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复习之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390747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复习之名词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宏观复习之名词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宏观复习之名词解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词解释15、16章1、 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2、 充分就业:指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3、 自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4、 权衡性(斟酌使用)财政政策: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5、 货币乘数:指在基础货币的基础上货币供给量通过商业银行的创造存款货币功能产生派生存款的作用产生的信用扩张倍数。6、 基础货币:存款扩张的基础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和超额)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7、 法定准备率:由政府(具体由中央银行)所规定的这种准备金在存款中起码占的比率。8、 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对其他商业银行以及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9、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17章1总需求曲线:在价格水平为纵坐标,总产量水平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示被称为总需求曲线。2利率效应: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3、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是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从而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地减少了。4. 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水平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函数的几何表达即为总供给曲线。5. 价格粘性:指价格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6. 货币幻觉:人们不是对货币的实际价值做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表示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18章1、失业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2、摩擦性失业: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3、结构性失业:指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4、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5、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他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6、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就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7、通货膨胀:一个经济中的大部分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8、通货膨胀率: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9.(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在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的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10、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简答题15、16章1、何为自稳定器?请说明它对缓和经济波动的作用。答:自稳定器,又称“自动稳定器”或“内在稳定器”,是指现代财政制度所具有的一种无需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减轻收入和价格波动的自动稳定的内在功能。 首先,是政府收入的自动变化。这主要表现在自动改变的税收。收入水平上升时,就业人数增多,收入增加,政府税收会自动上升。而且,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由于纳税人的收人进入了较高的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上升的幅度会超过收人上升的幅度。反之亦然。其次,是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主要表现在失业救济金和其它福利开支等转移支付的变化。收人水平上升时,失业率下降,失业救济金和其它福利支出减少;收入水平下降时,失业率上升,失业救济金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增多。 西方学者认为,政府收入和支出的自动变化对宏观经济活动都起稳定作用。但是两者比较而言,政府收入自动变化的稳定作用要大于政府支出自动变化的稳定作用。2、试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效果。答: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既定目标而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从ISLM模型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政府收支变动(包括变动税率、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曲线移动,从而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显然,从IS和LM图形看,这种影响的大小,随IS曲线和LM的斜率不同而有所区别。 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曲线越平缓,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如图5-1中的(a)、(b)所示。 OOE2E1r2Y2Y3Y0Er0Y3Y0Y1E2E1Er1图5-1 财政政策效果因IS曲线的斜率而异r0IS1ISLMrYrLMISIS1Y5-1(a)5-1(b)从图5-1可见,Y0Y1Y0Y2 ,也就是图5-1(a)中表示的政策效果小于图5-1(b),原因在于图5-1(a)中IS曲线比较平缓,而图5-1(b)中IS曲线较陡峭。IS曲线斜率大小主要由投资的利率敏感度所决定,IS曲线越平缓,挤出效应较大,因此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被挤出的私人投资就越多,从而使得国民收人增加较少。 