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题型八年级上册y语文第一次月考.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9598637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题型八年级上册y语文第一次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东题型八年级上册y语文第一次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东题型八年级上册y语文第一次月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丰华学校2013-2014年度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班级 姓名 座号 分数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 积累与运用(40分)1、按要求填空。(14分)(1)青青园中葵,_ _。_ _,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_ _。少壮不努力, _ _。长歌行 (2)相顾无相识, 。野望 (3)欲济无舟楫, _ _。坐观垂钓者,_ 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晴空一鹤排云上,_ _。黄鹤楼 (5)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景象的句子是 , , , , 。(3分)(6) 为人处世要洁身自好、不媚世俗,应像“莲”那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请用爱莲说中的名句填写)(3分) 2、看拼音写生字词(12分)(1)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z ( )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2)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ru b k dn( )。 (3)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yu xin( )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3)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z wi( )了一下(4)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chn wi wi( )地走了。(5)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xin qi( )。(6)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副悲哀而美丽、真实而hun mi( )的画面。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拾荒老娘”于化玲,9年来孤身一人在城市独自拾荒,供儿子读书。(删除“独自”) B. 他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把“他的晚年”改为“晚年的他”) C. 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删除“给”) D. 有人认为央视“开心辞典”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把“研究和了解”改为“了解和研究”)4、从下列词语中至少挑选两个词语,并运用你认得修辞手法写一段连贯的话,描 述一段校园美景。(80字左右) (4分)匀称 惟妙惟肖 巧妙绝伦 驻足 因地制宜 雅俗之别 5、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8分) 本单元的主题是“战争”,根据你所积累的知识,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 (1) 写出有关战争的两个成语: (2分)(2) 写出有关战争的两句诗歌:(2分) , 。 (3)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题,面对当今社会的军事冲突,请你谈一谈你对战争的感想。(4分) 二、文言文阅读(10分)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周敦颐 略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8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高雅。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9“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往方式,你有什么看法?(2分) 三、 现代文阅读(10分)巴格达居民不进防空洞(路透社巴格达3月22日电)今天的巴格达烟尘笼罩,城市空中轮廓线上火光点点,在美英部队对巴格达无辜迷茫的居民发动空前猛烈的轰炸之后,巴格达大街小巷几乎空无一人。随着夜间炸弹和导弹接连不断的爆炸声,伊拉克首都全城的建筑物摇摇欲坠,火球和浓烟冲天而起,3天来的连夜轰炸首次变成了青天白日的闪电战。一家宾馆的司机说:“(战争的)前两个晚上跟这次一比简直就是开玩笑。这就是他们所谓的震慑,真是让人胆战心惊。他们是说到做到。”巴勒斯坦饭店的接待员说:“战争真的开始了。谁知道下一个晚上会是什么样子。”做父母的都说自己的孩子被这次轰炸吓得瑟瑟发抖。有居民说美国在拿他们来试验自己的最新武器。夜间袭击和新展开的白天轰炸在打击定点目标时显然很精确。很多目标,包括政府各部,位于巴格达平民区的中心。震惊不已的巴格达居民说,尽管美英接连不断的轰炸让人不寒而栗,但他们不会躲进遍布首都的防空洞。萨阿德萨利赫说:“我们宁愿死在家里,也不愿意闷死在地下防空洞里。我不会进防空洞。”10、(路透社巴格达3月22日电)是消息的电头部分,交代了消息的 ,它表明了新闻 的特点。(2分)11、一则消息通常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 (2分) A.标题 主体 结尾 B.标题 导语 主体 C.标题 时间 正文 D.标题 时间 人物12.用找出出文中导语部分,并简要介绍其语言特点?(2分) 13.主体部分怎样详细说明导语中的“烟尘笼罩”、“火光点点”。(用原文回答)(2分) 14.这则新闻表现出的人民对待战争的态度是什么?(2分) 四、 名著阅读(10分)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快七十岁了;人老,心可不老实。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刘四爷都有。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跪上铁索,刘四并没皱一皱眉,没说一个饶命。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字号”。出了狱,他开了个洋车厂子。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到现在,他有六十多辆车,至坏的也是七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都可以白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注:软磨硬缠)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大家若是有个急事急病,只须告诉他一声,他不含糊,水里火里他都热心地帮忙,这叫作“字号”。 刘四爷是虎相。快七十了,腰板不弯,拿起腿还走个十里二十里的。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一张口就像个老虎。个子几乎与祥子一边儿高,头剃得很亮,没留胡子。他自居老虎,可惜没有儿子,只有个三十七八岁的虎女知道刘四爷的就必也知道虎妞。