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践与创新.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75186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实践与创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教育实践与创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教育实践与创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http:/t.qq.com/tmxk_docin ;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教育实践与创新目 录卷首激情投入课改,理性应对挑战谭 蔚学校管理加强校务公开 推进学校民主建设 陈 珍加强学校法制教育 预防学生违法犯罪徐建兵教育理论如何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英语教学 余宪林试论在课堂探究学习问题形成中的教师行为 钱微达浅谈赏识教育 陈文娇教学研究整体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应用探微 张怀民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 张 琼对物理探究性教学误区的探讨 杨学切高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教师指导策略 钟苏昌课程改革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方案 谭 蔚新课程理念下地理素养教育的目标 钟有长高中新课程理念下的开放性备课 幺建鹏新课改下如何为学生创设历史设问平台 柴贺景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初三政治总复习 苏卫红创新教育中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几点体会 梁弘文浅谈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廖献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杨志鹏爱心探索需要、憧憬和自信之上的飞翔 邱秀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郑小蓉以宽容换真心 黄 洁才艺展示生命因你而精彩 黄妍妍首届十佳教学能手的教育感言 校本书系国家安全教育青少年发明技法高中新课程数学学习法厦门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指导手册校园园艺我们看见了什么中学生的灯谜制作与训练精妙的初等数学模型高中数学新课程拓展模块中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读本居住环境探究风水中的地理走进经典电影 战争篇砖因人而感动激情投入课改,理性应对挑战向国务委员汇报厦门一中课改工作谭 蔚编者按:今年7月15日,国务委员陈至立回母校厦门一中视察,看望当年的老校长、学长和同窗好友,并跟厦门一中领导进行座谈。本文是谭蔚副校长在座谈会上的发言稿。尊敬的国务委员、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校友:我主要汇报一下厦门一中近年来参加课程改革工作的情况。分两部分汇报。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二是目前正要进行的高中课程改革。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阶段,厦门市政府、市教育局十分重视。2001年,厦门市被列为全国首批38个课程改革实验区,我校又被市教育局确定为课改实验基地校。当年秋季开始,主要在初一年的历史、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中开展课改实验工作。2002年秋季,根据市课改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我校扩大了实验范围,课改实验工作在新入学的初一年各学科全面铺开。参加第一批课改的学生新学年将升入高三年,并将于明年六月初参加高考(刚才献花的那位学生就是第一届课改的受益者)。在实验中,我们在如何优化教学过程,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关注学生个性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已升入高中的两届学生学习情况看来,教师和专家们普遍认为:经过课改的学生与以往相比,学习的合作意识更强,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等方面也显示出更强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尤其是课堂教学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我们利用学校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建立了网上交互式学习平台SCHOOL.NET,许多教师建立了自己的虚拟课堂,师生间、学科间通过参与论坛讨论或互发短信开展互动式学习活动。我们还通过网络将课堂延伸到校际间协作学习,我们的学生通过网络与全国各地的学生们进行研究性学习。如探讨各地的饮食习惯、了解各地水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等。今年9月,福建省将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省政府和省教育厅领导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今年3月1日,省政府在福州召开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会议,对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进行了再一次全面动员和部署。汪副省长在会上特别强调“要高度重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它作为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按许多专家的说法,高中新课改是“重新洗牌”的过程,不积极参与这项工作的学校将会落后。因此,我校十分重视这次高中新课改。我校早在2004年就开始着手准备课程改革。我们从那时起,就有意识地不断利用各种机会对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进行相关培训。除了组织常规的“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外,我们有一个做法比较有特色:研训结合,培训带科研,以科研促培训。我们通过组织骨干教师开展相关课题研究,让全校每位教师都参与到其中一个或几个课题中,让全体老师在思考中提高,在实践中进步。我校还是省课改样本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评价课题组的牵头校。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厦门一中许多传统的理念与做法,都跟高中新课改相近或相吻合,一中的前辈们给我们留下的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使我们在新一轮课改中有了更加扎实的基础。如厦门一中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知名,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等,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倡导的。