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有机化学习题集答桉.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11112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沙理工有机化学习题集答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长沙理工有机化学习题集答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长沙理工有机化学习题集答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习题集答案一,命名1 叔丁基 6 3-甲基环丁烯 2 苯基 7 4-甲基-1异丙基二环3.1.0己烷3 对甲基苯基 8 4 1-甲基-2-氯二环2.2.1庚烷 9 3-乙基己烷5 2,6,9-三甲基二环3.3.2葵烷 10 2-甲基-4-乙基己烷11 2,3,5-三甲基-4-乙基-4-丙基庚烷 16 12 2,2,3,3-四甲基丁烷 17 13 18 2,3,5-三甲基-4-乙基-3-己烯14 3,5-二甲基-3-庚烯 19 E-2,5,6,6-四甲基-4-辛烯15 3-甲基-4-异丙基-3-庚烯 20 21 (2E,4E)-2-氯-2,4-庚二烯 26 22 (2E,4E) -2,4-己二烯 27 (2R,3R)-3-甲基-4-戊烯-2-醇23 28 4-甲氧基-2-戊醇24 3,6-二甲基-5-乙基-1-庚炔 29 3-甲氧基-1,2-丙二醇25 5-甲基-3-丙基-1-庚炔 30 2-甲基-3-戊炔-2-醇36 3132 4,4-联苯二酚 37 33 4,2,4-三甲氧基二苯醚 38 一缩二乙二醇二甲醚34 2-甲基-1-溴丙烯 39 35 4-硝基-2,4-二氯二苯醚 40 4-硝基-3-甲氧基苯甲醛41 N-甲基-2,4-二氨基苯胺 46 (R)-2-氯丁烷 42 a-D-甲基葡萄糖苷 47 4-乙基-3溴甲苯43 48 4-甲基-2,2-二氯-1,1-二溴戊烷44 (2S,3R)-2-氯-3-溴戊烷 49 45 50 51 (CH3)2CHCH2CH2CHO 56 52 57 CH3OCH2COOH53 58 4-己基-1,3-苯二酚54 59 E-4甲基-4-己烯-2-酮55 甲基异丙基醚 60 3-乙酰基-2,5-己二酮61 1,2-苯二乙酸 66 62 67 乙氧基乙烯酮63 68 64 5-己酮醛 69 1,2-萘二醛65 70 (1S,2R)-2-甲基-1-乙基环己醇71 76 2-溴-3-丁烯酸酐72 (2S,3S,4R)-2-氯-3,4-二溴己烷 77 3-氯-1,2-苯醌73 4-异丙基-2,6-二溴苯酚 78 1,6-己二酰氯74 79 对乙酰氨基苯甲酸75 80 81 N-(2-甲苯基)邻羟基苯甲酰胺 86 (CH3)3CN(CH3)CH2CH382 87 S-甲基苯基甲醇83 88 NC-(CH2)4-CN84 89 85 90 91 96 异丁异丙胺92 97 93 对甲氧基苯磺酰氯 98 2-羟基-5-甲氧基苯甲酸94 99 95 100 OHCCH2CH2CHCHCHO101 N-甲基-N-乙基对溴苯胺 102 2-甲基-2-丁胺(或:2-甲基-2-氨基丁烷)完成反应式1 2 3 4 5 6 7 (1)H2OH+,;CH3CH2COCH38 9 10 (3)H2OH+,;CH3CH2COCH311 12 13 CH3CH2CH2CHO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CH2CHCH2COONH4+Ag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CH3CH2CH2NH2 53 54 55 56 57 (HOCH2)4+(HCOO)2Ca58 59 60 C2H5OCH2CH2OH61 62 63 CH3CH=CHCHO, CH3CH=CHCH=CHPh64 65 66 67 68 69 (CH3CH2)3N, 70 71 72 73 74 (CH3)2CHCHO, (C6H5)3P=CH2 各175 76 77 78 79 80 CH3X, (CH3)2CHX (X=Cl,Br,I)各181 82 (CH3)2CHCH2MgBr, (CH3)2CHCH2CH2CH2OMgBr,(CH3)2CHCH2CH2CH2OH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NaOBr(NaOCl, NaoI),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三 