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土工程建设方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390815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7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土工程建设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金土工程建设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金土工程建设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省金土工程建设总体方案二六年四月目 录一、目标与任务1二、建设原则2三、总体框架3(一)金土工程的总体构成3(二)金土工程中各级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建设的思路5(三)金土工程建设与其他信息化工程之间的关系7(四)总体技术路线13四、建设内容14(一)数据库建设与整合14(二)各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20(三)业务系统建设22(四)国土资源网络系统建设26(五)安全系统建设30(六)标准与制度建设34五、工程实施34(一)组织领导34(二)建设分工35(三)试点示范35(四)人员培训35(五)项目管理36(六)资金保障36金土工程是面向保护资源、维护权益、支持发展、服务社会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程。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中提出:“组织实施金土工程,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加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耕地保护、土地市场的动态监测网络”。国土资源部党组已把“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明显加快,金土工程基本完成,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作为“十一五”期间国土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目前,国家金土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已获批准立项,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同时要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抓紧开展本级金土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和组织实施。为指导省金土工程的立项与实施,保证全省金土工程建设一致性、整体性和各级各类系统之间的相互衔接,在全国金土工程建设总体方案的框架下,结合实际,制定本总体方案。一、目标与任务全面、准确、直接地掌握支撑国土资源管理的各类信息,建立覆盖我省国土资源管理主要业务、贯穿上下的政务信息系统,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全面提高国土资源管理与服务水平,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有效降低重大地质灾害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切实推行依法行政与执政为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信息保障。到2008年年底:(1)基本建立耕地保护监管系统。基本实现省级和重点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计划、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用地审批、土地开发整理、土地登记发证、土地执法监察等主要地政管理业务的网络化运行;利用部及我省统一开发的应用系统,准确掌握我省各类用地动态变化信息,科学评估耕地粮食生产能力和建设用地可供性。(2)基本建立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系统。实现全省各级矿产资源规划、矿业权、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矿产资源执法监察等矿政管理业务的网络化运行;依托部矿产资源可供性分析系统和矿产品市场信息分析系统,实现对我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的有效监管和调控。(3)建立我省国土资源门户网站体系,全面实现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为全社会提供国土资源管理和信息服务。(4)建立、整合和完善土地、矿产的各类基础数据库,初步建成省、市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与国家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一起,基本形成全国国土资源信息交换体系,实现政务信息和基础数据的远程交换与共享。 (5)完善省、市两级国土资源部门局域网,并利用有关网络资源建立连接省级、市级和部分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的政务外网,初步实现各类国土资源数据的网上传输与交换。到2010年年底:(1)建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的耕地保护监管系统和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系统,基本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国土资源主要政务管理业务的网上审批,形成对土地、矿产等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系统,大幅提高政府管理的行政效能。(2)在对地质灾害多发区、易发区实施监测的基础上,建立我省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应急指挥系统,形成集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网络化信息传输于一体的防灾、减灾体系,及时、科学地预警、预报地质灾害,提高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能力。(3)建立覆盖全省的土地、矿产、地质环境和基础地质的各类基础数据库,基础信息积累和基础数据库建设与更新基本满足各级国土资源管理,并向社会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4)基本建立满足国家要求的覆盖全省的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系统,完善省、市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形成全省国土资源信息交换体系,实现各级业务管理系统运行与数据库更新的联动。(5)按照国家标准建立由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组成的安全保障体系。