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69428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教学设计(目的: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1) 学习者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和学习风格,以便为后续的教学系统设计步骤提供依据。起点水平(预备能力分析、目标能力分析 测验)、 认知结构(现有知识数量、清晰度、组织结构 概念图)、学习态度(对所学内容的认识水平和态度 问卷、访谈、观察)、学习动机(A注意力、R关联性、C自信心、S满足感;知识价值观、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感、成就归因)学习风格的分析( 克里的洋葱模型:最外层教学偏好 中间层信息处理方式 里面层认知个性风格; 威特金“场依存/场独立”)2) 学习需要分析:揭示学习者现状与期望之间存在的差距,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后续问题解决策略的选择和评价标准的确立将此为基础进行。3)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归类分析、层级分析、信息加工、解释结构模型 / 整体性 灵活性 层次性ABCD:A教学对象;B行为,能做什么;C产生条件;D最低标准。 表现性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态度” 积极参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 主动参加教室的卫生工作; 准时参加有关会议;积极承担班委会布置的任务; 支持有利于集体利益的建议; 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知道:列举、背诵、辨认、选择、描述、标明、指明 领会:分类、叙述、解释、鉴别、区别、举例说明、引申、归纳应用:运用、计算、阐述、说明、制定方案、解答 分析:比较、对照、分析、评价综合:编写、写作、创造、提出 评价:鉴别、评定、判断、说出价值 价值体系:抵制、正视、拒绝 4) 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编排、单元目标确定、对内容进行初步评价以及分析教学内容类别及性质。5)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常见的有: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训练和实践法、合作学习法、示范模仿法、强化法等。6)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一般应遵循目标控制、内容符合、对象适应等原则。信息化教学资源包括9类:媒体素材(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试题库、试卷、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另外,还可增加其他类型的资源,如电子图书、工具软件和影片等。常用多媒体素材的类型有文本素材、图像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动画素材等。(1)网页格式(*.htm,*.html,*.asp,*.jsp) (2)音频格式(*.mp3,*.wma,*.ram,*.wav)MID aif vqf (3)视频格式(*.avi,*.rmvb, *mpg 本地视频 *.wmv,*.rm,*.asf,*flv, 网络流媒 *.mp4,)(4)图像格式(*.jpg,*.bmp,*.gif,*.png,tif) (5)动画格式(*.swf,*.gif)多媒体教室多适用于“以教为主“的教学,有时也用于学术报告活动和观摩示范课。网络教室主要适用于:多媒体演示教学、分组教学、监听监视、交互式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语言辅导教学、网上学习、资源共享、进行教学测试与信息反馈分析。 加强: 技术保障 教学设计 纪律监督网络教室的功能有:屏幕广播、学生示范、屏幕监视、遥控辅导、电子举手、分组讨论、电子论坛、消息发送和电子抢答。教师可按照班级授课、学生个别化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组织教学,可采用大屏幕投影,视频展示台及教师机的控制台组织全班授课,也可同学学生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和个别化的学习。7) 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主导策略(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罗扎诺夫的“情境陶冶”教学策略、加涅的“九段教学策略”)、自主学习策略(首创精神、知识外化、自我反馈)合作学习策略(分组:组长、名字、代号; 讨论、扮演、竞争、协同、伙伴)。 情境教学策略 动机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策略 支架式教学策略 抛锚式教学策略 随机进入式教学策略 探究式学习策略 教学模式:有意义接受学习模式(教为主,先行组织者;新学内容;知识整合;应用)发现学习模式(学为主,问题情境;假设检验;整合应用)探究性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合作;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工具支持;主体主导相结合)有效性评价:认知与情感目标达成度、教学环境和教学媒体切合度。8)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方法: 量规(评价要素、指标、权重、分级描述)、档案袋评价、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测验法分类: 诊断性评价(查明学习准备和不利因素) 形成性评价(确定学习效果) 总结性评价(评定学业成绩) ; 表现性评价(评价学生“做”的能力) 过程性评价(目标与过程并重) 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达到目标)二、基础理论 1教学情境的创设者;2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指导者;3学习运用的帮助者;4合作学习的组织者;5意义建构的促进者;1、教育技术:教学理论 / 学习理论(行为 认知 建构) / 系统论 方法论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属性:创设新型教学环境 实现新的教学方式 变革传统教学结构三、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取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学会分析与合作;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经验; 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1、特点: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实践性、认识过程的完整性。