故事中,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小心眼和王晓红的坦荡胸怀,正因为有了这部分插叙的内容,才使我为什么投她一票有了根据,而且也使王晓红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了。 2、对 比 法 (1)介绍 描绘两种相反(或相异)的人物、事物、情况,使你要表现的特征、本质、思想感情等更加鲜明地表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对比法。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通过比较就更容易突出你想要表达的事物、人物的特征、本质 对比的方法有:景物对比,事件对比,人物对比 景物对比: 午后,我们带着渔网、竹竿去捉鱼。晴空万里,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谁也不敢抬头看一看它。杨柳纹丝不动,花草耷拉着脑袋。我们撒下网,然后坐在树下吃西瓜,等待鱼儿进网。不一会儿,东边天空升起了一片乌云,迅速地向我们奔来。我们刚收起渔网,天高空就暗下来了,狂风四起,雷声“隆隆”,顿时像傍晚一样。 我们正准备撒退跑回家时,大雨落下来了。 景物对比有时纯粹是为了描写景物变化,也有时是为后面的情景发展作铺垫,起到推动情节的作用。 事件对比: 比如在公共汽车上,有因争座位吵嘴甚至打起来的,也有主动让座的。有的人把垃圾从楼上抛下来,也有的人主动把赃物捡进垃圾箱。 人物对比: 人物对比,有两个人之间的对比,有一群人之间的对比,还有一个人前后的对比。 写一个人前后的对比,一般都是写他由不够好变好。 写一群人之间的对比或两个人之间的对比,往往是通过他们的不同做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2)例文 春 雨 绵 绵 天气真是变化无常。昨天,天空还是万里无云;今天早晨,天空暗下来了,堆满了沉甸甸的铅云,不多时便下起了小雨。我这个对天气很敏感的人突然得了感冒。 中午放学,我撑着身子昏昏沉沉地回到家,钻进被窝里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一双热乎乎的手伸进来是妈妈!“怎么一放学就躺下了?是不舒服吗?”“我头痛”我从鼻子里发出几声哼哼。妈妈赶紧打开抽屉,找出药让我吃了。然后妈妈对我说:“本来我想给你烙饼吃,你头痛一定吃不下去,告诉妈,想吃点什么?”我正难受,只想吃些清淡的菜,便随口说:“吃凉菜。”说完后,我有些后悔了,好长时间家里就没有做凉菜的食品了,外面又正下着雨,妈妈怎么去买菜呢?可妈妈二话没说,穿起雨衣就向门外走去。我透过窗子,看到妈妈正冒雨艰难地向前走着,她那胖胖的身影使我想起了春节前发生的一件事。 腊月二十八那天,妈妈洗了两大盆衣服,累得腰酸背疼,爸爸又不在家,她就让我给她捶捶腰。我正在看动画片,不耐烦地说:“哎呀,你自己捶吧,我还得看电视呢!”妈妈只好自己捶起来,她一边捶一边喘着气 现在想起这些,我真感到对不起妈妈。惭愧、内疚一齐涌上心头。这时,门“吱嘎” 一声开了。妈妈的脸上挂满了雨珠,手里拎着黄瓜、豆腐干儿和粉丝等回来了。她没有歇一下,就进了厨房。我听到“咚咚”的切菜声;筷子和盘子碰撞的“叮咣”声。接着热气腾腾的米饭,搅拌均匀的粮菜端上来了。妈妈用毛巾给我擦了擦手,把筷子递到我手里。我先吃了一口凉菜,爽爽的,十分可口。可当我抬头看到妈妈正看着我时,却怎么也吃不下了。“做得不好吃吗?”妈妈忙问。为了瞒过妈妈的眼睛,我使劲一大口一大口地往嘴里塞。妈妈对我多好啊!可我以前 妈妈上班了,窗外还在下着绵绵细雨。啊,母亲的爱就像那绵绵的春雨滋润着我的心田我要用自己全部的爱报答她的关怀。 写作的技巧还有很多种,下面介绍一篇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技巧的文章: 老 伯 伯,您 在 哪 里 刺骨的寒风狂卷过繁华的大街,美丽的小雪花像一个个顽童从天而降,静悄悄地,轻飘飘地。