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省广元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解析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490346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四川省广元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6年四川省广元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6年四川省广元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四川省广元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一、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列史实出现最早的是()A内阁、都察院、风力水车B政事堂、御史台、高转筒车C枢密院、土司、木活字D中书门下、三司使、以煤冶铁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C士人阶层垄断政治D士人轻视功名利禄3如表反映了清朝前期雍正到嘉庆年间土地与人口变化的情况据此,可以推知()时间人口(亿)全国耕地(万顷)人均耕地(亩)雍正17341.0942820.357.50乾隆17531.8368677.583.69乾隆17842.8633700.942.45嘉庆18123.3370727.082.18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B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C传统农业逐渐没落D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4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中国丝织品的内销量折合生丝从5.06万担增至5.49万担,增长8.5%;外销量则由0.44万担增至2.21万担,增长了402.3%这种情况()A阻止了列强对华丝织品倾销B为维持贸易顺差提供了条件C对民族丝织业的发展有利D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6维新变法期间,梁启超在提出“变革之本在育人才”的观点时指出:“政治习惯不养成,政治道德不确立,虽有冠冕世界之良宪法,犹废纸也”在此,梁启超的“育人才”主张旨在()A提高国民参政意识B培养具有改革精神的人才C提高围民的政治素养D培养从事法制建设的人才7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8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A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B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敌C配合了国民党徐州会战的进行D打通了海外援华的物资通道9如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年份农业 工业轻工业(%)重工业(%)第一年26.632.141.3第二年27.234.338.5第三年28.836.734.5A19491951年B19531955年C19581960年D19791981年10查士丁尼法典规定,当几个人在一个特定事务上具有共同的不可分割的权力和利益时,只有得到每个当事人的同意,他们的共同管理才能终止。这全面体现了()A契约原则B法治原则C集体意识D分权意识11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B国王掌控实权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D宪政制度确立12位美国学者这样描写“二战”后期的美苏关系:“每一方都像镜子里面看人一样,看到的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每一方都指责对方表现出希特勒咄咄逼人的姿态”该学者认为“冷战”源于()A美苏两国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B美苏双方误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C美苏两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D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13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这里的“艺术家”是()A法国印象主义画家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C文艺复兴时期画家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87分)14近年来,福利制度建设成为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宗族慈善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分散在各个家族中的祭田、族田、贡士庄等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族慈善到了宋朝有显著的发展。当时社会贫富贵贱之分日显频繁,由贱入贵的士大夫或经过漫长的卧薪尝胆,或经过数代人乃至众乡亲的节俭共助。他们早已深感入仕的来之不易,故多怀有时家族或乡井的报恩之念。宋代的许多大家族发展出了多种宗族慈善的形式,如义庄、义田、义塾等。他们通过此类义举,在“睦族敬宗”的旗号下,对族内成员在生养、学业、贫病和婚丧嫁娶等方面遭遇困难时加以救济。中国慈善发展历史 材料二 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了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1941年贝弗里奇设计的社会保障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保险项目,此后瑞典发展了这些思想,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和广泛优厚的公共津贴,而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贝弗里奇报告成为战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里程碑,也为后来社会保障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一胡继晔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近代西方社会保障制度与古代中国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荷兰、英国和美国就业结构荷兰(%)英国(%)美国(%)1820农业433770工业263315服务业3130151890农业361638工业324324服务业3241381998农业323工业222623服务业757274蒋昭使产业结构问题研究比较表中的历史信息,提取其中一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6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据殷商墟|、辞中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徭役来源日益枯竭,为了解决危机,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节选自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考(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演变的原因。