再如,我校的教师比较注重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许多教师不仅能上好常规课程,还能利用自身特长开设选修课,很受学生欢迎。现在我校已有数十门校本课程可供学生们选修,一些教师的校本教材水平较高,被出版社选用出版,构成了厦门一中校本课程书系。在厦门一中这样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里,我们一定能够比较快地适应高中新课改,并在未来的高中课改中有较大作为。目前,我们已经为高中课改做好了相关的准备工作,课改的各种方案已基本出台,高中教师尤其是高一年教师都已完成相关培训,教材、实验设施等也已基本到位。我们还为即将入学的高一年准备了较强的师资,全校12个学科的教研组长中,有10位教研组长将在这个年级任教,他们比其他老师对课改有更加深入的研究,由他们来担当第一届课改的先锋是可以放心的。暑假期间,我们的课改培训将进一步开展,培训内容将由理论探讨转向实战演练。如,我们将组织学科教师进行备课和模拟授课,对不同教材的同一节课或对同一教材的不同内容的处理方式进行操作层面上的探讨,让老师们提前进入角色。另外,新校区教室、实验室及其他场馆的设计也尽量考虑了开展新课改的需要,为进一步开展走班教学、合作学习等做好了准备。课改对我们是新挑战,也是新机遇。我们一定会勇敢面对、科学迎战,不辜负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希望。谢谢!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 谭蔚2006年7月15日加强校务公开 推进学校民主建设陈 珍 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几年的校务公开,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校务公开是学校规范化管理、促进发展的需要,是凝聚力、是促进力、是推动力。校务公开的力度,直接影响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决策和监督的积极性,同时也是衡量一所学校民主建设程度的重要指标。一、校务公开有利于党风廉正教育,推进学校民主建设。校务公开是学校内部管理的一项系统工程,内容涉及学校重大改革方案、学校基建、人事、教工奖惩、奖金发放、招生以及学校大宗物质采购等各方面,涉及学校的所有部门。它是检验干部能否公平、公开、公正办事,取得民心的重要手段。面对社会、教职工的监督和评价,领导干部惟有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倾听呼声,科学决策,才能赢得民心,才能带领全体教职工共谋学校发展大计。可以说,校务公开有利于干部改变工作作风,坚持走群众路线。“小事多通气,大事多商议,重大的事按程序”的严格议事规范程序,为有效防止暗箱操作、个别行贿者以可乘之机,从制度上预防和杜绝权利腐败的发生。在校务公开中,党政工各部门通力合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增进了干部的思想与工作交流,促进了班子的团结。此外,对领导干部收入、住房、公务费用、通讯工具使用情况,出国出境以及组织上认为有必要公开的事项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也有利于领导干部坚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信念。二.校务公开有利于拓广师德教育的渠道,提高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形成良好的教风和校风“校以师为本,师以德为先”。面对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教师的师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愈来愈显得重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是做好教职工思想教育工作的法宝。校务公开是连接学校与社会、老师与家长、学生与学校沟通的桥梁,有利于拉近领导和老师、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交流中彼此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信任,更多了一份支持,极大地促进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的“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通过职称评定的公开述职,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学会以人为镜,发现不足;学会欣赏别人、自我反思、自我成长,不能不说是新时期师德教育的好模式。通过向教职工征求学校改革方案,一方面让教工们深刻领会当家作主的真正内涵,另一方面有效地激发教职工爱校之情,从学校大局出发,共同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成了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教代会小组讨论热烈而有序,金点子不断,掌声不断;校园网上的教工论坛“情系你我他”,处处可见教师彼此的关心和鼓励;新校区的规划单位招标及方案的确定,牵动了每一位一中人。同学们通过校园网,感受着学校的点滴变化,分享着学校带给自己的一份荣耀,更增添了一份为学校美好明天而努力的决心。“校兴我荣、校衰我耻”已成为每位师生员工的座右铭,“内练真功,外塑形象”已化着教工们平时具体的实践。三.校务公开有利于信息化的普及,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我校是省内开通校园网最早的学校之一,自1997年12月开通以来,进入校园网查询已达178万人次。多年以来,学校根据校园网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查询方便等特点,要求各处室把校务公开栏公示的内容同时放到校园网上公示,并出台了厦门一中校园网资源收集与新闻发布规则,成立了校园网信息发布与管理小组,统筹学校信息收集、整理、发布和管理等工作。目前学校的行政管理已逐步向无纸化推进。在校教职工和一些到外地出差的本校教师每天只要打开自己的电脑点击校园网,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到校内的重要情况,而且还可以在网上参与讨论。如学校在网上开展的我为一中发展献计策大讨论,搞得有声有色,许多教职工在教学任务重的情况下参加了这项活动,学校共收到各种建议120多条。目前,学校的工作安排、继续教育、学校重大改革方案的征求意见、校运会报名、职称申报网上提交等都实行了网络管理。学校的办学、新校区的建设,几乎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学校都及时在校园网上公布,主要的事项有:收费;招生事务;学生管理(如困难学生经济补助金人员的确定);(4)财务管理;(4)工程建设项目;(5)干部提拔、党员发展;(6)教职工奖惩;(7)奖金发放;(8)大宗物质采购;招聘教师;(9)学校接受上级验收和评议等。校务公开网络化管理,带动了教职工学习网络知识的热情,学校现教中心的网校学习,经常因老师的要求增加班次。掌握网络技术,学会交流和沟通,上网关心学校的发展、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已成为厦门一中教职工每天的工作之一。在一中,谁不会电脑就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一中人”。校务公开网络化加快我校信息化校园的建设,也提高了干部的整体综合素质。加强学校法制教育 预防学生违法犯罪徐建兵抓好学校法制教育,是贯彻邓小平同志“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的要求和具体体现。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强。