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选修1-1导学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78373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选修1-1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数学选修1-1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数学选修1-1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一、课前预习 学习目标 1. 了解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的概念; 2. 会判断哪些语句是命题,哪些语句不是命题;3. 了解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定义;4. 掌握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并会判断四种命题的真假性。 要点梳理 (预习教材P3 P5 ,完成下面的空格,并找出疑惑之处)1. 命题的概念 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_叫做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_,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_。2. 命题的形式 在数学中,_是常见的命题形式,命题中的_叫做命题的条件,_叫做命题的结论。3.四种命题(1)一般地,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外一个命题的_和_,那么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_,其中一个命题叫作原命题,那么另外一个叫作原命题的_。(2)对于两个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_和_,这样的两个命题叫作互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作原命题,那么另外一个叫作原命题的_(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外一个命题的_和_,那么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作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作原命题,那么另外一个叫作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二、课内探究 学生汇报自学成果,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新课探究:1、怎样判断命题及命题的真假? 2、在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可能为多少? 典型例题例1、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若是,判断真假,并说明理由。 (1)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吗? (2)大角所对的边大于小角所对的边; (3)若是有理数,则也都是有理数; 例2、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与结论。 (1)负数的平方是正数; (2)质数是奇数;例3、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真假。 (1)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平方弦所对的弧。 变式训练:1、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若是,判断真假,并说明理由。 (1)一个数不是合数就是质数; (2)求证时,方程无实根。2、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与结论。 (1)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2)矩形是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三、当堂检测 1、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 )A、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B、青岛真美呀!C、三角函数是周期函数吗? D、是很大的数。2、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真假。 (1)若都是奇数,则是奇数; (2)若则且。4、 课后巩固提高 本堂小结:完成学考P5 C组“课后巩固练案”。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2.1 充分条件 1.2.2必要条件一、课前预习 学习目标 1. 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意义。 2. 会判断命题成立与命题成立的关系,并能用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来表达命题命题成立与命题成立关系。 要点梳理 (预习教材P6 P8 ,完成下面的空格,并找出疑惑之处)1、 充分条件 “若,则”为真命题,它是指_,换句话说,成立可以退出成立,即_,此时我们称是的_。2、 必要条件“若,则”为真命题,它是指_,即_,此时我们称是的_。二、课内探究 学生汇报自学成果,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10分钟) 新课探究:(5分钟) 1、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 2、若是的充分条件,唯一吗? 典型例题:(15分钟) 例1、给出下列命题,试分别指出是的什么条件。 (1),;(2),无实根。 