17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1895年之前,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在中国最早提出宪法问题的是郑观应,1895年,他将“开国会,定宪法”作为救国的主要方略提出。伴随着维新变法的开展,康有为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君主立宪的思想于此初步形成,但因戊戌政变而暂时中止。20世纪初,宪政思想的传播一改戊戌政变后的低迷状态,骤然风行鼓荡,尤其是1905年立宪的日本击败专制的俄国后,不但士绅及报刊大力鼓吹,清廷大员魏光焘、岑春煊、端方、孙宝琦等也顺时而动,纷纷上奏立宪。8住总督中有5位奏请立宪,军机大臣则获满汉军机中地位最显要的奕助、瞿鸿机的赞同。宪政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思潮之一。摘编自郭卫东倾覆与再建: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政治文明(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宪政思想再度盛行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清末宪政运动的特点。18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部分)得住角色领域1919年伍德罗威尔逊(美国)时任美国总统、国际联盟最初倡导者国际组织1920年莱昂维克多奥古斯特布尔茹瓦(法国)国际联盟理事会主席,法国议会主席国际组织卡尔亚尔马布兰廷(瑞典)时任瑞典首相和平运动1921年克里斯蒂安劳斯朗格(挪威)各国议会联盟秘书长(布鲁塞尔)军备控制与裁军1933年诺曼安吉尔(英国)国际联盟执行委员会成员,作家国际组织,军备控制与裁军1934年阿瑟亨德森(英国)和平主义者人权,军备控制与裁军1935年卡尔冯奥西茨基(德国)(l)根据材料,概括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对象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1933年至1935年诺贝尔和平奖评奖的主要因素。1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海瑞,广东琼山人,1549年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文、平赋税,井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赍官污吏,深得民心得到提升历任州判官、产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吏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赍官污吏退田还民,进有“海青天”之誉摘编自海瑞传(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海瑞治理地方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建时代的“海清天”现象2016年四川省广元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列史实出现最早的是()A内阁、都察院、风力水车B政事堂、御史台、高转筒车C枢密院、土司、木活字D中书门下、三司使、以煤冶铁【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的变化【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君主专制脉络:西周(分封制)秦(三公九卿制)西汉(内朝尚书制)魏晋南北朝(三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元(中书省制)明(废宰相、设内阁、司礼监)清(南书房、军机处)【解答】A内阁、都察院、风力水车出现于明朝;B政事堂、高转筒车出现于唐朝,御史台出现于西汉;C枢密院出现于唐代,土司、木活字出现于元朝;D中书门下出现于唐代,三司使出现于北宋,以煤冶铁出现于西汉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属于中档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政事堂、高转筒车出现于唐朝,御史台出现于西汉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C士人阶层垄断政治D士人轻视功名利禄【考点】百家争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士阶层的崛起【解答】据“史记、魏”可以判定是战国时期,“太子”首先向“新贵”“文士”致意这一与常规不同的行为反映了魏国对田子方的敬重,而田子方在解释自己失礼行为时所提供的论据“随时在别国被派上用场”,则从侧面反映了重视士人不是个别国家对待个别人物的单独行为,而是普遍现象,故A项正确;太子率先致意、“贫贱者”未回礼并自信地给予解释,这些关键信息不能证明等级森严故B项错误;士人阶层垄断政治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新贵”的身份、对自己可能的未来工作的预想“别国宫廷”,都不能表明对功名利禄的轻视故D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的能力,对材料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3如表反映了清朝前期雍正到嘉庆年间土地与人口变化的情况据此,可以推知()时间人口(亿)全国耕地(万顷)人均耕地(亩)雍正17341.0942820.357.50乾隆17531.8368677.583.69乾隆17842.8633700.942.45嘉庆18123.3370727.082.18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B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C传统农业逐渐没落D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地位【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农业经济,对材料中提供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其变化主要体现在人均耕地的减少,但依然养活着日益增加的人口,体现了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解答】材料中没有体现土地兼并的内容,故A排除;资本主义萌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排除;从材料中人均耕地的减少不能作为传统农业的逐渐没落的证明,故排除C;在人均耕地减少,人口增加的情况下,有限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口,促使在土地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因此体现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故D符合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和所学知识的理解,了解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认识古代农业发展的地位,对重农抑商政策的客观评价4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中国丝织品的内销量折合生丝从5.06万担增至5.49万担,增长8.5%;外销量则由0.44万担增至2.21万担,增长了402.3%这种情况()A阻止了列强对华丝织品倾销B为维持贸易顺差提供了条件C对民族丝织业的发展有利D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