从小培养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我校在预防学生违法犯罪工作中,结合普法工作,全面贯彻中央综治委、国家教委、司法部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学校法制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加强教师队伍的法制教育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是实施以法治校的关键。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将法制教育作为师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教师的继续教育中。要建立定期学习制度,要有学习计划和学习要求,要对教师进行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的考核。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赋予教师的七项义务,使广大教师知法、懂法,提高法律水平,强化依法执教观念,防止有损教师形象和教育原则的言行发生,发挥教师垂范作用,为法制教育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对新聘教师,上岗前必须专门进行师德和法制教育。学校还可以通过剖析教师队伍中违纪违法的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以进一步强化教师的法律意识,提高教师学习法律的积极性。教师法律素质的提高,将影响学生的法制观念,对学生学习法律、应用法律是一个无声的动力。二、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学生防御不良因素侵蚀的能力,为实施以法治校创造前提条件。学校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努力使“传道”寓于“授业”之中,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人生观、价值观及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并接受浩然正气的熏陶,壮丽人生的激励,高尚情操的感染,美好心灵的启迪,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养成端正的品德和优良的作风,进而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始终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寓于各项活动中。如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板(墙)报、橱窗对在校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坚持每周一举行“国旗下主题班会”;每年清明节到烈士陵园扫墓;每年十月一日举行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树爱国之情,立报国之志,勤奋学习,立志成才。三、强化机制 规范约束认真执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中突出三个字。一个是“严”,各种制度非常严格,学生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一滴不漏、始终如一。其次是“细”,表现在时时处处有规章制度,都有规范要求,规范要求还表现在“事事处处”:在校园、在家庭、在社会都有规章制度。三是“实”,学校对学生行为习惯和日常纪律 实行“双线管理”:一线是学生的自我管理,一线是班主任、学校规章制度的管理。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在教育教学中,我校将预防未成年犯罪教育纳入了学校工作计划,一是强化课堂教学主阵地,渗透法制教育。通过法制教育课,为学生传授民法通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条文。二是与政治课相联系,使学生了解法律方面的初步知识,定期聘请综治副校长、法制教育辅导员作接近学生实际的法制报告。三是组织学生到公共场合进行普法宣传,参观普法图片展览,积极参加各种法律征文活动。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增强了法制意识。四、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控制和调整能力,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初、高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变化幅度较大的时期,而且中、高考升学压力特别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也特别大,学生极易误入歧途。为此学校把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设心理咨询信箱、心理热线,开展咨询活动,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设专职和兼职心理学教师,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学生具备了稳定、健康的心理素质,成为学生心中一道坚固的防线,有效地遏制了犯罪行为的发生。加强学生心理研究,预防学生违法犯罪。为了有效地预防学生犯罪,学校注重研究掌握学生走向犯罪道路的一些先兆,采取积极预防对策。对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纪律松懈、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同学,学校实行帮教制度,学校成立帮教领导小组,对心理有障碍的同学,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定期找学生谈心,防止学生心理失衡和过激行为发生。五、学校法制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主体,学校是学生法制教育的主要阵地,为了深入贯彻依法制国的基本方略,应促进学校法制教育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一)巩固和完善法制教育要采用法制教育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法,确保将法律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注重增强学习效果,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二)加强学校与家长在法制教育方面的沟通,强调法制教育的综合性,扩展法制教育空间。提高家长的法律素质,充分发挥家庭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作用。(三)重视教师队伍的法制教育,提高教师的法制观念和法律责任。使教师即教书又育人,在依法办事方面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四)建立法律教育责任制,确保各个阶段学生普法任务达标。对主要法律知识要考核,做到量化。主要有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兵役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国旗法、国徽法、环境保护法以及禁毒、禁贿、禁邪教等法律法规知识,以提高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学校的职能是向青少年传授文化知识,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同时还向青少年传授先进的社会意识,法制意识和社会道德,培养他们的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预防学生违法犯罪。