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贵城四中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9580190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贵城四中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贵城四中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贵城四中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2、抓住景物特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环境作真切的描写的方法。3、体味文中通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不同生活所表现的主题和蕴含的思想感情。4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预习案【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这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题目的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从到”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百草园,绍兴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鲁迅读书的地方。2、走进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等,都收在鲁迅全集里。3、文体资料 鲁迅读书的“三味书屋”两旁屋柱上有一副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由此可知,“味”是从“诗书”中来的。“诗书”是儒家经典的代称。而儒家经典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经”,所谓“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第二类为“史”,即史记左传国语战国策等;第三类为“子”,指诸子百家的著作【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菜畦(q)桑葚(shn)油蛉(lng)蟋蟀(shui)斑蝥(mo) 缠络(chn lu)臃肿(yng)珊瑚(shn h)攒成(cun)收敛(lin)脑髓(su)鉴赏(jin)觅食(m)罕至(hn)竹筛(shi)秕谷(b)渊博(yun b) 鼎沸(dng) 倜傥(t tng)书塾(sh)宿儒(r)蝉蜕(tu)拗(o)窦(du)锡箔(b)和蔼(i)厥(ju)淋漓(ln l)叵(p)确凿(zo)2、填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自 ,作者原名 。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我们还学过他的 。 开一块雪, 出 地面, 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罩住了。2解释词语:(1)【确凿】确实。(2)【轻捷】轻快。3)【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4)【觅食】寻找食物。觅,寻找。(5)【渊博】(学识)深而且广。(6)【宿儒】读书很多,学问很丰富的老学者。宿,年老的;久于其事的。儒,指读书人。(7)【鼎沸】形容喧闹、混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答案:2、朝花夕拾周树人狂人日记风筝扫、露、支、撒、系、牵、拉探究案探究点一:整体感悟1提问: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课后练习一、1.)明确: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从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2全文作者回忆了童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朗读全文后谈谈你对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看法。可用“ 的百草园”;“ 的三味书屋”的形式说出来。并从文章中找出你的理由。3提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课后练习一、2.)明确:1-9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生活;10-22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第9段:是文章的过渡段。4. 思考“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后练习一、3.)答案:1、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另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对本文结构的不同理解,实际上表现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不同理解。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允许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探究点二:探秘百草园 (一)1、找出这一部分中起总括(统领)作用的句子。明确:第一自然段“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2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文中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春夏秋季优美的景色;长妈妈讲的神秘的故事;冬天捕鸟的乐趣。3、细读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从写景的角度、顺序、修辞手法、用词等方面思考,选一方面回答)答: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形:高大、肥胖、臃肿、小球 ,声:长吟、低唱、弹琴,色:碧绿、紫红、菜花和蜂的“黄”,味:又酸又甜; 春景:桑葚、菜花,夏景:鸣蝉,秋景:蟋蟀的叫。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写景的顺序)先用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由低到高写静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再由高到低写动物(鸣蝉黄蜂叫天子);整体是从植物到动物(菜畦、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局部是从动物到植物(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 “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第2段是文章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这段文字中处处表现了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让学生轻声齐读第2段,加深体会,加强记忆。 4. 让学生齐读课丈第7、8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提问:这两段写了什么? 明确:写了雪天捕鸟,是百草园冬天的乐趣。 让学生默读课文第7段,同时找出写捕鸟方法的动词,分析使用这些动词的表现力量。 明确:作者用“扫、支、撒、系、牵、看、拉”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 3.小结:百草园:我的乐园 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这里能够自由地观赏自然景物;这里能够听到神奇的故事,而且又能常常被这种猎奇的心理驱使,想在百草园中寻得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这里还可以学到捕鸟这种本领;这里还可以做在大人的眼皮子底下决不能做的把戏毁墙根、投砖头、跳栏杆这里的生活是自由的、新奇的、活泼的、带有探险意味的,这怎能不是儿童的乐园呢?离开它又怎能不恋恋不舍呢? 这就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表现了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种种乐趣。5、(指定学生朗读第9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过渡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这一段用猜测、疑问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达了童年的鲁迅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恋恋不舍的感情。(三个“也许是因为” 构成一组排比句,其内容都是在百草园中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以此来推测离开百草园的原因。表现了儿童觉得被送进书塾是遭到了惩罚的心理。)探究点三:拜访三味书屋1.鲁迅先生儿时在三味书屋学习七年,在此文中写出了几个方面的学习生活情况?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写出了五个方面的学习生活情况:问“怪哉”虫这是不可以的;单调的学习生活,正午习字,晚上对课;逃课到小园中去被先生批评;师生一起朗读时的情景;课上的意外收获画的成绩却不少了。 2、在这五个方面中最使作者反感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第一个是问“怪哉”是怎么回事。先生说“不知道”,而且脸上有些怒色了。