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英语试题命制的基本要求.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9505703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英语试题命制的基本要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考英语试题命制的基本要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考英语试题命制的基本要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英语试题命制的基本要求 初中毕业生英语学科学业考试命题指导 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生英语学业 考试命题指导项目组 1997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专家,就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状况对9个省(市) 的16 000 多名学生、2 000 多名校长、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布置作业的内容与数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有重大的影响。调查结论认为,当时的考试评价制度存在着较大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研究新的课程方案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中考改革。 1998 年4 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下发了关于中考语文考试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在江苏省苏州市、湖北省荆门市、福建省莆田市、山东省烟台市、吉林省辽源市、上海市闽行区、北京市顺义县等七个地区进行初中毕业、升学语文考试改革试点。以语文学科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为突破口,拉开了全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帷幕。 1999 年和2000 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两次下发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了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应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初中毕业及升学考试改革。1999 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建了“全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评价课题组”,从19992003 年连续五年对各地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进行分学科的评价,并于2000 年、2001 年、2003 年三次组织全国命题单位的研修培训,对命题、审题、阅卷和试卷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2002 年12 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全面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行动纲领和基本要求。 通过上述措施,全国各地在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指导思想、试题命制、考试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具体表现在: 在考试的指导思想方面,各地在落实2000 年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对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认识不断深化,进一步探索按照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向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及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学校创新发展、有利于课程改革健康发展、有利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方向努力。 在试题命制方面,各地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普遍关注对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注意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杜绝设置偏题、怪题,成为各地命题单位的共同追求。 在考试管理方面,各地都加强了命题、审题、阅卷、考务、招生的管理制度建设,促进了考试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并初步建立了各地自评与专家评价相结合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评价监控机制。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需要各地进一步深化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加大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力度,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为了确保2004 年17 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初中毕业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基础教育司于2003 年成立了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全国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车宏生教授为组长的“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项目组”。