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306286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学习理论主要解答的问题:学习结果:学习要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什么学习过程:为了实现学习的结果学生头脑中所进行什么样的信息加工活动学习的规律和条件:为了顺利进行学习的信息加工活动形成特定的结果所需要的条件一、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基本观点: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建立某种情境(S)与某种反应(R)之间的联结。这种联结的形成需要通过一个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而养成。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尝试-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的过程。桑代克所做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是关于猫走迷箱的实验。桑代克在一系列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总结了三条主要的学习规律,或称为学习的主律:(教材P88)1、准备律 2、练习律 3、效果律 二、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经典实验:巴甫洛夫关于狗的唾液分泌实验;华生关于恐惧形成:Albert实验基本观点:人和动物的一切智慧行为和随意运动都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条件反射。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际就是一个刺激替代的过程,即由一个新的、中性刺激替代原先自然引发反应的刺激的过程。三、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经典实验:“斯金纳箱”基本观点:斯金纳认为,有机体有两种行为,一种是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的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一种是操作性行为,它不与特定的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地做出的随意反应。由此条件反射也有两类,一类是刺激性的,相当于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一类是反应性的,相当于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把重点放在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研究上。他认为大多数人的行为,甚至几乎所有人类的条件作用或学习都是操作性的,操作行为更能代表实际生活中的人的学习情境。学习是指有机体在某种情境自发作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应与情境的联系,从而获得了用这种反应应付该情境以寻求强化的行为经验。强化:增强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的程序。有正强化与负强化之分。正强化: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正强化。负强化: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负强化。强化物:增强同类反应发生概率的刺激物。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经典实验: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形成基本观点:学习实质: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学习的影响因素:三元交互作用论:环境因素、个体因素与行为因素是交互决定的,这些因素之间彼此交互影响,双向地相互影响。然而,三者之间相对的交互影响力及其交互作用模式在不同的情境中、对不同的个体、或在不同的活动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联结派学习理论的共同特点 核心观点:学习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的经验的过程。共同点:(1)简化了学习过程内部操作过程,把它只看作S、R发生联系;(2)简化了学习结果,把学习结果看成若干兴奋点形成的通道;(3)注重了学习的外部条件(外部强化)而忽略内部条件(内部动机)。认知派学习理论的共同特点核心观点: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有机体主动通过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或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 三个共同特点: 1、把学习过程看成复杂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 2、认为学习结果是形成反映事物整体联系与关系的认知结构; 3、注重学习的内部条件,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注重学习者的内部动机,注重学习的认知性条件(过去经验、背景知识等)。认知学习理论包括格式塔心理学的早期研究和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一、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基本观点:(一)学习的结果:形成学科知识的类目编码系统。(二)学习的过程:是主动积极地进行类目化信息加工活动的过程。类目化活动就是将新知识形成新的类目,并将新类目纳入原有的类目编码系统中去。(三)如何促进学习: a、知识的呈现方式:类目化过程应该是自下而上,从具体到 一般,从低层到高层。应该向学生提供较、较低层次的类目或事物,让他们去“发现”新的类目与类目关系。 b、学习的内在动机:布鲁纳认为,要使学生真正能愈来愈自觉地、持久地学习,必须使学生得到“内在奖励”。所谓“内在奖励”,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学习本身对学生产生“诱惑力”,使学生能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本身获得满足和愉快。教学理论基本观点:(一)强调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作为教材,强调基本结构的早期获得。(二)强调发现学习,让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二、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基本观点:(一)学习的结果:形成学科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就是按层次的形式组织起来的诸多类属者,类属者即概念或观念,众多的类属者按照层次组织起来就是认知结构。(二)学习的过程: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学习者利用原来认知结构的已有观念,与新知识建立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从而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同化过程。(三)如何促进学习: 1.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2.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倾向。 3.同化过程应该是自上而下进行,注重原有知识结构的可利用性、清晰性与巩固性。(四)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1.代表学习:2.概念学习: 包括概念的发现和概念的同化的两种形式。 (1)概念发现是学龄前儿童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概念的主要形式,它是从许多具体实例中概括而来 。 (2)概念同化是利用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应概念对新概念进行同化而获得新概念的意义。3.命题学习:学习以命题形式表达的观念的新意义 。 (1)下位学习; (2)上位学习; (3)并列结合学习教学理论基本观点(一)强调教材要从一般到具体(二)强调先行组织者的教学模式先行组织者策略:是指在教新的学习材料之前,先给学生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新知识更抽象、概括和综合,并且能清楚地反映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与新学习任务的联系。提供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就在于用先前学过的材料去解释、融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三、建构主义的认知建构学习理论学习的结果:传统认知派学习理论认为,认知结构是按概括水平高低层次排列的高度结构化的知识。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结构不是层次结构,而是围绕关键概念而建构起来的网络结构的知识,既包括结构性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知识。学习的过程:信息加工活动过程。传统的认知主义理论强调在学习相同知识的过程中,学习者所进行的信息加工活动应该是相同的。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所进行的信息加工活动是独特的、非一致的。学生从不同背景、角度出发,在教师和他人的协助下,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建构自己关于知识的意义。如何促进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强调同学间协作学习,主张教学要以师徒传授的方式进行。现代认知派的分类(安德森)安德森按照知识的获得、表征与提取的心理机制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知识的表征: 知识在人脑中的存储和组织形式或者说知识在人脑中的呈现方式。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包括事实、规则、事件、态度等,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表征方式: 陈述性知识以命题和图式来表征。命题常以句子为外部表现形式。程序性知识: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是关于“怎么办”或“如何做”的知识。表征方式:程序性知识在头脑中是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来表征的。产生式的一般形式是“如果(IF)那么(THEN)”。学习策略可以定义为: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据学习策略覆盖的成分,迈克卡等人将学习策略概括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学习迁移:一般地说,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正迁移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也称干扰。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起阻碍作用。 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结局原因的推断的过程叫学业成败的归因。归因理论是一种比较系统的认知动机理论。归因影响个人期望的改变和情感反应(归因后果),归因后果又影响后继的行为。于是归因就具有动机功能。维纳(Weiner)提出,归因可按三个维度分类:内外源、稳定性、可控性。 稳定性与个体对今后成功或失败的预期有关,控制性与个体今后的努力程度有关,内外源和控制性将影响情绪反应。创造力以发散性思维为核心。特点: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名词解释: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2.最近发展区:是指介于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认知任务与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够完成的认知任务之间的差距。3.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所表现出的质的特征,就是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它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4.发现学习: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经过自己的探索寻找,以获得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5.先行组织者:它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6.强化:有机体行为的结果(刺激)提高了该行为以后的发生概率。7.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按作用不同可分为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积极迁移也叫正迁移,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消极迁移也叫负迁移,指的是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8、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就是关于个体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以及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9.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就是在已经形成的某些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P21410.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就是把新的知识归属到头脑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让他们相互建立联系的过程。P21311.有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12.学习动机:引起个体的学习行为,维持已产生的学习行为,并使学习行为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动力或心理状态。13.归因:指人们对他人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行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推论其原因的过程。14.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制定了有关学习的方案。15.认知结构:就是指学习者已获得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16、陈述性知识:指个人具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能直接陈述的知识,是用来回答“世界是什么”这一类问题的知识。17、程序性知识:指按照一定程序或步骤来做事的知识,他并不停留在人们仅能说说而已的姿态。18. 过度学习:过度学习是在刚刚达到完全记住的基础上,再进行一定的超额学习。一般来说,过度记忆的次数以刚刚能背诵所需要的复述量为基础的150左右为适宜。 19. 前摄抑制、倒摄抑制:抑制是前后所学的信息之间存在着的消极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如果先前所学的知识干扰了后来所学的知识就被称为前摄抑制,后来所学的知识干扰了先前所学的知识,就称为倒摄抑制。20.教学设计:为了达到一定教学目标,对教什么(课程内容)、怎么教(教学组织、教学模式、教学媒体等)教得怎样(教学效果)等的策划。P348简答题1、简述学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答案:1.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2. 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3.有助于教育者在尊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及年龄特征的基础上,更新教育观念,培养科学教育教学素养,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2、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象的运算阶段。