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届素质培养班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339390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届素质培养班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三届素质培养班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三届素质培养班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届素质培养班调查报告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对三届素质班同学的调查,由于时间关系有少数同学还没有调查到,不能不说是一件遗憾的事。像这样有意义的工作,以后每一年,每一届素质班的情况都要跟踪调查。要把这项工作,常态化,不仅对大家知已知彼有利,对素质班的培养模式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后请素质班的各成员,及时、准确、客观地填写调查表,这也是对我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谢谢各位。如果大家看了调查报告以后,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与宣传部联系。我们将在下次调查报告中尽量做到完善。不到之处还有各位谅解!因调查报告容量太大,此报告将分四个版块来发:1、针对毕业生的调查2、针对在校生的调查3、素质班学生的建议4、素质培养班对高校素质教育的启发。针对毕业生的调查1、调查目的及内容为了进一步了解素质班毕业生步入社会后的工作现状,了解当代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了解素质培养班模式的有效性,我们对第一、二届素质培养班的毕业生和部分在校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涉及他们目前的发展,工作现状、对未来的预期以及对大学生活的评价。2、调查结果分析2.1、针对毕业生的调查(1)毕业生的工作单位性质和岗位通过调查,目前素质班的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以企业为主,第一届在企业工作占92.3%,第二届占88%;而经过一段时间努力,这些同学大部分已经进入管理岗位,其中第一届毕业生在中层管理岗位的占25%,基层管理的占31.25%,第二届毕业生在中层管理岗位的占15%,基层管理的占25%,充分反映了素质班学生的发展潜力和用人单位对他们的工作认可。(2)毕业生薪金状态薪金范围1000元以下10003000元30005000元5000元以上首月月薪4.4%95.6%00现在月薪028.6%47.6%23.8%表1素质班毕业生就业薪金状态统计表调查显示,素质班毕业生在就业首月月薪普遍在10003000元之间,经过一定的工作历练后,有28.6%的毕业生工资仍然在10003000元之间,但相当工作首月月薪有一定增幅,47.6%的毕业生工资涨至30005000元之间,23.8%的毕业生工资涨至5000元之上,增幅比较明显。其中,第一届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平均月薪的1869元,第二届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平均月薪的1916元;第一届毕业生目前的平均月薪是5969元,第二届毕业生目前的平均月薪是3154元。(3)就业满意度图1 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3.04%的同学认为自己现在的工作满意, 69.57%的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基本满意,同时还有17.39%的同学不满意自己现在的工作,第一届素质班同学的满意度高于第二届成员,说明随着阅历的增加、社会经验的积累以及工作的变换,个人对工作的选择更加理性,满意度也会越来越高。(4)专业对口问题选项完全对口比较对口基本对口不太对口不对口比率13.04%26.08%30.43%26.08%4.35%表3 毕业生工作对口情况表选项很重要比较重要不太重要不重要比率026.09%69.57%4.35%表4毕业生对工作对口的态度表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毕业生中,只有4.35%的毕业生没有对口的工作,同样只有13.04%的毕业生工作完全对口,82.61%的毕业生找到的工作自身专业有一定相关。同时毕业生只有26.09%的人认为工作对口的比较重要,达69.57%的学生认为工作是否对口并不太重要,这说明素质班毕业生在择业态度上都有一个比较好的心态。(5)对自己工作前景的调查,如下图所示:图3 对是否又有信心在工作领域大干一场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自己的工作前景,80%以上的毕业生时持乐观的态度的,大多数毕业有信心在自己工作的领域里大干一场。同时也有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比较迷茫,对自己的前景不是很乐观。(6)对自身素质是否符合工作需要的调查。如下表所示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是否能满足工作的需要满足基本满足不满足频数比率频数比率频数比率(1)思想政治素质939.13%1252.17%28.70%(2)知识结构14.35%2089.96%28.70%(3)专业知识313.04%1252.17%834.78%(4)工作能力626.09%1773.91%00(5)学习能力939.13%1252.17%28.70%(6)人文素质730.43%1565.22%14.35%(7)创新能力313.04%1669.57%417.39%(8)人际关系处理能力313.04%1878.26%28.70%表5 毕业生自身素质是否满足工作需要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自身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够基本满足工作的需要,在工作能力这一项目上,第一届素质班毕业生对自己信心很足,但在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方面,部分毕业认为自身还有所欠缺。(7)素质班毕业生选择工作最看重因素的调查,如图所示:调查结果显示,达82.6%的毕业生将事业能否发展作为择业的最重要因素,8.7%的是选择工作是为获得培训机会,同样也是希望有机会在自己从事的行业有所发展。