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试题》word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37358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1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试题》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马克思试题》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马克思试题》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 )A黑格尔 B费尔巴哈C马克思 D恩格斯2、哲学基本问题是: ( )A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人的本质问题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物质与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世界是联系发展的还是孤立静止的4、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 ( )A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C思维依赖于存在 D存在就是被感知5、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或者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作不同回答,哲学上划分为: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反映论和先验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6、在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观点或学派的对立和斗争,其中最基本的斗争是: (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C一元论与二元论的斗争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7、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指: ( )A客观实在性 B多样性C运动属性 D时空属性9、“物体是不依赖我们思想的东西,与空间的某个部分相合或具有同样的广延。”这种物质观是: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B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C唯心主义物质观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10、人类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决定性环节:(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D刺激感应性、感觉和心理、意识11、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 (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D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12、鲁迅说过:“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一只眼,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 ( )A是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B来自人的思维活动C人脑对鬼神的反映 D归根到底来自客观物质世界1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A实践 B运动性C物质性 D客观性 1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 )A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 B多样性的物质统一C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15、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 ( )A形而上学 B唯心主义C相对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16、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 ( )A形而上学 B唯心主义C相对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1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是统一的B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是统一的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是统一的 D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18、“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C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D旧唯物主义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19、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20、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指的是: ( )A运动 B实践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21、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 ( )A人们适应外部环境的本能活动 B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C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活动D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22、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 )A生产实践 B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实践C科学实验 D艺术创作活动23、“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腊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已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句话突出地说明了实践具有: ( )A客观物质性 B自觉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 D直接现实性2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C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25、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它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是:(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唯心主义诡辩论的错误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26、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指的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物质与意识关系的原理27、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D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2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的绝对运动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9、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新事物: ( )A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 B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C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D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30、对“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失败之后一定会成功 B成功之前必然会经历失败C要从失败走向成功需要一定的条件 D失败与成功是一致的31、人们常说要注意发挥“后发优势”,这里的“后发”与“优势”的关系是:( )A后发是绝对的优势 B后发都能成为优势C在一定条件下后发才能成为优势 D后发只能是劣势32、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 ( )A由低级向高级转化 B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C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 D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33、下列有关矛盾的观点中,错误的观点是: ( )A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矛盾斗争性的作用是造成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唯一原因D不同学派、不同学术观点之争是推动科学认识发展的重要动力34、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35、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行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依据是: ( )A内因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B主次矛盾相互转化的原理C质量互变原理 D辩证否定的原理36、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7、黑格尔曾说:“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是要告诉我们: (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B要不畏困难勤奋努力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D要抓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38、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处理矛盾时要: ( )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C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 D坚持发展观点看问题39、条件对事物发展: (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任何作用C起促进或延缓作用 D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40、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是否有内在根据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D事物是否发生了属性的变化4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4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包含的哲理是:( )A量变是质变的必然前提和准备 B事物都是联系的C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 D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4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是要说明的是: (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量变和质变的关系C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D肯定和否定的关系44、在总量没有增减的条件下,事物结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是: ( )A形而上学观点 B诡辩论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 D唯物辩证法观点45、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到垄断阶段的变化是: ( )A根本性的质变 B单纯的量变C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D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46、唯物辩证法的否定方面指的是: ( )A,事物中居主导地位的方面 B事物中促进其灭亡的方面C事物中代表旧的方面 D事物中决定其性质的方面47、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A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结合 B完全抛弃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48、决定事物性质的是: ( )A主要矛盾 B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C非主要矛盾 D主要矛盾的非主要方面49、下列各项表述中,属于因果关系的有: ( )A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孟冬十月,北风徘徊50、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只是名义上的手”,是要说明 ( )A可能离不开现实 B部分离不开整体C结果离不开原因 D现实离不开本质51、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说明了: ( )A规律是客观的 B规律是可知的C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D人在规律面前是无所作为的52、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 ( )A自然规律的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B自然规律自发地盲目地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地活动来实现的C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D自然规律可以认识,社会规律是难以捉摸的53、“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句话更好地说明了: ( )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决定物质C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D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54、承认人的观念、情绪等对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影响,这是: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意志论的观点C机械论的观点 D唯心主义的观点5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56、中国有句俗话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句话说明: ( )A意识具有主观性 B意识是人随意创造的C意识不受认识对象的制约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57、“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观点的错误在于: ( )A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C夸大了真理的相对性 D夸大了矛盾的特殊性58、物质和意识关系是: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反作用于物质B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对意识有能动作用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59、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重要的前提是: ( )A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 B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D正确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二、多项选选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 )A把物质和精神绝对地对立起来 B把物质与运动对立起来C把运动与静止对立起来 D否认世界的统一性2、意识的本质是: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C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D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普遍联系 B实践C物质第一性 D永恒发展5、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指的是: ( )A世界是否联系和发展的问题 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D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的问题6、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C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D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7、矛盾斗争性的作用表现在: ( )A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为矛盾转化创造条件B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的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的产生C使对立的双方相互联结形成矛盾统一体D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8、下列观点中,哪些是唯物主义都具有的观点: ( )A物质决定意识 B世界是可知的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意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9、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在于: ( )A社会发展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反而决定人们的意志和愿望B任何个人的意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都等于零C社会发展规律存在于人们的自觉活动之外D个人的意志只能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而不能改变社会发展的总趋势10、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庭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打击,毁掉哥白尼的书,烧死布鲁诺,监禁伽里略,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日心说”。这些事实说明了 ( )A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支配规律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D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11矛盾力量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 ( )A在复杂的矛盾体系中有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B在复杂的矛盾体系中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C在一个具体矛盾中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D在复杂的矛盾体系中有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12、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是因为: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D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 ( )A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C使哲学发展到了顶峰D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14、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 (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15、下列各项属于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的原因的有: ( )A新事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C新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适应已经变化的环境和条件D新事物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新内容1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 )A是否承认矛盾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C是否承认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是否承认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17、“量体裁衣”、“对症下药”所包含的哲理是: ( )A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矛盾 B切忌“一刀切”C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 D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18、辩证否定观认为: ( )A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C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19、下列见解中,能引导人们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有: ( )A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有利条件 B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C从现实条件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D量体裁衣,对症下药20、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的错误观点是: ( )A根据它时间上出现的先后 B根据它的力量是否强大C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D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21、下列各项正确反映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 (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D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过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22、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D水滴石穿,绳锯木断23、下列表述,能体现重视矛盾特殊性的有: ( )A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B欲擒故纵,声东击西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乐极生悲,物极必反2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这是因为: ( )A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内容和发展的动力B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C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D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和斗争的焦点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世界统一于存在。2、错误的意识对物质没有能动作用。3、否定就是新事物完全抛弃旧事物,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四、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1、世界观就是哲学。2、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认识论都是不可知论。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4、错误的思想也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5、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7、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9、假象不表现事物的本质。10、社会规律形成于人的自觉活动中,因而社会规律不具有客观性。11、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12、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五、简答和材料题:(简要回答问题,或阅读材料,分析并简要回答问题)1、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2、什么是重点论?什么是两点论?二者是什么关系?举例说明其方法论意义。3、为什么要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在哪些方面?4、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大量排放CO2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溶化,海平面上升,有的国家面临完全被淹没的危险。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以抑制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各国应尽的责任。中国古人说过:“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请阐述联系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意义。5、荀子在劝学篇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常言道:“滴水石穿”;“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试阐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6、大跃进时期,人们提出过许多口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胆量等于产量。”“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结果大跃进成了大衰退。永动机的设想很好,但却始终没有人将它做出来。