物理化学性质比较1 (1)(A)(C)(B) 6 (D) (C) (A) (B) 2 (C)(D)(B)(A) 7 (A)(C)(B)(D) 3 (B)(A) (D)(C) 8 (B)(C)(D)(A) 4 (D) 9 (1)(C)(D)(A)(B)5 (D)(C)(A)(B) 10 (D)(C)(B)(A) 11 (C)(B)(D)(A) 16 (A)(C)(B)(D) 12 (C)(A)(E)(D)(F)(B) 17 (C)(B)(A) 18 (C)(B)(A)(D)13 (B)(A) 19 (A)(B)(C)14 (B)(C)(A) 20 (D)(C)(A)(B)15 (B)(A)(C) 21 (A)(B)(C) 26 (B) (A) (D) (C)22 (D) 27 (B)(A)(C)28 (A)(B)23 (A)(D)(B)(C) 29 (B)(A)(C)(D)24 (C) (A) (B) 30 (A)(B)(C)25 (A)(B)(D)(C) 31 (B)(C)(A) 36 (A)(B)(C)(D) 32 (B)(A)(C) 37 (B)33 (D)(A)(C)(B) 34 (B) (A) (C) (D) 38 (C) (B) (A) (D) 39 (A)(B)(C)(D)(E)35 (C)(B)(D)(A) 40 (B)(A)(C)(D) 41 (A) (C) (D)(B) 46 (A)(C)(D)(B) 42 (D)(C)(B)(A) 47 (D)(A)(B)(C) 43 (C)(A)(D)(B) 48 (A)(B) 49 (D)(B)(C)(A)44 (D) 45 (A) (C) (B) 50 (C) (A) (B) 51 (A)(B)(C) 56 (B) 57 (A)(B)(C)52 (A) (C) (B) (D) 58 (A)(C)(B) 59 (C)(A)(B)53 (A) (C) (B) 60 (A) (B) (C)54 (A)(B)(C) 55 (D) 61 (C)(B)(A)(D) 66 (A) (B) (C)62 (A) 67 (A)(C)(B) 63 (C)(B)(A) 68 (A)64 (A)(B)(C) 69 (A)(D)(B)(C)65 (B)(A)(C) 70 (C) (A) (B) 71 (C)(B)(A) 76 (C)(A)(B)72 (D)(C)(A)(B) 77 (A)(B)(C)73 (A)(B) 78 (A) (B) (C)74 (D) 79 (C)75 (A)(C)(B) 80 (A) (B) (C) (D)81 (B)(A)(C) 86 (A)(B)(C)82 (A)(B)(C)(D) 87 (D)83 (C)(A)(B) 88 (C)(B)(A)84 (C) (D) (B) (A) 89 (C) (A) (B) (D)85 (B) 四 基本概念12 2 在过量酸存在下,使ArNH2转化成ArNH3,这有利于重氮盐的生成;另一方面可以防止重氮盐与未反应的芳胺发生以下反应: 3 | | 内消旋(S, R) 顺式或(E)2溴2丁烯 | | 对映体(R, R) 反式或(Z)2溴2丁烯 4 有机化合物主要以共价键结合,分子间相互吸引力很弱,所以其熔点、沸点较低,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无机盐以离子键结合,正负离子的静电引力非常强,故其熔点、沸点都很高,通常不溶于有机溶剂而易溶于水。5 B 反应速率最快。 A 反应速率最慢。 6 因分子内能形成氢键,而且烯醇化后的双键和羰基发生共轭,因此使烯醇式得到稳定。 7 (水溶)(油溶)(水溶性)(油溶性) 8 要使CH3变成COOH一般采用氧化,但是NH2更易氧化,因此在CH3氧化之前必须把NH2通过酰基化保护起来。 CH3被氧化后在酸或碱性条件下水解,酰胺又恢复NH2。9 (a) 有利于OH从CBr背后进攻,生成反-4-甲基环己醇(C)。 (b) 受OH从CBr背面进攻,生成反-4-甲基环己醇(d),再转变成稳定的构象式(c)。 10 等量对映体的混合物称为外消旋体,该混合物不呈现旋光性。分子内虽有手性碳原子,但不是手性分子,不具有旋光性的化合物叫做内消旋体。外消旋体和内消旋体虽然都不显现旋光性,但它们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内消旋体是一个非手性分子,不能拆分。而外消旋体是两种互为对映的手性分子的等量混合物,可用特殊方法拆分。 11 1与3是对映体。 1与2或4,3与2或4是非对映体。 2与4是内消旋体。12 对气态双原子分子来说,键能和键的离解能是一致的,没有区别。