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27课《短文两篇》复习题.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9509914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8.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27课《短文两篇》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上册27课《短文两篇》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上册27课《短文两篇》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27课短文两篇复习题一填空。(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字子瞻,号_,是_朝的_家。他与父亲_、弟弟_合称为“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3)结尾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康乐”指()的(),作者引出这位诗人,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3)南朝谢灵运 作者能与诗人一样欣赏到山川美丽的景色,自豪之情跃然纸上。(4)“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藻、荇”、是指_,此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 答案:(4)月光 竹柏影 比喻二、记承天寺夜游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闲人”应如何理解?答案、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因此,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答案:它包含着作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贬谪的悲凉等复杂的感情。3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答案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4、“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5、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分)答案: 4、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 5、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贬谪的悲凉、等。6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3分)答案: 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答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即可给分);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贬谪的悲凉等7、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作者描绘的世界:作者的心境:答案: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虽遭贬谪依然旷达8这篇游记记叙了作者苏轼与友人张怀民 的情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9这篇游记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第1段以 各为主,第2段以 各为主,第3段以 各为主。10从题目中“记”可见,本文以记叙为主,请找出表现“吾”运用行为变化的词语。解 起 行 念 至 寻11如何理解“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将它改为“访”好不好?“寻”写出了作者渴望与好友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不能将“寻”改为“访”,因为“访”体现不出这种急切心情。12文章的感情基调十分明显,可以从 、 和 等词语上直接流露出来。欣然 乐 闲13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能体现友情的句子:理由:示例:遂至承天寺 理由:惟张怀民可以同乐 怀民亦示寝 理由:心境相同 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理由:志同道合14品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妙处。14“积水空明”用比喻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交错。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三、比较阅读(一)甲文:答谢中书书 乙文记承天寺夜游比较11、简答。(1)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 _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 _。(2)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 _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答案:11、(1)描写 议论(答“抒情”也可)(2)闲 仙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12填空。(8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和 “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 _”。(4分)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 之美”,乙文描写了“ 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 _”的语句中。(4分)【答案】(一) 12(1)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 月色(月夜)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甲)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记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月色入户。户: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工: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庭下积明,水中藻、荇交水空横,盖竹柏影也。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答案:8、门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9、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10.前者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来间接表现月光的明亮;后者则是单纯用直接描写来表现“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时月光的别样趣味。三、 (A)苏轼记承天寺夜游(B)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任诞)注释山阴:今浙江绍兴。皎然:洁白的样子。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 剡(shn):县名,今浙江嵊县。就:拜访、访问。经宿:一整夜。 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王子猷住在山的北面。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推开卧室门,命仆人斟上酒。看到四面皎洁的雪光,于是他感到神思彷徨,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怀念起戴安道。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见戴逵呢?”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1)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3)相与步于中庭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0、用现代汉语写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意思。(2分)21、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写月色。请你写出一句他的其它作品中关于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或语句吗?22、两段文字都写了月色、月夜,请说说它们什么异同点? 23、两段文字都是写的夜找好友,请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虑)(3分) 答案:(二)19、(2分)(1)愉快地,高兴地(2)想,思考(3)共同,一起(4)只是20、(2分)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21、(2分)明月几时有,;月有阴晴圆缺,;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千里共婵娟。22、(3分)两段文字都写出了月光的皎洁,运用了侧面描写;(A)段描写的详尽些,运用了拟人的手法。(B)段描写的粗略些。23、(3分)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他们那种旷达的胸襟,都是触景而想找自己好友;目的和起因不同:A段文字为了找好友一起游玩,找同乐者,最终找到了;B段文字注重找的过程,是想念好友,最终没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