总之,青少年是国家的财富,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家庭、学校、社会各界能力合作、齐抓共管、共同携起手来,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筑起一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钢铁长城。如何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英语教学余 宪 林一、什么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结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最早提出者是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认为,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以发展,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个性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认知个体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斯滕伯格、卡茨等人对建构主义理论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做了认真的探索。建构学习的含义与学习的方法。 关于学习的含义。什么是学习?学习就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而且还要求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学生如何就这四大要素来帮助自己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呢? 1情景:学习环境中的情景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新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教师必然对新教内容进行情景设计,学生要对新创设的情景给予充分的理解,利用教师提供的多种手段或媒体,使自己置身于这种情景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学习者自然地要用所学过的语言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看法、设想或者是疑问。这种疑问可以是关于语言情景方面的,也可以是语言表达时遇到的各种障碍,或是自己有感而发的感受及设想。学生最好尽可能全面地用英语倾诉出来。 2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包括与教师的协作,与同学的协作等。 每当教师启发时,学生应积极与教师协作,自发地通过教师作为中介来获取知识。如: 围绕教师所提的问题,全神贯注地思考,认真地对待,积极地回答。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了解学生掌握了多少,掌握到了什么程度,还要讲授哪些知识,强调哪些。 3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学习者如果能充分把握这一点,那么对英语的听说以及对知识的温故而知新会有相当大的帮助。 4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深刻的理解。这反映在英语学习上便是要充分理解所学的新的知识点、句子结构、正确语法等,而后将其并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如:我利用一节课整体理解课文。这一节课中学生要能复述课文,并且归纳本文的德育目标,提高自己的素质。 第二节课整体处理学生不了解的重点词语、句型,利用测验的形式检查具体的字、词等是否能灵活运用;然后发一份阅读材料“Albert Einstein and His Driver”(172字5个问题,要求学生5分钟之内完成)。 第三节课做一套同步训练题,包括单项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2篇,学生能自动检测是否掌握了该单元的重点。 由上所述“学习”的含义可知,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因而,死记硬背不会达到最佳效果。 (二)关于学习的方法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学生要成为学习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必须注意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方面发挥主体作用: 1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2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学生要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材料; 3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思考。 教师要成为学习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必须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方面发挥指导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利用每节课的前10分钟左右的时间复习与本课的新学知识的相关内容,起承上起下的作用。 3教师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与交流)。 二、建构主义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教学模式,语言教师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运用语言的情景。那么如何创设语言情景呢?可利用多种手段或媒体(投影图片,挂图,录像,声音模拟等)来创设语言情景。学生置身于这种情景之中,在教师的启发下便会情不自禁地想用所学过的语言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看法、设想或者是疑问。这种疑问可以是关于语言情景方面的,也可以是语言表达遇到的各种障碍,或者是自己创设的由感而知的与主题有关的感受及设想,由此与主题相关的诸多内容也逐渐地丰富起来,学生也应尽可能全面地用语言倾诉出来。这时,程度好的学生应尽情表现(提问、回答、描述情景等),其他的学生注意听、学习、模仿。在教师适当引导下,程度好的学生应该进一步挖掘出问题。这部分学生表现完了以后,中等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大增,也应该积极地来发表意见。经过这两轮的演示,程度差的学生此时也基本上能掌握一些词语了,也可以进行基本语言的操作了。这时,教师或一个程度较好的学生提问,差生回答。这样,差生在较好的学生的主动带领下可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这是个协作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全体学生都应该踊跃参加,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口语能力和信心。 学生对要学的新语言和对自己不会表达的语言心中有数了以后,教师需在所创设的情景中清楚而自然地说出新的语言,接着迅速检查以确保学生都能理解。学生应认真思索,给出暗示,以便让教师知道是否继续深入。