项目组将通过专项研究和专业指导,力求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定、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取得突破,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以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并为2005 年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继续组织国家课程标准组的核心成员、部分师范院校学科教学论研究人员、评价研究人员、部分省市教研人员共计100 余名专家,对2003 年全国抽中毕业、升学考试情况进行评价。根据各地上报的材料及专题调查,课题组通过研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报告。 初中毕业生英语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英语毕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初中毕业生英语学业考试 落实课程标准所确立的课程评价理念,有利于促进和引导英语教学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 有利于引导学生改进英语学习方式、拓展英语学习渠道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有利于初中学校综合评价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 初中毕业生英语学业考试 重视考查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 重视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英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 重视对学生在自己的英语学习经历中所获得的对于英语的认识的评价。英语学业考试在设计上应力求做到科学、合理, 使英语水平发展程度不同的学生的英语学业成就都能得到全面、公正、客观、准确的评价, 充分发挥考试的鉴定功能和激励功能。 一、命题原则 为了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4 年初中毕业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使实验区的初中毕业生英语学业考试既能反映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能反映实验区的具体实际情况,积极推进新课程的实验工作,2004 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英语学业考试的命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1要根据课程标准来确定考查内容与标准,不拘泥于教材,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是英语学业考试命题的惟一依据,要根据课程标准中五级目标的基本要求来确定合格标准。根据课程标准,初中毕业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应该达到五级目标要求,部分学业优秀的学生可能超过五级要求。因此,英语学业考试的试题既要充分体现五级目标的基本要求,又要以恰当的形式为成绩优秀的学生提供展示他们学业成就的机会。 根据上述原则,命题时要坚持做到考查内容不受教材内容的制约。尽管教材的主要内容与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是基本吻合的,但教材只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工具和手段。 2要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命题要以全面、准确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宗旨,真正落实 “考查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的评价指导思想,着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英语知识与技能的能力,特别是用英语做事情、完成任务的能力。 3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生活和身心发展水平 试题所选择的语言素材和创设的语言运用情景要充分考虑各地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及各地社会发展状况。要尽可能避免因学生的生活经历的差异而影响试题的公正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此外,试题内容载体的选择和题型的设计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合。 4要切实考虑英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 在选择语言素材时,尽量使用真实、地道、典型的当代英语素材。可以根据测试目的和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对真实的语言材料进行适当的删减和改写。设计试题时,要尽可能提供语义相对完整的语境,要尽可能使考试题型接近或类似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 5要确保试属的信度和效度,杜绝繁、偏、旧的试题,控制题量 命题要遵守教育测量的基本原理,保证试题的信度和效度,以使考试形式有利于实现考查的目的,使考试结果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试题表述形式要规范,指令要清楚、简洁,要明确答题方式;试卷结构要合理、简约;试题数量要适当。