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学案与练习案(郑小莉编).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61001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囚绿记学案与练习案(郑小莉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囚绿记学案与练习案(郑小莉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囚绿记学案与练习案(郑小莉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课囚绿记 陆蠡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理清结构,体会象征手法的特点。2.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关键词圈点批注,欣赏品析,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3.理解作者对“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的赞美,对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的赞颂。【学习重难点】1.体会散文“形散神聚”“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写作特点,理解托物言志的象征写作手法。2.体会作者在散文中寄托的感情,散文的内涵美及其象征意义。【自主收获】一、认识作者 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幼时有“神童”之称。抗日烈士,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他的散文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通过对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淳朴的优良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颂赞,表现出作家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可贵品格。在艺术上,那乡野泥土的气息,忧郁动人的故事情调,优美清丽的文笔,形成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文笔缜密、醇厚,感情深沉、诚挚、朴实。代表作品:散文和散文诗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从一介书生到抗日英烈,34年短暂的生命有如燃烧的流星,划过漫漫夜空,爆出了美丽耀眼的火花。二、了解背景 囚绿记这篇散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困居已成“孤岛”的上海,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来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三、积累字词1.在括号中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袅 娜 ( ) 瞥 见 ( ) 婆 娑 ( ) 蕈 菌 ( ) 猗郁 ( ) 移 徙 ( )涸辙之鱼( ) 妖童媛女 ( )急不暇择( ) 揠苗助长 ( )2. 解释词语。猗郁: 涸辙之鱼: 急不暇择: 揠苗助长: 烽烟四逼: 3. 辨析近义词误解曲解误解:错误的理解 。曲解:不顾客观事实或歪曲原意,作错误的解释。 甄别鉴别甄别:审查辨别;考核鉴别。 鉴别:通过仔细观察加以辨别。消失消逝消失: 事物 逐渐减少以至没有,或人或事物 由近及远逐渐到看不见;不复存在。 例如:乳酪消失得无影无踪 小李消失在雨幕中。 消逝:声音、时间等慢慢逝去,不再存在 例如:随着时间的消逝 。4.补写下列诗句的对句。 ,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日出江花红胜火, 。(白居易) ,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碧玉妆成一树高, 。(贺知章)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 ,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合作探究】一、熟悉课文本文围绕哪个字展开的?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答案并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动宾短语概括)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 绿(1 - 4) 绿(5 - 7) 囚 绿(8 - 11) 含深情 绿(12-13 ) 绿( 14 ) 二、文本分析1.课文既然划分为觅绿、赏绿、囚绿、释绿和怀绿五个层次,可为什么作者给文章命名“囚绿记”? 2.绿枝条日见憔损,“我”却不愿意开释它,如何理解这种“魔念”? 3.小组合作探究,赏析疑难妙句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审美鉴赏】本文在写作手法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文中以“绿”为歌咏对象,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佳作片段】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地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选自朱自清绿)练习案【巩固练习】一、语言表达1.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 ) A.瞥(pi)见 涸(h)辙 脉(mi)络 B.茎(jng)叶 淅(x)沥 婆娑(su)C.葱茏(lng) 蕈(din)菌 猗(y)郁 D.镶嵌(qin) 揠(yn)苗 摺(zh)叠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是( )A.著名的雄辩家,在辩论时常常无所不用其极,或巧妙设喻,或巧设圈套,逻辑严谨,酣畅犀利,让对方无从辩驳。B.同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如果说,孔子给人的感觉是仁者的谆谆教诲,那么孟子给人的感觉就是口若悬河,机智而雄辩。C.易中天讲三国时,不时串用“CEO”“民营企业”等现代词汇,这些词汇的串用让他把枯燥的学术讲得生龙活虎,引人入胜。D.从纯文学的角度来讲,“90后”的作家的作品确实还显稚嫩,与那些真正有实力的作家相比,“90后”的作家确实只能望其项背。