她也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了男人,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作太太。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刘四爷打外,虎妞打内,父女把人和车厂治理得铁筒一般。人和厂成了洋车界的权威,刘家父女的办法常常在车夫与车主的口上,如读书人的引经据典。在买上自己的车以前,祥子拉过人和厂的车。他的积蓄就交给刘四爷给存着。把钱凑够了数,他要过来,买上了那辆新车。 “刘四爷,看看我的车!”祥子把新车拉到人和厂去。 老头子看了车一眼,点了点头:“不离!” “我可还得在这儿住,多北方口语,什么时候。我拉上包月,才去住宅门!”祥子颇自傲地说。 “行!”刘四爷又点了点头。于是,祥子找到了包月,就去住宅门;掉了事而又去拉散座,便住在人和厂。 不拉刘四爷的车,而能住在人和厂,据别的车夫看,是件少有的事。因此,甚至有人猜测,祥子必和刘老头子是亲戚;更有人说,刘老头子大概是看上了祥子,而想给虎妞弄个招门纳婿的“小人”。这种猜想里虽然怀着点妒羡,可是万一要真是这么回事呢,将来刘四爷一死,人和厂就一定归了祥子。 这个,教他们只敢胡猜,而不敢在祥子面前说什么不受听的。其实呢,刘老头子的优待祥子是另有笔帐儿。祥子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新的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的习惯。假若他去当了兵,他决不会一穿上那套虎皮,马上就不傻装傻地去欺辱人。在车厂子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儿做。他去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用不着谁支使,他自己愿意干,干得高高兴兴,仿佛是一中极好的娱乐。厂子里平常总住着二十来个车夫;收了车,大家不是坐着闲谈,便是蒙头大睡;祥子,只有祥子的手不闲着。初上来,大家以为他是向刘四爷献殷勤,狗事巴结人;过了几天,他们看出来他一点没有卖好讨俏的意思,他是那么真诚自然,特就无话可说了。刘老头子没有夸奖他一句,没有格外多看他一眼;老头子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静静。虎妞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是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也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当祥子去拉包月的时候,刘家妇女都仿佛失去一个朋友。赶到他一回来,连老头子骂人也似乎更痛快儿慈善一些。(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第四章,有删改) 15.第一段中划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3分) 16.第二段开通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7.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在本文段中的性格特征。(3分) 五、作文(50分)林清玄说:“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他这段话让你联想到哪些经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以“一颗 的心”为题写一篇文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字数600字以上,体裁不限,写在作文纸上!附加题(10分)穴中人语 康与之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否容否?” 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xi,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日:“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南宋 . 康与之 昨梦录)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xi,麻)之属: (2)此殊不缺也: 2.在括填写下列句子中省略的部分。 (2分) ( )又戒日:“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 )与老人同出。3. 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文中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一样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 B、桃花源记中是渔人自己偶然发现了桃花源,而短文中杨氏是经一老人引导才进入大山之穴。 C、穴中人告诉杨氏,穴中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然后自己来耕种养蚕,不能向别人求取食物。 D、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愿意留在洞中,所以,临近傍晚又与老人一同出穴。 4、翻译句子(3分)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3、C【解析】此题侧重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可以根据各项修改内容,再对照原句大 意,就可以确认其答案。如C项应删去“由于”。(一)6(共2分)D7(共4分)(1)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或:“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或:“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每小师2分,其中每小句1分)8(共3分)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9(共4分)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10、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和地点,它表明了材料的真实,报道的及时 11、B12、第一段是导语部分。概括性语言。 13、“伊拉克首都闪电战”。 14、人民反对战争,希望和平安定,但不怕战争。 15口语化、善用短句,对比。应举例分析。 16通过年龄、身体状况、相貌、个头,写刘四爷的虎相,照应上文对刘四爷性格为人的描写,引出“虎妞”和祥子,为下文刘四爷对待祥子的态度作了铺垫和对比,为后来祥子做女婿作了铺垫。 17有追求,有理想;勤劳本分;保持本色,真诚自然;讲究干净;脾气好,受人言语。附加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xi,麻)之属 属:类 (2)此殊不缺也 殊:特殊的物品 2.在括填写下列句子中省略的部分。 (居民)又戒日:“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杨氏)与老人同出。3.C 参考译文: 老人带领杨氏进入山中的那个大洞穴。里面鸡犬之声悦耳,是一个许多居民聚居的很大的群落。来到一户人家,老人对主人说:“这个人想到你们这里居住,能不能容留他?”回答道:“您老人家肯把他带到这里来,那他一定是个贤者。我这里举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这些东西,都不属于私人物品,和众人共有,所以可以共同相处。您真的要来,能够让您享受的只有柴、米、鱼、肉,这些都不缺少。只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用来耕种或者养蚕,不可以从别人那里取得食物罢了。”杨氏道谢并听从安排。主人又告诫说:“你如果来得晚一些的话,洞口就要封闭了。”到了晚上,杨氏和老人一起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