例2、一次函数的图像同时经过第一、三、四象限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是( ) A、 B、 C、 D、; 变式训练:(8分)1、给出下列命题,试分别指出是的什么条件。 (1)两个三角形相似,两个三角形全等;(2),;(3)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四边形是矩形。例2、下面四个条件中,使成立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是( ) A、 B、 C、 D、;三、当堂检测 (5分钟) 1、“x1”是“|x|1”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2、给出下列四组命题:(1) p:两个三角形相似;q:两个三角形全等(2) p:一个四边形是矩形;q: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试分别指出p是q的什么条件四、课后巩固提高 本堂小结:(2分钟)完成学考P8-9C组“课后巩固练案”。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2.3 充要条件一、课前预习 学习目标 1. 会判断命题成立与命题成立的关系,并能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来表达命题与命题的关系。 2. 证明命题成立是命题成立的充要条件时,要明确充分性、必要性证明中,谁是条件谁为应推证的结论。3、会求某些简单问题成立的条件。 要点梳理 (预习教材P9 P10 ,完成下面的空格,并找出疑惑之处)1、 如果既有,又有,就记作。此时,我们说, 是的_条件,简称_。2、 如果是的充要条件,那么是的_条件,即与_。二、课内探究 学生汇报自学成果,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10分钟) 新课探究:(5分钟)1、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1)定义法(2)等价法(3)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进行判断2、充要条件的传递性3、充要条件的证明。 典型例题:(15分钟)例1、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填空。(1)“p:x1”是“q:1”的_(2)“p:sin ”是“q:”的_(3)“p: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是“q:四边形是矩形”的_(4)p:ab,q:直线yx2与圆(xa)2(yb)22相切,则p是q的_例2、设nN,一元二次方程x24xn0有整数根的充要条件是n_.例3、求证:方程mx22x30(m0)有两个同号且不相等的实根的充要条件是0m. 变式训练:(8分)1.给出下列四组命题:(1)p:x20;q:(x2)(x3)0.(2)p:两个三角形相似;q:两个三角形全等(3)p:m2;q:方程x2xm0无实根(4)p:一个四边形是矩形;q: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试分别指出p是q的什么条件2、试证: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一正根和一负根的充要条件是acx2;(3)p:至少有一个二次函数没有零点;(4)p:存在一个角R,使得sin2cos21. 变式训练:(8分)1.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全称命题或存在性命题:有一个实数a,a不能取对数; 所有不等式的解集A,都有AR;三角函数都是周期函数吗? 有的向量方向不确定;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 (2)有一个实数,使x22x30;(3)有些整数只有两个正因数; (4)所有奇数都能被3整除三、当堂检测 (5分钟) 1.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形式的命题(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2)所有的方程都有实数解;(3)43.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写出这些命题的否定(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2)每个二次函数的图象都开口向下;(3)存在一个四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四、课后巩固提高 本堂小结:(2分钟)完成学考P18-19 C组“课后巩固练案”。1.4 逻辑联结词“且”“或”“非”一、课前预习 学习目标 1 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2 会判断由“或”“且”“非”构成的复合命题的真假。3 理解由“或”“且”“非”构成的复合命题与集合的“交”“并”“补”之间的关系。 要点梳理 (预习教材P16 P18 ,完成下面的空格,并找出疑惑之处)1. 三种基本逻辑联结词(1)逻辑联结词“且”与日常语言中的_相当。(2)逻辑联结词“或”的意义和日常语言中的_是相当的。(3)逻辑联结词“非”(也称_ )的意义是由日常语言中的_、_、_等抽象出来的。2.由基本逻辑联结词构成的新命题及其表示、读法(1)用逻辑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_,读作_。(2)用逻辑联结词“或”把命题p和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_,读作_。(3)对命题p加以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_,读作_或_。3.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复合命题的真假规律pq非pp或qp且q真真真假假真假假二、课内探究 学生汇报自学成果,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10分钟) 新课探究:(5分钟)1、将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复合命题化为简单命题。