考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在鸦片战争后的一段时间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尚无机制丝织品对华输出,相反仍然需要从中国搜求生丝和丝织品,以供应其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于是,与学界的一般印象不同,中国丝织业产销并未像棉纺织业那样备受冲击,反而获得较好的发展环境闭关状态打破,国际需求扩大,丝绸出口“益呈蓬勃”在此期间,上海口岸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取代广州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外贸港口,长三角一带“丝货本为天下第一”,四方客商群至购买【解答】列强对华倾销的主要是工业制成品,故生丝大量出口不会阻止列强倾销,故A项错误;贸易顺差是由贸易出口额与进口额比例决定,材料中没有体现贸易进口的多少,无法得出有利于贸易顺差,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生丝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销售额都有增长,能推动丝织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于鸦片战争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中国丝织品的内销量折合生丝从5.06万担增至5.49万担,增长8.5%;外销量则由0.44万担增至2.21万担,增长了402.3%”分析并用排除法排除6维新变法期间,梁启超在提出“变革之本在育人才”的观点时指出:“政治习惯不养成,政治道德不确立,虽有冠冕世界之良宪法,犹废纸也”在此,梁启超的“育人才”主张旨在()A提高国民参政意识B培养具有改革精神的人才C提高围民的政治素养D培养从事法制建设的人才【考点】维新思想【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的主要思想主张梁启超政治思想的转变的几个阶段:1、戊戌变法前的君主立宪;2、戊戌变法后1903年之前的破坏主义;3、1903年辛亥革命之前的开明专制;4、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的拥袁反孙;5、袁世凯称帝后的反袁【解答】从梁启超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其培养的人才应具有政治习惯和政治道德,增强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以使宪法不至于成为废纸其他三项都没有紧紧抓住政治习惯和政治道德的基本内涵故选C【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的主要思想主张的理解认识7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考点】新文化运动【分析】本题考点是新文化运动,重点是掌握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解答】A、A项中“反对旧道德”的说法与题目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使传统重现光芒”不符;B、由题目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可知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持部分否定及部分继承的科学态度,故B项“混淆”的表述过于绝对化,应排除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文言文的内容;D、传统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对旧文化全盘否定,本则材料却指出白话小说和民间文学得到发扬光大,体现出新文化运动一定程度上传承和创新了旧文化,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不能被书本知识束缚,以为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只有批判和动摇,而要紧密结合材料来分析问题8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A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B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敌C配合了国民党徐州会战的进行D打通了海外援华的物资通道【考点】抗日战争【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准确提取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了解抗日战争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两个战场的抗战等重要史实,认识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及其伟大历史意义【解答】根据材料信息“1940年8月”“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表明抗日战争期间,中共领导的华北八路军抗击日军,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赴缅作战的信息,故A排除;材料中信息在华北地区,没有提到徐州,且徐州会战在1938年,时间不符故C排除;材料中“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表明是保护国际交通,不是打通故D排除故选B【点评】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谈判,进行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战,在防御阶段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阴谋,使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中共开辟了敌后战场,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坚持人民战争路线,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中国抗战胜利,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结果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重要的贡献9如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年份农业 工业轻工业(%)重工业(%)第一年26.632.141.3第二年27.234.338.5第三年28.836.734.5A19491951年B19531955年C19581960年D19791981年【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定【分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南巡讲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改革时期2013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解答】图表反映出我国农业和轻重工业比例均衡,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初,因为那时刚刚解放的新中国一穷二白,重工业根本无从发展,故A错误;在B段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工业的比重一直较高,故B错误;C段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跃进运动,“以钢为纲”的全面跃进,重工业更是畸形发展,故C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获得发展,轻工业也得到发展,才可能出现上述局面,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属于中档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获得发展,轻工业也得到发展,我国农业和轻重工业比例均衡10查士丁尼法典规定,当几个人在一个特定事务上具有共同的不可分割的权力和利益时,只有得到每个当事人的同意,他们的共同管理才能终止。