二、建设原则金土工程建设遵循“统筹规划,相互衔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试点引路,分步实施;保证安全,开放服务”的建设原则展开。(1)统筹规划,相互衔接。为保证金土工程的全国“一盘棋”和各级之间的充分衔接,我省在全国金土工程的总体框架下,编制省金土工程建设总体方案,各市、县要在全省金土工程的总体框架下,结合本地区发展情况和国土资源工作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金土工程建设方案,确保与全国金土工程建设目标保持一致。(2)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整合现有的网络资源和数据资源,注重系统之间的衔接,切实保障系统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逐步消除“信息孤岛”,最大程度发挥现有各类资源的效益,保护已有的投资。(3)试点引路,分步实施。我省金土工程建设要在先行安排试点取得示范效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按照总体目标,科学、合理制定分期目标,采用分步实施的方式,逐步实现最终目标。要注意以需求为导向,边建设边应用,通过系统应用拉动需求,进一步推动系统的建设和应用。(4)保证安全,开放服务。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元化服务方式,大力加强国土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同时,对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按照部制订的相关信息安全与保密制度和规定,引进系统安全与数据保密技术,保证系统和信息的安全。三、总体框架省金土工程建设总体框架是,以国土资源各类数据库为基础,以国土资源信息网络为纽带,以标准、制度和安全体系为保障,以国土资源各项管理业务流程优化为主线,以支撑国土资源管理决策为核心,形成互联互通、贯穿上下的政务管理、决策支持和社会服务信息化体系。(一)金土工程的总体构成省金土工程的总体构成如图1所示。 1、网络层。建立省级及以下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局域网,支撑省级及以下国土资源业务系统内部运行;依托有关网络资源,建立省国土资源政务外网,支撑国土资源纵向业务的网上运行;依托国际互联网,提供对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安全保障系统信息化标准门户层应 用 门 户服务门户业务门户 应 用 系 统安徽省耕地保护监管系统安徽省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系统安徽省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应急指挥系统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系统息 国土资源信息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业务层 安徽省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搭建环境运行环境应用支撑层数据中心数据交换系统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层管理数据库成果数据库基础数据库网络系统国土资源政务外网局域网网络层图1 安徽省金土工程的总体构成2、数据层。以国土资源各类数据为核心,依托成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GIS平台,按照统一的标准,建立集数据管理、数据处理、数据交换等功能于一体的省、市、县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提供业务系统运行所需的基础数据、管理数据支撑。3、应用支撑层。建设省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作为我省金土工程各业务系统建设的应用支撑平台。利用电子政务搭建环境定制各项业务应用;通过电子政务运行环境对业务应用系统进行管理、运行和维护。4、业务层。围绕耕地保护监管、矿产资源安全保障、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与应急指挥等业务,建立并集成业务应用系统,开发省国土资源信息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系统。5、门户层。利用门户实现省、市、县各级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网上受理,同时发布审批结果等政务信息和其他国土资源信息,为社会各界、相关政府部门提供服务。(二)金土工程中各级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建设的思路省各级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的建设如图2所示。1、各级基础数据库通过各自相对独立的数据管理系统进行日常管理、维护和更新。各级基础数据库之间通过国土资源业务网实现基础数据的同步更新和备份。不具备建立数据中心条件的县级单位,基础数据库在市级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并通过报盘或网络等方式向市级数据中心报送日常更新数据。2、各级基础数据库支撑本级业务系统的运行,上下级具有关联的业务系统之间通过数据交换系统实现业务联动。不具备建立业务系统条件的县级单位,作为市级业务系统的应用终端,通过市级业务系统办理业务。3、采用门户网站技术集成各类信息服务系统,链接各级信息发布网站。暂时不具备建成对外网站的县,信息上传到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网站发布和提供服务。4、各级基础数据库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建设,同时建立相关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库进行维护。各级应用系统根据本级的业务管理需求自行建设,通过数据交换系统和建立应用系统接口,实现相关业务应用系统之间的上下联动和数据传递。国家级基础数据库国家级业务应用系统省级业务应用系统市级业务应用系统县级业务应用终端国家级数据管理系统省级数据管理系统市级数据管理系统县级数据管理系统市级基础数据库省级基础数据库市级信息服务系统国家级信息服务系统省级信息服务系统数据 同步数据 同步数据 传递数据 传递各级数据管理系统相对独立的数据管理更新机制对外信息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和建设的各级业务应用系统图2 各级系统之间的关系县级基础数据库县级信息服务系统数据 同步县级业务应用系统数据 传递县级服务维护终端(三)金土工程建设与其他信息化工程之间的关系1、金土工程建设与国土资源信息化的关系省国土资源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国土资源信息化是在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等各项工作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土地、地矿、测绘等领域国土资源工作科学化与现代化的进程。其基本任务是实现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三个工作主流程的信息化。