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B.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C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D.智能电视的推出颠覆了人们心中电视机只是用来看节目的传统观念,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电视上网进行一系列的社交、娱乐活动。 二、阅读鉴赏怀念陆蠡 陆蠡因为留下了海星竹刀囚绿记三本散文集,翻译了不少外国书籍,而被誉为“绝代散文家”。他更是一位崇高的爱国主义者。1938年,芦沟桥事变第二年,陆蠡来到已沦为“孤岛”的上海,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他坚持斗争,出版了大量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抗日书籍,引起日本侵略者的注意。1942年4月13日,上海中央巡捕房和法租界巡捕房联合派人到出版社,拿着陆蠡的照片,指名要抓人。这时陆蠡恰好外出,巡捕们便入内翻箱倒柜大搜查,最后带走了两个人和部分书籍。陆蠡回来后,为了营救被抓走的两位同事,找巡捕房交涉,当即被拘捕,不久转到日本宪兵队。在日本人面前,陆蠡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据说,有一次日本人提审陆蠡:“你爱不爱国?”陆蠡坦然回答:“爱国。”又问:“你赞不赞成南京政府(指汪精卫伪政府)?”他毅然回答:“不赞成!”再问:“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把中国征服?”他断然答道:“绝对不能征服!”一字一句,气壮山河。 后来,陆蠡没有了音讯。他的亲友四处寻找,多方营救,终属徒然,他就这样在世界上永远地消失了。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人们似乎忘记了这位杰出的天台人。但陆蠡在文学史上留下的业绩,不会因时间而消逝。我们应该重新认识陆蠡,重新认识他那带着浓郁乡土味的优美散文和独具个性的人格魅力。 据说,陆蠡从小便显示出不同凡响的聪慧,有神童之称。7岁时,县知事到学堂视察,命陆蠡作文,他面无难色,略作思索,便提笔成文。知事阅后,大为赞赏,当即掏出随身携带的所有银元,奖励陆蠡,一时传为佳话。后来知事升至台州府任职,便向陆蠡父亲提出带陆蠡到台州府读书。陆蠡12岁时,又由耶稣堂一位姓邵的先生带到杭州教会学堂惠兰中学补习英语。第二年,跨越初中,直接考入之江大学附属高中部。从此,陆蠡从平桥小镇走向外面的世界。以后,陆蠡相继进入杭州之江大学、上海国立劳动大学读书,完成学业后先后在福建泉州平民中学、上海南翔立达学园、临海回浦中学任教,后来再到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 在走南闯北的二十多年里,陆蠡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散文,这些散文表达了他向往光明、追求快乐的美好理想。在三十年代的散文家中,陆蠡的散文最是奇丽明朗,清新可诵。他的散文有许多写到故乡的山水,是天台山的神秀山水给了他聪慧和灵气。故乡的山水、童年的回忆,一直是他创作的源泉。写到故乡,陆蠡的笔端总是满蘸着深情。 陆蠡是一个地道的天台山人,他的血脉中涌动着天台山人特有的激情,这不仅体现在他的散文中,更体现在他的为人品格上。忠诚善良,讲义气,富有正义感,不趋时媚俗,有一副热心肠,为朋友可以赴汤蹈火。天台人所应有的优点,在陆蠡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平时,陆蠡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只知默默耕耘。但在关键时刻,总是挺身而出,即使是在日本侵略者的淫威面前。诗人柯灵说:“他不趋时,不阿俗,切切实实,闭门劳作,殷勤地献与世人。他是淳朴的,一个地道的山乡人。这点淳朴使他在品格上显得高,见得厚,也正是他能默默地为祖国献出生命的根基。”在他失踪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许多熟悉或者不熟悉他的人,一直不停地写纪念文章,最为敬仰、最为赞道的是他的崇高心灵和无私品格。巴金先生在怀念他的文章中深情地写道:“我认识不少人,好的和坏的,强的和弱的,能干的和低能的,真诚的和虚伪的,我可以举出许多许多。然而像他这样有义气、无私心,为了朋友甚至可以交出生命,重视他人的幸福甚于自己的人,我却见得不多。古圣贤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可以当之无愧。”这样的评价,可能在巴金先生的一生中再也没有献给过第二个人了。 陆蠡虽然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伟人,但他是一个真正有骨气的天台人,他以自己34岁的生命在天地间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我们的时代需要陆蠡的精神,需要陆蠡那样的硬气和实干,需要那种知难而上、百折不挠的信念。陆蠡的精神和他留下的绝妙文章,任何时候都是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与陆蠡的成就和历史地位相比,我们对他了解得太少,宣传得太少,研究得太少。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应该由我们去继承和发扬。(文章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陆蠡从小聪慧过人,有神童之称。他文思敏捷,深受县知事的激赏。12岁时到杭州补习英语,从此从平桥小镇走向外面的世界。B.日本人审问陆蠡时,陆蠡的表现是“坦然”“毅然”“断然”,他态度明朗,回答斩钉截铁,正义凛然。一字一句,可谓气壮山河。C.陆蠡被巡捕房拘捕之后,不久便被转到日本宪兵队。后来,亲友四处寻找,多方营救,陆蠡终无音讯。他应该是死于日寇的屠刀下。D.巴金对陆蠡有很高的评价,他对比了自己所认识的很多品德、才干各异的人,认为像陆蠡这样有义气、无私心的人,再无第二个了。E.在陆蠡34年短暂的一生中,他经历了从求学、任教、主持出版社工作到牺牲狱中的历程,用他的生命在天地间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2.陆蠡的“硬气”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_(3)我们为什么要“怀念陆蠡”?请简要分析。_3、 表达交流1.某中学校刊的一个栏目选定了以下四篇文章,请你为该栏目拟一个恰当的标题。要求:参考下列任一题目的结构进行概括,不超过15字。诚信为你带来幸运善良是你快乐的源头节俭使你安稳无忧宽容让你成大器 2. 仿照下面的例句的形式,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再写两个句子,要求必须符合例句主旨。例句:阅读屈原,就是在阅读一种伟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鼓励着一代代人奋力前行。(1) 。(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