但对多原子分子则键能与键的离解能不一致,离解能指的是离解一个(特定)价键所需要的能量,而键能指同类键的离解能的平均值。13 1.构象异构,2.等同,3.构造异构,4.等同。14 沸点:乙醇乙硫醇;酸性:乙硫醇乙醇。因为乙醇分子间能形成氢键,而乙硫醇中硫的电负性较小,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因此乙硫醇沸点低。另外,SH比OH键易断裂,故乙硫醇的酸性较强。15三元环的不稳定性 乙二醇16 叁键碳原子是sp杂化,它比sp2,sp3杂化有更多的s成分,s成分越多,成键电子越靠近碳原子,氢原子越容易以质子形式分解出来,所以其CH键的极性也较大,呈现微酸性。17 应选用2。因为NO2是强吸电子基,它能使苯环电子云密度降低,因此不利于芳环上的亲电取代。18 活性最大的是2,最小的是1。19 1, 320 由于空间效应之故21 1, 3, 4, 622 重氮组分 偶合组分 23 偶氮24 1. 不能区别。因为两者都能与FeCl3水溶液呈颜色反应。 2. 不能区别。因为两者与FeCl3水溶液都不发生颜色反应。3. 能区别。前者能与FeCl3水溶液发生颜色反应而后者无此反应。 25 1. H3O+, 2. NH+4, 3. CH3H226 227 1.(b)(a)2.(a)(b)3.(a)(b)28 有机化合物主要以共价键结合,分子间相互吸引力很弱,所以其熔点、沸点较低,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无机盐以离子键结合,正负离子的静电引力非常强,故其熔点、沸点都很高,通常不溶于有机溶剂而易溶于水。29 甲酸沸点高,因为羧酸分子间通过氢键缔合的能力比相应的醇强。四 鉴别题1 分别加入AgNO3-C2H5OH:(A) 立即生成浅黄色的AgBr沉淀;(C) 较慢生成浅黄色的AgBr沉淀; (B) 无变化。 2 (C)和(D)能与羰基试剂作用 (C)能还原Tollens试剂或Fehling试剂。(A)能与AgNO3-C2H5OH作用,析出AgBr沉淀。3 (A) 能与热的AgNO3-C2H5OH作用,生成AgCl沉淀。(C) 能被HIO4氧化,其还原产物HIO3与AgNO3作用,生成白色的AgIO3沉淀(或氧化产物用品红试剂作用呈红色)。4 (B) 使Br2-CCl4褪色。余三者分别加入AgNO3-C2H5OH:(C)立即生成浅黄色的AgBr沉淀;(D)加热后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5 (A),(B)和(C)能与羰基试剂作用,其中(A)能还原Tollens试剂; (B)能发生碘仿反应。(D)与(E)能用Lucas试剂区别:(E)很快出现混浊,(D)则否。6 (E)能溶于NaHCO3水溶液并释出CO2。(A)能还原Tollens试剂或Fehling试剂(B)能还原Tollens试剂,但不能还原Fehling试剂。余二者中,(C)能与FeCl3显色或发生碘仿反应7 不能使Br2-CCl4或KMnO4溶液褪色的是(A)。余三者中加入AgNO3-C2H5OH,立即生成AgCl沉淀的是(B),加热后生成AgCl沉淀的是(D)。 8 (C),(D)和(E)能与羰基试剂作用,其中(D)能使Br2-CCl4褪色;(C)能与Tollens试剂或Fehling试剂作用。或(E)能发生碘仿反应。(A)和(B)二者中,(B)能使Br2-CCl4褪色。9 (B)能生成炔银或炔亚铜。 (E)能与顺丁烯二酸酐发生Diels-Alder反应,生成固体产物。 余三者中,(A)和(C)能使KMnO4溶液褪色,而(D)则否。(A)和(C)二者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时,只是(A)有CO2释出。 10 (B) 能使KMnO4溶液褪色。余二者中,(C)能使Br2-CCl4褪色。11 分别加入AgNO3-C2H5OH:室温下(B)立即生成浅黄色的AgBr沉淀; 室温下(C)较慢生成浅黄色的AgBr沉淀;(A)无变化。12 (C)和(D)能溶于NaHCO3水溶液并释出CO2。(C)和(D)二者中,(C)能与FeCl3显色。(A)和(B)二者中,(A)能与FeCl3显色或与溴水作用而生成白色的三溴苯酚沉淀。 13 (C)和(D)能使KMnO4溶液褪色。 (C)和(D)二者中,(C)能发生碘仿反应 (A)和(B)二者中,(A)能发生碘仿反应或与NaHSO3加成而析出结晶。14 分别加入AgNO3-C2H5OH: 室温下(C)立即生成白色AgCl沉淀;温热时(B)比(A)较快生成AgCl沉淀。15 (B)能发生碘仿反应。