然而,我却在冰冷的凉台上,在寒风中寻觅着那位修车的老伯伯。 昨天一早,我踏着自行车上学去,走到半路,车子没气了。我不禁埋怨起来:“真是活见鬼!”幸好,百货大楼对面有一个修车的小摊,破旧的桌子上工具齐全,我一眼就看见摊上的打气筒,心中一喜:这下好办了。便推着自行车走过去。 “老伯,我打气。” “打吧。”我脱去暖烘烘的手套,“呀,好冷!”我打了个冷颤,手缩了回来,嘀咕道:“干什么事都不方便。”老伯伯见我这副怕冷的模样,走过来和蔼地说:“小朋友,怕冷吧?来,我帮你打气!”我一听,急了,连忙伸出手,拿过打气筒,嘴上虽是笑着说:“不用了,不用了,谢谢您!”心里却在想,哼!你帮我打气,还不是为了多要钱,我才不会领你的情呢! 打着,打着,车胎渐渐膨胀了,我决心把气打得饱饱的,决不让老头占一分便宜,于是使足劲地打。忽然,“叭”的一声响,把我吓得差点跳起来,气筒掉在了地上,只听得“嘘”,鼓鼓的车胎立刻瘪了。糟糕,车胎给胀破了。“唉!”我叹了口气,看着破车胎,直愣愣地站在那儿,暗暗地责怪自己:你呀,你正当我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时候,老伯伯微笑着对我说:“不要紧,我帮你把胎补好。”唉,没办法,只好让他多要钱了。 老伯伯拿起工具麻利地干起来。先把车胎卸下来,再按破口的大小剪一块橡皮,“咯吱,咯吱”地锉起来。他还不时地捶捶背。“老伯伯,您冷吧?”我关心地问。“没什么,老毛病了。”老伯伯手不停地干着,好像一点也不冷,一点也不累。 借着他干活的机会,我细细打量了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伯伯。他中等身材,脸上有着刀刻似的皱纹,眉毛下一双深邃的眼睛,一眨一眨地盯着手中的活。身上穿着打着补丁的棉袄,那双冻红的,长满老茧的手记录着他数十年经历的风雨艰辛。 一会儿,车胎就补好了。我心里不住地赞叹:“老伯伯,你真行!我正要掏兜付钱,老伯伯摆手说:“不忙。”他端来一盆冰冷的水,把车胎充满气,按在水中慢慢转了一圈,见不漏气,老伯伯满意地笑了。然后安装好,搓搓手温和地对我说:“下次打气,可要小心。” “老伯伯,多少钱?”“两毛五。”看来,老伯伯不是那种漫天要价的人。我伸手掏钱,糟糕,钱包忘带了,这可怎么办?今天是想走也走不了啦。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双手在各个口袋里乱摸乱陶,还是没有。连汗都快急出来了。我只好低着头,尴尬地向老伯伯讲实话。老伯伯听了哈哈的大笑,慷慨地说:“没关系,你给了我诚实,这钱不要了!” “不要了,那哪行。”我一震, 想起刚才我还怀疑老伯伯乱要钱,这时,我心里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凉台上,寒风嗖嗖,我久久地站在那里,望着昨天老伯伯给我修车的地方,问着自己:老伯伯,您在哪里? 老伯伯,您在哪里中使用的技巧: 、它有一条线索修车。 、它运用了反衬法用“我”的狭隘多疑反衬老伯伯的大方。 、运用了兴波法: “我”的车没气了,去修车摊前打气,却显示出一副怕冷的样子,修车老人要帮“我”打,“我”却以为他这是想多要钱这是误会。 “我”不想让老头占便宜,于是使劲多打气,造成车胎爆裂,真实飞来的横祸!这是意外。 老人要帮“我”补胎,“我”没办法,只好让他多要钱了,这里误会更深了。胎补好了,付钱时,“我”才发现忘了带钱包这又是意外。 老人真的会多要钱吗?“我”忘了带钱包,这个矛盾如何解决?这是悬念。 、它设置了一个文眼“我”只好讲实话,老伯伯听了哈哈大笑,慷慨地说:“没关系,你给了我诚实,这钱不要了!” 、运用了首尾呼应法: 开头说:“刺骨的寒风狂卷过繁华的大街,美丽的小雪花像一个个顽童从天而降,静悄悄地,轻飘飘地。然而,我却在冰冷的凉台上,在寒风中寻觅着那位修车的老伯伯。” 结尾说:“凉台上,两风嗖嗖,我久久地站在那里,望着昨天老伯伯给我修车的地方,问着自己:老伯伯,您在哪里?” 、运用了倒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