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学习心得.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24960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的目的学习心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的目的学习心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的目的学习心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带着智慧走进课堂读怀特海教育的目的心得体会从教三十多年,对教育的目的虽有个人的理解,但是总不够自信,听闻教育的目的是一本很好的书,去年寒假,县局给我们推荐了这本奇书,我认真阅读了此书,慢慢体会,有所感悟,现将阅读的重点感悟与同仁分享:一、生平与著作怀特海(18611947年)是英国数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和罗素合著的数学原理标志着人类逻辑思维的空前进步,被称为永久性的伟大学术著作之一;他创立了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过程与实在、观念的历险等是其哲学代表作。教育的目的则是他有关教育的演讲论文集,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全书一共六个章节,包括教育的目的、教育的节奏、自由与纪律的节奏、技术教育及其与科学和文学的关系、古典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大学及其作用,涵盖了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他主张教育应该充满生气与活力,反对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该引导他们自我发展;他强调古典文学艺术在学生智力发展和人格培养中的重要性,倡导使受教育者在科学和人文方面全面发展;他还重视审美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认为受教育者“如果不能经常目睹伟大崇高,道德教育便无从谈起”。应该说,他的教育思想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有许多不谋而合的地方。怀特海童年时期是在家乡接受教育的。1875年,他来到多塞特郡的谢伯恩学校就学。主要学习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历史。1880年,他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主攻数学。课余,他经常阅读和讨论文学、哲学、政治、宗教等著作。1885年,怀特海大学毕业,留在母校任数学和力学教师。1887年和1905年,他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他在母校任教25年,主要从事教学、著述和一些政治活动。1910年,怀特海迁居伦敦。1911?914年,他在伦敦大学担任许多职务。1914?924年,在肯欣顿皇家科技学院担任应用数学教授。这段时期,他受柏格森、爱因斯但思想的影响,把兴趣转向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1924?937年,他应聘到美国哈佛大学担任哲学教授。退休后,担任哈佛大学名誉教授,居住在坎布里奇市。1947年12月30日,怀特海去世,终年86岁。怀特海一生在数学、哲学、教育等领域留下了大量著作。其中主要的是:泛代数论(1898)、数学原理(与罗素合著,19101913)、相对论原理(1922)、自然知识原理(1919)、科学与近代世界(1925)、宗教的形成(1926)、过程与实在(1929)、观念的历险(1933)、思维的方式(1938)、教育的目的(1929)是他的教育代表作,还有一些有关教育的讲演和论文收入了他的科学与哲学论文集(1948)。怀特海是“过程哲学”(也称“有机哲学”)的创始人。他受直觉主义的影响,反对“科学的唯物主义”,认为自然和宇宙不是由物质组成的,而是由连续不断的经验的事物和独立存在的“永恒客体”结合而成的,从而走上了唯心主义道路。他一方面强调现实世界的存在离不开个人感觉,认为在人的直接感受之外不可能有任何独立的客体存在,另一方面又承认上帝的存在,把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混合在一起。但在他的哲学思想中也含有不少合理因素,如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承认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等。英国思想家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不仅是与普朗克| 爱因斯坦玻耳齐名的科学大师,而且在哲学数学逻辑学教育学等多种领域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一个毕生从事教育的著名学者,怀特海清醒地意识到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价值,同时也深切感受到当时英美教育忽视人格培养以及与社会实际相脱节的弊端。他发表了许多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校管理的精辟观点。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教育的目的。二、怀特海的教育思1、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归根结底是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衡量标准。但在教育的目的中,仍存在着人类共同追求的东西。怀特海所揭示的正是这种共同追求的目标。他认为教育要培养的是有创造精神、有智慧“既能很好地掌握某些知识,又能出色地做某些事情”,具有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人。怀特海认为单纯传授知识并不是教育的目标。知识和智慧不能划等号,有知识的人未必就有智慧。“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教育是教人掌握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这是一种很难传授的艺术。”对于多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知识和智慧、知识和能力的关系上,总是把前者看得重于后者。诚然,知识和智慧、能力并不是对立的,智慧和能力要建立在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智慧的教育不能只靠知识的传递去实现,而是要在启迪和批判中进行。怀特海认为,空泛无益的知识是微不足道的,实际上是有害的。“知识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的应用,在于人们对它的积极掌握,即存在于智慧之中。知识的价值完全取决于谁掌握知识以及他用知识做什么。”他还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随着智慧的增长,知识将减少。这一思想深刻而又有现实意义,它对于我国的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转变教育观念有着借鉴意义。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反思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我们是否把学生(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的选择,让他们走自我发展之路?