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目录内容摘要1一、农村小学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 11、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12、文明礼仪行为习惯较差.2 3、意志脆弱,没有良好的心理品质.24、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能力不强.25、人生目标越来越功利化 2二、农村中学生产生不良思想道德的根源2(一)家庭教育因素31、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 3(1)“溺爱型” 3(2)“棍棒型” 3(3)“放任型” 3 2、家长文化素质不高33、家庭结构失调3(二)学校教育误区 31、 “重智轻德” 42、教法陈旧,与现实脱节 4(三)社会因素的影响 41、社会上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 42、社会上不良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4三、加强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4(一)通过各种途径发挥好家庭教育阵地的作用 1、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认识水平 42家长要注重孩子交友的情况,及时与学校沟通 43.家长要重视自身的言传身教 5(二)学校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中学生品德教育61、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 62、学校要对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转变和创新 63、要重视发挥学生干部、团员队伍的作用 64、要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65、要严格日常管理,完善评价制度.6在实践中不断强化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巩固 67、要利用课堂教学巧妙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6(三)学校、家庭、社会相互合作61、学校与家长经常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62、让学生带出课堂,融入社会教育的大环境 6参考文献7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论文摘要“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青少年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担负着促进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的重任。目前我国青少年约有3.71亿人,其中绝大部分都生活在农村,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发生了改变和扭曲。因此,农村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的素质的提高以及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的实现。因此,全面了解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实际状况,以及有针对性地加强中学生道德品质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现状 根源 加强农村中学生身上具有思想纯朴、积极进取、艰苦朴素、吃苦耐劳 ,勤俭节约等良好道德品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多元化的迅速发展、社会和家庭诸多不良因素的侵袭,以及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部分农村中学生开始出现道德滑坡、行为失范的现象。一、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现代中学生处在一个开放的时代,由于受社会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加之赌博、网络、黄色文化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许多青少年学生“胸中无祖国,心中无他人”,待人做事处处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对学校、班级的建设与发展漠不关心。他们在生活中我行我素,放任自流,盲目追求时1尚,攀比摆阔,往往借各种聚会之名,吃喝玩乐。与人交往,过分考虑自己得失心胸狭隘,斤斤计较,对别人缺乏宽容和同情心,这类青少年学生往往对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教育置若罔闻,而且逆反心理很强,与家长、老师有较强的抵触情绪。他们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念和荣辱感,大多意志薄弱,一旦受不良风气诱惑,很容易出现违纪现象。 2、文明礼仪行为习惯较差。 由于受农村文化生活背景的影响,许多青少年学生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起码的礼仪常规。他们衣物不整、不洁,随处乱扔脏物,乱涂、乱写、乱划,甚至在公共场所随地大小便。语言粗鲁,出口成脏,骂人斗嘴习以为常。行为不够端庄,游手好闲,惹是生非,缺乏羞辱之心,自尊心不强。 3、意志脆弱,没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现代中学生由于学业负担过重,加之来自学校、家庭的压力,社会阅历不深,许多青少年学生一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便无所适从,他们大多表现出焦虑、烦躁、胆小、恐慌、易怒等种种不良情绪,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生活自理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较差,面临压力、变故,他们便意志消沉,破罐子破摔。若被不良行为引诱,容易盲从,逃学、弃学,甚至离家出走,给学校、家庭和自己带来许多麻烦,甚至因此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能力不强。由于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在是非面前辨别能力弱,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侵蚀。许多高中学生盲目追求生活享乐,拉帮结派,打架斗殴,聚众滋事,偷盗拦劫,玩牌赌博。他们在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懒懒散散,经常出入于各种公共娱乐场所,沾染了许多社会不良行为,在家蒙骗家长,在校顶撞老师,欺压同学,在外勾结不良社会青年耍横,严重破坏了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给家庭、社会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还有许多青少年学生胆小怕事,对不法侵害缺乏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当他们利益受到损害时,往往采取忍让、逃避或顺从,滋长了不良行为的嚣张气馅,甚至由此会滑向自甘堕落的边缘,逐渐被恶势力所侵蚀、腐化。