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考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95133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考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考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考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A.十六世纪中叶 B.十七世纪中叶 C.十八世纪中叶 D.十九世纪中叶(1848)2.通常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明:(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4.只承认静止,不承认运动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C.形而上学 D.客观唯心主义5.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对立 D.真理与谬误的对立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它是( )A.人的自觉活动 B.多数人参与的活动 C.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D.社会性的活动7.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中首要的基本关系是(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8.国家是代表( )A.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 B.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C.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 D.统治阶级利益的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在( ) A.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10.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竞争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11商品内在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12.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3.资本有机构成可以用公式( )A. C(不变资本)V(可变资本)表示 B. VC表示 C.PmA表示 D.m/V表示1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A.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 B.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C.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D.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15. 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工资是( )A.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B.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C.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D.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新价值16.金融寡头在政治领域中的统治是通过( )实现的。A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代理制 D.企业联合17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C.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 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18.无产阶级革命主要的基本的形式是( )A.改革 B.暴力 C.改良 D.和平19.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包括( )A.圣西门 B.莫尔 C.傅立叶 D.欧文20.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描述正确的是( )A.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方法一样 B.揭示人类社会特殊规律的基础之上C.立足于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 D.对未来社会特征作了详尽的描述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A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法兰西内战 D.德意志意识形态3.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指( )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 B.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4.时间和空间( )CA.同物质运动无关系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的方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本身5.真理和谬误相互贯通的含义是( )BA.真理中包含谬误 B.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二者没有确定界线 D.二者有确定界线6.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在于它( )AA.只是对事物的外部联系的认识 B.是不可靠的C.没有客观依据 D.是感官自生的7.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B.从个性认识到共性认识C.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D.从否定阶段到否定之否定阶段8.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 BA.政治关系 B.生产关系 C.阶级关系 D.思想关系9.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10.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B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1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以( )为尺度。D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简单劳动 D.复杂劳动12.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C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D.使用价值和价值13.某企业工作日为12小时,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现在工作日长度不变,必要劳动时间从6小时缩到3小时,那么企业的剩余价值率就会( )A.从100%增加到150% B.从100%增加到200%C.从100%增加到250% D.从100%增加到300%14.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A.生产相对过剩 B.生产绝对过剩 C.供给大于需求 D.需求大于供给1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A.能够实行经济计划化,消除经济危机 B.能够改变资本主义性质,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C.能够改善人民生活,使劳动者摆脱受剥削的地位D.能够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调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经济的发展17.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 )A有利于所有国家 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D.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18、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BA.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B.与资本主义民主没有关系 C.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D.需要历史过程19.是谁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命名为“社会主义社会”的?( ) A.马克思 B.毛泽东 C.恩格斯 D.列宁20.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DA.中国 B.南斯拉夫 C.朝鲜 D.苏俄2.下列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是( )A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 D.科学发展观3.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可以划分为( )C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一元论与多元论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物质性 C.客观性 D.运动性5.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到感觉和物”是( )A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7.真理的检验标准是( )CA.大多数人的意见 B.专家的意见 C.实践 D.逻辑推理8.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C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 C.生产方式 D.英雄人物9.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DA.国家政治制度 B.国家立法司法制度C.国家行政制度 D.国家政权11.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12.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BA机器设备 B. 剩余价值 C.平均利润 D.垄断利润13. 某工厂工作日为10小时,其中,原来工人挣得自己工资的工作时间为5小时,现在工作日不变,工人挣得自己工资的劳动时间缩短到4小时,企业的剩余价值率就会( )AA.从100%增加到150% B.从100%增加到200%C.从120%增加到150% D.从120%增加到200%15. 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产业资本运动依次经过购买、 生产、 销售三个阶段, 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生产资本和职能是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生产剩余价值;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出售, 收回预付资本的价值和实现剩余价值。)16.垄断时期,市场上的价格围绕( )自由波动。CA生产价格 B.垄断价格 C.价值 D.交换价格17.下列不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质的是( )CA代表资产阶级的总体利益 B.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的调整C消除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18.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需要( )AA.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 B.以当时当地的条件为转移 C.吸收本国传统文化精华 D.吸收资本主义发展的文明成果19.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消费资料分配的揭示是( )A.按资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需分配 D.平均分配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20分)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BA、为人民服务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实事求是 D、实现共产主义2、下面关于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正确的是( ) C A、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C、在实践中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 D、不坚持,盲目发展马克思主义3、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C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B、阶级斗争 C、物质生产劳动的实践 D、科学实验4、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 )A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实践的观点5、哲学史上两个根本对立的基本派别是( )C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一元论和二元论7、关于真理和谬误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DA、真理中包含谬误 B、二者没有确定界限 C、二者没有任何关系 D、二者既对立又统一8、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B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9、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其基本要素不包括( )D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10、使用价值是商品的( )DA、社会属性 B、本质属性 C、特有属性 D、自然属性1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 ),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 )A、正比、反比 B、正比、正比 C、反比、正比 D、反比、反比12、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 )C A、工人的劳动 B、工人的必要劳动 C、工人的剩余劳动 D、不变资本13、 某企业工作日为8小时,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为4小时。现在工作日延长到10小时,必要劳动时间不变,那么企业的剩余价值率就会( )A A、从100%增加到150% B、从100%增加到200% C、从100%增加到250% D、从100%增加到300%14、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D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B、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15、在自由竞争阶段,( )资本输出占主导地位。