2、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真假的判断。3、如果写出一个命题的否命题。 典型例题:(15分钟)例1、指出下列复合命题的形式及构成它的简单命题(1)96是48与16的倍数;(2)方程x230没有有理数解;(3)不等式x2x20的解集是x|x1或x2例2、分别指出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p且q”“p或q”“綈p”形式的命题的真假(1)p:66,q:66.(2)p:函数yx2x2的图象与x轴没有公共点 q:方程x2x20没有实根例3、写出由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pq”“pq”“綈p”形式的命题,并判断其真假:(1)p:梯形有一组对边平行,q:梯形有一组对边相等(2)p:1是方程x24x30的解,q:3是方程x24x30的解 变式训练:(8分)1.将下列命题写成“p或q”“p且q”和“綈p”的形式:(1)p: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q: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2)p:能被5整除的整数的个位数一定为5,q:能被5整除的整数的个位数一定为0.2.指出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p且q”“p或q”“非p”形式的命题的真假p:梯形的对角线相等,q:梯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三、当堂检测 (5分钟) 对于下列各组命题,利用“且”“或”“非”分别构造新命题,并判断新命题的真假(1)命题p:任何集合都有两个子集;命题q:任何一个集合都至少有一个真子集;(2)命题p:等比数列的公比可以是负数;命题q:等比数列可以是等差数列;(3)命题p:7|F1F2|设|F1F2|2c0.则ac时,集合P为椭圆ac时,集合P为线段F1F2.ac时,集合P为空集要点二:椭圆的标准方程1所谓“标准”指的是中心在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2椭圆的标准方程有两种形式,即1(ab0)和1(ab0),这两种形式的方程表示的椭圆的相同点是它们的形状、大小都相同,都有ab0,a2b2c2,不同点是椭圆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不同,焦点坐标不同,前者焦点在x轴上,后者焦点在y轴上要点三:求椭圆的方程时要注意1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包括“定位”和“定量”两个方面“定位”是指确定椭圆与坐标系的相对位置,在中心为原点的前提下,确定焦点位于哪条坐标轴上,以判断方程的形式;“定量”则是指确定a2、b2的具体数值,常用待定系数法2当椭圆的焦点位置不明确(无法确定)求其标准方程时,可设方程为1(m0,n0),可以避免讨论和繁杂的计算,也可设为Ax2By21(A0,B0),这种形式在解题中较为方便 典型例题:例1.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为(4,0)和(4,0),且椭圆经过点(5,0);(2)焦点在y轴上,且经过两个点(0,2)和(1,0)例2.求经过两点P1,P2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例3. 方程1表示椭圆,求k的取值范围 变式训练:1.求两个焦点分别是(3,0)、(3,0)且经过点(5,0) 的椭圆的方程;2.求坐标轴为对称轴,并且经过两点A(0,2)和B(,)的椭圆的方程3.若方程1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a3Ba3或a3或6ab0)为例,讨论其范围、对称性、顶点、长轴、短轴和离心率。2.椭圆性质的应用(1)利用椭圆上点的取值范围,转化为求椭圆上的点与定点的距离的最大值、最小值这类问题可转化成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2)利用椭圆的对称性可以解决椭圆的内接矩形问题(3)椭圆的离心率 典型例题:例1. 。例2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椭圆过(5,0),离心率e.(2)在x轴上的两焦点与短轴的顶点连线互相垂直,且焦距为6. 变式训练: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已知椭圆的对称轴是坐标轴,O为坐标原点,F是一个焦点,A是一个顶点,椭圆的长轴长是6且cosOFA.(2)短轴的一个端点与两焦点组成一个正三角形,且焦点到同侧顶点的距离为;三、当堂检测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且过点(2,6); (2)与椭圆1有相同离心率且经过点(2,)四、课后巩固提高 本堂小结:完成学考 C组“课后巩固练案”。2.2 抛物线 2.2.1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一、课前预习 学习目标 掌握抛物线的定义,会推导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要点梳理 (预习教材P33 P34 ,完成下面的空格,并找出疑惑之处)1抛物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l不经过F)的 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定点F叫做抛物线的 ,定直线l叫做抛物线的 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图形标准方程焦点坐标准线方程二、课内探究 学生汇报自学成果,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新课探究:1、关于抛物线定义的理解(1)抛物线的定义中有“一动三定”:一动点设为M,一定点F为焦点,一定直线l叫做抛物线的准线,一个定值即点M与点F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l的距离的比为1.