5、人生目标越来越功利化目前在农村,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把学习与个人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把读书与金钱赤裸裸地统一起来,跳出农门走向城市就是他们的人生的唯一目标,大脑里没有爱和奉献的概念,对他人、对社会充满了冷漠。二、农村中学生产生不良思想道德的根源(一)家庭因素:目前,农村中学生80是留守学生,他们有的是长期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 -2-在一起,有的是寄养在其他人家;同时,有10以上的学生是单亲家庭,有的父母死亡或离异,不完整的家庭就存在不完整的教育,这样家庭的孩子,大多心情抑郁,性格孤僻,待人冷漠。1、家长教育方法不当。目前农村的家庭教育方式实在令人担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溺爱型”:主要是一些父母外出打工,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孩子,由于对孩子过分的关心和呵护,会造成孩子自私自利、好逸恶劳、专横霸道的恶习;(2)“棍棒型”,由于父母性格暴躁或家庭贫困,有的家长教育方法极其简单,一点小事,不分青红皂白就是打,与孩子没有交流,这种教育方式容易造成学生人格自卑、心理扭曲、报复心重;(3)“放任型”,不少家长或许是劳动繁忙,或许是性格的原因,对孩子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也不与学校老师联系,这样家庭的孩子往往是非辨别能力较差,容易上当受骗走上歧途。2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3、家庭结构失调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和出外打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农村留守儿童也日益增多。这些留守儿童大多由爷爷奶奶、外婆外公或亲戚朋友代管,在生活上许多地方照顾不到 ,学习上没人关心,思想上无法与老人沟通 ,长期以来,孩子心理不健康,思想不积极上进。还有一些父母死亡、离异,出现了一批“单亲孩子”或孤儿。这些现实使孩子难于形成健康心态,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二)学校教育的误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然而。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的教育却存在种种弊端:1、“重智轻德”:目前一些农村中学虽然强调“德育第一”,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把分数看成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对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培养却日益被淡化,由于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3-处处以分数论英雄,思想政治课成了摆设。成绩好的学生, “一俊遮百丑”,学校教育还没有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生根本的改变。这是导致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低效的必然原因。2、教法陈旧,与现实脱节由于在中考中政治分数所在比重很少,不少教师上课墨守成规,说教枯燥,不能把课堂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学生只是获得一些教条、抽象的东西。至于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用,如何用,他们很茫然。他们甚至觉得政治课的内容与现实相矛盾。因此,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新特点,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更不能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新发展。(三)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1、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是诱发农村中学生的思想颓废、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中学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也是人生中最富于变化而不稳定的时期。一些道德失范,诚信危机,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蔓延;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网络游戏、黄色网站、录像的诱惑等等,给未成年人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2、社会上 不良行为影响。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有的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控;有的常萌发尝试、模仿的念头,甚至走上违法犯罪歧途。而农村中学生大多无经济来源,当囊中羞涩又抵挡不住诱惑时,就有可能由内而外,从小偷小摸到公开敲诈抢劫甚至杀人谋财,造成可悲后果。三、加强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的对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棵小树长弯了,简单方法伐掉就行了。然而一个未成年人出现了偏差,那就会影响他的人生。面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如何有效地防范,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使农村中学生得以健康成长,略作如下探讨。(一)大力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各种途径发挥好家庭教育阵地的作用。1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认识水平。家庭教育是“三育人”的起点和基础,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中具有特殊教育作用。古代“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是家庭教育的典范,父母将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在农闲时间,使其通过学习提高。2家长要注重孩子交友的情况,及时与学校沟通。家长要从小事培养孩子良好的-4-品行习惯,对不良行为要及时地预防和娇治,但切莫采用暴力手段解决,而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思想。如果父母的话他们听不人耳,可以设法找一些孩子能接受的亲朋好友从旁劝导。以便及早发现情况,即使有“苗头”,也可以完全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家长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召开的不定期家长座谈会,座谈会不是成绩汇报会,而是谈心会、促进会,学校及时总结推广好家长的先进事迹,使好的经验大家共同拥有。3家长要重视自身的言传身教。 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农村家庭中父母对子女教养认知水平偏低。