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9565271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语文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考语文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1.主要内容概括。故事情节概括:若有示例,结构上尽可能与示例一致,主语也尽可能与示例一致。公式: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必要时,要加上能体现人物性格或中心思想的关键细节)2. 说说题目的妙处(题目能不能改成其他)。A.先说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如:对偶;顶针;比喻;引用;双关(表面意思是什么,这里暗指什么);拟人;夸张等;B.形象地概说了漫画(或文章)什么内容;(若文章题目,可能有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作用)C.揭示出什么寓意或讽刺了什么或作品流露出什么情感。(极具有讽刺意味。)注:有的是漫画题目,有的是现代文题目,答题方法一样。3.品味文本中富于表现力的词句议论性句子:什么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什么对象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议论,回答为什么?(往往文章中有)再回答给我们什么启示?(往往是文章的主题)描写性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或描写技巧(运用XX、XX等叠词;运用XX、XX等一些列动词;运用XX、XX等一系列形容词),从哪些角度(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从哪些方面(如:声?色?形?味?),褒词贬用?贬词褒用?生动形象(幽默诙谐?含蓄委婉?)地写出了什么对象什么特点,表达出作者(或XX)什么情感(喜爱?讽刺?赞美?愤怒?)或表现出作者(或XX)什么性格。与上文什么内容相照应或为下文什么内容埋下伏笔(为下文什么样的情节逆转埋下伏笔)?注:有时有几种修辞手法,而所起到的作用效果不同,最好分开表达(例:考试说明P31.7(1)题)有时加点词语有几个,而所描述的对象不同,或所再现的特点不同,那么,也请最好分开表达(例:滚铁环阅读理解)有时加点词看似矛盾,实则不矛盾,是因为词语形容的对象并不一样。(例:考试说明P31.7(2)题,从不闲着形容土地;难得清闲则形容人;只需点明,它形容的分别是什么对象什么特点。)4.从文本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 启示:寻找文章中议论性的句子(发表观点)。5.用现代汉语翻译重要文言句子。先将每个文言字解释出来,再把解释连成一句话,若发现有省略的成分就加上,要发现句子不通,就考虑它是否是倒装句,若是,适当调整位置,使句子通顺。注意:1.每个字词是否都有对应的翻译,特别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 2.省略部分是否都补上; 3.句子是否需要适当调整使之通顺; 4.是否是互文(若是,则意思相互补充,翻译要将句子意思组合在一起)。 5.人名,地名,官名等不用翻译。6.评析文章人物形象从文章哪里看出来,某某是一个怎样(性格、品德类的词语)的人。(尤其要看分值答题,有的不止一点,按照文章内容从头浏览到尾,以免漏点,不然再找反而不容易。)有些借物喻人的文章中,对象形象有变型(如变型为树或虫),而题目也可能进行变型,如: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或我)为什么怀念一棵树?再如: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或我)为什么拜访一只虫?答题技巧:抓住对象树:因为树或虫是怎样的(品德;性格); 作者(或我):表达了作者对树或虫什么情感?7.有人认为第N段可以删去,谈谈你的看法。(套用不同段落的作用答题)记叙文(段落作用归纳)(1) 就本段:本段写的是什么内容?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2) 就全文:对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对文章中心主题有什么作用?就结构:中间段是否有承上启下(若有,要写明“承接了上文什么内容,开启了下文什么内容”)是否与上下文形成鲜明对比,更鲜明地写出什么事物什么特点? 末尾段首尾呼应?点题作用?卒章显志?结尾留有余味?将故事推向高潮?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极具讽刺意味? 开头段总领全文,奠定全文感情基调。(4)特殊情况:开头,中间,结尾等不同部分,看内容有什么共同点?若写情感则可能渲染出一种怎样的情感氛围?因为什么原因有这样的情感?若情感有变化?则可能表现出作者(我)的情感变化过程,是全文的情感线索,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议论文(段落作用归纳)开头段:(1) 从贴近生活的事例入手或引用某某的名言,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 引出中心论点:什么论点。(3) 举了什么例子或引用了什么名言,充当论据论证论点。中间段:(1) 就本段:本段通过什么论证方法(如果是举例论证的方法,还要写出列举了什么事例),论证了什么观点?(2) 就全文:进一步论证了(全文观点)什么观点?(3) 就结构:是否属于正面论证或反面论证?是否与上下文形成一正一反对比论证,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更富有说服力。 末尾段:(1) 总结全文;(2) 突出中心论点:什么论点;(3) 号召人们要怎么样?8.文章主人公是谁?(1) 从情节设计上看,哪个是明线,哪个是暗线,哪个衬托哪个?(2) 从人物塑造上看,文章通过哪些描写手法,写什么人什么事情,鲜明刻画哪个人物什么性格;而文中其他形象,主要起着反衬主人公的作用(或这一形象比其他形象更具有典型性)。(3) 从主题表现上看,全文意在表现什么主题,文章末尾什么情节,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更表现出主人公怎样?(文章意在批判什么,而不是表现什么主题)9.课外文言文(1)先读后面的题目,尤其通过读最后一道题目,初步了解文章内容。(2)再读原文,凭感觉进行理解。理解大致内容。 翻译的诀窍:A.课内出现过的文言词,意思很可能与课内的一样; B.课内没有出现的一般都不难,组词是最实用的翻译方法。 C.部分可根据在句子中的成分,猜测大致是动词还是名词,进而猜出其意思。 D.部分可依据字形,通过拆字,进而猜出它的意思。 E.有的可依据上下文情节,猜测文言字意思。 F.有的课依据熟悉成语来,猜测文言字意思。 G.有的文言文下方有注解,要特别注意,它将有助于你理解文言文。 将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3)理解的基础上谨慎做题。10.诗歌鉴赏题(1)先读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把握本诗重点。(2)再读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3)再读注解,寻找诗歌内容的线索。(4)通读全诗。通读时要特别注意每句至少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要发挥想象,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结合诗题、描述、议论、抒情推断这首写什么内容。(5)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4) 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语言特点: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明丽、运用叠词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思想感情:留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作用: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卒章显志?等。11. 根据文意推断,并说明理由理清特点是哪些?比较特点有哪些异同得出结论。(见P6页,第5题第(3)小题:用药找不同)(又见小品建筑第13题:寿宁宫中哪一个建筑属于“小品建筑”?特点找相同)(淘宝网上卖陨石:你能依据材料,劝说叔叔不要买吗?真假辩不同)12. 根据文意想象从文章中人物性格或情感想象他可能怎么样?从文章中的暗示性的句子想象他可能怎么样?(最忌讳瞎想)13. 对文本的语言特色作出简明赏析(1)修辞手法:比喻(生动形象);拟人;对偶(对仗工整);排比(富有气势,琅琅上口);夸张(具有讽刺意味)(2)语言特点:含蓄委婉、幽默风趣、平实质朴、非常典雅、口语化、率真自然、清新明丽、运用叠词等。14.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特点;(2)渲染出怎样的氛围;(3)烘托出人物怎样的心情;(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什么情节埋下伏笔。15.审题技巧 (1)题目中有引文片段找到出处,联系上下文答题 (2)题目中有分析、赏析、评析字眼一定写出从文章哪里看出来 (3)题目中有分别、哪些字眼养成分点作答习惯。 (4)看分值答题,只多写,不少写或漏写。4分5分注意,2分3分也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