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94820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一、单元总体分析和教学思路本单元五篇文章都表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的热爱,倡导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苏州园林由总到分地介绍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达了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眷恋之情。叶圣陶先生娓娓道来,让人觉得身处优美的大自然中,不能不为建筑师巧夺天工的技艺而赞叹。舒乙先生的都市精灵从小处落笔,往大处拓展,有感于某些现代城市连鸟雀也不见的现实状况,提出都市中人应当与鸟、鱼、兽共处的观点,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质量的愿望。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描绘了幽径藤萝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明天不封阳台记叙了“我”家决定不封阳台的事情,事情虽小,但作者却拥有一颗慈悲之心,表达了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治水必躬亲论述躬亲是治水的必要条件,强调亲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情的重要性,通过正反对比深刻地指出治水与利、义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形象可感的与课文有关的图片、影像,激发语文阅读的兴趣,促使学生关爱自然、善待自然。学习本单元,除要领略作者表达观点的技巧,还要学会欣赏雅致的语言,并将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二、单元学习目标:1体会各篇文章所流露的对花草树木以及鸟兽鱼虫的真情。2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3学习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和写法,学习在记叙和说明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写法。4利用图书馆、网络,积累有关介绍人与环境方面的知识。5开展有意义的视听活动,提高视听效果。三、单元课时安排: (12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苏州园林 2课时都市精灵 1课时幽径悲剧 2课时明天不封阳台 1课时治水必躬亲 1课时诵读欣赏 1课时标点符号的修改 1课时写作 3课时视听活动 1课时第一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起始课)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单元课文内容。2依据单元提示、课文练习和自己的体会,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参 考 教 学 案 例个性化备课一、导入“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鸟一兽,和谐的自然组合,构成了人类生存的最佳环境。今天让我们一道走进“人与环境”的篇章,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去倾听大自然的呼声。二、速读单元课文,完成两个任务:(1)本单元的5篇课文,分别从哪个角度来写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的?(2)你能向全班同学讲一个人类和大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事例吗?三、明确单元学习任务:请同学们依据单元提示、课文练习和自己的体会,大致明确本单元的主要学习任务。第二课时 苏州园林(一)学习目标: 1能了解作者的思路,列出文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2能通过阅读比较说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在。 3能学习作者用多样的表达方式来表现事物的特征。4能通过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激发爱美爱国的情感,形成对创造人与环境协调美的初步看法。课前学习:通读课文,通过各种查阅、收集有关苏州园林的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课堂学习:参 考 教 学 案 例个性化备课一、导入:播放介绍苏州园林的图片和音像资料,配以江南风格的音乐。看后,由学生谈自己所看到的苏州园林后的感受。之后,导入新课,看看叶圣陶先生心目中的苏州园林是什么样的。二、整体感知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1)圈点勾画,利用页下注和手头资料(包括词典)解决疑难字词。(2)说说你对苏州园林总的或局部的印象,和刚才看的图片音像资料作比较。三、组织交流、评价教师关注:评价的准确性,以及在评价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四、研读课文:(1)找出概括苏州园林总体特征的句子。(2)课文中先后多次提到“图画”,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些句子。五、组织交流。这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告诉我们苏州园林色彩的美,结构和布局的美,体现出园艺家的独具匠心。这些句子中,哪些是写整体的?哪些是写局部的?又有哪些是写细部的?组织交流,归纳出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顺序。六、语文活动:创设情境:假设你面对一个没游览过苏州园林、也没读过文本的人,请你给他做导游,给他说说苏州园林有哪些特点。课后学习:读罢本文,你对园林建设有什么新的构想?请发挥想象,大胆创新,勾勒出你想象中的园林模样,或画一张草图,或用文字说明。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苏州园林(二)参 考 教 学 案 例个性化备课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共同欣赏了苏州园林的美景。今天我们再次走进园林,来细品其美。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以优美的古筝独曲为背景音乐,朗读课文。(2)品味语言的准确性。(3)要想把事物说明得好,还要讲究方法,课文中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何作用?三、拓展延伸:(1)文章的结尾好不好?如果作者不在此结尾还继续写的话,会再写些什么呢?(2)本文无论整体还是局部都体现了“美”的特点,你认为建筑的美该怎样体现?你学习本文有那些收益?(3)近两年,苏州市斥巨资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对于这一做法,你持什么态度?四、课堂小结;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课后学习: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为了创造人与环境的协调美,刻意追求自然之趣,你居住的小区在这一点上做得怎样?