(8)关于第一届毕业生对所学专业教学方面评价的调查,如下表所示毕业生所学专业教学方面的评价是否说不清频数所占比率频数所占比率频数所占比率(1)人才培养模式是否达到拓宽专业、加强基础、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要求1147.83%834.78%313.04%(2)专业建设是否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符合学校定位,体现学校特色1565.22%313.04%626.09%(3)教学环节和课程设计是否合理939.13%1043.49%417.39%(4)学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是否有利于人文素质、科学素质的提高626.09%1043.49%626.09%(5)学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是否有利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834.78%1043.49%730.43%(6)学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是否有利于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834.78%1147.83%417.39%(7)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否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是否与相关课程相匹配1356.52%521.74%521.74%(8)师资队伍是否满足专业建设的需求730.43%1252.17%417.39%(9)是否有较好的实验、实习条件和较充足的图书资料1669.57%313.04%417.39%(10)对教学工作的总体评价是否满意1356.52%313.04%730.43%表6 毕业生对所学专业教学的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大家对学校专业教学的评价并不很高,尤其在学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以及师资队伍是否满足专业建设的需求,有多数左右毕业生认为我校在这几个方面的变现不能令学生满意,而在实践教学和图书馆,实验室方面,毕业生反映较好。对于我校教学工作的总体评价,56.52%的毕业生认为我校的教学工作令人满意,同时也有30%左右的毕业生对我校的专业教学工作感到比较迷茫,说不清学校的专业教学提升了自身那方面的素质。这也反映了目前学校专业教学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广大同学对于专业学习和个人全面发展还存在较强的需求。(9)对自己专业与社会需求的调查,如下表所示图5 接受调查毕业生专业分布暂时矛盾长期适应正相关有好的发展一直相矛盾需求太少与专业没关系频数比例(%)频数比例(%)频数比例(%)频数比例(%)313.041252.1714.35730.43表7毕业生自身专业与社会需求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第一届素质班毕业生中只有4.35%的同学认为自己专业与社会需求一直矛盾,认为社会需求很少;达52.17%的毕业生认为自身专业与社会需求正相关,确定自己有较好的发展;13.04%的毕业生虽然此时还比较矛盾,但是也有一个好心态,认为本专业在长期来看是可以适应社会需求;同时,也有多达30.43%的毕业生认为社会需求与专业无关,主要还是要靠自身努力。(10)关于毕业生大学成绩与当前经济收入的相关分析。如下表所示:学习成绩经济收入班级前1/3中等班级后1/3Fy5000元以上32052000-5000元950142000元以下1012Fx137121表8 毕业生大学成绩与当前经济收入比较表把班级成绩x作为自变量,把经济收入y看做自变量,采用dxy系数测量其相关性。依据表6中的资料计算如下:Ns=3*(5+0+0+1)+2*(0+1)+9*(0+1)+5*1=34Nd=0*(1+0+9+5)+2*(9+1)+0*(1+0)+5*1=25Ty=3*(2+0)+2*0+9*(5+0)+5*0+1*(0+1)+1*0=51dxy= Ns- Nd = 0.082Ns+ Nd+ Ty计算结果显示,毕业生大学期间成绩和现在的经济收入一定的正相关,即成绩越好,其收入越高。如果用毕业生在校成绩推断其经济收入,可以消除8.2%的误差。(11)关于毕业生工作对口与现在工资关系的相关分析,以第一届毕业班学生就业第二年(2009年)调查数据为例,如下表所示:毕业生工作对口和工资水平比较工作对口工资水平同序对异序对肖玲 A罗倩倩 B赵俊涛 C李育平 D杨雪 E不太对口比较对口基本对口非常对口不对口40001500600050003000AC ADAEBDCEDEABBCBECD表9 毕业生工作对口与现在工资比较表对于学生工作对口和收入水平方面,很难区分谁是自变量,谁是应变量,因此采用Gamma相关测量法来分析两者的关系。依据上表中的资料;同序对Ns=7,异序对Nd=5则 G= Ns - Nd =0.167Ns + Nd计算结果表明,这五位毕业生工作是否对口和现在的工资水平之间是有一定正相关的,工作对口的,现在工资水平可能会高一些,我们可以用工作是否对口来推测现在的工资水平,但只有16.7%的可信度。有以上的调查可以得出,第一届素质班毕业生工作对口与现在工资水平有一定的正相关,但相关性不大,换而言之,即使工作不太对口,同样有可能通过自身努力得到较高的工资水平。(12)关于对我校毕业大学生的优势和劣势的认识情况的调查,如下表所示:优势/劣势频数1(优势)频数2(劣势)占调查人数的百分比1(%)占调查人数的百分比2(%)思想政治素质124.358.70知识素质6726.0930.43工作能力11247.838.70学习能力10443.4817.39人文素质6726.0930.43人际关系处理能力10543.4821.74创新能力2128.7052.17表10 第一届素质班毕业生优势和劣势情况对比由上表可以看出第一届素质班毕业生对个人就业优劣势认识不一,对于小样本,进行总体比例的检验,毕业生认为学习能力方面为优势的人数为p1,认为其为劣势的人数为p2,设W=p1/N,N为我校大学生毕业之后参加工作的总体总人数。提出假设H0:W=0.5 H1:W0.5。若N=1000,而x=10,n=14,则W0.5的概率为PH1(X10)=phyper(x-1,k0,N-k0,n,low=f)=0.088,设显著性水平为a=0.1,则拒绝原假设H0,因此可以认为毕业生认为学习能力为我校毕业大学生的优势。在显著性水平为a=0.1,对于知识素质、人文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不能区分其为优势或劣势,PH1(X7)=0.5、PH1(X2)=0.5同理在显著性水平为a=0.1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创新能力为第一届素质班毕业生认为的劣势,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为第一届素质班毕业生认为的劣势。在显著性水平为a=0.2的情况下工作能力可以被认为我校的优势。(13)关于毕业生对在校期间最能影响其工作因素的认识情况的调查,如下图所示:图6 毕业生对在校期间影响其之后工作因素的认识情况由上图可以看出毕业生认为最能影响他们工作的两个因素是:基础知识和社团活动,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比例为73.91%、69.57%。而党的教育和学分制对他们的工作没有太大影响。并且联系上图和上表可以看出基础知识对学习能力的贡献、社团活动对人际交往能力的贡献,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社团活动对大家的影响也反映了加入素质班对于他们大学生活的重要影响,而党的教育影响不大值得广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反思。(14)在对工作不满意的原因的调查时,回答其他选项的最多,因此对于主要因素难以从答案中看出,下面是不满意的原因分布图:图7 第一届素质班毕业生工作不满意因素的分析由上图可以看出毕业生不满意的原因分布不一,但可以看领导不够重视不是大多数毕业生不满意的原因,另外没有发展前途和经济待遇不好则成为不满意的比较多的原因,但假设其为随机抽样,则在显著性水平为a=0.1的情况下不能认为是主要因素。