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69963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教科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教科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为学导案 2014年 5月 15 日课 时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105107页教材分析是为让学生理解做学问难与易的道理。教学目标 1、理解为学由难向易转化的关键是“事在人为”。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的意思。 3、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不同语气和感情,并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不同语气和情感,并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认知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教学方法阅读式、讨论式。教学准备电脑课件课 型自学展示授课时间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学习中一定都遇到过困难,那么面对困难,应该怎样做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吧。 二、引导学生读课前“阅读提示”及书下注释,了解如下内容:解题:为学即求学、做学问。本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勉励他的子侄们努力学习的。示:给看。 作者的简单情况。 三、读文体会 1、学生自己放声读一遍课文,生字词看注释或查字典。 2、互读课文。 两个学生一组,一读一听,互相纠正错误。 3、三读,订正读音。 出示需注意的字,集体订正。不逮人 久而不怠焉 迄乎成 屏弃而不用 蜀之鄙 子何恃而往 4、学生再次放声读。提示:读准字音。 5、指导朗读,读顺句子,读好停顿 出示下列语句,要求学生读出其中的停顿。然后读课文,做到不掉字、不多字、不错字。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蜀之鄙/有二僧贫者语于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6、读、译课文 两人小组互说互订正,存疑。 读、集体读并讨论 全班齐读。小组提出没有解决的问题,集体讨论,老师适当点拨。 说出下列语句的意思和加点词的意思。 a、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b、吾欲之南海,何如? c、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d、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e、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f、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g、贫者语于富者曰: h、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四、听读课文。 老师读课文,要求学生不看书,边听边想每句话的意思。 个人加减:课后反思:14、为学导案 2014年5月 15 日课 时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105107页教材分析是为让学生理解做学问难与易的道理。教学目标 1、理解为学由难向易转化的关键是“事在人为”。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的意思。 3、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不同语气和感情,并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不同语气和情感,并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认知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教学方法阅读式、讨论式。教学准备电脑课件课 型自学展示授课时间教学流程 一、复习质疑 1、研读课文作者对“为学”是怎样看的,又是怎样提出看法的? “人之为学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作者通过两问两答提出看法。为学难易的转化在于是否“为”。每一设问中都是先提出问题,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作答。这样,对比鲜明,突出了“为”对“学”的作用,说明了“难”与“易”的辩证关系。 2、本文说的主要是关于做学问的道理,为什么开头却从“天下事”写起? 因为“为学”是“天下事”之一,这是从一般到具体的说明事物道理的方法。 第2-3段各写了什么内容?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第2段采用对比的方法讲述了昏庸聪敏不是固定不变的道理。 第3段叙述了蜀鄙之僧朝南海的故事,在写法上采用了设喻论证的方法,用贫富两僧的故事来讲道理有很强的激励作用,运用对照比较一贫一富两个僧人十分鲜明,形象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3、“贫僧自南海还”、“富者有惭色”的故事结尾说明了什么?它与作者看法有什么关系? 说明“事在人为”,这个故事是一个例证,作者用它来生动形象地证明作者看法的正确。 4、第4段得出什么结论? 人贵有志,事在人为。 二、概括本文的中心。 本文通过蜀鄙二僧朝南海的故事,说明了“事在人为”的道理,告诉我们主观努力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背诵课文 方法:给学生3-4分钟自己背,然后老师读课文,学生随之默读;请若干学生试背,全班结合投影提示背。 三、拓展练习 积累内化 () 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鄙”和“曰” ()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勤奋学习的名人名言或故事,丰富课外知识。 四、总结: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把蜀鄙之僧的故事讲给家人听。板书设计 13为学 人之为学 贫僧:一瓶一钵 富僧:欲买舟而下,富者有惭色 人之立志,故不如蜀鄙之僧哉?个人加减:课后反思: 为学导案 2014年5月 15 日课 时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材105107页教材分析是为让学生理解做学问难与易的道理。教学目标 1、理解为学由难向易转化的关键是“事在人为”。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的意思。 