C A、借贷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垄断资本16、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表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20世纪80年代后进程大大加快了 B、在制定贸易和竞争规则方面发展中国家具有更大的发言权 C、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主要受益者 D、企业经营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是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17、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C A、唯物史观的确立 B、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18、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 )D A、无产阶级专政 B、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C、解放发展生产力 D、人民当家作主19、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 A、解放发展生产力 B、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20、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三大差别”必然消失,这“三大差别”不包含( )C三大差别是指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A、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贫富差别 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城市与乡村的差别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A.是否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B.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是否承认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D.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A.运动 B.时空 C.意识 D.客观实在性5.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万物”,这是:( )DA.多元论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主张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6.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 )BA.实践是“自我”产生“非我”(客观世界)的活动 B.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7.客观规律与人的活动关系是:( )CA.人可以改变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社会历史性的观点 C.机械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9.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真理与谬误的对立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对立 10.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级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这说明:( )D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一元性 C.真理具有绝对性 D.真理具有相对性11.“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是说:( )B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B.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性质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12.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 C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3.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 C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14.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 )A.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C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A.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17.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C.社会总产值的构成问题; D.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19.( )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社会主义民主 D.无产阶级专政思想20.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 )阶段 AA.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B.资本主义阶段 C.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D.空想社会主义阶段3.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回答,可以划分为( )D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 一元论与多元论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一切事物都是转瞬即逝C.从根本上说事物是静止不变的 D.事物只有运动,没有静止5. 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 )A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9.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 )C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阶级斗争 D.革命和改革10.形成商品使用价值的是( )。A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简单劳动 D.复杂劳动1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A.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18.无产阶级革命主要的基本的形式是( )BA.改革 B.暴力 C.改良 D.和平19.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不包含( )DA.解放发展生产力 B.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C.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20.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是( )CA.夺得国家政权 B.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实现共产主义 D.确立共产主义理想10、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1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14、矛盾范畴所包含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15、事物的发展方向、趋势是有规律地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2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能动的反作用 4、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 6、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8、既承认社会形态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又承认人的活动作用的观点,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1 、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 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 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 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 在1 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 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 英国宪章运动 C、 芝加哥工人起义 D、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 工业革命 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 阶级斗争6、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 工人罢工和起义 D、 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 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A、 辩证法 B、 历史观 C、 劳动价值论 D、 剩余价值论 9、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 A、 德国 B、 奥地利 1 C、 中国 D、 俄国 1 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 A、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 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 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1 、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 与时俱进 C、 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 科学性1 3、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A、 吐故纳新 B、 科学严谨 C、 博大精深 D、 与时俱进1 5、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 A、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 一切从实际出发 C、 理论联系实际 D、 实事求是 8、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C)。A唯物论B唯心论C二元论D不可知论9、否认运动,把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A)。A形而上学不变论B相对主义诡辩论C唯心论D庸俗进化论10、荀子说:“与合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表明(B)。A人的意识具有客观性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C人的意识具有对象性D人的意识具有主观性11、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D)。A自然界B人类社会 C精神 D实践1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它揭示了(B)。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事物发展的结构和层次D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16、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A)。A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度B要善于把握事物的质C要善于把握事物的量D要善于把握事物的二重性1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A)。A能动的反映论B经验论 C先验论D不可知论1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B)。A唯物论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19、过分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C)。A可知论学派B不可知论学派C唯理论学派D经验论学派20、过分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B)。A唯理论学派B经验论学派C唯物主义阵营D唯心主义阵营21、真理是(D)。A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C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22、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D)。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23.、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这段话强调的是(B)。A认识的任务在于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C认识的任务在于运用客观规律解释世界D只要了解了客观规律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25、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B)。A决定作用B加速或延缓作用C无足轻重的作用D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作用27、社会形态是指(C)。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技术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统一C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的统一31、人的最根本特性是其(B)。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自由属性D意识特性32、马克思主义回答人的本质问题的立足点是(A)。A人的社会关系B人的自然属性C人类的共同利益D人的自身需要33、商品经济是(C)。A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B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C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D存在于一切社会的经济形式34、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D)。A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B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C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D社会分工与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35、价值的实体是(B)。