这全面体现了()A契约原则B法治原则C集体意识D分权意识【考点】罗马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查士丁尼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备的奴隶制成文法,它系统地搜集和整理了自罗马共和时期至查士丁尼为止所有的法律和法学著作,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它标志着罗马法本身已发展到极其发达、完备阶段,对以后欧洲各国的法学和法律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另外,法典的内容和立法技术远比其他奴隶制法更为详尽它所确定的概念和原则具有措词严格、确切和结论明晰的特点,尤其是它所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围内的形式上平等、契约以当事人同意为生效的主要条件和财产无限制私有等重要原则,为后世法律奠定了基础【解答】个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应根据契约当事人的自由意思决定,而不得受到国家的干涉契约自由原则的内容包括:是否缔结契约的自由(缔约的自由),与谁缔结契约的自由(对象选择的自由),订立什么内容的契约的自由(内容的自由),以何种方式订立契约的自由(方式的自由)题干材料反映的正是这种契约原则BCD三项都是罗马法所体现的原则,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罗马法所体现的原则的理解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如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法国的人权宣言都是以罗马法为基础11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B国王掌控实权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D宪政制度确立【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考查对英国政治制度特点的认识,学生读取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强化对历史认知的能力【解答】从题干看议会有财政权,政府使用的军费要经过议会批准,之后再经国王盖章银行才给予支付,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及其之后,这个程序是得到法律保障的,是宪政的结果故D项正确A项与题干材料的表述正好相反,应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C项中的银行之是按法律规定的程序办事,因为英国是议会主权制国家,议会已经批准,不存在银行担心之说,故C项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以英国准备对外战争军费为情境,考查学生对英国政治制度特点的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君主权力受到法律限制,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议会是权力中心);国王统而不治,成为虚君;内阁对议会负责;随着议会改革的推进,选举权不断扩大12位美国学者这样描写“二战”后期的美苏关系:“每一方都像镜子里面看人一样,看到的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每一方都指责对方表现出希特勒咄咄逼人的姿态”该学者认为“冷战”源于()A美苏两国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B美苏双方误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C美苏两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D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分析】本题考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1)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2)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3)马歇尔计划: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也就是马歇尔计划目的是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4)北约和华约的建立:北约:为了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1949年春,美、英、法等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同年夏,条约生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简称北约华约:为了稳定东欧,保障苏联的利益和安全1955年苏联和保加利亚等八国在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简称华沙条约同年6月条约生效,正式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解答】题目中显示了二战后期,法西斯的失败已成定局,美苏两国由于各自力量的强大,关系开始发生变化,互相指责对方,战后形成对峙格局,不是说双方失去了结盟的基础,故A项错误;作者认为双方误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因为都是像从镜子里看人一样,看到的都是反像,以至于战后出现了“冷战”,故B项正确;也没有说到意识形态的问题,故C项错误;没说是由于社会制度的问题,故D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属于中档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者认为双方误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因为都是像从镜子里看人一样,看到的都是反像,以至于战后出现了“冷战”13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这里的“艺术家”是()A法国印象主义画家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C文艺复兴时期画家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考点】文艺复兴【分析】本题考查了文艺复兴文艺复兴(1417世纪),开始于意大利,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与作用【解答】根据材料中“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可知,该时期绘画以现实的“人”作为主要创作内容;根据“富有的阶级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可知,这是指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C符合题意;ABD项是19、20世纪的,均不符合题干中的材料,可以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文艺复兴,解题的关键在于关键材料“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富有的阶级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分析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87分)14近年来,福利制度建设成为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宗族慈善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分散在各个家族中的祭田、族田、贡士庄等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族慈善到了宋朝有显著的发展。