省金土工程是省国土资源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下,在国土资源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信息化领域内,选择耕地保护、矿产资源管理、地质灾害防治等涉及关键性、迫切性问题的重要业务管理工作,在业务流程梳理、整合的基础上,建设业务应用系统和相应的信息服务系统,形成边界清晰的政务信息化体系。同时,围绕业务系统运行中所需的基础数据,在现有数据资源基础上,按照统一的标准,开展数据整合处理,将标准不一、格式多样、分散管理的现有的国土资源数据,统一集中管理,形成标准统一、上下一致的数据资源保障体系。通过信息交换系统,实现省金土工程实施的系统与基础地理数据库、调查评价数据库等外部信息的共享和交换。可以说,省金土工程是国土资源信息化整体框架中的“旗舰”。县级网络国家级网络省级网络市级网络图3:安徽省金土工程与安徽省国土资源信息化的关系安徽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外部数据交换共享信息服务系统其他服务内容部分服务内容网络系统对外门户政务门户基础地理数据库其他数据库调查评价数据库“数字安徽”基础地理框架管理信息系统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信息化安徽省各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 信息 交换系统标准和保障机制金土工程相关标准和保障机制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国土资源政务管理系统耕地保护监管系统地质灾害预警及应急指挥系统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系统其他业务应用系统国土资源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其他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 2、金土工程与其它国土资源信息化工程的关系目前,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我省正在实施“数字国土”工程。其主要任务是开展土地与地矿领域的重点信息化建设,并通过统一规划、标准建设和试点示范等措施,推进我省各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数字国土”工程的前期建设为金土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四个方面的基础,一是一定程度的数字信息积累;二是系统建设试点示范;三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四是人才机构保障。同时,“数字国土”工程今后的建设内容可为金土工程的实施提供持续的支持。在基础数据积累方面,通过“数字国土”的实施,我省已经组织开展了部分基础数据库建设,这些数据库在“数字国土”工程的统一部署下,由各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机构建设。在具有统一的标准情况下,各数据库建设部门分别采用不同的软件建库。在暂无标准的情况下,按照有关要求开展数据库建设。因此,金土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为了能够使这些数据库支持业务系统,需要做几个方面的数据整合处理:第一,对于标准不统一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第二,对于各种数据库管理平台下的数据,进行格式转换;第三,对于数据内容不能完全满足金土工程需要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数据内容;第四,对于分散的数据,需要集中统一管理;第五,对于尚未建设的数据库,要采取措施,尽快建设。通过数据整合与建库,形成覆盖全面、结构与标准统一、内容完整的基础数据库群,达到三大业务系统运行的要求。表1“数字国土”工程建设的基础数据库名称主要内容需完善的工作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权属区、权属单位、地类图斑、地物数据格式统一转换、县界接边处理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土地利用规划基期信息、规划分区、规划项目、规划控制指标、计划指标空间数据的坐标系统一转换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分区、开发整理重点项目、开发整理潜力空间数据的坐标系统一转换农用地等级地价数据库级别区域、级别图斑、标准样地、等别区域,农用地地价等数据集中管理与格式转换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库监测区域信息、变化信息、光谱特征信息数据的一体化组织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矿区储量基本信息、变化统计信息、登记信息按照统一的指标体系整合数据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分区信息、调查评价重点区域信息、开发规划信息等空间数据的坐标系统一转换地质灾害防治区划数据库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工程地质岩组分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分区信息完善数据内容地质灾害点信息数据库滑坡点、崩塌点、塌陷点、泥石流等信息数据集中管理地质灾害易发分区数据库等级、位置、面积、地质环境、灾害特征、危害特点等信息数据集中管理在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依托“数字国土”工程,市、县级局域网取得一定进展,在此基础上,可借助相关网络资源,开展国土资源信息网建设,为金土工程实施提供基础建设环境。同时,在先期的“数字国土”工程实施中,形成了比较规范的国土资源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制定了有关标准,为金土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在机构人才方面,通过几年“数字国土”工程的实施,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先后建立起一批相应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机构,并培养了一批信息化建设人才,为金土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金土工程将在国土资源信息化的总体框架下实施,充分利用“数字国土”工程已有的工作基础,以实施国家监管、规范管理过程和提高管理效率为目标,进行数据的集成、整合和业务应用系统建设。 金土工程与“数字国土”将相辅相成,围绕不同目标并行开展,“数字国土”工程开展的基础数据建库及更新工作,为三大业务运行系统提供可持续更新的数据保障,“数字国土”工程开展的系统建设试点,为金土工程的业务系统建设提供技术保障。与测绘信息化的关系:测绘信息化是国土资源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国土资源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基础,为国土资源信息化提供一个统一的空间定位与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我省金土工程中开展的所有空间基础数据库都要建立在省基础地理数据库之上,今后这些基础数据的更新仍将依靠测绘信息化工作,保障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中基础地理要素的现势性。