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的比例要得当主观性试题命题既要考虑试题的效度,更要考虑阅卷等工作的可行性。试卷版面安排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答题空间。要杜绝有科学性错误的试题,特别是要避免近几年来中考评价报告中已经指出的不合理的试题。 命题人员要充分吸收国内外有关评价理论和试题设计的研究和实践的最新成果,结合英语新课程的特点和要求,积极探索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考试题型,充分发挥不同类型试题的功能,合理配置题型结构,使整卷能够科学、准确、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6要根据试题的考查目的和考查重点,科学、合理地制定评分标准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涉及多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灵活运用,各种知识与技能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根据各种题型的考查目的和考查重点,科学、合理地制定评分标准。比如,听力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那么评分标准就应该 因此,在听力理解部分,如果学生需要以书写的形式来呈现答案,那么评分标准要灵活处理书写的准确性问题。 二、考查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有五个方面的目标,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有些方面的目标 (如情感态度、学习策略) 显然不适合通过学业考试的方式来进行考查,而应该通过形成性评价方式来考查。因此,英语学业考试应侧重考查学生的在确定具体考查内容和标准时,主要应该参考课程标准之“内容标准”中五级的内容和要求及相关的附录,同时参考三级和四级的内容和要求。 具体地讲,英语学业考试应该考查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听、说、读、写技能以及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的能力。 1听力技能 听力技能指学生对 的理解能力以及从 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但英语学业考试不应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单纯考查学生的辨音能力。 2口语技能 口语技能指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特别是在真实语境中沟通信息、描述事物与情感、发表观点和意见的能力。应所有实验区都要积极进行口语考试的尝试。确实有困难的地区可以暂不组织口试,但要把对口语技能的考查分散在试题的其他部分,如听力理解部分、语言知识运用部分等。比如,可设计一些交际情景,让学生指出在这些情景中应该说什么样的话。 3阅读技能 ,着重考查学生以及 。要适当考查学生从图表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要适当选用一些实用性的语言材料作为考题的载体,如广告、告示、说明书、指令,不要千篇一律地使用故事或短文作为试题的载体。 4写的技能 指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与技能。应着重考查学生 5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 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指学生 运用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语用知识的能力。应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不能孤立地考查某些知识点,更不能机械地考查对知识的记忆。 6关于词汇范围 由于课程标准的实验稿只列出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3 300 个左右的词汇,没有标出初中阶段应该掌握的词汇,所以各实验区在确定考试内容时,涉及词汇问题时要特别慎重。 以下建议供命题人员参考。第一,在选择语言素材时,尽可能避免生僻的词汇;第二,尽量减少单纯考查词汇的试题;第三,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词汇表来确定词汇范围;第四,已经根据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的地区可以依据课程标准(修订稿)拟采用的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词汇表(约1 600 个单词,见“附件”)来确定词汇范围课程标准(修订稿)将于2004 年由教育部正式颁布后使用。课程标准(修订稿)正式颁布时,词汇表可能还要作进一步的调整。 三、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指根据不同的考查内容而提出的各种考查力式,同一考试形式(如单项选择题)既适用于听力理解,也适合阅读理解,还适用于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本部分针对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以及语言知识等考查内容,提出不同的考试形式建议,供各地命题人员参考。 ( ) 听力是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中的基础部分,也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重点。中考英语试题中的听力测试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良好的听力技能,使学生具备在听的过程中成功理解真实性语言材料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英语口语的理解能力以及从口语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听力试题既要考查学生听句辨意的能力,在一定语境中理解和正确应答的能力,还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抓住主要观点并根据所听到的信息进行归纳和判断的能力语言素材可以是日常对话、简短的谈话、广播通知、电话录音等等主要考试形式是,让学生在听录音的过程中或听完录音之后,根据录音提供的信息完成某项任务。