3、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不同语气和感情,并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不同语气和情感,并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认知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教学方法阅读式、讨论式。教学准备课 型练习课授课时间教学流程一、预习课文后,我能掌握下面内容。 作者_,字_,_朝四川人,“为学”即_的意思原题是。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一瓶一钵( ) 迄乎成( )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贫者语于富者曰( ) 昏庸(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 久而不怠焉( )蜀之鄙有二僧( ) 犹未能也( ) 四、翻译下面的句子。1、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_。2、吾欲之南海,何如?_。3、名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_。4、吾资之昏,不逮人也_。5、贫者语于富者曰_。 五、我能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_ 2、蜀鄙二僧的故事,告诉我什么道理?(用原文回答)_个人加减:课后反思: 14、古代寓言二则导案 2014年4月 15 日课 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108110页教材分析古代寓言二则所选的揠苗助长和画蛇添足,都是通过人和事让学生明白寓言说明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意思。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事物规律”及“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这两则语言说明的道理。教学重点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于求成、违反事物规 律及“做多余事反而不恰当”这两则语言说明的理。教学难点 能借注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教学方法讲解、探究教学准备课件 搜集寓言故事课 型自学展示授课时间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你们知道的寓言故事很多,能给同学们讲讲吗?最好能说出语言给你的启示。 二、朗读课文奇文共赏 1、自读:组织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句读,读得通顺流利,并标注有疑问的地方。 2、互读:组织学生协作组内分别轮流朗读,并互相评读尽可能解自读时的疑难问题 并标注互读时产生的新的疑难问题。 3、听读:播放两则语言的录音朗读,要求仔细听读,尤其注意字音和句读。 三、疏通文意合作释疑。 1、小组合作,自己疏通文意。 2、各小组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纸上。 3、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集体释疑 4、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作必要指导 四、理解想象配音作画。 通过感知课文,我们对文中的人物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作品中的故事有了一个感性的理解。那么,如何能更深入的理解人物更准确的把握故事的内涵呢? (自选配音或作画的方式) 14 、古代寓言二则 揠苗助长 将苗拔高 强求速成 结果苗死 画蛇添足 画完蛇 能喝到酒 不顾客观实际 反而弄糟 又为蛇添足 没有喝到酒弄巧成拙个人加减:课后反思:14、古代寓言二则导案 2014年 4月 15 日课 时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108110页教材分析古代寓言二则所选的揠苗助长和画蛇添足,都是通过人和事让学生明白寓言说明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意思。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事物规律”及“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这两则语言说明的道理。教学重点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于求成、违反事物规 律及“做多余事反而不恰当”这两则语言说明的理。教学难点 能借注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教学方法讲解、探究教学准备课件 搜集寓言故事课 型自学展示授课时间教学流程 一、创新设计提升理解。 续编故事:现在这个农夫懊悔不已,他发誓再也不拔苗了。到了第二年,农夫又种禾苗了。这回,他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合编一个新的寓言故事。看谁的故事编的棒。 交流评价。 二、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故事呢?请大家用生动的语言叙述故事,用简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本节课中你在哪些地方有收获呢?与同桌交流,并记录下来。 四、积累内化。 1、背诵两则语言。 2、认读生字,指导书写生字。 五、实践活动 搜集寓言故事准备开展一次寓言故事大赛。 六、板书 14 古代寓言二则 揠苗助长 画蛇添足 将苗拔高 强求速成 画完蛇 能喝到酒 不顾客观实际 结果苗死 反而弄糟 又为蛇添足 没有喝到酒弄巧成拙个人加减:课后反思:古代寓言两则导案 2014年4月 15 日课 时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材108110页教材分析古代寓言二则所选的揠苗助长和画蛇添足,都是通过人和事让学生明白寓言说明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意思。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事物规律”及“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这两则语言说明的道理。教学重点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于求成、违反事物规 律及“做多余事反而不恰当”这两则语言说明的理。教学难点 能借注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教学方法讲解、探究教学准备课件 搜集寓言故事课 型自学展示授课时间教学流程一、阅读揠苗助长,完成后面的预习题。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 ),( )地说 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他回到家里,( )说 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根据课文填空。