新的语言介绍完毕,学生应该快读对话或文章,由教师提问设计好的问题,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回答,以检查其阅读的速度及质量。下一步学生提问难点,教师来解答;而后教师进一步提问,此时对重点、难点作一些解释,必要时用汉语。(这部分用时大约10分钟) 如何对已经没有了疑难的新文章进行操练?此时,教师便变成了“乐队的指挥”,先集体后分排,或集体女生男生等形式。总之,先人多后人少最后到每个人都会说(用时约10至15分钟)。练习阶段,学生尽可能用语言表达实际的意义,这需要做许多实际性的练习。教师逐渐减少对学生的控制,学生应开始试着独立运用语言。对于对话课,教师重新创设类似快速阅读,对文章中出现的已学过的词汇、语句、语法等要及时巩固练习。 一堂课可主要设计以下几个步骤: 1创设情景学生 2置身于情景中学生 3介绍语言点教师 4操作学生 5练习学生 以上五大步骤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指挥。试论在课堂探究学习问题形成中的教师行为钱 微 达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学习方式。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以单纯接受的方式为主,更多的是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结论,养成机械记忆学习结论,被动思维的学习习惯。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途径。探究性学习过程大致分为:形成问题,收集实证,提出假设,推断验证,获得结论,交流和评价等环节。其实践形式也是多样的,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中学教学仍以课堂教学为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转变教学行为,改变学生单纯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实践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并积极引导学生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在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探究性学习过程可能会出现多次,而这一节课中的探究学习也可能是教材这一章节中或是学期甚至学年教学,即一个上一级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步骤与环节。无论是在大系统还是小系统中进行探究式的教学,要确立探究任务,问题的形成是探究学习实施的前提。为此,在课堂探究学习问题形成中,教师应承担起探究环境营造者,认知矛盾的诱发者,学习积极心态的激发者和维护者的角色。一、探究环境的营造者课堂上营造探究的环境,就是提供给学生培养和发展创造能力的氛围。要求教师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由于探究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协作、交流、表达贯穿于其过程中。在这里,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本身就应将自己视为在课堂探究学习过程中的“普通”一员。略有不同的仅是教师还是这一过程的主持人。教师这一角色的转变将有利于使学生在较为宽松的气氛下进行学习,思维有一定自由的空间,能够联想或反思,并敢于、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这都将有利于课堂探究问题的形成,使学生进入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应用知识、获得情感体验的过程中。二、认知矛盾的诱发者为了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探究,生成探究任务,首要的是让学生能发现和意识到问题。问题是一种认识冲突。在生成一个探究任务时,学生能否发现问题,关键是要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教师应积极地使学生当前学习内容与他们原有的认知水平发生矛盾。当然,教师尽可能不直接点明矛盾,而应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每堂课上将要学习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未知的领域,而教师则可以处在高处决策和把握。教师在自己先前的学习中已系统地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并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理性总结。但教授的时候,教师却不应只将自己的理性总结抽象地直接灌输给学生,这看似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实却恰得其反。教是为了不教。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没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了。在这点上,教师完全可以因为知识对学生来说的未知性而设立适当的情境,转变自己说教者的角色为学生认知矛盾诱发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发而不是被动地进入知识殿堂。在课堂进行探究学习的问题形成中,教师应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接触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意识到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产生探究的内驱力,继而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作为学生认知矛盾的诱发者,教师应精心设计引导并善于捕捉和把握学生产生认知矛盾的时机。也就是,当学习者用原有认知对新的学习内容评判引起“不能确定”或“不和谐的、不完美的”或“不正确的”认知矛盾时,教师要能诱使学生发问或提出恰当的问题以生成探究任务。三、学生学习积极心态的激发者和维护者在课堂实施探究性学习,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转变才能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要转变教学行为,教师自身观念和心态则需要不断地调适,从专权的统治者角色转变为合作式的领路人,不断激发和维护学生学习的积极心态。为做到这点,教师应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想自己处于学生的思想状态中,估计学生的学习能力,预先考虑学生对新内容的反应,想象他们对原有认知的适用,考虑学生的认知矛盾是否能自发地产生或需怎样的诱导程度等等。因为在学生还不知道他们能够达到什么目的的时候,教师能够明确地预见,所以教师尽可以在课堂上扮演领路者的角色。设想,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着群体中,教师完全可以成为最优秀的“学生”。把自己当成是学生的同伴,一起进行探究过程。发问和诱导发问应是积极地,渴望地。当学生中出现了较好的问题时,应鼓励学生提出;当问题提得太大时,教师应先欣喜地加以肯定并适当缩小范围,如将“为什么”的问题转变为“怎么样”的问题;当学生提出不恰当的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评价并理清其思路,时时把握探究学习的方向。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应以自己作为探究的一员的积极心态去感染激发学生,并以同伴式的角色去维护他们,不断利用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胜任感(求成欲),互惠心(互助欲),做到激化、维护、导向相辅相成。