2、分类:研究课题类,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文献研究等; 项目(活动)设计类,包括社会性活动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等。 小组合作、个人研究、个人研究与集体讨论结合。3、教学环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确定方案、实施方案、总结评价)4、实施步骤:(1)动员与培训阶段 (2)课题准备阶段 n 提出和选定课题(可操作性、开放性、综合性、联系实际) / n 成了课题小组/(组内异质、目标明确、职责明确、机会均等)n 制定小组实施方案(做什么、怎么做、做成什么)/ n 开题报告和评审 (3)课题实施阶段 (获取信息途径:出版物、调查访问) (4) 评价、总结、反思阶段(报告、答辩陈述展示提问回答评语、评价)。研究报告设计原则“中心突出 简洁明了)5、教师指导 选题指导 分配小组指导 实施方案和开题报告指导 实施阶段的问题和对策 结题阶段的指导策略6、教师角色:指导、帮助、促进、合作7、评价特点: 评价过程全程性、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内容丰富性、评价手段方法多样性 例: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课题的意义与价值(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智力因素方面: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认知结构变量。非智力因素:动机水平、归因类型、焦虑水平、学习风格。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学生可能的选题内容是什么: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还是其他形式):五、资源设计根据主题教师提供的资源: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六、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研究性学习的阶段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起止时间段动员和培训阶段(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课题准备阶段提出和选择课题列举课题名称成立课题组形成小组实施方案开题报告和评审课题实施阶段评价、总结与反思阶段学生学习评价量表评价项内容所占分数百分比(%)个人评价(学生个人完成)能利用交通网查交通工具的相关数据5能对查到的数据进行单位转换5会正确计算结果5小组内的表现5小组评价(所在小组其他成员完成)小组成员能和谐相处10回答问题时组员间能发挥合作精神10该小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给了其他小组帮助10教师评价(由教师完成)小组作品(见学生作品评价表)20小组汇报10课后个人作业10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项 目A级B级C级个人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听课情况认真听课,没有走神,讲闲话等现象 听课比较认真,偶尔有走神,讲闲话等现象听课不认真,走神、讲闲话现象比较严重发言情况积极举手发言,并有自己的见解能举手发言,答案中自己的思维较少很少发言,不表达自己的观点合作学习情况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课堂作业情况认真迅速地完成作业,作业质量高能完成作业,速度比较慢或质量一般不能完成作业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老师的话: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项目评价等级ABCD自评对本节课知识的兴趣浓厚较浓厚一般弱本节课独立思考的习惯强较强中弱自信心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多较多一般少理解别人的思路,与同伴交流的意识好较好一般弱在知识、方法等方面获得收获的程度高较高一般低同伴互评本节课发言的次数 多 较多一般 少本节课发言的 质量好较好一般差本节课课堂练习的正确性高较高一般低师评上课听讲的专心程度专注教好一般有时分心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高较高一般低课堂发言反映出的思维深度强较强一般弱课堂发现问题的角度 多较多一般少课堂发现问题的能力强较强一般弱评价说明在评价等级下,相应的栏只选一项,打“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理解共点力的概念,能够分别举例说明共点力和非共点力的情形。(2)能够解释平衡状态的含义,并能够判断一个物体所处的状态是否平衡。(3)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能够写出平衡条件的公式。(4)可以利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解决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5)培养运用现代技术设备收集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并验证共点力下物体的平衡条件。(2)能够通过实验和练习归纳出应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3)能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4)体验科学理论得出的过程与方法。(5)掌握由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推理思维方式。(6)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能够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信息交流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一些不平衡状态会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的灾难。(2)意识到物理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3)在探究合作过程中,增强探究意识与合作意识,增强与人交流的意识。(4)在用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逐步树立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和正确的认识观。(5)通过平衡条件的实践应用,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