余者加入Lucas试剂: (C)立即出现浑浊或分层;(D)放置数分钟后出现浑浊或分层,而(A)则否16 (A)与NaOH作用,释出NH3。(C)与NaNO2和盐酸作用,释出N2。17 (A) 能溶于稀酸中。余二者中,(C) 能使热的KMnO4溶液褪色。18 (C),(D)和(E)能与FeCl3显色。(C),(D)和(E)三者中,(D)能与NaHSO3加成,(C),(E)则否。 (C)和(E)二者中,(C)能发生碘仿反应。 不能与FeCl3显色的(A)和(B)二者中,(B)能发生碘仿反应。19 (A) 能还原Fehling试剂或Tollens试剂。(B) 能发生碘仿反应。20 (C)和(D)能与羰基试剂作用,而(A),(B)则否。(C)能与Tollens试剂或Fehling试剂作用,(D)则否。或(D)能发生碘仿反应,C则否。(B)能发生碘仿反应,而(A)不能。21 (C)和(D)能溶于NaHCO3水溶液中并释出CO2。(C)和(D)二者中,(D)能使Br2-CCl4或KMnO4溶液褪色。(A)和(B)二者中,(B)能发生碘仿反应,或(A)能与NaHSO3加成而析出结晶22 (C) 不能与Na作用。(A) 能被HIO4氧化,还原产物HIO3与AgNO3作用,生成白色的AgIO3沉淀;或氧化产物醛与品红试剂作用呈红色。23 (A) 不能溶于NaOH水溶液。 (B) 能与溴水作用,生成2, 4, 6-三溴苯酚的白色沉淀。24 (C) 能与NaHCO3作用而释出CO2。(A) 能与冷的浓NaOH作用而释出NH3。25 (A)不能使Br2-CCl4褪色。(B)和(C)二者中,(B)能与羰基试剂作用。26 (C)和(D)能与NaHCO3作用而释出CO2。(C)和(D)二者中,(D)在稀酸中加热能分解出CO2 (A)和(B)二者中,(A)能还原Tollens试剂或Fehling试剂,或(B)能发生碘仿反应。27 (C)能与NaHCO3作用,释出CO2。(A)能与AgNO3-C2H5OH作用,生成浅黄色的AgBr沉淀。余二者中,(B)能与Na作用而释出H2。 28 (B)能与羰基试剂作用,或能还原Tollens试剂或Fehling试剂。 (C)能与NaNO2和盐酸作用而释出N2。余二者中,(A)能与Na作用而释出H2。29 (A)能还原Tollens试剂或Fehling试剂。 余二者中,(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30 (A)和(B)能溶于NaHCO3水溶液并释出CO2,而(C)则否。(A)和(B)二者中,(A)能与FeCl3显色。31 (C)能发生缩二脲反应。余二者中,(B)能与浓HNO3发生黄色反应。32 (C)能还原Tollens试剂或Fehling试剂。 (B)能还原Tollens试剂,但不能还原Fehling试剂。33 (C)能与NaHCO3溶液作用而释出CO2。(B)能还原Tollens试剂或Fehling试剂。六,有机合成1 2 3 4 5 6 7 8 NaNH2 Br(CH2)3Br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分出邻位产物)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邻二甲苯氧化制邻二甲酸 由C2原料合成CH3CH2CH2CH2Br 由CH3CH2CH2CH2Br合成CH3(CH2)4CH2OH 酯化27 (分出邻位产物)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分出邻位产物) 36 37 38 39 40 41 (分出邻位产物)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由1-丁醇 浓H2SO4, Br2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乙烯以氯化钯催化氧化制乙醛 丙烯制正溴丙烷 正溴丙烷制格氏试剂 格氏试剂与乙醛反应,再水解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由苯甲醛制 ( I ) ( I )催化氢化得TM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七 结构推导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CH3CH2CH2OH B: CH3CH2CH2Br C: CH3CH=CH2 13 14 15 A:CH3CH2CCH B:CH2CHCHCH2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A: (CH3)2NCH2COOC2H5 B: (CH3)2NCH2COONa C: CH3CH2OH36 37 38 八 反应机理题 1 2 1. SN22. SN2反应3. SN2反应3 E1反应 亲电加成反应 4 5 此反应为SN2反应,由于I的亲核性比OH强,反应首先生成C4H9I,后者中I的离去能力也比Cl强,故KI加速了反应的进行。 