事实的回答是否定的。我们做老师和家长的总是不顾学生和个体实际,用一个标准去统一要求学生,也不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及人的成长规律。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口号的误导下,不少家长强迫小孩学这学那,结果孩子不但没有学好,反而对家长产生抵触,孩子们不但没有享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反而要经常产生心理煎熬,久而久之,一些孩子不但没有学有所成,反而产生“自闭症”等心理问题。静而思之,我们为何不尊重孩子的实际,尊重孩子的选择,只要孩子健康快乐,成为最好的自己,那就是教育的成功。我们为何要逼着孩子成为参天大树?让其茁壮成长为灌木或小草小花,不也一样地美丽吗?2、教育要使知识充满活力怀特海反对统一的、刻板的、把各门科学割裂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他认为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通过树木看见森林,而不能“见木不见林”。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各门学科的知识是相互贯通的、相互联系甚至相互融合的,在学习中不存在一种课程仅仅传授普通的文化知识,而另一种课程传授特殊的专业知识。各门科学的方法具有通用性,要通过教育使学生掌握一般的思维方法、思维艺术,并能把这种方法的通用性创造性地运用于特定学科。怀特海主张取消各种科目之间致命的分离状况,因为它扼杀了现代课程的生命力。怀特海认为,受教育者是充满活力的有机体,教育者是在与人的大脑而不是与僵死的物质打交道。“教育绝不是往行李箱里装物品的过程”,与教育过程最相似的是生物有机体吸收食物的过程。教育要使知识充满活力,不能使知识僵化,更不能向学生传授内容陈腐而缺乏新意的知识。他说:“成功的教育所传授的知识必有某种创新。这种知识要么本身必须是新知识,要么必须是在新时代新世界里的某种创新的运用。”就教育而言,填鸭式灌输的知识,呆滞的思想,不仅没有什么意义,往往极其有害。我们不否认,学习过程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智慧的产生源于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是我们必须清楚,智慧是掌握知识的方法,通往智慧的唯一途径是在知识面前享有绝对的自由。然而我们的教学,不少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方法给学生灌输知识,将学生要学习的范围定得很宽,并要求精准记忆;如果在学生较小的年龄反复灌输精确的科学知识,不但会扼杀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首创精神。因为想象力和知识的融合通常需要一些闲暇,需要摆脱束缚之后的自由,需要从烦恼中解脱出来,需要各种不同的经历,需要其他智者不同观点和不同才识的激发。因此应给予孩子充分的闲暇时间,充分的自由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其思想自由,学习生活愉快。纵观人与人的不同,皆在于转换知识的过程。只有“有用”的知识才是生产力,而那些“无用”的知识反而干扰了自己的判断和前行的步速。只重视知识积累而不重视知识“利用”,是十分有害的。对精确知识漫无目的的积累且又不加利用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因此,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特别是科学教育,我们应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把思维转换成手工技艺,把手工活动转化为思维,这就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智慧的产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3、教师要带着智慧走进课堂怀特海指出:“只要我们把智力教育仅仅设想为获得机械的智能或仅仅在于系统陈述实用的真理,就不可能有进步。”我们时常发现: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是那样沉默寡言,毫无生气,可一旦下了课,他东奔西跑,能说能跳,是那样富有活力、充满朝气,这无拘无束的课间才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候。也许我们的课堂大多时候都只是为了教而教,为了学而学。在课堂上,学生不是为自己活着,不是为现实活着,仿佛是为教材活着。我们的课堂脱离了现实生活,成了无源之水。学生认真听课的目的,也许只是为了回答老师的提问,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许只是为了博得老师的表扬,抑或是为了给苦口婆心的父母一个交代。在这样的课堂中,哪会有智慧的火花迸发?哪会有快乐可言呢?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所提倡的“带着智慧进课堂”的思想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过去的知识惟其有价值,就在于它武装我们的头脑,使我们面对现在。”“教育是教人们掌握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要使知识充满活力,不能使知识僵化,而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判断力,以及控制复杂情况的能力,使他们在特殊情况下应用理论知识对前景作出展望。”“人的大脑从来不是消极被动的:它处于一种永恒的活动中,精细而敏锐,接受外界的刺激,对刺激作出反应。你不能延迟大脑的生命,像工具一样先把它磨好然后再使用它。不管学生对你的主题有什么兴趣,必须此刻就唤起它;不管你要加强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必须即刻就进行;不管你的教学给予精神生活什么潜在价值,你必须现在就展现它。这是教育的金科玉律,也是一条很难遵守的规律。”作为过程哲学的创始人,他认为过程在本质上是创造的,一切过程都面向了无数的可能性,都具有一种更为根本的新质。要实现这种新质,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超越过去,因为现在不完全是由过去决定的,它总是面向未来的。过程哲学的这一特征决定了过程教育哲学必然是一种创新的教育哲学,即一种超越了现代教育之僵化观念的学说。作为一个教育理论家,怀特海的最主要的贡献在于他对一些教育理论问题提出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见解。他对传统教育弊端的抨击推动了新教育思潮的发展。他对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装饰教育与实用教育关系的阐述不乏精辟之处,对当时教育内容的改革具有指导意义,有的看法对我们今天也有参考价值。他关于教育要适应儿童心理特点的思路是正确的。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至今仍是我们遵循的方向。他重视艺术和美学教育,这不仅在当时是切中时弊的,在我们今天也是一个亟需注意的问题。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怀特海思想中的消极一面。例如:他的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唯心的;他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具有思辨的性质,缺乏科学的依据;在他的教育理论中还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等等。对他的不足之处,我们自然要持批判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