(15)对我校毕业生与其他高校毕业生优劣势分析的调查如下如图所示:图8:与您周围其他学校毕业的同事相比较,我校毕业生的优势图9:与您周围其他学校毕业的同事相比较,我校毕业生的劣势通过调查,我校素质班学生普遍认为自身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人文素质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要优于其他同类毕业生,但在知识素质和创新能力则存在不足。(16)关于在校期间哪项活动或经历受益最大,如下图所示:项目第一届第二届参加社会公益活动12.50%11.6%参加本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16.66%27.9%加强本专业的理论学习4.16%16.3%结交某些教师或朋友50%48.8%培养自己的特长16.66%11.6%其他011.6%表11:在校期间哪项活动或经历受益最大调查显示:在校期间结交某些老师或朋友对学生影响最大,这也说明了素质班团队对学生的重要影响。(17)关于素质教育的内容,受访者普遍认为高校素质教育涉及的内容是以遵循大学办学的多样性特点,尊重学生主体、真正因材施教和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要把大学传授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真正的品质,把大学生有无创新意识和能力列入大学人才质量观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2.2针对在校生的调查(1)关于素质教育图10:对当今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看法如何结果显示: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分别占79%和18%。(2)关于在校期间对个人影响最大的事情图11:在校学习期间,你认为哪一项活动或经历使您受益最大结果显示,在校期间结交某些老师和朋友使个人受益最大,其次是参与社会实践和培养特长以及参加公益活动,而这些都可以在素质班培养方案中找到载体。(3)关于目前以下哪些问题在自己的学校里尤为突出的调查,结果显示问题所占比例精神和制度环境建设滞后5%学术性不强,教学人员心态浮躁20%只重头衔重研究,不重教学质量13%不能很好的激发创造性思维16%忽视对大学生理财能力培养7%大学生对学业大多应付式20%学生功利性强,缺乏自由、独立之精神19%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在校生对我校发展中存在各个方面的问题都有认识,其中既有学校层面、也有教师层面,也有学生个人层面,这也反映出育人是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系统,学校育人的环境应该是全员的、全程和全方位。3、素质班学生的建议3.1、对在校生的建议(1)加强基础知识学习的严格要求和基本专业素养的规范培养,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严格要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基本专业素养的规范培养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点,一个专业出来的应该学会用这个专业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2)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大学几年的学习除非是针对性非常强的专业更多的应该是基础的积累,工作后能否尽快的进入角色甚至取得理想的成就更多要靠学习能力的发挥,实际上很多公司在选择应届生的时候最看重的也是学习能力。(3)加强进取意识和坚强意志的培养:进取意识的缺乏不仅会导致大学时光在不知不觉中荒废,更会导致毕业后人生价值实现的碌碌无为;坚强意志的缺乏使很多同学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堪一击,甚至是成功的曙光即将来临时退缩放弃。(4)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心理素质不够健全使很多同学在迈出校园第一步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时就不知所措,在实际工作中也会因为心理素质不够健全觉得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顺畅而郁郁寡欢。(5)加强自信心、表达能力和沟通意识的培养:自信能够带来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于自身能够振奋自我,于他人能够取得信赖;工作后越来越发现表达能力的重要,你不能准确扼要的表达你的意思,你的建议方案就不会被采纳,你不能适时地表达你的要求,甚至老板不会给你加工资;语言上的沟通只是沟通的一个方面,进入社会后发现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关键还是要有非常敏感的沟通意识,沟通带来的不仅是思想、意思的交流,更带来的是人际、组织关系的协调。3.2、对学校的建议(1)加大力度进行教学改革,坚持和加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项以知识传授、方法训练、能力培养和精神陶冶为实践内容的综合性系统工程,素质教育观念必须贯穿于专业教育、学科教育。首先,要继续进行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的改革。专业调整暨要着眼于学校的办学条件,更要着眼于社会需求,要避免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脱节。课程设置暨要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也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其次,素质教育要从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要改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做法,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注重传授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及探索和检验知识的方法,并在课程内容中融入有关创造知识的主体的高尚精神境界;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则是要改变过去的被动灌输方法,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第三,要加强实践教学。事实证明,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检验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实际,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调整心态,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以及缩短学生毕业后与社会的适应期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应该大力加强。