同时,对于金土工程中按照地理空间整合数据资源和实现信息共享是必不可少的。3、金土工程与其他相关信息化工程之间的关系实施金土工程是省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省电子政务在国土资源管理领域的重大战略部署。土地和矿产是最重要的基础战略资源,土地和矿产资源状况与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是省决策最重要的依据,重大地质灾害是影响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对宏观决策的支持能力恰恰是省实施金土工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实施金土工程将对省电子政务建设和利用电子政务建设成果提高决策水平产生深远的影响,是省电子政务建设中最基础的部分。政务外网平台金关工程图4:金土工程与其他工程及系统建设关系金农工程金税工程金财工程金水工程矿产开发信息建设用地信息矿产品进出口信息基本农田信息地下水监测信息耕地信息耕地保护监管系统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系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应急指挥系统金土工程实施的系统信息提取、处理、交换接口安徽省国土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提取、处理、交换接口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数据库金宏工程综合性国土资源信息(1)与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关系:金土工程以业务活动的管理和资源分析监管为主要内容,涉及相关国土资源信息的获取、处理与传输,针对不同层次的业务系统运行,需要整合并建立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相关数据库。同时,在业务系统运行过程中也产生一定数量的数据(如建设用地审批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建设用地数据),因此,业务系统运行的过程也是数据库更新和充实的过程。按照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目标和内容,其中要建立的国土资源数据库主要包含了宏观层面的综合性国土资源信息,它的数据指标和数据项与金土工程的数据库并不完全一致,它是金土工程的数据库经过综合和提取后的一个子集。同时,金土工程的数据库在运行过程的实时更新,保障了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数据库有一个现势性的土地信息和地矿信息的数据源。(2)与其他电子政务工程的关系:省金土工程建设要充分考虑与其他电子政务工程的衔接,必须实现信息共享。建设用地数据库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数据库为金财工程的运行提供新增建设用地信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信息,通过对比核查,保障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收缴到位;与金水工程实现地下水监测数据的共享,保证地下水的合理开采;与金农工程实现基本农田数据的共享,为农业结构调整、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支持;同时通过金关工程中进出口统计系统产生的矿产品进出口数据信息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调整提供决策支持;为金宏工程提供综合性的国土资源信息。表2 金土工程与其他主要工程信息共享关系金土工程可提供的共享信息其他工程提供的信息金关工程重要矿产品储量信息历年来国际矿产品交易信息、我国矿产品进出口信息金税工程土地权属(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抵押权和他项权利情况),基础地价信息,采矿权、探矿权信息,土地审批信息,土地供应储备信息,矿产品储备信息,地质灾害隐患和防治措施信息等省财政税收情况,及相关的财政和税收政策等金财工程金农工程基本农田数量和空间信息,农用地数量、结构和空间信息,农地分等定级和生产潜力信息,基础地理空间框架、土地资源状况信息和变化态势,地下水资源状况信息相关农产品供求信息、生产信息金水工程地下水资源信息,地下水资源地质环境条件信息,地表水资源空间信息,地表水资源地质环境信息,基础地理空间框架,重要地质灾害隐患信息和防治措施省水利发展规划、计划信息金宏工程土地资源数量、结构和变化态势,重要地质灾害情况及其危害信息,重要矿产品储量信息,重要矿产品国际贸易信息及其发展态势(在与金关工程数据共享和综合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土地和矿产品供应信息省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及发展战略4、金土工程实施的系统与现有应用系统的关系近些年来,我省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都一定程度建立了业务应用系统和基础数据库,在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但这些系统基本上都是独立建设的,缺乏标准和规范的统一,应用比较单一,不能有效形成系统的互联互通。省金土工程则立足于形成覆盖全省、上下联动的应用系统,有效整合已有应用系统、提高已有应用系统的普及和应用水平。金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对现在各地已用系统采用以下策略:(1)充分利用原来已有的数据库,重点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和一致性整合,形成标准统一的支持业务系统的数据库;(2)涉及监管的业务应用系统,利用统一的应用接口标准和数据交换机制完成业务联动和数据传输,最终形成上下一体化的业务运行系统;(3)各级业务应用系统利用基于电子政务基础平台的系统建设思想,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建设。(四)总体技术路线优先采用面向服务的技术构架及电子政务平台思想,强调技术的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性,保障系统的可扩充性、易维护性、开放性和统一性。在数据资源建设方面,采用主流GIS平台、大型数据库等技术,按照统一标准建设与整合各类数据库,通过集中与分布式管理相结合、多级备份、相对独立的数据管理机制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在应用系统建设方面,统筹规划,采用全省统一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搭建国土资源业务应用系统,通过统一数据交换系统实现业务应用系统纵向数据交换。系统部署覆盖省、市两级,县级作为应用终端。在工程建设方面上,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思路,一期工程作为金土工程建设的试点示范。