以下几种考试形式供参考; 1根据对话或短文回答问题 学生听一段简短的对话(24 个轮回)或短文,然后回答问题。问题可以录在录音中(在对话之后由第三人朗读),也可以印刷在试卷上。学生需要从备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备选项一般为三个另外,为减轻学生阅读文字选项的负担,听力部分的备选项可以部分或全部采用图画。 一般来讲,识别图画比阅读文字的难度要低一些。因此,听力理解中使用图画是目前语言水平考试中的常用形式之一。根据所听对话或描述选择相应的图片,创设了较完整的听的语境和视觉情景,这种形式可以增加试卷的表面友好成分,减少文字阅读量,起到降低试题难度、稳定学生应考心态的作用,因而有助于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考查形式。而这类题的听力内容并不是仅仅通过简单的句子呈现,然后让学生选择相应的图片,而是通过让学生听一组对话或较完整的一段陈述后完成选图的任务要从听力材料的辅人到试卷上图画的设计都很匹配,具有较为真实的语境,可以有效地检测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但要避免有的图上呈现的文字信息较多,这可能增加试题难度。另外,大规模测试对图的设计要求较高,必须清晰,无歧义。 值得注意的是,设计选项时,建议在同一大题中的若干道小题要么全部使用文字选项,要么全部使用图画选项,不要将二者交替使用。另外,选项使用的图画要简洁、清楚,一目了然。要尽量避免因学生的生活经验或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导致不能识别或错误识别图画的可能性。 图A 代表美国,图B 代表 澳大利亚,图C 代表中国。如果有的学生对这三幅图不太熟悉的话,那么即使听懂了录音,也不一定能够作出正确选择。 2根据录音内容填空 学生一边听录音一边阅读试卷上提供的文字材料。这些文字材料不是录音的全部内容,而是以提纲、摘要、笔记、图表等形式再现的录音的主要内容。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中有些信息被删除(用横线代替)。学生一边听录音,一边补全信息。注意,学生需要补全的内容是录音中的某些关键信息,并不是将文字材料随机挖空后让学生补全;一般地,一个空填一个单词或一个数字。可以让学生听两遍录音。确定评分标准时,可以规定对不重要的拼写错误不扣分或少扣分。 3判断正误 学生听一段录音(对话或独白)。试卷上提供56 个非常简短的陈述。学生根据录音内容判断这些陈述是否正确。这部分的考查重点仍然是学生对意义的理解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具体应用时应该注意不能附带地考查学生的语法知识或词汇知识。 4根据录音内容排列顺序 学生听录音(如故事或指令)。试卷上提供几幅与录音内容相吻合的图片,但顺序被打乱。学生根据录音内容把图片按故事中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或指令的操作顺序标出序号。 5根据录音内容匹配 学生一边听录音一边把试卷上所提供的有关内容进行匹配。 6. 听对话完成表格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表格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英语教学和测试越来越多地使用表格。优秀题目的共同特点是,要求学生完成的表格与所听到的材料之间具有信息差,听力检测的任务将听与写这两种技能很自然地结合起来,使得任务接近真实,是检测听力技能的较好的考试形式之一。 7.存在一些问题 (1) 以上几种听力理解考试形式实际上已经考查了学生对语音的识别能力。如果学生不能识别语音,也无从理解听力材料。因此,在听力部分不宜再单独安排考查辨别语音的考试形式。以下考试形式在以往的初中英语学业考试中经常出现,建议以后不要采用。 听录音,选出你所听到的音标或在句中所听到的单词: 听句子,选择你所听到的单词,完成句子。 听录音,选出你所听到的句子。 选出与你所听到的意义最为接近或相同的答案。 听力理解试题应着重考查学生在日常交流中理解或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以上题型却脱离必要的语境和情景,考查学生识别个别单词甚至个别读音的能力,或是在句型结构和语法方面兜圈子,很多试题设计都类似书面英语的句型转换。听力理解不像阅读理解,学生用于思考的时间非常有限。学生要在十几秒钟时间内,来回阅读这几个似是而非的句子,并作出判断,难度较大,不适宜作听力检测题型。有的地区设计四个选项,难度更大,而且还会出现一些偏句、怪句,甚至错句。 这种单纯考查辨音能力或听单词的试题对英语教学无疑将会起到误导作用。这样的试题将会给教师和学生造成一种印象,即必须听懂句子中的每一个词。其实在听力理解中,听懂意思是最关键的,而不需要听懂每一个词。这种听力测试形式早已被国际上一些影响较大的考试所淘汰。 以上考试形式显然不是考查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而是考查对某些单词的辨音能力。另外,这种形式也不符合语言运用的实际情况。所以建议今后不要采用类似的考试形式。 (2) 多年来在英语听力检测中一直存在着一种选择同义近义句的题型,听句子,选择正确答案。学生每次听一个句于,然后从所给的三个句子中选择一个与听到的句子意思相同或最接近的一项。这些句子往往是在语法结构上(如时态)作些调整。 (3) (如短对话理解l0 道小题,长对话理解10 道小题), (4) 空缺的内容不一定是关键信息,而且这种题型不是考查学生活动信息的能力,而是听某些单词的能力,如:“听短文,填写所缺的单词,短文念三遍”。 ( ) 口试尽量采用面对面的考试方式,由主考教师与学生交谈,让学生描述个人的某种经历,描述图片的内容,发表个人的观点或看法等。也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交流、讨论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教师只是倾听并作成绩评判。目前口语考试中使用较多的形式是朗读、复述和回答问题等。这些形式可以适当采用,但同时也要给学生创造真实表达的机会。口语考试最好同时有两位主考教师。 目前,由于口语考试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多地区以 形式来间接考查学生对交际英语的掌握情况。