(2)大力营造学术氛围,为学生成材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本次调查反映,我校学术氛围不佳,这是符合我校实际的。高校是讲求学术的地方,浓郁的学术氛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我们要通过举办诸如学术讲座、学术论坛、学术节、学术征文比赛、组织学生科研课题研讨等等学术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条件和环境,培养创造性能力;要邀请、聘任专家学者、特别是学术大师到学校给学生进行讲学,指导学校开展学术活动;还可聘请当今知识经济实业界的著名人士来校作报告,介绍经济创新和发展的特点,以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维。(3)精心组织多种学生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多方面能力素质教育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既有赖于其自身对知识的探求,更有赖于其自身精神和行为的磨练和修养。事实表明,学生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要精心组织学生开展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以及各类文娱、体育活动,融素质教育于活动之中;各类活动应注意考虑与专业培养相结合,同时要注重发挥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力求做到让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人人从中受益。(4)加强师资力量培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在毕业生调查过程中,我们常听到学生对某些上课上得好、对学生认真负责的老师的称赞和感激,也听到过学生对少数课上得不好甚至对学生也不负责的教师的责备;还有不少毕业生说,学生想不想学,很大程度取决于老师教得好不好,这些都说明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极其重要性。因此,学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没有教学组织和广大教师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就不能落到实处,素质教育就无法实施。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使教师把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转变为自觉行为,不断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特别要强调教师追求真理、崇尚学问的品格和敬业精神。素质培养班对高校素质教育的启发对高等教育而言,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而不仅是一种教育模式或课程体系。世界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一段精彩的论述,用在素质教育涵义上恰如其分。他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这是素质教育的全过程。在素质班里,通过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案,将素质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了实际行动,给我们解决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通过“二十条”,我们探索者如何更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通过哪些有效途径来培养学生感情、意志、智力和能力的发挥,通过什么手段和形式来培养学生享受生活、发展独立人格与不断完善自身的自律能力。素质培养班的成绩为我们探索大学教育中如何将单纯课堂教学与社会活动整体融合起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尝试。当然,从素质班的发展和素质班核心理念构建的过程中,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二十条”只是素质培养班所有文化和内涵的载体,素质教育本身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形式或是教育内容,素质教育应该是一种教育思想,在一般意义上,任何教育都会形成素质,但素质教育旨在使受教育者形成相对完善的基本综合素质的教育。这说明,素质教育是具有明确的积极指向的。素质教育的精髓是对人性的高度关注与培育,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充分发现人的天赋,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其基本内容是“内化”、“扩充”和“发展”,它集中关注的是学生内在修养的提升,重视的是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对他们今后发展至关重要的基础素质的培养,故它强调的是“质”而不是“量”,是里而不是表,是本而不是末。它是一种教育思想,而不是一种明确的、固定的教育模式或教育类型。素质班之所以会取得明显效果,就是在于贯穿了素质教育的思想,素质培养方案本身是一个完善的培养系统,“二十条”中每一条都是有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科学精神的,这才应是素质培养班对高校素质教育的最大启发。1、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就是要遵循人的成长规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提供符合人本质需求的各种条件,把教育与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对人性的唤醒和尊重,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使人达到和谐发展。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有效的学生工作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良好个性、优秀品格、进取精神、创新意识的重要保证。如何保证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前瞻性,不仅需要吸纳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先进经验,更需要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直面教育因素的各种变化,积极主动地研究新情况,创造出富有成效的学生工作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倾听学生的诉求,找准教育引导的切入点。