当时社会贫富贵贱之分日显频繁,由贱入贵的士大夫或经过漫长的卧薪尝胆,或经过数代人乃至众乡亲的节俭共助。他们早已深感入仕的来之不易,故多怀有时家族或乡井的报恩之念。宋代的许多大家族发展出了多种宗族慈善的形式,如义庄、义田、义塾等。他们通过此类义举,在“睦族敬宗”的旗号下,对族内成员在生养、学业、贫病和婚丧嫁娶等方面遭遇困难时加以救济。中国慈善发展历史 材料二 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了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1941年贝弗里奇设计的社会保障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保险项目,此后瑞典发展了这些思想,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和广泛优厚的公共津贴,而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贝弗里奇报告成为战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里程碑,也为后来社会保障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一胡继晔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近代西方社会保障制度与古代中国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考点】材料解析题;西周的宗法制;西方“福利国家”制度【分析】本题考查中西方的保障体系考查古代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近代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同、德国建立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原因、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解答】(1)本小问的特点,根据材料一“追溯到战国时期”、“分散在各个家族中”、“许多大家族发展出了多种宗族慈善的形式”、“族内成员在生养、学业、贫病和婚丧嫔等方面遭遇困难时加以救济”等信息,可以从悠久的历史、民间的发起、帮扶的对象、宗族的特色、形式的多样、内容的广泛等方面加以归纳(2)第一小问的不同,根据材料二“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怵系”、“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保险项目”、“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和广泛优厚的公共津贴” 等信息,可以从制订手段、保障内容、保障对象、影响等角度进行归纳;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进行回答,结合所学可知,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原因有政治上,完成国家统一,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经济上,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思想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推动了福利国家的形成(3)本小问的趋势,结合材料一二,可从中西方社会保障的不同入手进行概括,如:民间到官方;自发到法律保障;保障内容、受益不断扩大等故答案为:(1)特点:民间发起;宗族慈善,大家族主持;帮扶对象以族内成员为主:形式多样;帮扶内容广泛(2)不同:采用立法手段;内容更完备;对象更全面;影响更深远原因:国家统一,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德国的萌生与传播(3)趋势:由民间发起到政府主导;由宗族慈善到福利国家:由无法到重视法律的规范与保障【点评】关于中西方的保障体系,在复习中应注意掌握它们的原因、措施、特点以及影响,同时还需将中西方的保障体系进行比较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荷兰、英国和美国就业结构荷兰(%)英国(%)美国(%)1820农业433770工业263315服务业3130151890农业361638工业324324服务业3241381998农业323工业222623服务业757274蒋昭使产业结构问题研究比较表中的历史信息,提取其中一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考点】阐述见解题;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分析】本题以兰、英国和美国就业结构表为切入点,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及其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解答】依据图表可知,1820年正值工业革命期间,1890年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1998年处在新科技革命时期,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从业结构可以看出社会的变化,工业革命使工业的就业人数增加,农业的人数减少,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的人数进一步上升,新科技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不仅表现为财富的增加,而且也表现为包括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在内的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反映到图表中就是1998年,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欧美国家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数不断减少,服务业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图表中三个国家都占到了70%以上,综上所述,可以这样作答,首先提取信息,可以说一个国家,也可以说二个国家,按纵向的三个时间的数据比较说明就业人数的变化;要求的说明主要说明这样变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的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识,工业革命有很多技术进步,使人类由农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第二次工业革命又有哪些