这种形式尽管效度不高,但也不失为口语考试的一种替代性的过渡形式。大部分的补全对话都采用了选句子完成对话的考试形式。但很多试卷补全对话题目设计得不够合理,变成了填词完成句子,使得试卷的效度进一步降低。另外,有些试题明显有几种可能的答案,但评分标准中并没有给出,也没有提示阅卷入根据情况灵活掌握,因此可能影响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以下是一个例子: 例 A: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next weekend? B:I have no_. What about you? 这道题的正确答案为idea,但是plan 也是完全可以的。英语中I have no plan 的意思是“我还没有安排”。然而评分标准没有给出plan。 ( ) 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方面,也是英语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近几年来,阅读理解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中考阅读理解题中所涉及的阅读材料体裁丰富,有说明文、议论文、叙述描写、各种应用文体等;阅读材料所涉及的题材内容更是广泛。有些材料呈现出明显的时代性、教育性、实用性等特点;选材注重学科渗透、图文并茂;命题设计答题方式灵活多样。 阅读理解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特别是信息获取能力 (包含图文转换能力等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阅读理解的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如下几方面: 1理解文章中的具体信息(包括图文转换的信息)。 2.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意义。 3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 主要题型有: 1. 选择正确的答案。 传统的阅读理解考试形式往往是要求学生阅读一篇短文以后,从所给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来回答问题。这种考试形式与现实中人们阅读的目的和形式不太吻合。建议命题人员在设计阅读理解部分的考试形式时除了合理使用传统考试形式以外,积极尝试一些新的考试形式。 2把文章中的句子还原 把材料中的某些句子摘出来并打乱顺序,让学生根据原文的意思和结构把句子还原。摘出句子时,要充分考虑上下文的联系,要确保所选出的句子有足够的线索使学生能够把句子还原。 3根据材料内容确定读者对象 提供若干段内容不同的材料以及有不同需要的读者对象。让学找出哪些材料对哪些读者最有用。比如提供一张分类广告,其中5 个广告,其内容分别是出租房屋、招聘职员、旅游信息、英语培训,二手电视,同时提供5 个不同的读者对象,如问学生哪份广告对哪个读者量有用,把广告与相应读者对象进行匹配。 中考阅读理解题的优点在于: (1)阅读材料本身具有时代性、教育性和思想性,有的材料还很富有哲理。这些材料能让学生在阅读和答题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提高思维能力。 (2)阅读材料生活化、实用化。试题使用广告、图表、交通工具时刻表、节目单、图书目录等素材。这种题型既有利于增加试题所选语言材料的真实性,又对平时的英语阅读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这些题型有利于鼓励学生突破教材的局限,大量阅读其他各种题材和体裁的真实材料,锻炼实际英语阅读能力 (3) 采用任务型阅读的形式 伴随着任务型语言教学诞生了任务型阅读的测试方式。任务型阅读试题要求学生阅读某些材料之后,完成某项具体的事情,如填表、画图等,而不是简单地回答问题。这种方式大多把文字、图画和表格等材料结合起来,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或阅读之后补全图画、填写裹格等任务,答题方式活泼多样,有一定的开放性。从现在看到的试题来看,大多数任务直观、简单。 存在的一些问题: (1)有些试题中的问题与阅读材料的内容无关。其结果是,学生不阅读原文不一定不能回答问题,而完全正确理解了原文也不一定能够正确回答问题。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Most of the children love the program Cartoon City BA TV classroom is a room full Of TV CThe program Todays Focus is only about todays traffic accidents DThe program on CCTV-2 Channel 8 will stop at 23:00 采用电视节目预告单作为阅读素材井设计合适的问题应该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这篇阅读的第40 道小题设计得似乎不太合理。选项A、B、c 涉及的内容这份节目单中并没有丝毫涉及根据节目单,我们不能判断这些选项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显然这是命题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识设计的。把选项A 定为正确答案也是没有可靠依据的 (2)试题设计过于简单特别是选项的于扰力较弱,另外还有用错误形式作为干扰项的现象 例41 Everyone knows London is an important City in EnglandLondon was once the biggest city in the world,but now there are many cities which are much bigger than itLondon has a population Of about 7,000,000 nowIt is an old cry and is famous for many thingsMany tourists(观光者)com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o visit its famous buildings and hear the famous clock,Big Ben Like many big cities,London has problems with traffic