要按照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发挥教育引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既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又重视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挥,将正确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政治信念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素质班本着自愿、诚信、意志的前提,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对学生的生活态度、生活习惯、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行为约束和综合指导,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寓教育于实践中,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最大限度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潜力,努力实现着将教育从控制生命转变为激扬生命。2、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对学生的思想引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大学的教育是人格教育、通识教育、终身教育的基础。大学的重任在于知识和精神的传承与创造,大学是文化精神的象征。大学在传授知识与技术的同时,最重要是唤醒学生内在的精神力量,树立坚定的信念和信仰,培养一种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营造一种有利于个性与人格完善的氛围,在广泛的意义上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在素质班发展过程中,素质班的师生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在这个班里所感受到的精神力量。学校党委书记周元武同志曾经说过:“一个大学必须有精神,没有精神,这个学校很有可能会趴下。学校要赋予学生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给你们的,也是给我们的。对于学生而言,走出学校面对竞争,一个大学生拿什么文凭只能证明他受过某种教育,而能不能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则需要实质性的东西来作为支撑,任何一个学校、单位还是个人都要有与别人独到不同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强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校园精神,素质班的精神是经过一批老师、一群同学乃至一代一代的不懈努力赋予新的内涵,使之不断完善成长。”素质班以通识教育为载体,塑造着当代大学生的群体意识,引导大学生回归到对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考和理解上。素质班采用 “10+5+3” 培养模式,引导大学生全面的发展,学会用思辨的眼光去观察社会,学会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所谓的“10+5+3”培养模式的内涵是指独立、民主、自由三大核心理念;心态、品性、智慧、能力、体能五项修炼;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谋划能力、交际能力、说服能力、自知能力、自治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十大能力培养。这种培养模式的终极意义在于开启人的智慧和觉悟,使人懂得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爱和自由,同时学会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素质班人需要对素质班20条有深层次的思考和反思,不能纯粹停留在简单的感知和浅层次的认知上,应该用生命和行动去体验和感悟素质班20条的价值和意义,20条在某种程度上催生一种意识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人的一生是全面发展的一生,更重要的是会使人形成习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习惯。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往往是用一种外来的已形成社会风气的高压强迫接纳,而非自愿接受的良好的教育方式。当然这种外来的强压是能够将所学灌入大脑,保持一种记忆,但所带来的结果是提高分数,而实际潜能的运用呢,这一点不正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吗?但确往往被忽视,往往被形式上的结果来偷换本质的运用,这恰恰是一种浪费,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大学作为人类文明的象征,作为青年的理想寄托,作为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某种优良大学精神一经形成,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从而使生存于斯、感受于斯的人们形成某种特有的“精神气质”。高校进行素质教育,不是单纯的提高学分,素质教育是一个包括思维、能力、人格等等全方位的教育,要使得被教育人在接受教育后能够独立健康地在社会上工作、生活、学习,这是最低的要求,而其关键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真正唤醒广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活泼向上,积极进取,生机盎然。这才是真正素质教育的结果,也是人格尊严的社会体现。3、实施素质教育需要牢固树立全员育人的工作理念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是学生工作取得成功的前提。所谓全员育人,就是说学校的所有工作人员,从领导到群众,从教授到工人,都负有育人的责任和义务。长期以来,“教书育人”在高校被人为割裂开来,谈到“教学”就是教师的事,而“育人”似乎就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直得不到人们的充分理解和重视,遭到不应有的歧视和冷落,出现学生工作人员“孤军奋战”,“单兵作战”的被动局面。随着高校跨越式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学生人数增多,生源情况复杂,必须调整现有的学生工作模式,建立一个内外协调、纵横交错的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全方位和开放型的“全员育人”工作体系,建立健全校内学生工作的组织机构,并以有力措施和工作规范强化每个干部和管理、服务人员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引导鼓励每个人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以优质的管理、服务工作建设起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从而形成以学生工作职能部门和各院(系)专职学工队伍为主体,全校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全员育人”学生工作新格局,真正在工作中体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在学生工作中,我们必须强化三个观念:一是全局观念。