1、补上缺的标点符号。2、用自己的话把揠苗助长这个故事写下来。(限50字之内)_ _二、请写出“揠苗助长”这个成语的意思,并举例说明这个成语用在什么地方较为合适。_四、我会填空。 画蛇添足,是源于战国策的成语,被用来形容_,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五、用自己的话把画蛇添足这个故事写下来。(限50字之内)_个人加减:课后反思: 世说新语二则导案 2014年 4月 15 日课 时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111、112页教材分析 文言文教学,目的是于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接轨。因为小学生初学文言文,所以选文浅显,篇幅短小,内容有趣,能引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准确翻译文章。2、体会世说新语二则的寓意,学习古代儿童的优秀品质。3、加强对古诗文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学重点 准确翻译文章,体会世说新语种“以事见人”的艺术手法。教学难点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学习古代儿童的优秀品质。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教学准备文字资料课 型自学展示授课时间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世说新语的小故事,如司马光砸缸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了解背景,拓展知识。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的临川王集结门客编撰的,它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d的言行风貌和逸事所语的笔记小说。 三、自主学习,探究理解。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指名读课文,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 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理解词语。 ()在重点理解词语基础上,翻译全文。 四、启发思考,明确寓意。 通过读文,你知道文中这两个小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指名朗读以读促讲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讨论:读了这两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你应该学习这两个故事中哪些人物的好品质? 六、板书 世说新语二则 管宁割席 聪明的王宁个人加减:课后反思: 家当导案 2014年4月 15 日课 时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113、114页教材分析 本文写了一个可笑的故事:一对儿朝不谋夕的穷困夫妻拾到一个鸡蛋,空想着以鸡蛋为家当过上富足生活。刻画了两个耽于空想的人物形象。教学目标 1、阅读短文,在学习中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 2、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章说明的道理。 3、加强对古诗文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加强对古诗文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学难点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教学方法自学为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查找相关资料。课 型自学展示授课时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直接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注意读准字音,读得通顺流利。 2、汇报查找资料情况,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检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预习情况。 二、指导自学。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或工具书试着翻译理解文言文。 三、合作探究1、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自学心得体会,互相答疑解惑,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讨论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讨论对文中主人公的评价,交流读完本文后的心得体会。 四、汇报交流。 生汇报,师相机点拨指导。 五、加强朗读。 生个别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推荐作业。 摘抄文中好词佳句。 在课外阅读中,再找些文言文读一读,要理解文章内容,并弹出阅读体会。 七、板书 丈夫 空想 空想 狭隘 家当 妻子 狭隘 后果 可悲个人加减:课后反思: 讲古代故事导案 2014年 4月 15 日课 时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115页教材分析本课教学鼓励学生以选文浅显,篇幅短小,内容有趣,能引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提高自主阅读能力,感受中化优秀的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 4、渗透德育、智育、美育,提高学生素质。教学重点 故事内容的复述。教学难点 故事内容的复述。教学方法以说为主。教学准备学生收集各种类型的古代故事。课 型自学展示授课时间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阅读了许多古代故事,我想同学们课外也读了不少这类故事,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把你喜欢的古代故事推荐给大家。 二、分组讲解,明确目标。 1、交代听故事、讲故事的要求。 ()什么是古代故事?讲故事的同学要把故事内容讲清楚、明白; ()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讲完后要评一评。 ()各小组评出故事大王。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三、择优展示,指导复述。 1、故事王在班内讲故事,师生评议。 2、故事王介绍经验。 四、强化记忆,鼓励评价。 1、在你听到的故事里,给你最深刻的人物是谁? 2、先在组内交流,再选两名再全班交流。 