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说课.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57399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每逢佳节倍思亲》说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每逢佳节倍思亲》说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每逢佳节倍思亲》说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每逢佳节倍思亲说课稿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3课,它是一篇文包诗。文章主要讲述了王维在重阳节这天,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文诗对照,内容浅显易懂,不管是故事还是诗句,都蕴含着浓浓的思念之情,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思念之情并非难事,而要让他们体会诗中“独”“异”“倍”三字的妙处,则要花一番功夫。叶圣陶曾经说过:“老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三年级是学习的转折期,这个阶段的孩子阅读时容易浮于表面,不能很好地抓住关键词句,对课文进行品读,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时相机点拨。根据中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倍”“兴高采烈”“天各一方”等词语的意思,重点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含义;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古诗;3、抓住重点词句,诗文结合,理解课文的内涵、品读古诗的意境。在这其中,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涵、品读古诗的意境。教学的难点是,诗文结合,理清文包诗的特点,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们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从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板块一:课前积累、导入:本学期我们班的课外积累重点在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一书,因此在这堂课的开始,我依旧采用了考察古诗积累的方法,引导学生背到王维的诗,点到学生了解过的王维的诗风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随后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请同学读读背背。然后引导学生去探究熟悉的文字背后隐藏的故事,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版块二:课题质疑、初读: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质疑课题、读通课文、整理脉络三方面展开:1、好的评价语往往能给教学环节起到引导的作用。根据课题,我预设到学生可能会问“倍”的意思、为什么用这一句诗做课题等问题,因此预设的评价语是:“你们能根据整个句子或者抓住关键字词来提问,是学好语文的一项必备本领”,这也同样是针对后面学习抓关键词列小标题的方法,做了铺垫。2、语文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中,所以,这里我立足于学生自主读书,自主发展。自由地、大声地初读课文,是我每一堂课必有的环节,也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针对字词的不同“温度”,我也加以引导,让孩子们在反复诵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享受审美乐趣。3、本课教孩子用抓关键词列小标题的方法概括段意,从而整体文章脉络。考虑到这是一项有难度的活动,我一方面将坡度降低,自由练说的时候提示:“可以用四字标题,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正是给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抓手,不让课堂走入无效;另一方面,虽然新的概括方式有难度,但不能忽视孩子们是有能力的,因此,来自学生的回答是真实的,就一定要进行表扬,并尽可能采纳。板块三:诗文结合、品读:这部分就按照板书上的脉络逐小节推进:1、在深入研究文本之后,我发现诗题中的“山东”并不是指王维的家乡,而是指华山东面。通过图文并茂的板书演讲,我能让学生体会到“天各一方”的意思,并且回到课文中,去品味年少的诗人背井离乡,异常孤独寂寞的情感。接着引出诗人的一句诗,反复诵读,提升情感。2、第二小节重点在两个,一是介绍重阳佳节,二是让学生体会长安城的热闹非凡和王维的形单影只相对比。因此我事先让学生去了解重阳节,包括由来、风俗等等,引导他们去说节日的长安城是热闹的,并通过图片和练习说话,理解“兴高采烈”,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紧接着,让学生把自己当做王维,感受独在异乡为异客时,通过理解“倍”的含义去体会恰逢佳节“倍”思亲的孤独寂寞,再出示其他佳节的图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题,加深愁思。3、第三小节联系上文理解,思念着山东面的兄弟们,进行补白练习,加上图片中相望的场景,强调读书的情感,让孩子把万千思绪、满腔思念读出来。4、第四小节融合了前文所体会到的孤寂心情,点出诗,提出两个重点,一在“忆”,二在回到质疑部分所提出的,用“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名句做课题的原因。板块四:反复吟诗、提升:通过男生读、女生读、齐读的方式,引导孩子设身处地地,用款款深情去和文本、和作者进行对话,让孩子的心与王维的心在那一刻交汇。我对“每逢佳节倍思亲”以及类似的名句作了适当的拓展,以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说明从古至今中华游子身在他乡都是在无时不刻地思念亲人,最终点题“每逢佳节倍思亲”,总体来说,阅读教学的本质在于学生、教师、作者三者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平等、真诚与忘我,是实现这种心与心的对话的基础。阅读教学只有以此为土壤,才能开出真情感受的花朵。语文课堂只有以此为旋律,才能奏响心声共振的乐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最大的问题还是没有最大尺度的还原生态课堂,也就是没有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空间去体会、去感悟、去品读,我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的部分过多了一些,因此可能没有达到最佳的引导作用,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