古语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城,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只有全局在胸,才能审时度势,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大势,了解自身工作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从学校内部来讲,学生工作者必须站在育人的全局高度认识自身的责任,树立“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的思想,同时发挥自身的学生管理、教育、服务等职能作用,自觉地做到局部服从全局。二是求实观念。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求实务实是立信之本。学生工作绝不能说假话、空话,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教育是百年大计,来不得半点虚假。从事学生工作要知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三是协作观念。学生工作是整个育人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学生工作必须党政工团学齐抓共管,各方面密切配合,团结协作。素质教育是要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将学生工作作为教学过程的开放,将教学过程的开放作为培养学生创业思想、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心理承受力和互助品德的载体,从而形成全校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全员育人”工作新格局。对于素质班培养方案二十条的认知和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感性的理解上,是需要有深度的,其实每一条都值得素质班人用心去挖掘和体悟,每一条的背后都存在一个培养系统,每个系统都涉及到学校各个层面的教职员工,现有的指导教师无论是数量还是结构,都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这也是素质班每届学员人数限制的原因。只有形成了全员育人的良好工作格局,素质教育就能内化为每个教职员工的工作,从而率先垂范,实现教育活动是用灵魂塑造灵魂的过程。4、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机制教师工作是一种用生命去影响生命的过程。学生是社会中活生生的人,有他自己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情感去教育学生。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愈深,爱之愈烈。其次对学生的关怀要落到实处,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怀、体贴与信任,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见面与学生打一个招呼,幽默几句话,都可以促使师生关系的转化,以此形成一种学生尊重老师、老师关爱学生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关系的确立,促使教师用自己的生命去扶助一个正在成长的生命,任何辱骂和体罚学生的行为便没有存在的理由,与学生交往中的任何困惑都可以克服。只有用生命的意识去影响学生,看待教育对象,才能促使教师迸发出对学生爱的火花,构筑一种新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湖北经济学院合并不久,一个怀揣梦想的老师踏上了探索之路,这一走就是六年,或许还有无数个六年。六年过去了,包括宋健老师在内的许多老师跟这个群体一起栉风沐雨。这些老师用他们心底的爱培育出了一个育人的温床。一起跑步,一起交流,一起成长。额外的带着这个群体,这些老师们不累么?累。但他们很快乐,因为这是他们从心的选择。他们发自心底的育人之心。爱,无私的爱,爱学生,爱学校,爱国家。希望每个孩子能够和谐健康的成长,每个孩子能有无悔的青春,他们想让这个民族,这个国家,这个学校多一些希望,多一些憧憬。正是爱的力量,使得他们有无限的精力与激情;正是爱的力量,是他们不断向学生传递着这样理念:要有信仰,要做好人,要学会爱人的能力。除了爱,也是源于们追求自由的教育形式,高校的扩招使得教育质量整体下滑,传统教育方式不能进一步完善,于是师生一起去探索,一起去成长。中央十六号文件指出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实施素质教育,辅导员队伍也是重要的依靠力量。建设一支优秀的学生工作队伍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究竟如何更好的开展辅导员工作,成为大学生引路人,不能依靠单纯的说教,需要通过新颖的工作模式、有效的活动形式以及扎实细致的工作,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自觉贯穿融合于各种工作中,从而更好的发挥辅导员队伍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管理工作往往结合不够。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唱独角戏”,就达不到系统的良好教育效果。因此,要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改革并理顺管理体制,真正立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把教育和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教育为主、管理为辅,教育作为管理的目的,管理作为教育的基础,教育要发挥管理的作用,管理要体现教育的功能。同时,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必须有利于落实德育首位的原则,必须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5、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创造一种自我调节的氛围比施行永无休止的强制性的规则更具有激励性、建设性。”高校既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先进文化的创新基地和重要辐射源。大学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高校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游戏规则,一个非正式的行为规范。大学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氛围,是引导人、激励人、鼓舞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它将对学生的道德人格、伦理规范、思维方式等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品格代代相传,决定了一所学校、一个人的命运。