总之,教学中为生成设计的探究任务,从一开始教师的教学行为就要发生转变。在探究问题的形成中,教师转变教学行为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无疑是继续探究学习其他基本环节的前提条件,也是探究性学习方式在课堂中实施而不拘于形式的保证。以上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在课堂探究学习问题形成中教师行为的思考,开展探究性学习最根本的目的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而教师的教学行为首先要发生转变才能引起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当然,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学生在长期应试教育形势下已形成的被动学习方式使一部分学生还不能适应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上的实施,就此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以及给学生一段时间的适应期。浅 谈 赏 识 教 育陈文娇一、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每一次半期考或期末考结束,学生总逃不过一项作业自我小结。但每当我读完这些小结时,心里总产生一种深深的自责与忧虑。因为看到的绝大多数是一些消极的评价,不管考得好的还是差的,开头的第一句都是:这次的考试很不理想,接下去便是分析、忏悔,然后是下阶段要如何如何。一个感觉,他们对自己的缺点、不足分析得淋漓尽致,而对自己的长处、优点似乎没去想,考得确实差的没话说,可是那些考得好的也一样在检讨。尽管每个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不一样,但也反映了一个问题:自信的缺乏在我们学生当中存在的比例是比较高的。这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变得没有主见,干什么事总认为我不行,无法接受生活的挑战。二 、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在这段初为人师的日子里,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在逐渐成长,但有时不小心也会掉进老师们常陷入的一个教育的误区,对自己本班的孩子期望值总是很高,因而在教育学生时,往往批评多于鼓励,同样的一件事情,在其他班级往往是鼓励,而对于自己班级则是你们做得还不够,还要努力。这种方法对于一些好生可能效果不错,能够不断的激励他们前行,戒骄戒躁。但对于一般及中下的孩子,则很容易打击他们的自信与积极性。有些老师甚至经常用一些刺激性的语言,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例: ”“讲了几遍的题还不会,真是对牛弹琴。”“看人家学生怎么怎么好,你们以后怎么办?” “跟你讲了多少遍,还改不了这个毛病,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本来教师想通过揭学生的痛处,来唤醒学生,这种心情可以理解,殊不知现在的孩子个性都很强,这样做他们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自信心也倍受打击,效果恰恰适得其反。因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觉得有必要引进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以适应当代教育的需要。三、一个极具教育启示的事例我国老一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个“四块糖果”的故事,在教育界传为佳话。当时陶先生任育才小学校长。一天,他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禁止了王友的行为,并要求他放学时到校长办公室。放学后陶先生来到校长室,见王友已等在门口。陶行知立即掏出了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当王友怀疑地接过糖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往王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同学。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哭了,“你打我两下吗,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同学呀”陶先生满意的笑了,他随即陶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为你正确的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果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谈完了。”老前辈的教育事例给了我启示:赏识成功的教育。即对于那些孩子,要竭力去寻找他们的“优点”,哪怕是沙里掏金,哪怕是用高度的放大镜,即使他们的缺点很多,但仍要对那些微不足道的优点,出自真心的去赞扬,去鼓励。这样才能撼动他们的灵魂,激发他们拼搏的勇气。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更何况是正在成长的孩子呢!四、赏识教育的作用1.赏识教育,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错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心理压力较大,自卑、自责、不知所措。这时,他所需要的是理解、安慰。比如在本学期,我发现本来考试从不偷看的艳秋在最近的几次考试中总是忍不住的向学习较好的同桌偷看。而且在科任老师的警告下也无济于事。有一天,我叫她放学后到办公室来。她准时来了,而且一开始就很激动的说:“老师,我真的是忍不住要看她,我自己也不想啊,可是”“知道为什么很想看她吗”我呢,就势引导,帮她找原因。我先表扬她的一些优点,比如学习很踏实,为人真诚,热爱班级体,以及同学们对她的评价相当不错等等。先消除她的负罪感及自责的心理。然后再分析她这学期以来的学习状态,似乎学得比较乱,上课的时候也比较会走神,因而考试的时候自信不够,而又担心成绩差了同学、老师会笑话。讲完之后我看了她,她默认的点了点头。然后我又讲了作弊的负面影响。不仅影响了同学、老师对她的印象,而且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压力,欺人欺己,况且又不能解决问题。最后,她很认真的对我说:“老师,下午刚好要考数学,我就从今天开始做起。”下午的考试,我留意了她,表现相当不错。后来她跟我说,这次考得很惨,不过心里确是踏实的。我又鼓励她不要急躁,慢慢赶上来!她给了我一个自信的微笑。说实在的,我感到很欣慰,我在想,假如我当初是气势汹汹的跟她讲,结果会怎样呢?2.赏识教育能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禀赋差别并不很大,但他们最后的成就都会大相径庭。这一方面来自于他们各自的家庭教育,另一方面则来自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影响与教育。在一个班级,每个学生各有特点,老师的博爱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因为这博爱的基础是能欣赏每一个学生,能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从而挖掘其潜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发挥。陈见知,一个一拿到课本就提不起劲的学生,动手能力却相当的强,画画也非常棒。