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使社会进一步发生变化,新科技革命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即开始了,但在80年代以后开始加速,信息技术革命掀起热潮,信息产业迅速发展,服务业的人数进一步上升总之,三个时间的变化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力的变化所引起的社会就业结构的变化故答案为:示例1:(以一国为例,三个时段纵向数据分析)信息:英国农业就业人数呈下降趋势,工业、服务业就业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服务业说明:18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瓦特改进的“万能蒸汽机”使工厂突破了动力的限制在城市集中建立;工业革命期间出现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发明,机器生产替代手工生产,英国工业飞速发展;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英国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新变化,工业和服务业得到发展;20世纪中期以来,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进入信息时代,英国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示例2:(以两国为例,三个时段横向数据比较分析)信息:在1820年和1890年两个时段,英国的工业、服务业就业比例高于美国,1998年,英美两国三大产业就业结构相当,服务业发展迅速说明:19世纪上半叶,英国即将完成工业革命,逐渐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美国刚独立不久,工业化进程缓慢;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英美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英美两国的工业、服务业都有所发展,但是英国凭借殖民优势仍保持了工业和服务业的高比例;“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美国凭借其政治、经济和科技优势,确立了“二战”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工业、服务业就业比例大大提高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英美两国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三产业就业比例急剧增加【点评】在复习中注意对三次科技革命史实的掌握和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16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据殷商墟|、辞中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徭役来源日益枯竭,为了解决危机,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节选自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考(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演变的原因。【考点】材料解析题;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古代赋税制度【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考查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演变的特点和原因【解答】(1)根据材料一中“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可知其功能有征发民力;控制人民;征收赋税;统计人丁(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中“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可知其特点为与土地和赋税制度紧密结合;户籍制度逐渐被废除;第二小问原因,结合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状态分析作答即可故答案为:(1)功能:征发民力;控制人民;征收赋税;统计人丁(2)特点:户籍逐渐成为控制人口的重要手段:历史悠久,由复杂到简单;与土地和赋税制度紧密结合;户籍制度逐渐被废除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财政危机;统治者的改革;农民的反抗斗争【点评】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的认识:一方面,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为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环境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户籍制度束缚了人口的自由流动,不利于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古代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产生了阻碍作用,从根本上讲,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重要工具17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1895年之前,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在中国最早提出宪法问题的是郑观应,1895年,他将“开国会,定宪法”作为救国的主要方略提出。伴随着维新变法的开展,康有为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君主立宪的思想于此初步形成,但因戊戌政变而暂时中止。20世纪初,宪政思想的传播一改戊戌政变后的低迷状态,骤然风行鼓荡,尤其是1905年立宪的日本击败专制的俄国后,不但士绅及报刊大力鼓吹,清廷大员魏光焘、岑春煊、端方、孙宝琦等也顺时而动,纷纷上奏立宪。8住总督中有5位奏请立宪,军机大臣则获满汉军机中地位最显要的奕助、瞿鸿机的赞同。宪政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思潮之一。摘编自郭卫东倾覆与再建: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政治文明(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宪政思想再度盛行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清末宪政运动的特点。