对于正在成长成才的青年学生来讲,文化的意义和作用自当尤其重要、尤其巨大、尤其突出。人们在探讨素质教育时,往往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被忽视了,就是我们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教育的。因此,简单地认为素质教育的对象始终是针对学生的,换句话说,素质教育的方向是单一的,由上至下的是不全面的。我们应该明确,作为校园中、社会中的一员,学生不是被学校或者社会割裂出来的部分,他们是生长在其中的。大学里的素质教育是整个大学的事,是和校园文化分不开的。实践证明,无论是学校的创建者还是建设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都会老去或逝去;无论是学校的校园还是建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他们都会发生变化或是湮灭。但是承载着所有人自强不息、顽强奋斗、开拓进取而又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校园精神绝不会随着时光的推移而淡化。创建素质班是为了引导学生感性地触摸生活的况味,理性地把握人生的真谛,诗意地栖息在这美丽的校园,这是一种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执着和对生活的追求。基于此,素质班从创立伊始就具有班级独特的文化爱、自由、勇气。这种魂魄精神体现在素质班人有勇气面对自己在道德和心理的缺点,表现在素质班人在被爱中学会爱,并且把爱延续下去和懂得选择的智慧,表现在素质班人有一种勇气和魄力,是面对困境时的果断抉择,是永不言败的信心,是锲而不舍的执著。所以说,对学生的教育固然重要,但观念的转变同样重要。对大学而言,建设和形成一个和谐的、积极向上的校园的文化对于人才培养也是非常关键的。这正如一个家庭中长辈的言行、处事以及家庭气氛都将影响孩子的心理和发展。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大家庭,和中小学不一样。大学生除了单纯的学习,已成人的他们开始独立地思考问题,他们还需要自己和学校里各方面的人打交道,如老师、学校行政人员。但他们又没有完全成熟,在开始独立的过程中,他们是会随着经历的事、打交道的人而形成一定的价值观甚至人生观。大学的精神和传统是由一些故事来传承的,这些故事的主角的品质是后代学生敬重和学习的榜样。故事的主角可能是校长、大学者,也可能是普通教师,还可能是学生,或者是大学中的普通员工。而一所大学的校歌、校训也是传承文化的桥梁,当然还有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管理、校园环境设计、建筑风格等,以及教师之间的良性竞争,都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学校中有条不紊的教学秩序、活泼紧张的文化氛围、整洁安静的校园环境、尊师爱生的良好风尚,必然使学生在生活、心理等方面都会处在积极活跃的状态,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性、鲜明的是非标准、勤奋的学习风气、朴实的工作作风。6、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再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学生社团是由广大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群众性组织。学生社团可打破年级、专业以及学校的界限,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学生社团作为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平台,对于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学生能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自我发展的广阔舞台。多样的社团活动可以让同学们展示才华、培养爱好、提升涵养,而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特征和专业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则满足了同学们自我锻炼、全面发展的需求。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学生社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6.1、激发学生主体性大学生自愿加入某社团,一定是因为该社团能满足学生某方面的兴趣与需要。从教育有效性角度来讲,兴趣是促进学生努力拼搏从而克服困难达成目标的强大力量,以兴趣为导向的学习会调动学生一切潜力去自主探索。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提到:为了把教育的社会内容有效的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必然要求通过学生积极的心理活动。而学生积极地心理活动,必然使他在活动过程中以主体性姿态主动进取,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学生主体性的唤醒,正是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的充分体现。当学生在社团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习与活动时,他会自主地承担社员应有的义务,合理行使社员权利,会为了社团更好更快地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种主体性的唤醒,与学生在高校其他学习与实践活动鲜明区分开来。自高校实行学分制以来,学生为了达到规定的学分要求,他只能在一定的课程选择范围内去学习、去考试,这不可避免地会限制学生自主性。社团的存在,是对高校学分制教育的有效补充,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6.2、形成现代性人格成功的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是人的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以及身心素质的综合发展。在现代社会,素质教育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有现代性的人格特征。“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指出,现代性是指人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人愿意接受新事物的程度。认为影响人格现代性的主要因素不是某一具体的活动,而是人们所进行这一活动的环境。例如他认为,并非教育本身,而是那些与教育密切相关的社会条件和环境以及他们的影响,才能够作为个人现代化的重要解释。现代化的过程包括心理、态度、价值观念和思想的改变过程。”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人的现代化只有通过人的社会关系生产来形成。