所以应加大农村教育法制宣传力度,从而提高他们对教育法的认识,大力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做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由于农村受农业特征的影响,因而应选择农闲时节去宣传法制,宣传不要走过场,而要多宣传依法维权的手段及方法。培养农民家长的法制意识、家教意识,这样若形成良性循环,可以影响农村几代人。(二)学校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中学生品德教育。1、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首先,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家长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再次,老师要与留守儿童经常沟通,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教师要与 “留守儿童”交朋友,时刻关心、爱护、照顾他们。在安全上,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耐心辅导,让每一个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2、学校要对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转变和创新。学校德育工作要从重道德规范转变为重道德实践与择善能力的培养,因为单纯的道德规范教育容易使学生方行不一致。学校在道德教育内容上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辨别能力与择善而行的能力,并把学生的基础文明素质制成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内容,由低到高做起。在道德教育方法上要从灌输与约束为主转变为疏、堵结合,采取潜移默化的方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要重视发挥学生干部、团员队伍的作用。学生干部、团员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他们的特殊身份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信服。他们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不可轻视和替代,5他们的榜样作用鲜活生动,有很强的号召力、感染力,他们对学生的监督与管理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工作者、自我管理。他们与学生平等,不是居高临下式的教育,有利于启发并促进学生沟通、反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4、要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形成文明、健康向上的环境是校园文化应该发挥的作用。要利用宣传阵地,如橱窗、标语牌等促进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用树立先进典型感染人、塑造人,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如征文、各类比赛等启发人、教育人;用寓教于乐的活动,如演讲、经验介绍等激发人、陶冶人;还要利用网络、广播、文体活动、自办刊物及有关制度规则等软件、硬件,引导学生对自身道德行为进行思考、理解并注重落实到自己的言行中。5、要严格日常管理,完善评价制度。道德教育不能完全依赖学生的自觉性,要以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与规章制度的约束为保证,管理育人必须到位,并将其进行量化管理。学校德育主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改进管理方法,完善评价制度,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 6、要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强化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巩固。学生不可能只生活在校园中,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在社会中接受“开放式”教育,到社会中去体会,去感悟自己的言行、别人的言行正确与否,避免因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脱节而出现的教育问题,这才是最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7、要利用课堂教学巧妙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新课标更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特别是语文、政治、历史等课程,很适合利用来对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既完成了学科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家庭、学校、社会相互合作农村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仅仅依靠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课堂走出来,走向家庭,走向社会,拓宽道德教育的途径,营造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氛围。1、学校与家长经常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如家校通,经常与家长联系,把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与家长交流,经常听取家长对学校管理和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逐步向学生家庭普及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这样一来就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联系起来,能有效地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2、让学生带出课堂,融入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进行社会调查,观看爱国影片,听取专题报告会等;甚至还可以联系有关执法部门,加强对学校周围网吧游戏的管理,与司法部门联手,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教育,让学生远离黄、赌、毒。这样,把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融为一体,营造出农村中学生良好的成长环境,这样学生所学的思想政治知识也会得到了提升。 6总之,青少年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学校、家庭、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将他们的思想引导到健康积极向上的轨道上来,并让他们学有所成,就业时有一技之长,将来每个人都能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1、 著作 谭海生 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课新思路, 当代中国教育2、 文章王鑫 农村儿童家庭教育 出自 中华素质教育论坛3、网上文献姜永霞 农村学生道德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知网 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