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第一单元预习.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59353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语文第一单元预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二语文第一单元预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二语文第一单元预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 燕一、预习目标1.在朗读的基础上感悟和品味作品形象及其深刻内涵;2.找出文中综合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并尝试分析其作用。二、自主预习的要求1.查字典,正确地朗读课文;2.搜索整理关于作者和时代背景的资料;3.理解形象,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三、巩固练习1.初读课文,积累字词。高傲( )呻吟( )翡翠 ( ) 掠起 ( )困乏( ) 蜿蜒( ) 号叫( ) 飞窜( )2.熟读课文,拓展阅读。关于作者作者 ,原名阿力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 (国籍) 伟大的文学家,“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列宁语)。他出生在伏尔加河畔一个木匠家庭。由于父母早亡,他十岁时便出外谋生,到处流浪。他当过鞋店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过货物,给富农扛过活。他还干过铁路工人、面包工人、看门人、园丁等,备尝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到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压迫和剥削。这些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第一次投稿时,署名为马克西姆高尔基(俄文意思为“苦难”),以后就以它为笔名。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各种体裁的作品,为无产阶级文学宝库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 、 、 ,剧本小市民,课文是他1903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是“海燕之歌”。关于体裁海燕是一首 。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在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在内容上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作者以象征和对比的手法塑造了海燕的艺术形象,作品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渴望用战斗迎来光明前景的炽烈感情。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关于背景海燕写于1901年。当时,欧洲的工业危机波及俄国,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斗争蓬勃兴起。高尔基1901年2月19日从故乡尼日尼诺夫戈罗德来到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的特别会议,发表了抨击沙皇政府的演说。3月4日,几千名大学生和工人为抗议沙皇政府把183名大学生送去当兵,在彼得堡喀山广场举行示威,遭到残酷镇压,有些人被打死,许多人受了伤。高尔基参加了这次示威,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极为愤慨。3月12日他回到故乡后,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和参加示威的感受,写成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这篇小说的尾声部分。小说先投寄莫斯科信使报,后又投寄彼得堡的生活杂志。愚蠢的审查官禁止发表这篇小说,却认为它的尾声是一篇写景的文字。这样,海燕就被作为一篇独立的作品在生活杂志1901年4月号上发表了出来。海燕一经发表,便在俄国大地上产生巨大反响,它被革命者用胶印和手抄等方式广为传播,一时间成为最受欢迎,最富有宣传性和号召力的诗传单。据斯维尔德洛夫夫人的回忆录斯维尔德洛夫的记载:由于海燕这首散文诗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沙皇政府才认识到高尔基的危险性。于是不经审讯就决定把他放逐到库尔斯克去。1901年11月7日那天,尼日尼诺夫戈罗德的人们很早就把火车站挤满了,为高尔基送行。高尔基刚到来,人群中就爆发出了“高尔基万岁”、“打倒专制制度”、“消灭黑暗势力”的呼声。示威者时而高唱革命歌曲,时而朗诵海燕。一位演说者大声说道:“高尔基被放逐了,原因是他说出了真理并揭露我们生活中可怕的事情。他有一件武器他的笔,一种力量他那在自由发表意见时所表示的思想我们要用示威来表示我们是怎样的喜爱高尔基。”示威结束时,一位大学生激动地高呼:“暴君将要死亡,而伟大的有力的自由的人民将要兴起!”这个故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海燕在当时的俄国,是“鼓舞人民革命的号角”。3.深读课文,提出疑问。 白杨礼赞一、预习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找出文中综合运用的排比句与反问句,并尝试分析其作用。二、自主预习的要求1.查字典,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搜索整理关于作者和时代背景的资料;3.理解形象,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三、巩固练习1.初读课文,积累字词。婆娑 ( ) 恹恹欲睡( ) 无边无垠( )虬枝( ) 秀颀( ) 坦荡如砥( )2.熟读课文,拓展阅读。关于作者作者 ,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 ,字雁冰,汉族,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课文选自 。关于体裁本文是一篇 ,这种文体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形散神不散”。文章运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关于背景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3.深读课文,提出疑问。 石 榴一、预习目标1.在朗读的基础上,感悟和品味作品形象及其深刻内涵;2.感受文中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二、自主预习的要求1.查字典,正确地朗读课文;2.搜索整理关于作者和时代背景的资料;3.理解形象,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三、巩固练习1.初读课文,积累字词。争妍( ) 奇崛( ) 枯瘠( ) 玛no( )骨朵( ) 盎然( ) 丰腴( ) 唾津 ( )2.熟读课文,拓展阅读。关于作者作者 ,汉族,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著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蔡文姬等。生平著述甚丰,1957年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郭沫若文集。 本文选自 。关于体裁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 ,它以状物抒情的方式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储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关于背景本文写于1942年10月31日。郭沫若先生于1937年抗战爆发后秘密回国,主持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积极从事抗日文艺运动。1941年至1942年, 是中国敌后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日军在“扫荡”中一次使用兵力在千人以上到万人的达132次,万人以上至7万人的达27次。在同一地区有时反复“扫荡”达三四个月之久,并且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国民党也用几十万军队对陕甘宁边区实行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但是,困难并没有吓倒共产党人。在战争中,人民群众创造了各种斗争方法,打得日军和伪军心惊胆战,防不胜防。3.深读课文,提出疑问。 紫藤萝瀑布一、预习目标1. 感悟生命的永恒。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3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二、自主预习的要求1.查字典,有感情地诵读课文;2. 学会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3. 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三、巩固练习1.初读课文,积累字词。迸溅( ) 忍俊不禁( ) 仙露琼浆( ) 盘虬卧龙( )一穗( ) 沉淀 ( ) 挑逗 ( ) 伶仃 ( )2.熟读课文,拓展阅读。关于作者作者 ,当代女作家,本名冯钟璞,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之女。其作品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有宗璞文集四卷。关于体裁这是一篇优美的 。作者以她女性作家所特有的细腻感情和富于表现力的文笔,将形态美、色彩美、情感美集于一体,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摹以流形动势,展示形态美;施以浓墨重彩,呈现色彩美;述以心灵之悟,凸现情感美。关于背景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10月作者的小弟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3.深读课文,提出疑问。 马 说一、预习目标1.通读课文,识记重点实词和虚词。2. 明确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培养学生对人才的认识。二、自主预习的要求1.查字典,正确地朗读课文;2.搜索整理关于作者和时代背景的资料;3.理解千里马和伯乐的寓意,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三、巩固练习1.初读课文,积累字词。祗辱 ( ) 骈死 ( ) 槽枥 ( ) 粟( )食马者( ) 食不饱( ) 不外见( ) 无马邪( )2.熟读课文,拓展阅读。关于作者作者 ,字 , 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韩氏先人原是昌黎 (今属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摘自辞海“韩愈”条)关于体裁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可以理解为“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关于背景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800)间。其时,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提拔,未被采纳。他在京城应试觅官,奔走相告,一共呆了10年之久,最后无限怨郁,离开长安。坎坷遭遇正是他写这篇马说的思想基础。这篇文章的另一用意是曲陈心迹,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3.深读课文,提出疑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