五、感悟体会,训练写作。 1、鼓励学生弹出讲故事后的感想,共同摸索技巧。 2、复习读后感的写法,针对印象最深的故事写读后感。 3、不知研究型作业,推荐优秀故事篇目。 4、 教师总结。个人加减:课后反思:改写揠苗助长导案 2014年4月 15 日课 时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116页教材分析 根据这则寓言的内容,体会作者地寓意。认真阅读例文,领悟把寓言改写成记叙文的基本方法。改写不但要理解原文内容,还要展开丰富想象。 教学目标 1、认真阅读例文,领悟把寓言改写成记叙文的基本方法。改写不但要理解原文内容,还要展开丰富想象。 2、根据揠苗助长这则寓言的内容,体会作者地寓意。 3、引导学生自然的把原文的理解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之中,表达要真切恰当。教学重点 读懂例文及其提示部分,领悟如何进行寓言改写。教学难点 明确原文内容,展开丰富想象,形象改写。教学方法教学准备电脑课件课 型自学展示授课时间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同学们,改写是一种根据原文内容,改变表达方式的习作练习。改写,可以改体裁,如把诗歌改成记叙文:可以改人称,如把第一人称改成第三人称:可以改结 构,如把倒叙改成顺序等等。记得我们在四年级时曾经练习了把诗歌改成记叙文。通过那次练习,大家对改写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同学们还记得如何把诗歌改写 成记叙文吗? 2、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启发引导) 3、设置悬念:那么,我们如何去把寓言故事改写成记叙文呢?我们来读一读范文揠苗助长就知道了。 二、学习例文,明确写法。 1、学习例文,领悟写法。 2、四人小组交流讨论体会。 3、指名汇报感受。 4、齐读例文提示,明确写法。 5、小结:由此看来,把寓言改写成记叙文的方法与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的方法基本相同,都要注意两点:第一是把握原文内容第二是借助想象,生动描绘。 三、弄清要求,构思习作。1、知名度这次习作的要求。 2、齐读揠苗助长 (1)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述揠苗助长这一故事的。 (2)如果你是禾苗,谈谈你的感受。 (3)如果你是这位庄稼人,你看到结果会怎么想? (4) 你想对庄稼人说什么? 小结:认真阅读例文,领悟把寓言改写成记叙文的基本方法。加进想象和体验,生动地再现原文的情景,表达原文的感情。 如何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揠苗助长呢? ()同桌交流体会。 ()指名口述。 小姐:我们在进行改写的时候,改写成的作文不能违背寓言的寓意。 四、行笔成文,相机指导。 五、推敲打磨,修改习作。个人加减:课后反思: 语文七色光七导案 2014年 4月 15 日课 时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117、118页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区别文中“之”“其”的不同含义。 2、能翻译简单的文言文。 3、积累成语,并通过查找词典或资料理解成语意思,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阅读知识短文,了解中国寓言的特点。 5、通过开心一刻的笑话,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点 区别文言文中“之”“其”的不同用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难点 区别文言文中“之”“其”的不同用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教学准备电脑课件课 型自学展示授课时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走进小学的最后一个七色光,领悟那里的精彩。 二、练。 ()理解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生先读一读这三句话,找出句中加点的词是“之”和“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讨论。 () 把句子的译文写出来。 学生可以先读一读每句话,说出句子的出处。找出1、3局势反问句,第2句是陈述句。指导朗读句子,激发学习兴趣。 三、知识窗。 这是一篇介绍中国古代寓言的短文。 1、课前指导学生查找中国古代寓言的资料,加深对古代寓言的了解。 2、阅读短文,让学生汇报读懂的有关中国古代寓言的知识。 四、开心一刻。 这是一篇有关文言文的笑话。 1、自读短文,交流读后体会。 2、指名交流,师生评价。 3、把这些评价和感受写下来。 五、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个人加减:课后反思:单元测试七导案 2014年4月 15 日课 时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教学准备电脑课件课 型自学展示授课时间教学流程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划出。 湖畔(pn bn) 参差 (chi c)狂风怒号(ho ho) 撩起(lio lio) 伴奏 (zu zhu)一唱一和 (h h) 三、下面的说法对的钩,错的打 1、“誉”、“遂”、“肆”三个字都是13笔。 ( ) 2、“子曰诗云”、“谈古道今”,带点的词都有“说”的意思。( ) 3、广玉兰、夹竹桃都是托物言志的散文。 ( ) 4、成语“自相矛盾”和“郑人买履”来源于寓言故事。 ( ) 四、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表示“看”的词语。 1、从航行的飞机上( )地面,山河、村野、城市的轮廓大致看得见。 2、( )人民英雄纪念碑,能激起我们对那些为人民的事而献身的先烈的崇敬之情。 3、( )事物要注意顺序,抓住特点。 4、奶奶睁着昏花的老眼( )好一阵子,才认出来人是它四十年前的同学尚淑云。 5、那篇5页的文章,我用几分钟的时间( )了一遍。 五、按要求写成语。 1、描写秋季的:_ _ _ 2、含有数字的:_ _ _ 3、描写奥运会的:_ _ _ 六、综合改错. 在综合实贱课上,老师让小华到前面讲“阿凡提斗财主”的故事。因为小华嗓子哑了,所以讲得很认真,生动。我们全班同学都把他深深吸引。他刚讲完,老师便带领大家激烈鼓掌,还夸他永远总是我们班讲故事最棒的。 七、乱文整理。 ( )一次,他竟想出十一种出入房间的办法。 ( )平时,他还喜欢摆弄小玩意,制造令人想不到的东西。 ( )在当时,电脑可是稀罕物儿。 ( )当他还在小学时,他就组装过一台简易电脑,那电脑还能回答问题呢。 ( )所以,这件事在当时引起轰动,许多人都争着去参观。 ( )小时侯的霍金想象力非常丰富。 八、作文。 题目: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 提示:在几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养成了不少良好的习惯,请选择其中之一,介绍一下你养成了什么好习惯,又是怎样养成的。写的时候要有具体的事例,不少于400字。 个人加减: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