在高校,学生们来自全国各地,他们要长期在一起生活与学习,如何处理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其他人员之间的关系,是学生成长中重要一环。从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来看,学生要学会在集体中形成集体主义精神,在团队中学会明礼诚信的品格,在做事中形成遵纪守法的品质。这些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在社团内部成员间的长期交往中逐渐培养。在社团日常交往中,正如纽曼所言:“当一大群年轻人,具有青年所特有的敏锐、心胸开阔、富于同情心、善于观察等等特点,来到一起,自由密切交往时,即使没有人教育他们,他们必定能相互学;所有人的谈话,对每个人来说就是一系列的讲课,他们自己逐日学得新的概念和观点,簇新的思想以及判断事物与决定行动的各种不同原则。”6.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学校通过系统地学习,发展了智育,了解了某一专业、某一领域的理论知识。但作为一名具有现代性人格的大学生,更重要的是走出校门以后能改造世界,必须要有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能力。对于长期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成长的学生,他们急需要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这是素质教育能否实现的最终环节。通过学生社团,有共同志愿的社员们在一起,通过日常的学习与活动,能有效地把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供了学生锻炼能力的舞台。由于学社成员的延续性,已经走向社会的曾经的社团成员,出于对社团的感情,会以他们的社会实践经历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与帮助。还有许多社团在社会上建有实践基地,通过基地的实践,提高自身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通过社团这一平台,真正做到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校内与校外的结合,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班报告结题从3月21日到今天,整整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把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班系列报告写完。整个过程让我再一次对素质教育进行了思考,也更坚定了素质班的梦想和未来的方向。文字内容冗长,篇幅也较多,思考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越是想写清楚,写好就越是写得多而且长,这也是一个没水平的表现。写了这么多让大家眼睛受累了,对此深表歉意。为了更好地对素质教育进行理解,去年7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一文中专门就素质教育作了重要论述(一共六个方面,素质教育是其中之一)。现摘录下来,请大家好好研读,以弥补我一个多月来对你宝贵时间的换失。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做到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促进人人成才,形成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纲要重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一个有机整体。德育的核心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崇高的人生目标,使学生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人。智育不是简单灌输知识,而是点燃人心智的火焰,把受教育者内在的潜质开发、启蒙出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追求新知。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可以培养人的坚毅勇敢、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美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激发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美好未来的向往。多年来我们所强调的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结合。古往今来的许多事例证明,素质教育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基础。杰出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是站在巨人肩上的人。因为他是全面发展的人,知识广博,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从而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因为他站得高,看得远,前瞻未来,能开风气之先,引领新潮流。中外历史上许多杰出人才,尽管从事的职业不同,但他们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集科学、文学、艺术、哲学于一身,表现出全面的良好素质。究其原因,科学、文学、艺术、哲学的结合使他们想象力更丰富,视野更开阔,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因而获得广泛的成就。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关键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注重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人格,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规范和从严控制各种教辅材料和课后班、补习班,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锻炼,去选择性地读课外书,去了解社会,去接触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要改革课程内容,使之具有时代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要调整专业设置,更新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应对变化、把握机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思维,培养学习思考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保护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并重,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