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送别诗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26008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教学-送别诗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诗歌教学-送别诗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诗歌教学-送别诗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教学案例 送 别 诗 徐水综合高中 贾建盟一、教学设计思想 当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出新,研究的新成果往往依靠新方法去获得。用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注意不断吸纳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方法和新内容,将有助于社会课程的创新。在多媒体或网络环境下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从而完成阅读的“揣摩理解感悟升华”过程。1、学生在多媒体情景下通过朗读体验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重现赤子其人,追求一种真善美的境界。 利用多媒体教学环境,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技巧和形象精粹的语言风格。把学习的主动权、探索权、发现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探究性认知中发展思维能力。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来深化实验性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释能力。2、利用多媒体,强化记忆诗中出现的重要的词句。把多媒体环境下的情景教学与有效的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3、通过多媒体教学,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诗歌的抒情技巧。突出学科基本思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利用多媒体了解送别诗的特点,把握送别诗各异的情感。2、利用多媒体掌握通过意象鉴赏送别诗思想感情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了解送别诗的特点。 2、课堂上交流讨论,重点掌握送别诗的意象和思想感情。 3、思练结合,鉴赏几首有代表性的送别诗。(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鉴赏古典诗歌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审美情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通过意象鉴赏送别诗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难点】提升诗歌鉴赏能力。【教学步骤】一、兴趣引入1、配乐诗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2、配乐朗诵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3、宋词演唱雨霖铃;4、多媒体播放音乐,学生朗诵琵琶行开头送别一段。二、分析送别诗的特点:(一)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有如下几种:长亭、杨柳、草、山、寒蝉、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等。“长亭”的使用如:雨霖铃“对长亭晚” 西厢记中的“长亭送别” “杨柳”的使用如: 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二)送别诗一般表达怎样的情感 送别诗一般表现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等。 一般来讲,送别诗的感情色彩比较悲凉。(三)送别诗中的艺术手法: 1、抒情手法: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融情入景 、以喻显情 、借酒抒情 2、掌握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3、掌握表达方式(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侧面、白描细节等)4、掌握其他表现手法(对比、照应、衬托、渲染、双关、铺垫、抑扬、联想、想象等)(四) 读懂送别诗的要领:(师生共同讨论总结)1、整体把握是个主题离愁别绪。2、具体分析情感表现:有四看标题 、作者、正文 、注释3、找出承载情感的景物。三、典型例题:(在电脑音乐背景下学生诵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从内容看,都是 ,从抒情手法看,李诗 ;王诗 。填空:边塞诗、乐曲声、月色。 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2)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1)送别诗,李诗间接抒情(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王诗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2)李诗豁达(旷达,乐观),王诗离愁中带洒脱(只答 “离愁” “洒脱” “伤感” 亦可)高考典型例题:(07江苏卷)阅读下面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目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台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问】“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答】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2008高考送别诗选萃 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 答案: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 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 春,千万和春住。”四、方法归纳(师生讨论共同进行)1、问答型:认真审题, 做到“问什么,写什么;要什么, 给什么” 2、综述型:在明白要求的基础上,一般可采用 “总分总”式 (1)概括特色(用一个判断句来表明观点)。 (2)紧扣住题目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阐述,以证明观点。 (3)揭示这样写的好处。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好处。 3、对比型: (1)通过研读两首诗,比照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2)根据题目要求,扣住作品中的字、词、句加以分析阐述。 应注意的问题1、对作品理解、评价、联想,力求准确、合理、 有根据,不能无中生有、任意发挥及随意拔高;术语表述要正确,不能生搬硬套、张冠李戴。 、抓住重点,即抓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中的某一项或几项(根据题干要求而定),不要面面俱到,不要节外生枝,不必与试卷外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不必引经据典(如果用到的是课文中学的典故,则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 不能写成翻译的文字,不能用读后感代替文学鉴赏。 五、课堂练习(学生当堂完成)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 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本诗借劳歌、秋景、日暮、醉酒、风雨、西楼等意象来抒发作者的离别之愁。 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利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 渡荆门送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问:颔联的写景反映了诗人离开家乡四川时怎样的心情? 答:前句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六、描写送别的歌曲欣赏千里之外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我等燕归来。时间被安排,演一场意外,你悄然走开。故事在城外,浓雾散不开,看不清对白。你听不出来,风声不存在,是我在感慨 七、回顾本节课该掌握的主要内容。大屏幕显示,全体学生朗读.读懂送别诗的要领:1、整体把握是个主题离愁别绪。2、具体分析情感表现:有四看标题 、作者、正文 、注释3、找出承载情感的景物。解题方法: 1、问答型:“问什么,写什么;要什么, 给什么” 2、综述型:在明白要求的基础上,一般可采用 “总分总”式 (1)概括特色(用一个判断句来表明观点)。 (2)紧扣住题目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阐述,以证明观点。 (3)揭示这样写的好处。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好处。 3、对比型: (1)通过研读两首诗,比照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2)根据题目要求,扣住作品中的字、词、句加以分析阐述。 八、课后作业:1、要求全体学生把课学过的诗歌分类装订,在教室后面展出,大家交流阅读。2、学生自己找出整理出的送别诗,进行巩固训练。九、课堂余韵多媒体播放电影城南旧事主题歌送别。课堂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导 入师生共同欣赏配乐诗 一、 师生讨论送别诗特点向谁陈情?陈什么情?分 析 二、师生共同分析典型例题三、师生讨论解题方法四、学生练习深 入 体 会学生结合投影当堂记忆知识送别歌曲千里之外(多媒体播放)教学设计送别诗 徐水综合高中 贾建盟教学案例诗歌教学送别诗徐水综合高中 贾建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