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名词解释经济地理学 1.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活动的内容(三大产业) ,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全球化组织) ,经 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意义:指导生产布局,经济增长的来源解释(增长极理论,中心外 围理论) ,对经济学有重要意义. 对当今世界重大实际问题的贡献:贫富差异问题,经济,社会(人)与自然(资源-环境) 的和谐发展. 3. 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 区位: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用的场所. 区位条件:区位主体(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性质. 区位因子: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所获得的利益,即 费用的节约. (经济因子:成本因子(运费因子,非运费因子) ,收入因子;非经济因子: 决策者的行为等) 4. 土地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以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经济活动:作为劳动对象;作为作业 的空间或活动场所. 5. 原材料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原材料因子主要通过原材料的可运性,运费大小,可代 替性,自身价值及其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 6. 技术与知识对经济区位活动的影响:技术与技术创新(p196) ,科学技术进步(p259) , 知识经济时代交通运输对区位选择的影响的特点(p52) 7. 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市场规模直接影响经济 活动的存续,市场规模直接影响的市场活动的经济合理性,市场活动的范围的大小直接 影响到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市场特性一般包括 ) 市场意识,需求特点,竞争环境与管理秩序等) ;市场战略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8. 交通费用的组成:运费由线路运行费和站场费组成. 9. 杜能圈的结构:第一圈,自由式农业圈(种植或生产易腐难运的作物或产品,人口规模 决定) .第二圈:林业圈(供应城市薪材,建筑用材,木炭等,由体积重量和经济性角 度考虑) .第三圈:轮作式农业圈.第四圈:谷草式农业圈(谷物,牧草,轮耕轮作地 带) .第五圈:三圃式农业圈.第六圈:畜牧业圈. 10. 原料指数: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即生产单位产品需要的局地原料量. 11. 区位重量:整个工业生产与分配过程中需要运送的总重量,等于生产每单位产品需要运 送的最终产品和局地原料之和. 12. 原料类型与布局: 仅以遍在原料为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仅以局地原料且以存原料为原料时,为自由区位; 仅以损重原料为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 原料指数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 原料指数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消费地; 原料指数=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消费地都可(自由区位) . 13. 重力中心: 重力中心:假设运费只和距离和重量有关,那么运费最小地点应是两个原料产地和市场 构成的区位三角形的重力中心. 14. 胡佛的区位理论:运输费用理论(运费结构,运输方式与运费的关系) ;送达价格,市 场地域与区位选择. 15.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16. 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消费市场状况,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零售业间的竞 争,地价的作用. 17. 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分析(落实具体地点需要的因素) :经过该地点的交通状况和交 通发展潜力,相邻企业的基本情况,停车场的充足性,在该地点布局的综合费用,等等. 18. 企业的空间扩张: 19. 企业的空间扩张规律:以接触和等级扩散为主要扩散规律. 20. 跨国公司:指在两个以上国家(包括公司母国)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 21. 跨国直接投资的原因:产品周期理论(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标准产品阶段) , 折衷理论(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 22. 区域产业分类:三次产业分类(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产业) ,产业功能分类(主导 产业,关联产业,基础性产业;支柱产业,潜导产业) ,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资源密 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其他产业分类. 23. 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第一,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的资源结构相对应性,即能 否有效地发挥本区域在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第二,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系统功能;第 三,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关联程度;第四,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 力;第五,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第六,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结构性效益. 24. 区域空间结构: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 25. 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点,线,网络,域面. 26. 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及演变:模式(极核式空间结构,点轴式空间结构,网络式空间结 构,区域城市对称分布) ;演变(佛里德曼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前工业阶段的区 域空间结构,过渡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工业化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后工业化阶段的 区域空间结构; 陆大道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 以农业占绝对优势的阶段, 过渡阶段, 工业化和经济起飞阶段,技术工业和高消费阶段) . 27.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产业及其关 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 28. 区域增长极理论产生的效应: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极化和扩散效应. 29. 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胡佛费舍尔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自给自足阶段,乡村 工业崛起阶段,农业产业结构转换阶段,工业化阶段,服务业输出阶段;罗斯托的经济 增长阶段理论:传统社会阶段,为经济起飞创造前提阶段,经济起飞阶段,成熟阶段, 高额消费阶段,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我国学者提出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待开发 (不 发育)阶段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初始阶段,当区域经济增长跨国工业化的起点时,就进入 了成长阶段,区域经济增长达到成熟(发达)阶段,部分区域在经历成熟阶段后,有可 能进入衰退阶段. 30. 产业集群和形成与演化机制: 集聚经济原理的解释 Agglomerative Economies 交易费用理论的解释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创新理论的解释 Innovation Theory 产业组织理论的解释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31. 区域经济联系:指相关区域之间在商品,劳务,资金,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交流,及在此 基础上发生的关联性和参与性经济行为. , 32. 区域分工理论: (区域分工的意义:能够使各区域充分发挥资源,要素,区位等方面的 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 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各区域的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效益)成本学说,要素 禀赋学说,新贸易理论,竞争优势理论. 33. 区域经济差异和协调:途径:第一,促进区域之间经济体制环境的统一;第二,促进区 域之间要素市场的统一;第三,推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第四,推动和规范地方政府间 的区域经济合作;第五,鼓励企业跨区域发展;第六,中央政府应在继续发展经济相对 发达区域多的同时,注意采取措施加快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 34. 什么叫做全球化:经济全球化 Economic globalization 由于科学技术进步,跨国公司的 兴起与发展,国家经济调节干预及国际经济协调作用等因素,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广 泛流动,生产过程和服务所涉及的地域范围不断向全世界扩展,从而使世界各国经济相 互依赖性增强的过程. 35. 经济区域化: Regionalization 是地理上相近的国家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而实行某种形式 的经济联合,或组成区域性经济组织,其具体机制是宏观上的国家对自己经济利益的保 护. 36. 地方化: 地方化也称本土化, 是跨国公司在全球化过程中, 为达到地方市场认可的目的, 而迎合东道国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文化传统的发展战略. 37. 全球化中发展中国家全球化对策:第一,将产业对策从对具体产业和部门的干预政策转 向范围更加广泛, 内容更加一般性的调节政策, 目的在于间接地促进整体的经济竞争力; 第二,将政策转向支持出口导向的生产,使地方经济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从而获取更 大的比较效益;第三,重视区域政策,通过帮助一个国家的落后地区或者一个地区中的 落后国家,来降低乃至消除地区间发展的差异.第四,提高产业部门的技术能力以促进 竞争力,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就业稳定,经营灵活,富有朝气等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