你想如何来重新设计你居住的小区,让她更充满自然之趣呢?请把你的设计方案写出来。教学反思第四课时 都市精灵学习目标:1能从作者的叙述和议论中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2能从文章中的抒情和议论句发表自己的看法;3能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积累谈谈人类如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课前学习:1通读全文,查字典解决文中的生字、词。2查阅资料,了解人与动物的关系。课堂学习:参 考 教 学 案 例个性化备课一、情境导入:设置情境,请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这是对人类破坏环境的声讨,这是对人类爱心回归的呼唤。你对当前的生存环境是如何认识的?有什么样的想法?好,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舒乙先生的都市精灵,来感受都市精灵们的处境,来思考人和自然如何相处这个主题。二、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 (2)“精灵”原指反抗上天统治的“恶魔”,你读了课文后对这个词是否有新的认识?为什么? (3)作者在文中谈论了一个什么话题?流露出了哪些情绪?表达了怎样的愿望?(4)都市动物减少乃至灭绝的原因是什么?(5)你能说出几种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动物吗?三、组织交流四、信息扫描:(1)找出描写生动的句子:(2)议论精辟的句子:(3)“都市精灵”给人类带来的益处。五、组织交流六、讨论交流:(1)你认为课文的主题是什么?(2)围绕主题,作者选了哪些材料来凸现主题?(3)这么多材料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和方法把它们串联起来的?七、组织交流八、质疑探究:(1)乌鸦本是喧闹之物,可课文第四段却说:“它们像两个孤独而寂寞的旁观者”,为什么?(2) 文末中的“与狼共舞”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九、请您欣赏,请您思考:(1)你认为人类在哪几个方面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2)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你认为应该保护野生动物?(3)你心目中理想的人类家园是怎样的?十、拓展延伸:(1)你所知道的已经灭绝的动物有哪些?(2)你所知道的濒临灭绝的动物有哪些?十一、情境对话:(1)“我”想对人类说:(2)“我”想对动物说:十二、自主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十三、课外实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社会调查,调查十年来我们身边动物的种类和的变化情况,并写成调查报告。课后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社会调查,调查十年来我们身边动物的种类和的变化情况,并写成调查报告。教学反思第五、六课时 幽径悲剧学习目标:1能联系生活,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唤起维护真、善、美的决心。2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3体会本文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课前学习: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的音形义。 2查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和北大燕园。课堂学习:参 考 教 学 案 例个性化备课激趣导入:这是一个发生在2003年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的故事。一只小鸟被一个高速飞行的网球击中,鸟儿堕地身亡。接下来的一幕让世人震撼:击中小鸟的运动员神情沮丧,马上终止比赛,跑到小鸟跟前,毫不犹豫的双膝跪地,双手合拢,表示忏悔。他那深深的一跪已经成为经典的一幕让世人永远难忘。他那深深的一跪为什么会成为经典一幕让世人震撼呢?今天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同样关爱生命,而且情感更加丰富的作家季羡林,随他一起走幽径悲剧。整体感知: (1)围绕课题,思考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悲剧?(2)原先你一直以为什么样的事叫悲剧?(3)指名朗读课文第11自然段。感受藤萝之美: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就是把美的事物毁灭了给人看。越美的事物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那么藤萝有多美呢?美在何处呢?(1)讲讲古藤美在哪儿,该怎样读?(2)指名读,齐读这一部分内容。小结:幽径上的这棵藤萝不仅有形有声有色,可观可闻可嗅,而且还是真、善、美的化身。(3)本文实际上写的是一株古藤萝的悲剧,作者为什么从幽径、古藤萝的美写起?研读课文: (1)这株古藤萝简直是美的化身,它的被毁看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文中最能表达出悲剧感的是哪些文字? (2)你是如何看待“愚氓毁美”之事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文章最后一段话有什么深刻含义?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身边还有愚氓灭美的现象吗? (2)请拿起你手中的笔,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古藤萝的哭诉吧!课堂总结: 其实在生活当中维护真、善、美的人有很多,弥尔顿有这样一段话:“无论谁死了,/我都觉得是我自己的一部分在死亡。/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因此我从不问丧钟为谁而鸣,/他为我,也为你。”当我们听到这些名人、作家这样的心声时,我们怎能不为之震撼,又怎能不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去护美、爱美呢?课后学习:1课后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段熟读成诵,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2在生活中,你曾为一株草、一朵花的折损而伤心过吗?你曾为一只猫、一条狗的病痛流过泪吗?如果有,请你将你的感情流露写下来,注意使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教学反思第七课时 明天不封阳台学习目标:1、仔细阅读课文,理清文本的线索和表述的主要意思。2、结合文章内容,提出自己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理解与设想。课前学习: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生词的大意。2、课前围绕本文,进行“美文阅读”的推荐。课堂学习:参 考 教 学 案 例个性化备课一、导入:居住于高楼大厦的某一单元,封闭阳台“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但是也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到底要不要封闭阳台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本文作者的一段心路历程。