(2)抛物线的定义中指明了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准线距离的等价性故二者可相互转化,这是在解题中常用的(3)抛物线上任一点P(x0,y0)与其焦点F连接得到的线段叫做抛物线的焦半径,利用抛物线的定义,易推得抛物线y22px(p0)的焦半径公式为|PF|x0.2、求抛物线方程的方法(1)定义法:直接利用抛物线的定义求解(2)待定系数法(3)统一方程法 典型例题:例1.分别求满足下列条件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1)过点(3,4);(2)焦点在x轴上,且抛物线上一点A(3,m)到焦点的距离为5.例2.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焦点在y轴上,抛物线上一点M(m,3)到焦点的距离为5,求m的值、抛物线方程和准线方程 变式训练:1.求焦点在直线x2y40上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已知椭圆1的右焦点为F2,在y轴正半轴上的顶点为B2,求分别以F2,B2为焦点的抛物线标准方程及其准线方程三、当堂检测 1.求满足下列条件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1)过点(3,2);(2)过抛物线y23mx的焦点F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且|AB|6.四、课后巩固提高 本堂小结:完成学考C组“课后巩固练案”。2.2 抛物线 2.2.2 抛物线的简单性质 一、课前预习 学习目标 1.掌握抛物线上的点的坐标的取值范围、抛物线的对称性、顶点、离心率这四个性质;2.会用顶点及通经的端点画抛物线的草图。 要点梳理 (预习教材P35 P36 ,完成下面的空格,并找出疑惑之处)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四种标准形式的抛物线几何性质的比较:图 形方程焦点准线范围顶点对称轴elFyxOlFyxOlFyxOlFyxO二、课内探究 学生汇报自学成果,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新课探究:1抛物线的简单性质2焦半径抛物线上一点与焦点F的连线的线段叫做焦半径,设抛物线上任一点A(x0,y0),则四种标准方程形式下的焦半径公式为 标准方程y22px(p0)y22px(p0)x22py(p0)x22py(p0)焦半径|AF|AF|x0|AF|x0|AF|y0|AF|y03.焦点弦如图:AB是抛物线y22px(p0)过焦点F的一条弦,设A(x1,y1)、B(x2,y2),AB的中点M(x0,y0),相应的准线为l.(1)以AB为直径的圆必与准线l相切;(2)|AB|2(x0)(焦点弦长与中点关系);(3)|AB|x1x2p;(4)若直线AB的倾斜角为,则|AB|;如当90时,AB叫抛物线的通径,是焦点弦中最短的;(5)A、B两点的横坐标之积、纵坐标之积为定值,即x1x2,y1y2p2. 典型例题:例. 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重合于椭圆3x24y212的长轴所在的直线方程,抛物线焦点到顶点的距离为5,求抛物线的方程及准线方程 变式训练: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对称轴为x轴,且与圆x2y24相交的公共弦长等于2,求这条抛物线的方程三、当堂检测 平面上动点M到顶点F(3,0)的距离比M到y轴的距离大3。求动点M满足的方程,并画出草图。四、课后巩固提高 本堂小结:完成学考C组“课后巩固练案”。2.3 双曲线 2.3.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一、课前预习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双曲线的定义,会根据定义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一般形式的方程;2.熟练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会用双曲线的定义分析解决有关问题。3.了解双曲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初步应用。 要点梳理 (预习教材P38 P40,完成下面的空格,并找出疑惑之处)1双曲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 等于常数(小于|F1F2|且不等于零)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 叫做双曲线的焦点, 叫做双曲线的焦距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图形标准方程焦点坐标 , , .a,b,c的关系二、课内探究 学生汇报自学成果,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新课探究:1、双曲线定义中注意三个问题(1)注意定义中的条件2a|F1F2|不可缺少若2a|F1F2|,则动点的轨迹是以F1或F2为端点的射线;若2a|F1F2|,则动点的轨迹不存在(2)注意定义中的常数2a是小于|F1F2|且大于0的实数若a0,则动点的轨迹是线段F1F2的中垂线(3)注意定义中的关键词“绝对值”. 若去掉定义中的“绝对值”三个字,则动点的轨迹只能是双曲线的一支2、待定系数法求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步骤:作判断、设方程、寻关系、得方程。 典型例题:例2.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a3,c4,焦点在x轴上; (2)求与双曲线1有相同焦点且过点P(2,1)的双曲线方程 变式训练:求与椭圆1共焦点且过点(3,2)的双曲线的方程三、当堂检测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一个焦点坐标为F1(0,13),双曲线上一点P到两焦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24;(2)a2,经过点A(2,5),焦点在y轴上;四、课后巩固提高 本堂小结:完成学考 C组“课后巩固练案”。2.3 双曲线 2.3.2 双曲线的简单性质 一、课前预习 学习目标 1.掌握双曲线的范围、对称性、顶点,渐近线及离心率等简单几何性质;2.明确a、b、c的几何意义。 