“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他)决不至于不知道乃是不愿意说。”这是对压制学生求知欲的不满。进了三味书屋就要非礼勿言、非礼勿视,要一心只读圣贤书。可是少年鲁迅却问了读经以外的“怪哉虫”,这在老师的眼里简直是左道旁门,所以不予回答,而且有怒色了。第二个是读书的内容和形式。老师“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这书读得多没劲呀,是在老师的压力或命令下读的。读的内容令人难懂,读不成句,读错了也没有人纠正,只有死记硬背。这样的教与学都是比较死板和无味的。这和百草园中生动活泼的生活真是大相径庭! 3、你认为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有哪些地方写得有趣味?三味书屋后面的园,远不如百草园多彩有趣,学生却同样玩得有滋有味,爬上花坛折腊梅花;梅花树上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师生朗读的情景在童年的鲁迅心里只觉得好玩,趁老师读书入迷时,描绣像这些表明三味书屋中还是有一些乐趣的。4、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也写了老先生寿镜吾,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他是什么态度?(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当鲁迅提出“怪哉虫”的问题时,老先生有些“怒色”了,答以“不知道”!当孩子们到三味书屋后的小园中去玩而被老先生发现时,只不过是“瞪几限”,大声道:“读书!”当学生惹他生气时,他有戒尺,但不常用;他可以让学生罚跪,但他也不常用。当他自己读书读到得意处时,他就微笑起来,将头仰起,“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些都可以看出来,寿镜吾老先生秉性慈祥,酷爱读书,鲁迅先生是尊敬的。可是受时代的限制,他也有死板迂腐的一面,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他没有象长妈妈那样能够抓住儿童的心,饱也没有象闰土的父亲那样耐心诚恳地回答儿童提出的问题,而是不看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拒绝学生的提问,无形中扼杀他们的求知欲,这些都是值得反思的教学态度与教学方法。 尽管如此,他在塾师中是比较好的,对学生还“和蔼”,不常用戒尺与罚规,也正囚为他是比较慈祥的。他尚且如此严格遵守封建教育制度,更何况其他人了!三味书屋的人和事回忆起来显然没有百草园那么有趣,却也是生活的实际。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5、鲁迅希望有什么样的儿童教育?明确:鲁迅希望有一种满足儿童求知欲望的,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教育。除了学习书本外,还要让儿童到大自然中去进行各种活动给儿童讲故事,等等。小结: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让我们认识了鲁迅的童年生活,也认识了真实的少年鲁迅。训练案 当堂练习 1鲁迅,原名周树人,_(籍贯)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小说代表作有_、_等。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先生_集朝花夕拾,集名的意思是_。课文主要通过_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不满。3试举出本文中三处对比并简述其作用。(1)_ _。作用:_ _。(2)_ _。作用:_ _。(3)_ _。作用:_ _。当堂练习的答案1浙江绍兴人 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2散文 早上落下的花晚上捡起来,喻指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对比3百草园无限的趣味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对比,衬托出前者生气勃勃,后者死气沉沉。三味书屋里面师生不同的活动对比,批判封建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三味书屋读书与屋后小园寻趣对比,反衬三味书屋生活的枯燥无味。 4、联系背景知识,选出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1)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A此句中“似乎”“确凿”二词语意矛盾,显然是鲁迅先生的一次笔误。B这句话是作者写作此文时,用成人的眼光看的。“确凿”是现在断定其中不含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是因为时间已隔了七、八年,对这断定又有点踌躇,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肯定,所以并不矛盾。(2)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A先生所谓的方正、质朴、博学,只是传言而已,并不是作者的看法。从作者渗透全篇叙述倾向看,先生其实只是一个体现孔孟之道的、不学无术的典型腐儒。B先生是一个深受毒害的长期执行封建教育路线的下层知识分子。鲁迅对其虽有批判和讽刺,但在感情上还是饱含敬重,因为他毕竟比较和蔼,严而不厉,是比较开明的。5句中画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听到敲门声,我和妈妈不约而同地跑去开门。准是爸爸出差回来了!可开门一看,是查水表的王叔叔。B学习成绩的提高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一口吃成个胖子,那是不切实际的。C目前,一些厂商在广告上弄虚作假,对自己的产品大事渲染,以此误导群众,骗取不义之财,这也是一种违法行为。D日本军国主义者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具匠心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小学课本,掩盖战争罪行。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孩子能否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B通过这次文学活动,使很多同学找到了写作的诀窍。C各国政府采取紧急措施,防止超级病菌不再蔓延。D各级各类学校正在深入开展“自我养成、自我成长”的主题活动。7、下列病句属于语序不当的一项是( )A为迎接建党九十周年,学校领导研究并听取了师生们开展活动的意见。B有没有正确的环保理念,是低碳生活能实现的关键。C我市严肃查处酒后驾车交通违法行为,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交通。D为了避免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各校都加大了校园安全工作力度。8回忆自己的童年,谈谈与鲁迅先生的学习生活相比,你认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答案:4本题意在拓展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正确。参考答案:(1)B(2)B5D(成语“别具匠心”的意思是指在构思、设计方面有独到之处,一般用褒义。)6、D(A一面和两面不能搭配。B缺主语。C滥用否定词“不”) 7、A 8略综合能力训练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_2、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写视觉的:_写听觉的:_写味觉的:_文段开头的两个“不必说”有什么表达作用?_4、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_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_5、文中对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_6、“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运用这种手法再续写两个句子。_从本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写景的方法?_8、作者写这一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_ _综合能力训练答案:二、1.详写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略写对百草园的总体印象。 2.视觉: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向云霄里去了。听觉: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味觉:又酸又甜。 3.两个“不必说”与后面的“单是”呼应,既表达了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 4.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不能。“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5.表现出“我”猎奇的心理,想找一块像人的何首乌;又表现出百草园对“我 ”来说,既富有神秘感又富有吸引力。 6.拟人。续写略。 7.写出两条即可。如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融情入景,景中有人。层次井然,条理分明。8.表明童年时代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56.(2011辽宁省本溪市)下面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加以修改。(2分)(1)通过几年的努力,他记录下来的文字,仅印刷出来的就大约有400页左右。(2)本溪市首次面向全省公开选择领导干部工作已经圆满结束。【答案】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