0-2岁为感知运动阶段,是儿童思维的萌芽时期,其标志是建立了“客体永久性“;2-7岁为前运算阶段,是表象或形象思维时期,具有自我中心性。7-11岁为具体运算阶段,是初步的逻辑思维时期,思维具有可逆性,但失去了自我中心性。11-15岁为形式运算阶段,是抽象逻辑思维阶段时期,该阶段的儿童思维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根据种种可能的假设进行推理,能对命题进行运算。3、学习动机的激发措施。P195答:1、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恰当进行奖惩;2、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和维持学习兴趣;3、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增强对成功的期望;4、培养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成功的自信心;5、适当开展竞赛。4、教师如何为迁移而教?答:1、从教材入手,注重从旧知识中引出新概念;2、从内容入手,突出基本概念教学,为知识迁移打好基础;3、从知识体系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4、建立有利于迁移的教材结构。5、简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6、什么是正强化、负强化?答案:正强化: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正强化。负强化: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负强化。论述题:1、联系实际谈一谈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一)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埃里克森把人格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普遍的发展任务,这些任务都是由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间不断产生的冲突或矛盾所规定的。如果儿童解决了冲突,完成了每一个阶段上的任务就能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完成得不好就会形成消极的品质。(二)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对小学学校教育的启示1、多给小学生表扬与鼓励根据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论,小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危机是“勤奋与自卑”之间的冲突。如果儿童在学习中屡遭失败,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就容易形成自卑感。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儿童身上的闪光点,肯定儿童身上的闪光点,让儿童在学校生活中获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自豪。2、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小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在小学教育中,我们教师要激发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兴趣,培养求知欲,促进思维记忆等因素发展。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体验通过艰辛努力而获得成功后的成就感和幸福感。3、平等而公正地对待所有学生作为小学教师,要平等而公正地对待学生,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老师对待自己的态度而感到自卑。现实教育中,教师大多会特别喜欢那些听话懂事、活泼可爱又聪明伶俐的学生,而不喜欢那些爱调皮捣乱、不乖巧的学生。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真实或真诚。要努力和学生成为相互信任的朋友。(2)尊重、关注和接纳。关心学生的方方面面,接纳作为一个个体的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表现。(3)移情性理解。我们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观察世界,敏感地理解学生的心灵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当一个老师做到以上几点的时候,他一定能够平等而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学生也能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生活的乐趣,从而越来越勤奋,越来越自信。2.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发现自出生青少年成长期间,个体的认知发展在连续中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为此他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各个阶段的儿童有不同的特点。 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小学教学的启示皮亚杰的理论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首先这些理论强调适应发展的教育观点:即在环境、课程、材料和教学等方面都与学生的生理和认知能力以及社会和情感的需要相适应的一种教育 。 1、 对教学内容选择及编排的启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不同阶段的学生, 或者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 他们的认识结构都是不同的。因此,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之前, 应该对自己的学生进行分析。了解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以及他们在此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制定和编排出合理的教学内容。具体运算阶段(7-11岁)一到四年级的学生,属于低中年级学生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中,我们知道这个阶段的学生难以进行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在对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应以图示为主,以文字为辅,立足于生活,内容编排要做到简单直观。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主要是五、六年级的高年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的特点是学生已经开始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时,要从整体到部分,一般到个别,逐级分化;要注意教学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 2、 对教学方式,教学媒体的选择的启示对教学方式的选择的启示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的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讲授法演示法、示范模仿法为主。对于高年级学生可采取讲授法,合作学习法和训练实践法为主,并辅以其它必要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媒体的选择的启示一般来说,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各学科媒体设计重点应放在如何实施形象化教学,以适应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图式;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则要把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完成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因而这一阶段形象化教学可适当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