在试点示范方式和范围的选择上,兼顾工程的实施进度、工程质量和实施效果,优先选用数据基础较好、人员设备及网络环境理想的市、县局作为试点示范单位。在工程开展的步骤上,要突出重点,急用先行,注重实效。在标准研制和技术选择上,采用国家或行业已有标准,在标准缺位情况下,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则,加快急需标准的研制和应用;优先采用成熟技术,强调技术的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从标准和技术上保障系统的可扩充性、易维护性、开放性和统一性。四、建设内容金土工程总体建设内容包括数据库建设与整合、数据中心、应用系统、网络系统、安全系统和标准化等六个方面。(一)数据库建设与整合1、数据库建设与整合的内容在土地数据库建设方面,省级重点建设与整合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基本农田、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等方面的基础数据库,以及建设项目用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等管理数据库;市、县级重点开展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城镇地籍、基准地价、土地市场、土地监察等方面的数据库建设。我省土地数据库建设的目标是:全面完成全省县级1:1万土地利用现状、县级1:1万土地利用规划、全省城镇地籍、全省农用地定级估价、全省城镇土地基准地价、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分区和项目备选片、基本农田、征地统一补偿标准以及全省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等一批数据库建设任务。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指导全省的数据库整合。加快基础数据库建设中有关软件系统的开发。到2007年底,县级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及更新完成70至75个县(区),县级1:1万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完成10至15个县(区),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完成50个县左右,完成17个省辖市的城区地籍数据库建设和基准地价数据库建设,完成6个试点县农用地定级估价数据库和征地统一补偿标准数据库建设,完成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分区和项目备选片数据库建设,启动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和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数据库建设。研究制定县级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整合办法。2008年,全面完成县级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和县城以上及200个中心建制镇的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县级1:1万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完成40至50个县(区),同时完成10至15个县的城镇基准地价数据库建设,完成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全省数据库整合标准出台,数据库整合工作启动。2010年,完成全省县级土地规划数据库建设和城镇基准地价数据库建设,并完成全省农用地定级估价数据库建设,同时完成全省 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整合工作,已建好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全部由基层负责更新完毕。省、市两级数据中心基本建成。我省土地数据库建设的重点是:(1)省县级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根据国土资源部有关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标准及技术规范的要求,在原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变更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其成果及更新资料,采用计算机程序处理,建立最新时效的1:1万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和1:1万土地利用属性数据库,运用GIS技术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关联,并因需进行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及图形库的变更。(2)省县级1:1万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根据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和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指南(试行),采用统一的建库软件,在县级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基础上,一数多用,建立起县级1:1万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3)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数据库建设结合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建立起反映我省农用土地,特别是耕地质量的农用土地分等定级估价数据库。形成县级、市级和省级的从1:1万到1:50万系列比例尺数据库,为耕地保护和农用土地规划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4)省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按照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登记规程以及建库标准和技术规定,选用统一的基于GIS平台的建库软件,进行分布式分级建设和管理,通过国土资源信息网实现数据信息的交换、查询和共享。(5)省城市基准地价数据库建设建立全省城市基准地价数据库,建立基准地价自动更新系统,提高进行城镇基准地价更新与平衡的科学性和实时性。在城镇地籍管理数据库建立的基础上,形成城市基准地价更新、管理及服务体系,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发布基准地价信息。在矿产资源数据库建设方面,省级重点建设矿产资源储量、矿产资源规划、探矿权、采矿权等方面的数据库;市、县级重点建设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关于地质数据库建设方面,开展专题地学数据库建设,包括:地质环境、灾害地质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等。