【考点】材料解析题;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分析】本题考查中国20世纪初的宪政思想考查20世纪初宪政思想盛行的原因、清末宪政运动的特点【解答】(1)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20世纪初”,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辛丑条约签订后,统治危机的空前加深、资产阶级革命浪潮的蓬勃兴起;依据材料“清廷大员魏光焘、岑春煊、端方、孙宝琦等也顺时而动,纷纷上奏立宪”可以得出清廷统治集团部分成员的鼓吹推动;依据材料“1905年立宪的日本击败专制的俄国后”可以得出日俄战争的刺激(2)本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1895年之前,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在中国最早提出宪法问题的是郑观应”、“伴随着维新变法的开展,康有为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不但士绅及报刊大力鼓吹,清廷大员魏光焘、岑春煊、端方、孙宝琦等也顺时而动,纷纷上奏立宪”、“8住总督中有5位奏请立宪,军机大臣则获满汉军机中地位最显要的奕助、瞿鸿机的赞同”可以得出从无到有,范围渐广,朝野提倡,参与阶层较为广泛;依据材料“在中国最早提出宪法问题的是郑观应,1895年,他将“开国会,定宪法”作为救国的主要方略提出伴随着维新变法的开展,康有为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可以得出从思想潮流到政治实践,历经曲折反复;依据材料“伴随着维新变法的开展,康有为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君主立宪的思想于此初步形成,但因戊戌政变而暂时中止”可以得出与政治改良相结合,但最终因革命而夭折;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将宪政民主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意图挽救危亡故答案为:(1)原因:辛丑条约签订后,统治危机的空前加深;清廷统治集团部分成员的鼓吹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浪潮的蓬勃兴起;日俄战争的刺激(2)特点:从无到有,范围渐广,朝野提倡,参与阶层较为广泛;从思想潮流到政治实践,历经曲折反复;将宪政民主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意图挽救危亡;与政治改良相结合,但最终因革命而夭折【点评】关于中国20世纪初的宪政思想,在复习中应注意掌握它的背景、内容、特点以及影响18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部分)得住角色领域1919年伍德罗威尔逊(美国)时任美国总统、国际联盟最初倡导者国际组织1920年莱昂维克多奥古斯特布尔茹瓦(法国)国际联盟理事会主席,法国议会主席国际组织卡尔亚尔马布兰廷(瑞典)时任瑞典首相和平运动1921年克里斯蒂安劳斯朗格(挪威)各国议会联盟秘书长(布鲁塞尔)军备控制与裁军1933年诺曼安吉尔(英国)国际联盟执行委员会成员,作家国际组织,军备控制与裁军1934年阿瑟亨德森(英国)和平主义者人权,军备控制与裁军1935年卡尔冯奥西茨基(德国)(l)根据材料,概括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对象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1933年至1935年诺贝尔和平奖评奖的主要因素。【考点】材料解析题;世界反战和平运动【分析】本题考查二战时期的反战和平运动考查二战时期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对象的特点、因素【解答】(1)本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表格中的国家可以得出分布在欧美国家;依据材料表格中的角色可以得出大多拥有政治家或社会活动家身份;依据材料中的领域可以得出领域涉及国家组织、和平、军备控制与裁军、人权等(2)本小问的因素,依据材料“1933年至1935年”和表格内容,结合所学可知道,影响1933年至1935年诺贝尔和平奖评奖的主要因素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法西斯国家疯狂扩军备战,威胁世界和平;爱好和平人士积极推动军备控制与裁军活动;评委会顺应时势,倡导军备控制与裁军故答案为:(1)特点:分布在欧美国家;大多拥有政治家或社会活动家身份;领域涉及国家组织、和平、军备控制与裁军、人权等(2)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法西斯国家疯狂扩军备战,威胁世界和平;爱好和平人士积极推动军备控制与裁军活动;评委会顺应时势,倡导军备控制与裁军【点评】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在复习中应注意掌握二战时期的反战和平运动的背景、表现、特点以及影响1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海瑞,广东琼山人,1549年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文、平赋税,井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赍官污吏,深得民心得到提升历任州判官、产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吏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赍官污吏退田还民,进有“海青天”之誉摘编自海瑞传(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海瑞治理地方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建时代的“海清天”现象【考点】材料解析题;儒家思想的形成【分析】本题考查海瑞的事迹考查海瑞治理地方的特点以及对海瑞及其“海青天”现象的评价【解答】(1)本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推行清文、平赋税,井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赍官污吏,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赍官污吏退田还民”可以得出重视减轻人民的赋税负担;重视吏治的清明,维护司法公正;重视公共工程和农业发展(2)本小问的分析,实际上是对“海青天”现象的评价,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说明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青天”现象是儒家“仁政”“为政以德”等理念在治国方面的反映,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在封建时代,“海青天”现象只是个例,它改变不了整个封建时代吏治的黑暗与腐败;一个良好的社会制度比单个“海青天”更能有效地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故答案为:(1)特点:重视减轻人民的赋税负担;重视吏治的清明,维护司法公正;重视公共工程和农业发展(2)分析:“海青天”现象是儒家“仁政”“为政以德”等理念在治国方面的反映,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在封建时代,“海青天”现象只是个例,它改变不了整个封建时代吏治的黑暗与腐败;一个良好的社会制度比单个“海青天”更能有效地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点评】海瑞,字汝贤,自号刚峰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回族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举人初任福建南平县学教谕,历任浙江淳安知县、嘉兴通判、户部主事等职1569年6月前往苏州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的身份任应天巡抚,疏通吴淞江,平江南水患,又劝逼权相徐阶退田,得到百姓称赞,但得罪了许多大官权贵,七个月后就被迫上书辞职万历后再起,但只任闲职,最后郁郁而终 海瑞的仕途坎坷,屡次受到排挤,曾因批评嘉靖皇帝被罢官入狱他始终刚直不阿,执法公正,惩贪抑霸,整顿吏治,并平反了一些冤案,被誉为“海青天”,亦称“包公再世”明朝后期进步思想家李贽评价海瑞:“先生如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栋梁”2016年8月3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