原先大家只知道他成绩不怎么样,又比较内向,因而也很少人去注意他,但在一次的黑板报中,宣传组的请他帮忙画画,记得那一期是运动专刊,他画的两幅画相当的经典,一下子就吸引了全班同学甚至隔壁班级的同学,那次的黑板报获了奖,从此大家对他瓜目相看。我呢,也利用这个机会表扬了他,后来又通过与他父亲交谈,得知他在动手能力这方面也相当不错。我在想,其实这是一个头脑相当不错的孩子,可是为什么对学习就是那么头痛呢?一个就是兴趣,还有就是信心的问题。那时刚好是学校科技节,有一项是历史模型比赛,每个班至少要有一个作品,我第一个就想到他,后来他不负众望为班级夺得一等奖。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出黑板报,招贴画比赛,见知为班级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大家一提起他,都是充满骄傲和自豪的。而那段时间里,我也不吝我的表扬与鼓励,并在课后多次与之谈心,希望能够因其趣导其学。他的自信也一天天的在增长。成绩进上来了,尽管不是很明显,但是在上课的时候看到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我相信希望就在不久的将来。3.赏识教育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耐挫力。 由于赏识教育是不怕失败的教育,敢于放手,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磨炼,给其勇气,鼓励,使其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并顽强地站起来,这一次次的尝试,无形中发展了学生的独立性、承受力,使学生能在失败中善于总结、分析,而不是在失败中倒下。 五、赏识教育的操作1.课堂教学是赏识教育的重要场所。学生的大多数文化知识都来源于课堂教学,在校大多数时间也都在课堂上接受老师的教育,所以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培养优秀学生的重要因素。其中,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要学会赏识学生。我是一名物理教师,物理教学有一大特点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实验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操作行为,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操作欲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作为老师,要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要不怕学生出错,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学得主动,同时还可能会取得意外收获。当学生有更好的方法时,作为老师应虚心向学生学习,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参与性,成为学习的主体。而对成绩较不理想的同学,更要多发现他在课堂上的每一点进步,使他的兴趣得到提高,主动性得到发挥,避免使他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2.赏识教育要求老师能多深入到学生及学生家庭中去。 赏识教育并不光是说几句漂亮的话,它要能点亮学生内心的火花。所以实施赏识教育要求老师能多了解学生,到学生中去,随时捕捉学生的一些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同时对学生要进行连续性的观察、了解、帮助,认真发现他的每一次进步。另外要得到家长的配合,以达到家长、老师教育的一致性,共同搞好教育工作。但在实施赏识教育过程中,也要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正确对待成绩和不足。 此外,赏识要正确客观地分析,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要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而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否则,不仅对该生本人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会影响周围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赏识的一种虚伪性,同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度。同样赏识不能过度,这样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会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稍遇不顺就会一蹶不振。同时赏识要因人的性格而合适操作。例: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适当赏识,同时要多提新要求,克服不良习惯。 总之,在大力推广教育改革的今天,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已是势在必行。教师苦教、学生死学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赏识教育成为教师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 整体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应用探微张 怀 民关键词 整体教学法 英语教学传统的英语教学法多采用分段讲授法,即教师列举大量范例对课文中出现的语言点逐词、逐句地讲解,这种教学法容易使学生被动地跟老师“转”,以至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主动性,不易从整体上把握课文,面对一篇新课文,学生普遍似感“云深不知处”,在传统英语教学中已成“顽疾”。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整体理解课文的能力,如何医治这一“顽疾”,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认为:整体教学法是医治这一“顽疾”的“良药”。整体教学法就是把课文作为整体来教学,即把语言、词汇揉进课文教学中,使学生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抓住课文主要脉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整体教学法强调文章信息的整体输入和整体接受,有利于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从而有利于造就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本文就整体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作一探讨。一、消除词汇、语法障碍及预习课文-这是实施整体教学的必要前提大纲明确指出:“课文必须当作一个整体进行教学”,课文综合体现了语言、词汇和语法几方面的功能,是进行语言知识教学和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的综合材料。实施整体教学,首先,教师须要求学生课前做好两项工作:(1)消除词汇、语法障碍,(2)预习课文。消除词汇、语法障碍-集中识词和语法超前集中学习,即在学期初就要求学生将本册书的生词和语法做第一轮掌握,为学生整体学习课文消除词汇和语法障碍。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可利用“反复循环法”,让学生反复使用和操练已经超前记过的单词、语法等,以达到对超前识记的巩固和强化作用。