二、整体感悟:以讲故事的形式背读课文前半部分,留下悬念:明天还封阳台吗?(1)进行换位思考,假如是你,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谈谈封与不封的理由。(2)故事中父子俩又会做出何种决定呢?三、质疑探讨:(1)作者10多年来一直没有封阳台,为什么现在要封阳台?封阳台有什么好处吗?(2)作者为什么又决定明天不封阳台?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3)找出文中作者与大自然的一次亲密接触,说出自己类似的体验和经历。四、情景训练:面对这只受伤的鸽子,面对这个可爱的生灵,假如我们来一次与鸽子的心灵对话,你会对他说点什么?五、拓展延伸:(1)由文中父子两人对鸽子产生的变化,以及在封与不封之间所做出的选择,会对大家有什么样的启发?(2)相信父子俩的亲身经历,会让我们对自己生存的世界,当今的现实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感触。对于人类,对于大自然,你现在最想说什么?六、课堂小结: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生命的摇篮。假如我们生存的世界,只剩下我们人类自己;假如我们生活的环境,只有污浊的空气和肮脏的垃圾;假如我们的身边,只有高楼和霓红灯那会是什么样子呢?但愿这些假如不会变为现实,但愿我们身边美丽的风景不会成为我们永远的记忆,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你,从我,从大家做起,爱护动物,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共同营造我们美丽的家园。课后学习:小作文:在你生活的环境周围,如有人为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你该如何劝止?请把你劝止的话写在课外练笔上,不少于150字。教学反思第八课时 治水必躬亲学习目标:1理解文中所讲述的“只有躬亲、清廉才能治好水”的道理。2理解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积累文言词汇。3学习文中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4认识海瑞这一人物形象,并学习他廉洁的品质。课前学习:1通读全文,要求读流畅。2借助页下注、工具书疏通文意,记下阅读中的问题。3查阅关于海瑞的资料,了解海瑞其人。课堂学习:参 考 教 学 案 例个性化备课一、导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地制宜,终将水患制服,被后世传为佳话。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有关治水的文章治水必躬亲(板书),看看文中的他是如何治理水患的。二、整体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读,扫除文字障碍。(2)指名朗读并及时评价。明确:下列句子应注意句读“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三、理解课文:(1)自主学习。(2)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有疑问的字词查找工具书。(3)合作交流。组织学生翻译课文,学生评议,教师作适当的补充与归纳。(4)师生相互质疑,加深理解。四、研读课文:(1)请在文中划出表示中心论点的语句。 (2)若治水不躬亲将带来怎样的后果?为什么?(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3)文章以海瑞治水为例说明了什么道理?它是怎样证明观点的?五、拓展探究:(1)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难道只有“治水”才要“躬亲”吗?(2)预设一个不同的声音:在现代社会真的是要“事必躬亲”吗?课后学习:1背诵课文。2探究:家喻户晓的海瑞,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一个形象?读了课文之后,你对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在我们今天有没有这样的人?教学反思第九课时 诵读欣赏学习目标: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独到的发人深思的见解。课前学习:1自读课文并批注读书心得。2收集作者资料。课堂学习:参考教学案例个性化备课一、导入: 大地上的事情以心灵的承载、博爱的情怀,将散文与生命重新系结。每一段文字既是对实物的描绘,也是充满诗意的哲理性片段。今天,让我们也带着一颗博爱的心一起走进苇岸的大地上的事情。二、整体感知: 朗读片段,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两个片段的内容。三、研读课文: (1)两个片段是这个单元后的“文笔精华”,读读片段,想想这两个片段为什么可以称为“精华”? (2)本文语言高度凝练、耐人寻味。两个片段中,有哪些语句深深吸引了你?为什么?四、组织交流,作点拨归纳。五、小结: 两个片段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用他所特有的联想和想象,表达了他对鹞子、对人类和地球的观察与感受,启示我们要善待野生动物、善待大自然、善待地球,这实际上也就是善待人类自己。课后学习:背诵自己喜欢的精彩语段。教学反思第十课时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标点符号的修改训练目标:1明确常用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2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进行标点符号的修改。课堂学习:参考教学案例个性化备课一、激趣导入: 选择一个有关标点的故事导入。二、自读领会,明确修改重点。 想一想:专题训练中所举的例子,我们自己平时遇到过吗?看到过吗?现在能避免吗?三、组织交流标点符号运用的规律。四、修改实践: (1)课后提供的修改练习,其标点符号的运用误在哪儿,怎么修改? (2)你能否把他人平时用错的地方修改过来?课后学习:修改2-3篇自己的文章,着重修改标点符号。教学反思第十一、十二、十三课时 单元作文训练目标:1能在自己的记叙文章适当地运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增强表达效果。2能按语段修改的要求修改他人的文章。课堂学习:参考教学案例个性化备课1一、导入回顾本单元文章写作上的成功之处二、布置学习任务明确本次写作训练的基本要求三、写作实践,自评四、互评,作文讲评,好文章推荐。课后学习:自己再认真修改自己的文章,并誊写工整。教学反思第十四课时 语文实践活动视听活动活动目的:1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视听习惯,学习更有效的视听。2在视听中学会交流与评价。课堂学习:参考教学案例个性化备课一、游戏导入。(出示如下一组数字,时间约秒)现在请问,这组数字中有多少个?有多少个8?附数字组合:5 8 14 12 17 8 6 18 19 58 21 23 8 5 10 5 22 17 812 11 5 8 4 14 6 5 1624 8 8 16 9 19 14 5 5 8二、组织评价小结。三、听记接力赛,比一比哪组信息获取最准最快。四、布置任务:观看短片设计剧情对话组织交流。五、组织评价。课后学习:印发一组漫画,请学生为漫画配解说词。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