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D社会劳动36、两种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D)。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C对人们有共同的效应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的人类劳动3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在的社会正常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种“正常生产条件”是(D)。A全社会各部门的平均技术装备水平B全社会大多数部门的技术装备水平C某一生产部门内部的先进技术装备水平D某一生产部门内部的大多数产品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38、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A)。A同一种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D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39、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C)。A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的剩余价值决定的B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决定的C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D劳动者劳动时间的长短决定的40、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重要特点是,随着其使用价值的消费(D)。A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会全部丧失B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会转移到新产品中C只会创造出新的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D会创造新价值,并且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41、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C)。A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B工作日不变,增加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C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D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42、绝对剩余价值是(C)。A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C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D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43、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B)。A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B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C剩余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实现之间的矛盾D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4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C)。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C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D生产过多超过劳动人民需要的矛盾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 c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8、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c )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 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9、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 d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 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 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1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1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C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12、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C)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3、“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B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14、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B )A.永恒性 B.客观性 C不变性 D终极性16、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B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18、“谋事在人,成事在天”(B)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循环论的历史观 1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2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D)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21、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A)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 D.事物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22、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取决于(C)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25、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C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26、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C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27、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B )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的对立C.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对立 D.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对立28、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 C )A.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提高 B.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提高C.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不变 D.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不变29、“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这就是说( B )A.只有出现了货币,商品价值才得到了外在表现B.价值的内在尺度是劳动时间,外在尺度必然是货币C.货币可以将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准确表现出来D.价值的内在尺度只有通过外在尺度才能表现30、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 C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31、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C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32、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 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33、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 A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3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发的直接原因是( C )。A.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B.企业内部组织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D.生产劳动的直接私人劳动性质与间接社会劳动性质之间的矛盾35、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 )。A.金融资本 B.银行资本 C.工业资本 D.商业资本36、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D )。A.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问题 B.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38、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39、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D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40、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D )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8 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A 马克思 B 亚当 斯密 C 大卫 李嘉图D 威廉 配第 11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 )A 费尔巴哈 B 傅立叶 C 欧文 D 圣西门 13 .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 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 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3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5 .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 D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 .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 BA 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 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7 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BA 运动 B 实践 C 精神生产 D 物质生产 8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 C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 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12 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DA 抛弃 B 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 纯粹的否定 D 既克服又保留 13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DA 方向和道路 B 形式和状态 C 结构和功能 D 源泉和动力 14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 AA 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 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C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 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6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DA 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 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 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D 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 17 . “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 B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 C 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D 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18 . “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 AA 归纳与演绎 B 分析与综合 C 抽象到具体 D 实践到认识 19 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 DA 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B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 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D 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1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A 生产方式 B 地理条件 C 社会意识 D 人口因素 2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C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