预习课文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有效手段。为提高预习的实效性,预习前,教师须按照粗读-通读-精读这些不同层次的阅读步骤布置相对应的思考题。在粗读课文时,可以设计几个简单的Yes or No的问题。在通读课文时,可以设计类似Note Making和True or False等一些与细节有关的课文信息方面的问题。在精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些Reference练习和综合归纳性的问题。 以Senior English Book II B中Unit 13 “Albert Einstein”为例,粗读时的问题设计:1. When and where was Einstein born?2. What was he given for his scientific research in physics in 1921?3. Did Einstein care for money?4. When did he move to the USA?通读时的问题设计:1. 完成lesson 50中的Part 2, Note Making.2. How did Einstein manage to study at university in Switzerland?3. Why was the period between 1905 and 1915 an important one for Einstein?4. What else did he work for besides his scientific research?5. Why was he so fond of music?精读时的问题设计:1. Write out the main events which happened to Einstein in the following years:(1)1897 (2) from 1895 on (3) 1905 (4) 1921 (5)1933 (6)1940 (7) 19552. Which words or phrases do these words stand for?(1) himself (2)it (3) there (4) that (5)where (6)one (7)which3. What can we learn from Albert Einstein?通过预习,学生初步掌握了文章大意,能解决的问题在预习过程中得以解决,不明白的问题通过教师的讲解达到融会贯通。预习不仅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二、简介文化背景知识及课文大意-这是实施整体教学的先决条件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不同的价值信仰观念,不同的思维方式,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心理和行为,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简述课文内容,对学生是一种感知过程,无论是科普文章,还是小说,人物传记等,都可以按照课文中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或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用图表等形式将课文中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有机地勾画出来,使学生清晰地把握课文脉络,便于整体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讲授Senior Book I B 中, Unit 22. “Britain and Ireland” 这一课文时,首先将一张英国地图展现给学生,教师根据地图所示,简述课文内容,这样学生对课文中所提到的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威尔士之间的位置关系便一目了然了,课文主要内容也记忆深刻,从而避免了枯燥感,进而产生畏难情绪而厌学。而通过课文整体教学,呈现课文所承载的画面,讲述有趣的故事,传递全新的信息,学生学习英语就不再是个沉重负担,而是自发的、自觉的行动。三、启发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的语言点-这是实施整体教学的核心部分语言学家Michael west曾说:“语言教师最大的缺点和失败是他们说得太多,他们靠组织课堂而不是靠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其结果是学生什么也没有学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高考学生试题不仅测试学生的基本知识,也测试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语景运用能力,尤其是NMET测试把阅读能力的考查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完型填空、阅读理解、改错和作文等题型来达到测试能力的目的,所有这些题型都要求学生把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在理解理课文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语法、语言点的归纳总结,既加深课文的理解,又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同时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得以培养。启发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语言点,教学中应注意四个问题:1.印发教学参考资料,让学生通过自学将重点和难点整理、归纳到学习笔记里。与现行的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突出了词汇和语法的重、难点。文字说明言简意赅,例词例句精而易懂。高中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学,教师不必费尽心思做重复的讲解,只要引导学生如何归纳整理即可。2. 让学生找出预习过程中不明白的语言点并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同时在课堂上让其他同学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仅作必要的补充和订正。教学中,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又促进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3. 将重点词组和句型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找出课文原句并用该词组或句型造句。课文原句是语言点的最佳范例,通过找出课文原句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学生若能在理解课文原句的基础上造句,便说明他们对于该词组或句型已基本掌握。4. 精选几个测试题,检测学生对词汇和语法的掌握情况,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则根据这一教学反馈,采取相应措施,给予及时补缺补漏。四、熟读、复述及改写课文-这是实施整体教学的重要途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熟读每一篇课文能使学生增强语感,掌握地道的英语。根据关键词的提示复述课文,既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又能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改写课文,不但培养了书面的表达能力,而且复习巩固和运用了所学句型和短语,真正达到了“运用”知识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