6 17 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8 )1. SN2反应2. SN1反应3. SN1反应 9 10 亲核加成反应11 Br的碱性比OH弱,因此Br不能取代ROH中的羟基。 加入H2SO4后,, Br的碱性比H2O+强,故可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NaBr+H2SO4 HBr+NaHSO4,产生的溴化氢与醇反应生成RBr。12 13 亲核取代反应14 E1反应 亲电加成反应 15 1. E2反应 2. SN1反应3. SN2反应 16 硝化反应时亲电试剂是NO2+,苯甲醚硝化时邻、对位碳正离子中间体比间位碳正离子中间体稳定。17 速率控制步骤是CN的加成: (再生的催化剂) 九 实验题1 1. 示压作用;2. 安全阀的作用。 2 不能互换使用。因为分液漏斗的旋塞及盖子是非标准型的。(注:若上盖是标准磨口,则可以用同标号盖子互换。)3 蒸馏前,装入液体量少于1/3,待蒸馏完毕,烧瓶中的残留液量相对较大,相对损失也大。蒸馏前装入液体量超过2/3,液体沸腾时,可能会使液体或液沫随蒸气一起流经冷凝管而进入接受瓶中,降低分离效果,甚至导致蒸馏操作失败。 4 1. 生成水合物,MgSO4, Na2SO4, K2CO3 2. 生成新的化合物,CaO, P2O53. 物理吸附水,硅酸,5A分子筛5 蒸馏是分离和提纯液态有机化合物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主要分离挥发与不挥发物质的混合物;分离含有色杂质的混合物;分离沸点差大的混合物;用蒸馏方法可以测定纯液体化合物的沸点。 1. 温度计2. 螺口接头3. 蒸馏头4. 蒸馏烧瓶 5. 直形冷凝管6. 接引管7. 接受瓶6 (1)采用回流分水装置。不断把反应生成的水、醇和酯以共沸物形式蒸出,经冷凝而聚集在分水器中,然后不断把水分出来,而上层的醇和酯再回到反应体系中继续反应,以提高平衡转化率。 终点的判断:1. 观察分水器中是否还有水珠下沉; 2. 分出的水量是否达到理论计算值。 装置图:烧瓶、分水器、球形冷凝管。7 A8 1. 本实验NaBr是基准物质,理论产量:=0.145mol 109gmol10.145mol=15.8g 2. 产率:(6mL1.455gmL115.8g)100%=55.2% 3. 水的作用:(a) 溶解溴化氢; (b) 稀释浓H2SO4,降低脱水性及氧化性,以抑制下列副反应: 加水量是实验值,不能加太多。9 A10 饱和Na2CO3溶液主要洗去酸性物质(H2SO4和乙酸); 饱和食盐水洗去Na2CO3; 饱和CaCl2溶液主要洗去未反应的乙醇,因为CaCl2与低碳醇可形成络合物用饱和Na2CO3溶液洗后,不能紧接着用饱和CaCl2洗涤,否则可能形成难溶的CaCO3。 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用饱和的溶液洗涤可大大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少酯的损失。11 1. 不能肯定甲苯层在上层。主要决定于原水溶液中2-溴乙醇的浓度和甲苯的用量。即决定于甲苯萃取层的相对密度与水的相对密度之差。2. 用分液漏斗分出下层,用水试之。若下层液与加入的水互不分层,则证明上层为甲苯萃取层;若与加入的水分为两层,则下层为甲苯萃取层。 12 B十 分离提纯1 加入Na2CO3或NaHCO3的水溶液,苯甲酸成钠盐溶解,分出苯酚。水溶液加盐酸,苯甲酸析出。2 加入NaOH水溶液,苯酚和苯甲酸成钠盐而溶解,分出联苯。 向钠盐溶液通CO2,苯酚析出,分离。向苯甲酸钠水溶液加盐酸,苯甲酸析出。3 加入乙酰氯或乙酸酐,N-甲基苯胺生成酰胺固体。分去固体,液体用碱中和, 则N, N-二甲基苯胺析出。4 经氯化亚铜的氨溶液或硝酸银的氨溶液洗涤5 加入Na2CO3水溶液,对羟基苯甲酸成钠盐而溶解,分层。水溶液加酸,对羟基苯甲酸析出。苯胺和苯甲醚混合物加酸的水溶液,苯胺成盐而溶解,分出苯甲醚。苯胺盐溶液加碱,苯胺析出。6 加入碱的水溶液,邻氯苯乙酸成盐而溶解,分出邻氯苯乙腈。水溶液加酸,邻氯苯乙酸析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