根据以上材料试说明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以及怎样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7、试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认识论是研究: ( )A世界是什么的学说 B世界是怎样的学说C人的心理活动的理论 D人的认识的哲学理论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唯物论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3、第一次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的是: ( )A费尔巴哈哲学 B黑格尔哲学C马克思主义哲学 D康德哲学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 )A能动的反映论 B直观的反映论C经验论 D先验论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客体涵义的是: ( )A客体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B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C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D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最好地说明: (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7、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 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 D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8、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表明: ( )A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B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C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9、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B直观与反思的关系C实践与反映的关系 D认识的“源”与“流”的关系10、“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D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11、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承认人有认识能力 B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D是否承认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12、下列命题中属于唯物主义反映论观点的是: ( )A自然科学是人的主观智慧所构造出来的知识体系B认识是不朽的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C一切知识都是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D圣人是生而知之的13、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 ( )A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C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14、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15、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是: ( )A目的性 B计划性C创造性 D摹写性1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感性认识是包含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正确的认识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17、坚持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 ( )A可知论 B唯物论C辩证法 D唯心论18、坚持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体现了: ( )A认识论中的唯物论 B认识论中的辩证法C认识论中的唯理论 D认识论中的经验论19、对同一句格言,年轻人所理解的意义,总没有饱经风霜的老年人所理解得广泛和深刻。这一哲学观点在认识论上说明了: ( )A理性认识包含感性认识 B理性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老年人的认识在一切方面都超过青年人的认识D感性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一定能上升为理性认识20、过分强调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和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 )A可知论 B不可知论C唯理论 D经验论21、过分强调感性认识的可靠性和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 )A唯理论 B经验论C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22、有些人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 )A类似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C类似客观主义的错误 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23、霍尔巴赫认为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都起源于感觉,各种理智机能都是感觉机能派生出来的。他说:“只有物质才能对我们的感官起作用,没有感官就不可能有任何东西被我们所认识”。“经验要求人们活动,理性要求人们思考”。“认真思考过的经验则把我们引向理性,而理性是不能欺骗我们的。理性使我们认识事物的真正本性,推知我们期待它们发生的结果。”撇开他的机械主义的缺陷,就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而言,其观点是: ( )A唯物主义经验论 B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C唯物主义唯理论 D唯心主义经验论24、人们常常不是先掌握了全部的事实材料再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结论,而是凭借少量的事实的启发,通过创造性联想,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幻想”,实现对这些复杂事物的本质、结构或规律的认识。这种观点是: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唯心主义唯理论的观点25、“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命题: ( )A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决定作用 B夸大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C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 D低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6、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指: (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C实践认识实践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27、“认识开始于感觉”,这是: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28、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B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经过多次反复D对该事物的理论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29、概念、判断、推理是: ( )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30、真理是: ( )A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 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C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31、关于真理,正确的说法是: ( )A真理即客观事物本身 B有用就是真理C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D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种不同的真理32、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 ( )A一元性 B多元性C实用性 D相对性33、真理的绝对性是指: ( )A真理不能继续发展 B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C真理的运用不受条件限制 D真理不需要检验3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的本性是: ( )A主观的形式客观的内容 B客观的形式主观的内容C主观同客观相符合 D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35、“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C客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36、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片面性37、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 )A真理的内容没有确定性 B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固定的界限C没有确定的检验真理的标准D真理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的反映38、牛顿力学是科学史上的重要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在指导人们的实践。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牛顿力学不能解释的新的科学事实,于是诞生了如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这样的新的科学理论。这些科学发展事实说明了: ( )A科学真理具有相对性 B科学真理是绝对的C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D科学真理是人类永远无法认识的39、“当一个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 (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40、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41、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 ( )A逻辑证明 B客观事物C科学理论 D社会实践42、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 )A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决定的 B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C实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决定的 D实践的有条件性和相对性决定的43、逻辑证明是: ( )A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 B实践标准以外的又一个检验标准C先于实践标准的检验真理的标准 D优于实践标准的检验真理的标准44、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 )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B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C真理的两个不同阶段 D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45、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表明真理具有: ( )A相对性 B阶级性C主观性 D绝对性46、在下列成对的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 ( )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 B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D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47、“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哪一个原理一致: ( )A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 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C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 D从实践回到理性认识48、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 )A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B真理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C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D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49、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个标准: ( )A是绝对确定的 B是不确定的C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D既是历史的又是逻辑的50、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 ( )A任何实践都是有人的主观因素参与其中的活动B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总要受历史条件的限制C任何实践都是客观物质活动D有些认识任何实践都无法检验的51、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句话表明: ( )A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52、关于价值,正确的说法有: ( )A价值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 B价值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C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意义关系D价值是指是否值钱53、药物对于健康人并没有直接的价值,而对于病人则具有直接的价值,这突出地说明了价值具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