在地质灾害数据库建设方面,省级建立覆盖重点地质灾害区的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地质灾害监测、重点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区域环境地质等方面的数据库。市、县级结合当地地质灾害防治的实际需要,建立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监测等方面的数据库。金土工程建设和整合的各级各类数据库见表3。表3 数据库建设与整合序号数据库名称类型建设或部署范围建设(完善)时间备注省市县1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基础数据2008年省按照统一的标准,组织数据库建设与整合,县级负责数据日常更新,同步更新市、省的数据库,保证各级数据的一致性2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基础数据2009年结合规划修编工作,同步建立数据库,采用逐级下达的方式自上向下更新数据库,省存储和管理省级和省级审批的规划数据库,市存储和管理市级和县级规划数据库,县存储和管理县、乡级规划数据库3基本农田数据库基础数据按照划定的基本农田建立数据库4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基础数据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数据库管理数据2007年 通过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产生和更新数据6建设项目用地数据库管理数据通过建设用地审批系统运行产生和更新数据7土地供应备案数据库管理数据通过建设用地审批系统运行产生和更新数据8耕地占补平衡数据库管理数据9耕地储备数据库管理数据2007年通过建设用地审批、土地开发整理等系统运行产生和更新数据10征地统一补偿标准数据库基础数据通过征地补偿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产生和更新数据库,三年更新一次,并及时网上发布11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库基础数据省负责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库建设,分别在省、市二级存储管理,并提供应用12城镇基准地价数据库基础数据13城镇地籍数据库基础数据2008年市、县按照全国统一标准,在地籍调查基础上建设,通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更新数据14土地市场数据库基础数据15协议出让最低价数据库基础数据16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数据库基础数据省分等、市分等、县分等定级估价17矿产资源潜力数据库成果数据利用成矿潜力远景(GIS)评价等最终成果和有关中间成果建立数据库18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基础数据结合规划修编工作,同步建立数据库,采用逐级下达的方式自上向下更新数据库,省存储和管理省级和市、县级规划数据库,市存储和管理市级和县级规划数据库,县存储和管理县本级规划数据库19探矿权数据库管理数据由探矿权管理系统运行产生和更新数据库20采矿权数据库管理数据由采矿权管理系统运行产生和更新数据库21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基础数据由矿产资源登记统计系统运行统计汇总产生和更新数据库22基础环境地质空间数据库基础数据整合环境地质调查产生的数据建立数据库23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基础数据整合地质灾害调查成果数据,建立数据库24地质灾害防治区划数据库基础数据25区域环境地质数据库基础数据26执法监察数据库管理数据由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管理系统运行产生和更新数据库27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数据库管理数据由国土资源改革法规管理系统运行产生和更新数据库28测绘资质数据库管理数据29地勘行业管理数据库管理数据30矿产资源保护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数据保护项目备选库、实施项目库31省级地质勘查专项费项目库管理数据2、数据库建设与整合的方式采用信息资源规划的方法对现有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全面理清现有数据资源基础上,按照标准、规范开展数据整合与建库。对于新建基础数据库,结合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和规划修编等工作,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同步建立基础数据库,为保证新建基础数据库的质量,数据入库前须进行严格的数据检查。对于新建的管理数据库,建立统一的数据库标准、规范,通过相关业务系统的运行,同步建立管理数据库。对于现有数据库的整合,根据同构同标准、同构不同标准、异构同标准、异构不同标准四种情况按照不同的方法分别进行整合改造。特别对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基础地质调查数据,由于数据形成时间不同和认识程度差异,使得数据库中不同图幅的数据不一致,极大地影响数据使用。在标准统一的前提下,做好图幅接边工作,并保证基础图件和数据的现势性。3、数据库管理与更新维护(1)建立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维护基础数据库为了便于基础数据库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将数据存储和应用开发分开,面向不同的具体需求,开发便于数据维护和更新的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2)形成有效的数据更新机制数据更新依赖于基层日常数据采集的基础数据库,采用自下而上的更新方式,由下级数据管理部门负责日常数据采集更新,通过增量备份的方式定期逐级向上更新数据库。涉及到由上级部门审批的规划、计划类等数据库,数据库的更新由上而下进行,通过数据增量方式进行传送。对于管理数据库的更新,建立行政保障、业务管理系统运行、软硬件配套与数据库更新联动的机制。(二)各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数据中心是国土资源数据存储和管理中心,对各类国土资源数据进行有效存储、管理、运行和维护;是电子政务平台的基础,为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和各类政务管理信息应用系统提供运行环境;是信息共享交换服务中心,在各级政府间、同级政府部门间实现各类数据的交换。依托成熟的数据库管理和GIS技术,按照统一的标准,建立数据存储系统、数据管理系统、数据交换系统,为各类数据的集中管理、维护、处理、加工提供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更新,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对信息进行提取、集成、分析,为我省国土资源管理科学决策提供支持。我省将分别建设省、市两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有条件的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也应建立相应的数据中心。