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因LM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LM曲线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曲线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如图5-2中所示。 ISIS1OOE2E1r2Y2Y3Y0Er0Y3Y0Y1E2E1Er1图5-2财政政策效果因LM曲线的斜率而异r0ISLMrYrLMIS1Y5-2(a)5-2(b)上面说明了投资对利率敏感性和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性,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此外,支出乘数也会影响政策效果,这是因为,较大的支出乘数意味着一笔政府支出会带来较多的收入增加,从而有较大的政策效果。然而,如果经济处于投资对利率高度敏感,而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的状态,则即使支出乘数很大也无法使财政政策产生强有力的效果。只有当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不会使利率上升很多,或利率上升对投资影响较小时,它才会对总需求有较强的效果。说明:货币政策效果分析参照财政政策效果分析和笔记。3、用ISLM模型说明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而货币主义者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答:在垂直的LM曲线区域、即古典区域不会影响产出和收入(见图5-3),而移动LM曲线(它表现为货币政策)却对产出和收入有很大作用(见图5-4)。 Y1LMIS1ISOOY0Y0rYrLMISY图5-3 财政政策在古典的LM区域无效图5-4 货币政策在古典的LM区域十分有效LM1为什么LM曲线为垂直形状时货币政策极有效而财政政策无效呢?这是因为,当人们只有交易需求而没有投机需求时,如政府采用膨胀性货币政策,这些增加的货币将全部用来购买债券,而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这样,增加货币供给就会导致债券价格大幅度上升,而利率大幅度下降,使投资和收入大幅度增加,因而货币政策很有效。如图5-4。相反,实行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则完全无效,因为支出增加时,货币需求增加会导致利率大幅度上升(因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极小,几近于零),从而导致极大的挤出效应,因而使得增加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效果极小。如图5-3。所以古典主义者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而否定财政政策的作用。 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呢?因为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低到很低水平时,持有货币的利息损失很小,可是如果将货币购买债券的话,由于债券价格异常高(利率极低表示债券价格极高),因而只会跌而不会再涨,从而使购买债券的货币资本损失的风险变得很大。这时,人们即使有闲置货币也不肯去买债券,这就是说,货币的投机需求变得很大甚至无限大,经济陷入所谓“灵活偏好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状态,这时的货币需求曲线从而LM曲线呈水平状。如果政府增加支出,IS曲线右移,货币需求增加,并不会引起利率上升而发生“挤出效应”,于是财政政策极有效,这可以在图5-5(a)上得到表现,相反,这时政府如果增加货币供给量,则不可能再使利率进一步下降,因为人们再不肯去用多余的货币购买债券而宁愿让货币持在手中,因此债券价格不会上升,即利率不会下降,既然如此,想通过增加货币供给使利率下降并增加投资和国民收入,就不可能,因此货币政策无效,这可以在图5-5(b)上得到表现,因而凯恩斯主义首先强调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的作用。Y1LMIS1ISOOY0Y0rYrLMISY图5-5(a) 财政政策在LM的凯恩斯区域无效图5-5(b) 货币政策在LM的凯恩斯区域十分有效LM1LM5、如何利用财政政策控制失业和通货膨胀?答:西方学者对财政政策的定义一般是:为了影响经济活动的总水平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人和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西方政府通常使用的财政政策手段主要有:改变政府购买水平、改变转移支付水平和改变税率等。 (1)改变政府购买水平。在总支出不足、失业增多时,政府要扩大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提高购买水平,以抑制衰退。相反,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不断上升时,政府要缩小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降低购买水平,以抑制通货膨胀。(2)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在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政府要增加社会福利费用,提高转移支付水平;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升时,政府要减少社会福利费用,降低转移支付水平。除了失业救济金、养老金等福利费用外,退伍军人额外津贴、为维护农产品价格对农民的付款、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限的长短等也常随经济风向而变动。(3)改变税率。税收是西方国家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而所得税在税收中又是所占比重最大的,因此,改变税率主要是改变所得税的税率。在总支出不足、失业增多时,政府采取减税措施,给公众多留一些可支配收入;相反,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升时,政府采取增税措施,给公众少留一些可支配收入。西方学者认为,减税可以增大总支出,因而是反衰退的重要措施;增税可以减少总支出,因而是反通货膨胀的重要措施。6、如何利用货币政策控制失业和通货膨胀?答:货币政策是西方国家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管理来调节信贷供给和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中央银行的主要政策手段是: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和改变银行准备率。(1)公开市场业务。所谓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的一种政策手段。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稳定经济的最经常使用的政策手段,也是最灵活的政策手段。当经济萧条时,应该使用扩张性货币政策,从而买进债券。当经济过热时,应该使用紧缩性财政政策,从而卖出债券。(2):改变贴现率。当经济萧条时,应该降低再贴现率;当经济过热时,应该提高再贴现率。(3):改变银行准备率。中央银行逆对经济风向改变银行准备率。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不足、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可以降低银行准备率。而当通货膨胀出现时,应该提高银行准备率。除了上述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和改变银行准备率三种重要政策手段外,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有时还采用一些次要手段,例如,道义上的劝告、选择性控制和证券信贷的控制,以及分期付款信贷控制和抵押信贷控制等。