and pollutionOver one million people use the London underground (地铁)everyday,but there are still too many cars in the streetsThe air isnt clean,but it is cleaner than it was 100 years ago Perhaps the best things about London are the parksThere are five in the centre(中心)Of the cityBut for the children,their favorite place is Hamleys,the biggest toy shop in the worldThey can buy the good toys there 81The population Of London now is _ Aseven hundred thousand Bseventy thousand hundred Cseven million Dseventeen millions 83Whats the Big Ben in London? AIts a clock BIts the best park CIts a toy shop DIts a busy underground 例4l 中的第81 题不是考查阅读理解能力,而是考查英语数词的形式。另外,选项B 和D 本身都是错误的表述形式。第83 题本身立意及选项设计均过于简单化,不利于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很多中学生来说,不必阅读文章就能正确回答第83 题。 (3)有些试题考查了阅读技能以外的项目,如语法知识和一些文化背景知识。 (4)答案摸棱两可的现象仍然很普遍,有些试题可能有多种答案。 (5)阅读材料形式复杂。在选用真实材料作为阅读理解素材时,要注意材料本身的难度和形式。难度不能过高,形式也不能过于复杂。会影响试题的信度和效度。部分试题所选的阅读材料形式过于复杂,超出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 (6) 阅读选材长短随意,阅读量差距太大有的地区不仅阅读语篇少,仅有两篇;而且文章也短,仅有70 多词,却要设计5 个问题,丝毫没有冗余信息。几乎每一句话的内容都成为考查的要点,而且很容易暴露答案。相比之下,有的试卷阅读量偏大,单篇最长的短文达370 多词。 (7)选项过长的现象还比较突出。 ( ) 书面表达主要考查学生的笔头表达能力。目前中考中使用较多的书面表达考试形式是辅助性写作,即一种指导性写作(所谓指导性写作即要求有必要的提示,对写作的目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等情景给予简要说明),题目可有可无。在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的测试改革进程中,书面表达题受到了重视。所以在试卷中的比重逐渐上升,全国许多地区的书面表达分值都能达到全卷分值的1012。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某些信息,按一定的要求写作文或其他形式的材料。这种考试形式既有一定的写作要求,又有一定的开放性。试题的提示说明部分要介绍了写作的对象,写作的目的, (这一点有很多试题没有做到)。有的试题提供了真实可信的运用英语表述的情景(根据英国朋友发来的e-mail 的内容回复),既有提示框架,又有自由表达的余地。一般情况下,书面表达试题要给学生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常用考试形式有看图写话,根据中英文提示写段落,写回信或留言条,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写报告等。书面表达题一般应给学生规定篇幅范围,通常情况下字数在6080 之间为宜。 但是,有些试题存在明显的缺陷。下面是一个例子 假定你叫辛明,昨天固游泳而感冒今天你去了医院,医生看后建议你休息两天。你因此而向陈老师请假请用正确的格式以第一人称写一张80 个词左右的请假条。 应该说这道题的立意还是可取的,但是写一张请假条可能不需要写80 个单词。如果学生真的写出80 个单词,那也是不自然的,肯定会显得非常冗长。 “由于各地对于写、写作和书面表达的概念和内涵认识不尽一致,因而在题型选用和试题设计方面就出现了许多问题。很多地区把看图填词成句、短文填空、连词成句等形式都视做书面表达,这是。” 1设计得较好的试题 例42 Mike 是您班的一位来自澳大利王的同学。他患了感冒,去药店买来一直药,向你询问服药的方法请你根据药品说明,向Mike 解释,并告诉他如何预防感冒。(词数:不少于80 个;给出的首句不计入总词数)。 服药说明 适应症: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咳嗽、头痛等症状。 用法与用量:饭前口服。一次12 片,一天2 次;疗程35 天。 不良反应:偶有瞌睡感 禁忌:服药期间忌鱼、酒、辛辣食品。 例42 的试题提示说明部分介绍了写作的对象(Mike),写作的目的是向他介绍服药方法,学生有用英语表述的必要性这一点有很多试题没有做到)。服用说明是真实的药品说明,用词简洁,情景真实可信提示中加黑点的部分(如何预防感冒)给同学们留下充分发挥的空间评分档次也合理明确,是一篇较好的书面表达题设计。 例43 请根据图示写出语法正确,意思连贯的短文。(10 分) Jack 和你(王涛)是同班同学,他住在你们学校(二中)。你到他的住处邀请他事加明天下午2:30 韩梅同学的生日聚会。碰巧他不在,请你用英语给他留个条子,邀请他参加,并告诉他韩梅家的路线。 注意:1地点;图中标 是韩梅的家2聚会内容:唱歌、跳舞、吃蛋糕。3. 短文要包括提示中的要点,并注意格式。 (选自湖北省恩施市试题) 除了符合书面表达题设计的一般要求以外,例43 还提供了具有真实可信的运用英语进行表述的情景。既有提示框架,又有自由表达的余地。 另外,书面表达题的命制技术也有许多值得改进之处。总的来讲,书面表达部分的试题有这样几方面的问题: (1)所提供的中文文字信息过于详细,使得书面表达题非常接近翻译 (2)有些试题英文提示过多,学生只需要做些连词成句的工作或变换句型的工作。这种试题不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真正的语言运用能力。 (3)有些图制作不清,提示含糊甚至于起误导作用。 (4)有些试题的提示内容不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或他们的实际英文水平。 (5)有些试题过于宽泛,学生难于下笔,评分难以控制。 ( ) 语言知识的考查指考查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恰当运用语音知识、语法知识、词汇知识和语用知识的能力一般采用单项选择和完形填空这两种考试形式。 1单项选择题 “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适当减少客观题的建议,将单项填空题的比例控制在占试卷总分的l0一15的范围内。但有的地区的单项填空题仍然占到试卷总分的2030。”(摘自指导P70) 单项选择题是指试题提供若干个备选项,学生从所给备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项作为答案的题型。它由题干和选项构成,最大优点是便于阅卷和评分,主要缺点是对设计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对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所采用的单项选择题型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句子,其中有一个(或两个)空白处,学生从所给的备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选项来补全句子。 比如: 例1 They managed to finish the work _ it rained heavily. A. though B. but C. if (正确答案为 A) 这种考试形式比较灵活,可以有针对性地考查语法知识,词汇知识、各种常见表达法以及语用知识。所占篇幅不长,但可以插盖多个考查要点。采用这种考试形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试题要较为均衡地涉及语法知识、词汇知识、常见表达法、语用知识,而不能集中考查某一方面的知识,特别是不要过多地考查语法知识。 第二,要注意设计一些考查语用知识的试题。也就是说,所给选项本身没有语法错误,而且每个选项填到句子中以后,句子本身也没有语法问题,但是,如果使用正确答案以外的选项(干扰项),则会出现句子意思不清楚或者不符合上下文逻辑的情况。 以下是个例子: 例2 -You dont look well. Youd better see your doctor. -I_ , but he said theres nothing wrong. A. will B. would C. have (正确答案为C) 单纯从语法结构来讲,这道题的三个选项都可以填入空白处,分别构成 1will、1would 和I have 三个分句,但是只有第三个分句符合上下文的逻辑。 第三,要在语境中考查语法知识的运用能力,不能孤立地考查某个语法知识点的记忆。 第四,设计干扰项时,最好不用拼写错误或大小写错误等作为干扰点。 第五,不能考查英语语言知识以外的知识。 存在明显缺陷的试题: 有些试题命制人员为了在试题中体现跨学科学习的能力与知识,在命题时,把其他学科的知识确定为考查重点。比如: 例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es paper burn in? ACO2 BN2 CO2 DH2 这道题显然分别考查学生的化学知识,而不是英语知识,所以不适合用于英语语言考试。 以上试题从学科整合的角度看似乎应该肯定,但是从英语测试的性质定位来讲,属于语言测试,毕竟还不是其他学科的双语教学测试。学生如果未答对某道题,是英语知识和理解能力方面的问题呢,还是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或计算失误所致?尽管该类试题所占比例较少,但命题人员应该有一个基本统一的认识。 又如: A:Please dont make any noise in the reading-room. B:_. ASorry,I wont BSorry,I cant CYes, I wont 。 DOK,I didnt 不要在阅览室制造噪音现在我们不清楚B 是否已经制造了噪音。如果他已经制造了噪音,那么他应该说Sorry,而不能说Sorry,I wont。如果他没有制造噪音,他应该说Sure (OK),I wont。因此,不管他是否已经制造了噪音,他都不会说出四个选项中的任何一个。 Would you like_ cake,please? -NoThanksIve already had two Aa Banother C Done (正确答案为B) 英文中的cake(蛋糕)一般作不可数名词使用。请人吃蛋糕一般说Would you like some cake,而不是说Would you like a cake也不能说Ive already had two cakes。所以,在这道题中,命题人员自己犯了一个明显的语法错误,而且把错误的形式作为考试要点 Would you mind if I open the window? - _,though its a little cold AYes,please BSure CNot at all DSorry (正确答案为 C) 根据当代英语口语的实际使用情况,这道题中选项B 和c 都是正确的。从表面上看,sure 相当于yes,因此不能说Yes,though its a little cold。但实际上,在这个语境中,sure 等于not at all, 意思是“我不介意” 总体来看,单项选择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设计过于简单化,干扰项无意义。 (2)人为编制错误选项做干扰项。 (3)仍然存在考查语音知识的试题。 (4)部分地区试卷中单项填空题所占比例过大。 (5)各地试卷中重复考查某些语言知识点的试题过多、过频。 (6)有互相借用的雷同试题。 2完形填空(cloze 克漏字) 完形填空可以综合考查学生各方面语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这种题型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线索判断所缺的单词,既可以考查学生对单词搭配、习惯用法、语法结构的掌握情况,又可以考查学生的语篇理解和逻辑推理能力。是各级各类英语试卷中的一种较为传统的题型。在选材方面要贴近时代和学生生活实际。 完形填空有三种具体的形式: 第一种,试题为每个空白处提供若干个选项(通常是四个),学生从中选择一项最合适的作为正确答案; 第二种,试题将需要补全的单词打乱顺序后集中列在一个方框里,供学生填空时挑选; 第三种,试题不提供任何选项或需要补全的单词,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填写他们认为合适的单词。 存在的一些问题: (1)选材篇幅过短,首句设空,空与空之间的间隔太小。有些试题选材篇幅过短,因而造成挖空过于密集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