各级数据中心按照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模式建设。直接用于行政审批和决策支持的数据,统一集中到数据中心,并制定数据汇交、更新、发布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对于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公益性基础数据,采用分布式管理模式,由数据采集部门自行管理维护,负责日常更新。通过数据中心的技术环境建设,实现各类国土资源数据的逻辑集中管理,以及各级数据中心之间的远程数据交换与共享和对外信息交换。数据中心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数据存储管理系统和数据交换系统。数据中心的逻辑结构如图5所示。上、下级数据中心本级信息服务系统本级业务管理系统数据管理保障(制度、人才)服务数据库数据交换管理系统交换标准、协议管理数据库成果数据库基础数据库数据交换系统交换 服务传输 软件数据维护数据更新数据存储数据采集数据存储管理系统交换数据库 支撑环境图5 数据中心逻辑结构1、数据存储管理系统以先进、成熟的GIS软件平台和关系型数据库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一体化管理,为本级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提供应用支撑。数据存储管理系统包括对基础数据库、管理数据库、成果数据库、数据备份库、交换信息及对外发布信息的统一存储管理。各级中心数据存储可结合实际情况,选用相应的网络存储技术架构。2、数据交换系统数据交换系统架构在国土资源政务外网上,包括面向基础数据库同步与备份的交换系统、面向各级业务信息传递的交换系统和面向外部数据共享的交换系统。面向基础数据库同步与备份的交换系统,主要实现将下级数据库的更新及时地、自动地同步更新到上级数据库。面向各级业务信息传递的交换系统主要用来实现垂直业务系统上下业务流程间的业务数据交换、统计数据上报、专项材料上报或下发等。面向外部数据共享的交换系统,主要实现国土资源系统与外部门间基础数据或有关业务数据的交换。3、各级数据中心的软硬件部署(1)服务器部署服务器系统是各级数据中心的核心设备,提供计算处理服务、网络应用服务、业务应用服务和其他服务。服务器部署包括基础数据库服务器、管理数据库服务器、电子政务运行支撑服务器、应用/Web服务器、交换数据服务器、交换应用服务器、安全应用支撑区服务器、基础网络服务区服务器、网络管理区服务器等。服务器的配置根据各类应用的不同规模和特点,并结合处理速度、存储容量、高可靠性、系统开放性、性能价格比等因素来进行选择。(2)数据存储与备份系统部署数据存储与备份系统部署包括,基础数据库存储系统、管理数据库存储系统、备份存储系统、信息交换区存储系统、对外信息发布区存储系统、磁带备份系统。各级中心数据运行存储平台可结合实际情况,选用SAN、NAS、iSCSI和CAS等网络存储技术架构,在具体硬件的选择方面需要考虑到硬件设备及链路方面的安全冗余设计。(3)系统软件部署在操作系统选择方面,小型机系统采用UNIX 操作系统。PC服务器系统采用Windows Server系列操作系统;在集群软件选择方面,UNIX服务器双机集群系统采用同一品牌的集群软件来集群功能, PC服务器双机集群系统采用Windows Server 系列高级版的集群功能来实现;在GIS软件选择方面,主要采用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在数据库软件选择方面,应该是目前国内外通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并根据实际需要来具体配置;在系统管理软件选择方面,应能对网络和系统进行有效监控、分析、诊断、优化、调整,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整个系统及相关各方面的运行状况,实现集中的、实时的、图形化的、智能化的网络监控管理。(三)业务系统建设1、业务系统建设内容按照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思想,逐步开展耕地保护管理相关应用系统、矿产资源管理相关应用系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应急指挥系统、数据综合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1)耕地保护管理相关应用系统在耕地保护管理应用系统建设方面(耕地保护相关业务流程见图6),重点建设以建设用地审批为主线的业务应用系统,实现县、市级建设用地网上申报(或报盘)和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建设用地审批网上会审;同时围绕土地利用执法监察,建立集土地利用遥感监测、信访举报、备案核查、违法查处为一体的自上而下的土地执法监察系统。网站发布接受举报遥感监测备案备案审批审批审查网站发布供地实地查处组卷国家省市县图6 耕地保护相关业务流程我省重点围绕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土地执法监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征地补偿管理等业务开展相关应用系统建设。市、县重点围绕土地登记发证、土地市场管理、建设用地报批、征地补偿管理等业务开展相关应用系统建设。(2)矿产资源管理相关应用系统在矿产资源管理应用系统建设方面,重点建设以探矿权与采矿权登记发证、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应用系统,实现探矿权、采矿权网上报批(或报盘)和网上会审及储量登记统计的网上报送(或报盘)。同时围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执法监察,建立集矿山检查、信访举报、违法查处为一体的自上而下的矿产资源执法监察系统。我省矿产资源管理应用系统重点建设探矿权与采矿权管理信息系统、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信息系统、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矿产资源执法监察信息系统等(图7)。矿产资源宏观决策支持矿产资源规划系统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系统采矿权管理系统探矿权管理系统执法监察信息系统开发利用计划矿产资源规划系统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系统采矿权管理系统探矿权管理系统执法监察信息系统开发利用计划矿产资源规划系统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系统采矿权管理系统执法监察信息系统开发利用计划上报上报回复回复国家级省级市县级图7 矿产资源相关应用系统(3)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应急指挥系统“十一五”后期,根据我省信息化建设实际进展情况,将力争建立地质灾害综合区域分析与预警、远程会商与应急指挥、野外应急调查数据传输、地质灾害信息一体化管理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连接国家和我省地震、气象、防汛等网络平台和视频多媒体平台(图8)。 图8 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应急指挥系统框架(4)国土资源信息综合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建立上承国家、下启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综合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系统,实现省厅对国土资源综合统计数据快速、直接地获取、上报。