17章1试从IS-IM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答:见笔记。2简单的凯恩斯模型、ISLM模型、ASAD模型有何内在联系?答:简单的凯恩斯模型仅涉及产品市场,假设价格不变,利率不变,投资是常数,用乘数理论刻画政策效应。该模型对总产出决定和政策效应的分析实际上是总需求分析。ISLM模型坚持价格不变的假设,重点引入货币市场、利率变动、而投资是利率的反函数。该模型在利率可变情况下分析总产出的决定。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分析既保留了乘数效应,又加入了挤出效应。该模型也分析了货币政策效应。但是,该模型仍然属于总需求分析。 ADAS模型放弃了价格不变的假设。加入了劳动市场从而分析总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该模型在价格可变的情况下分析了总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决定。不仅分析了需求管理政策的产出效应,而且分析了它的价格效应;不仅分析了总需求,而且分析了总供给。3(1)为什么古典理论总认为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答:总供给曲线垂直的含义是价格变动不影响总供给,总供给经常处于充分就业水平。其原因在于工资的充分弹性或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保证了劳动市场经常处于均衡位置即充分就业。劳动的供求主要受实际工资的影响。在名义工资既定时,价格变动将引起实际工资变动,从而导致劳动市场的非均衡;或劳动供大于求,或劳动求大于供。由于充分竞争性,非均衡将导致名义工资变动,直至重新恢复到均衡。这样,实际工资恢复初始水平,就业从而产出恢复初始水平充分就业。(2)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答: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投入品价格不变。当投入品价格不变而产品价格上升时,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所做出的合理反应就是增加产量。每个企业都会这样做。所以,在投入品价格不变而物价水平上升时,总供给就会增加,这样,短期总供给曲线就向右上方倾斜,表明随着价格水平上升,总供给增加。(3)为什么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答:凯恩斯认为,短期内的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它意味着企业在现有的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数量的商品。在未充分就业以前,提高总需求只会增加产量水平,不会提高价格水平,在充分就业以后,提高总需求只会提高价格水平,不会增加产量。18章1.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有哪些?答: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主要包括再分配效应和产出效应。 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表现为: 其一, 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其二,通货膨胀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作用。一般地,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 通货膨胀对产出的影响:第一,随着通货膨胀的出现,产出增加。这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刺激促进了产出水平的提高。第二,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引致失业。这里讲的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产出和就业的下降。假定在原总需求水平下,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当成本推动的压力抬高物价水平时,既定的总需求只能在市场上支持一个较小的实际产出。所以,实际产出会下降,失业会上升。2.说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答: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指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由图中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图中的矩形为临界区域,即公众和政府可以接受的失业率和通胀率的最高限度范围。临界区域内的点(B点)则无需政府干预。而当处于A点时,政府应当适当牺牲就业来缓解通胀,使A向右下方移动;处于C点时,政府应当适当牺牲物价来缓解失业,使C向左上方移动。而当图中曲线不断向外移动并处于临界区域之外时,政府任何政策都无效,只能扩大临界区域,使公众接受更高的失业率和通胀率。3. 说明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答: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这种通货膨胀被认为是“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现用图 18-4来说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图 18-4中,横轴y表示总产量(国民收入),纵轴 P 表示一般价格水平。总供给曲线 AS 起初呈水平状。这表示,当总产量较低时,总需求的增加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在图 181 中,产量从零增加到 y1,价格水平始终稳定。总需求曲线 AD1 与总供给曲线 AS 的交点 E1决定的价格水平为 P1,总产量水平为y1。当总产量达到y1以后,继续增加总供给,就会遇到生产过程中所谓的瓶颈现象,即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备等的不足而使成本提高,从而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图 181 中总需求曲线 AD 继续提高时,总供给曲线 AS 便开始逐渐向右上方倾斜,价格水平逐渐上涨。总需求曲线 AD2 与总供给曲线 AS 的交点 E2 决定的价格水平为 P2,总产量水平为 y2。当总产量达到最大,即为充分就业的产量yf时,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全部得到利用。图18-4中总需求曲线 AD3与总供给曲线AS的交点E3 决定的价格水平为 P3,总产量水平为 yf。价格水平从P1上涨到 P2 和 P3 的现象被称作瓶颈式的通货膨胀。在达到充分就业的产量yf以后,如果总需求继续增加,总供给就不再增加,因而总供给曲线 AS 呈垂直状。这时总需求的增加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例如,图 181 中总需求曲线从 AD3 提高到 AD4 时,它同总 供给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总产量并没有增加,仍然为 yf,但是价格水平已经从 P3 上涨到 P4。这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不论总需求的过度增长是来自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或是来自政府需求、国外需求,都会导致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图见p513的1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