要点梳理 (预习教材P40 P42 ,完成下面的空格,并找出疑惑之处)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标准方程1(a0,b0)1(a0,b0)图形性质焦点焦距范围对称性顶点实虚轴离心率渐近线二、课内探究 学生汇报自学成果,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新课探究:1、双曲线的简单性质2、双曲线的渐近线的求法3、关于有共同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 典型例题:例1求以椭圆1的两个焦点为顶点,两个顶点为焦点的双曲线方程,并求此双曲线的实轴长和虚轴长、离心率、渐近线方程例2.如图火力发电厂的冷却塔的外形是由双曲线绕其中轴(即双曲线的虚轴)旋转所得到的曲面.已知塔的总高度为150m,塔的直径为70m,塔的最小半径(喉部半径)为67m,喉部标高70m112.5m.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67m150m:112.5m 变式训练1.求焦点为(0,6),(0,6),且经过点(2,5)的双曲线的离心率、标准方程及顶点坐标2适合下列条件的双曲线标准方程(1)虚轴长为12,离心率为;(2)顶点间距离为6,渐近线方程为yx.三、当堂检测1求适合下列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顶点在x轴,两顶点的距离为8,离心率是;(2)离心率e,且过点(4,)2求双曲线3x2y23的渐近线方程;3. 渐近线方程为yx,经过点M的双曲线方程四、课后巩固提高 本堂小结:完成学考 组“课后巩固练案”。第三章 变化率与导数3.1 变化的快慢与变化率 一、课前预习 学习目标 要点梳理 (预习教材P16 P18 ,完成下面的空格,并找出疑惑之处)二、课内探究 学生汇报自学成果,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新课探究: 典型例题: 变式训练:三、当堂检测 四、课后巩固提高 本堂小结:完成学考P22-23C组“课后巩固练案”。3.2 导数的概念与几何意义一、课前预习 学习目标 要点梳理 (预习教材P16 P18 ,完成下面的空格,并找出疑惑之处)二、课内探究 学生汇报自学成果,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新课探究: 典型例题: 变式训练:三、当堂检测 四、课后巩固提高 本堂小结:完成学考P22-23C组“课后巩固练案”。3.3 计算导数一、课前预习 学习目标 要点梳理 (预习教材P16 P18 ,完成下面的空格,并找出疑惑之处)二、课内探究 学生汇报自学成果,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新课探究: 典型例题: 变式训练:三、当堂检测 四、课后巩固提高 本堂小结:完成学考P22-23C组“课后巩固练案”。3.3 计算导数一、课前预习 学习目标 要点梳理 (预习教材P16 P18 ,完成下面的空格,并找出疑惑之处)二、课内探究 学生汇报自学成果,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新课探究: 典型例题: 变式训练:三、当堂检测 四、课后巩固提高 本堂小结:完成学考P22-23C组“课后巩固练案”。3.4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3.4.1 导数的加法与减法法则 一、课前预习 学习目标 要点梳理 (预习教材P16 P18 ,完成下面的空格,并找出疑惑之处)二、课内探究 学生汇报自学成果,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新课探究: 典型例题: 变式训练:三、当堂检测 四、课后巩固提高 本堂小结:完成学考P22-23C组“课后巩固练案”。3.4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3.4.2 导数的乘法与除法法则 一、课前预习 学习目标 要点梳理 (预习教材P16 P18 ,完成下面的空格,并找出疑惑之处)二、课内探究 学生汇报自学成果,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新课探究: 典型例题: 变式训练:三、当堂检测 四、课后巩固提高 本堂小结:完成学考P22-23C组“课后巩固练案”。第四章 导数应用4.1 函数的单调性4.1.1 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 一、课前预习 学习目标 要点梳理 (预习教材P16 P18 ,完成下面的空格,并找出疑惑之处)二、课内探究 学生汇报自学成果,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新课探究: 典型例题: 变式训练:三、当堂检测 四、课后巩固提高 本堂小结:完成学考P22-23C组“课后巩固练案”。4.1 函数的单调性4.1.2 函数的极值 一、课前预习 学习目标 要点梳理 (预习教材P16 P18 ,完成下面的空格,并找出疑惑之处)二、课内探究 学生汇报自学成果,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新课探究: 典型例题: 变式训练:三、当堂检测 四、课后巩固提高 本堂小结:完成学考P22-23C组“课后巩固练案”。第四章 导数应用4.2 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2.1 实际问题中导数的意义 一、课前预习 学习目标 要点梳理 (预习教材P16 P18 ,完成下面的空格,并找出疑惑之处)二、课内探究 学生汇报自学成果,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新课探究: 典型例题: 变式训练:三、当堂检测 四、课后巩固提高 本堂小结:完成学考P22-23C组“课后巩固练案”。第四章 导数应用4.2 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2.2 最大值、最小值问题 一、课前预习 学习目标 要点梳理 (预习教材P16 P18 ,完成下面的空格,并找出疑惑之处)二、课内探究 学生汇报自学成果,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新课探究: 典型例题: 变式训练:三、当堂检测 四、课后巩固提高 本堂小结:完成学考P22-23C组“课后巩固练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