以国土资源各类数据库为基础,在模型库、方法库和知识库的支持下,围绕耕地保护和土地合理利用政策,建立我省耕地粮食生产能力评估、产业用地动态变化综合分析和建设用地可供性分析等系统。(5)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系统在省、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建设信息服务系统,向公众及政府部门提供信息服务。具体包括以门户技术集成信息发布、查询、网上申报、网上举报、元数据服务、数据下载等方面。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系统结构如图9示。数据库门户网站业务受理信息查询投诉举报数据下载信息发布局域网社会公众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其他部门和机构INTERNET信息服务系统图9 信息服务系统结构目录服务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县,信息上传到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信息服务系统发布。2、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方式建立业务系统模型;以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为基础,通过统一数据资源管理、统一业务规则管理管理机制和可视化集成环境,形成各级国土资源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统一的技术框架和运行环境,为今后开发新的国土资源应用软件提供基础保障和参照原则,更为全省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实现业务一体化管理奠定技术基础。(四)国土资源网络系统建设1、网络系统建设的目标建设一个覆盖省-市-县三级,能进行数字、语音、视频传输的网络基础平台,为国土资源政务、信息远程交换和信息共享提供基础条件。2、网络系统建设的内容(1)建设省-市-县三级政务外网,以省级为一级网络中心,各市级网络作为二级网络中心,分摊网络传输压力,减少网络设备风险,提高网络吞吐率。采用IP技术作为全网的技术基础架构。如下图所示:(2)建设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部门内部局域网和外部局域网。内部局域网与外部局域网物理隔离。内部局域局与政务外网相联,实现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纵向网络联通,支撑涉密应用系统运行;外部局域网与国际互联网相联,形成互联网访问、对外信息服务和非涉密应用系统运行平台 。(3)在省-市-县三层网络架构的基础上,分别在省厅和各市局网络中心加强网络管理,实现省、市两级分层管理,随时对网络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预防各类故障的发生。(4)“十一五”后期,为实现地质灾害现场到指挥中心的信息快速传输,建立连接灾害现场和数据中心的移动网络平台。3、网络系统建设的方式省国土资源政务外网依托有关网络资源建立。省-市的主干网由省厅负责组织建立,各市局配合;市-县主干网建设由各市局负责。形成贯穿全省上下的国土资源业务网网络体系,并以此作为金土工程各业务应用系统运行的网络平台。移动网建设采用以IP平台为基础的TDM_TDMA共享式通信方式,利用主站式卫星通信系统,选用支持IP协议的卫星通信系统,通过地面IP平台实现不同波段卫星通信系统的互联,使数据通讯可以在卫星通信网络中各种波段卫星通信系统终端间互通。下面主要从部署的角度来对省国土资源业务网(包括局域网与政务外网)和信息服务系统的部署方案进行一下概要说明:(1)国土资源业务网系统部署方案由于系统采用的是三层分布式应用架构,因而可以根据不同的硬件情况,制定灵活的部署策略,例如可以将工作流服务器、地图操作服务器、查询/报表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等部署在同一台机器上面,也可以分别部署在单独的硬件设备中。为了能更清晰的说明应用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如下的部署描述了这样一种部署方式:将独立的业务模块分别部署在不同硬件设备中的方式。按照硬件设备所实现的不同功能,我们整个业务网部署方案分为三个层次:业务逻辑层、集成层和数据资源层。业务逻辑层:主要部署与业务逻辑实现相关的硬件设备,包括门户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工作流服务器、地图操作服务器、事务处理服务器、查询/报表服务器、表单解析服务器和即时通信服务器;集成层:主要部署与数据集成和应用集成相关的硬件设备,包括数据集成服务器和应用集成服务器,分别与国土资源数据交互体系和内、外部应用系统进行相关交互;数据资源层:主要部署的是与国土资源局域网应用系统相关的关系数据和非关系数据存储设备,包括基础数据库服务器、平台支撑数据库服务器、业务数据库服务器和文件服务器。 省国土资源业务网系统部署方案(2)信息服务系统部署方案信息服务系统部署方案与省国土资源业务网系统部署方案大致类似,除了功能服务器类型和数目有所减少外,只是少了集成层,这主要是因为:为了保证数据处理的一致性和系统的安全性,信息服务系统所需要的数据主要都通过电子网闸由内部局域网(国土资源内网)获取。省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系统部署方案4、网络系统建设的原则以需求定应用,以应用选平台。本着“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的建网指导思想,按照技术合理,方便实用,便于理解,易于操作的原则。(1)开放性整体设计基于国际标准,具有开放式体系结构,便于系统升级及同外部网络的互联互通。(2)可扩展性网络结构应具有可扩展性,既考虑满足近期工作需要,又要预见到未来3年左右信息化建设的增长,满足今后网络升级改造的需要,充分体现投资保护原则。(3)可靠性应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建设,主机和网络设备应具有高度的可靠性,主机、网络设备及通信线路都应冗余配置。通过有效的设计,确保网络系统的正常连通,实现设备故障自动切换、线路故障自动迂回等,满足连续运行的要求。(4)安全性防止来自系统外部黑客的非法入侵,内部未经授权人员的越级访问等,做到内部局域网和外部局域网的物理隔离。对重点数据做到及时有效备份,建立完备的备份策略,确保灾难性数据丢失后的数据恢复工作。(5)可管理性整个网络需要强有力的网络管理软件的支撑,通过网管软件的合理配置,实现远程监控和网络设备的有效管理,达到调节网络流量,优化网络配置,节省管理成本的目的。(6)经济性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出系统的高性能价格比。(五)安全系统建设安全系统建设要按照国家有关电子政务安全策略、法规、标准和管理要求进行,以风险评估和需求分析为基础,坚持适度安全、技术与管理并重、分级与多层保护和动态发展等原则,保证网络与信息安全和政府监管与服务的有效性。安全系统建设内容包括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资源安全、应用安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和物理安全等方面。安全系统设计按照基础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