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在今后学习中进行实践,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学习习惯。教学预备:1、学生预习课文,复习巩固以前学习过的良好学习习惯。2、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等。a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二、指导看图 学习该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1、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指导观察第1页的三幅插图。观察第一幅图。图上的同学看到这些古代的天文仪,会想些什么?教师小结。观察第二幅图。指名学生说说图片上的内容。讨论:同学们应怎样才能揭开宇宙的奥秘呢?教师小结。观察第三幅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图上的同学这时会怎么想,会说些什么呢?你欣赏过哪些碑刻?学到了哪些知识?2、指导学生观察第2页的插图。逐幅观察第一行的四幅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有什么感受?同学们会什么收获?组织讨论,汇报交流。观察第二行插图。说说图上海面是什么景象。并指导说话。讨论:同学们游览了这些名胜会说些什么?组织讨论、交流。观察第三行的插图。结合课外的积累,引导学生说话。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说说感受。三、总结、通过观察图片,你知道了什么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吗?该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预备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四、作业、进行课外阅读。、深入大自然和社会,写观察日记。第二教时一、导入新课二、指导看图,教学生学会运用语文。、观察第、页第一行的两幅插图。讨论:图上的几位小朋友是怎样工作的?指名学生说一说。相互评价。、观察第二行插图。讨论: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写字的同学是用什么姿势写字的?他们是怎样握笔的,字写得怎样?别的同学的表情怎样?讨论:说说图上画的是一次什么活动,参赛的同学什么样,神态怎样?交流并小结。、观察第三行的插图。讨论:图上的同学正在开展什么活动,大家分别在干什么?讨论:古诗文课外活动形式很多,还可以安排哪些?交流、汇报。、观察第页上的插图。讨论:图是有谁在干什么,小报的质量怎样?同学们对出好小报有什么建议?交流、汇报。、观察第页的插图。教师介绍:这是一个学校的学生在表演课本剧母亲的恩情,图中的两个同学分别扮演孟效和他的母亲。图上的同学表演得怎么样?小结:参加课本剧演出,可以锻炼自己运用语文的能力,陶冶艺术情操,培养自己各方面的情感。三、总结、交流同学们在课前搜集的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例子。、课堂小结。四、作业、分组编辑出版小报。 、练习排演课本剧。 、参加语文课外活动。第一单元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为“壮丽山河”篇,分别是长江之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等课文和一篇习作以及一个练习。 长江之歌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三亚落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短文。作者运用活泼、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烟台的海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描述了作者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的过程,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路上明艳的景色,听到了溪流的欢唱,看到外洞的宽敞,体验了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更让我们欣赏到内洞的“黑、奇、大”,我们不禁发出感叹。在游览的同时,泉水始终伴随着我们。“泉水流经的路线”:从深黑的石洞流进内洞,再经过外洞流出洞口,然后随着山势流下山去。使学生感受作者构思的严谨与巧妙。是训练学生练笔的好范文。1、长江之歌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二、教材说明: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全诗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小节,写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部分即第二小节,写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联系上下文细细玩味,尤其是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三、教学时间:两课时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3、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呢?请同学们汇报搜集到的资料。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2、检查教学效果。(1)出示词语:乳汁哺育挽起荡涤尘埃灌溉奔去各奔东西(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磅礴灌溉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互相交流。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词。二、指名朗读课文。三、精读训练。1、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2、出示: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3、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4、交流:(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5、精读第1节:(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2)交流。出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3)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4)交流: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6)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6、精读第2节。(1)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3)师引读:“我们赞美长江”(4)指导朗读第2节。(5)指导背诵第2节。四、练习朗读全诗。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五、学唱歌曲、作业布置:P6 3、4两题六、板书设计:1、长江之歌豪迈 雄壮2、三亚落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体会课文的意境。 2、 感情朗读课文,初步感悟抓景物的形状、颜色来描写景物及景物变化的方法。 3、 能在读熟、读懂课文基础上创造性的练习说话,写导游词提纲。 教学准备 水彩笔、纸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 1 师:同学们,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巴金爷爷的海上日出,知道日出非常的美、壮观。其实日落也很富有诗意的,它一点也不比日出逊色,夕阳滑落的景观可谓美妙绝伦!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日落的文章。 2 板书课题 (二)教师配乐范读全文。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要求: 1、不添字、不漏字。 2、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 (四)生字抄写练习。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画出作者描写的三亚景物有那些?。 2、用简单的线条画出蓝天、海水、白鸥、椰树、细沙。 3学生根据有关段落作画。(要求学生用简笔画作图)4、评画。 (注意是否能画出“蓝蓝的天”、“蓝蓝的海”、“低翔的白鸥”、“碧玉般的树冠”、“玉屑银末般的细沙”。) 4、感情朗读有关反映画面内容的句子。(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感情朗读。 2、出示本节的自学目标。 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边读边想象夕阳滑落的过程,画出写夕阳滑落动作的词。 教师出示一组动词。 悬、入水、颤动、停住、下沉、蹦跳、收敛。 3教师演示有关夕阳下滑的动画(课件),边演示边出现相关的动词。 4按照词在文中的顺序,让学生讲讲落日的过程。 (七)做小导游。 1、编写提纲,分小组互相讨论,准备提纲。(教师简要指导) 2、学生试演。(要求用上课文中学到的你认为优美的词语或句子) 3、套入导游词的有关格式,让上来演示的学生带上“导游证” (八)课外延伸。 向提供学生关于海南三亚的一个网址、一本课外书。让学生进一步去学习,去探究。 (九)课外作业。 回去向父母介绍三亚落日。要求用上美妙绝伦、风情、逊色、惊讶等词。 3、烟台的海教学要求: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4、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烟台的海绮丽壮观,烟台的人勤劳、能干,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看图导入,揭题:1、 同学们,你们看过或游览过大海吗?谈谈自己所了解或体验过的海边生活情景。2、 看中国地图,沿海城市很多,有没有北面面临着大海的城市呢?(烟台)3、 揭题。从地图上了解一下烟台、渤海湾、胶东半岛、西伯利亚、南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过渡:这里的海有什么独特的景观?作者想向我们介绍些什么呢?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 、看画面,听配乐朗诵,说说自己的感受。2 、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特点各不相同,景色太美了!请同学们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正确。3 、检查自学情况:生字读文4、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5、 分清段落层次。三、学习第一段:齐读后,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概括介绍烟台北面临海,有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四、写字指导1 、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2、 用钢笔描红、临写。五、作业:1 、抄词。 2 、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1、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过渡: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景观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谁能把文中那句概括烟台海的四季特点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作者是怎样具体为我们介绍烟台海的四季特点的呢?细读课文。二、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独特”1、 朗读想想这一段除了写海,还写了什么,分层。(海,人)2 、各自读介绍“海”的部分,看看题头的照片,体会一下该如何读好这段话。3 、人们在冬天的海边又是如何的?读第二层。4、 通过读,你欣赏到了烟台的海冬天的风光了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海是怎样的?你又是怎样享受这冬海风光的?5 、你觉得冬天的海美吗?愿意记住它吗?先自己读读,再在小组内试背,最后有感情地背诵。6 、小结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整体读分层朗读用自己的话说背诵。三、用上面的方法自学介绍春夏的两个自然段1 、学生自学(读、说、背)2、 分四人小组讨论、汇报。3、 各小组成员分工读、说、背向全班汇报,评议结果。(第3自然段:抓住“嬉笑着追逐着奔向、触摸到、退了回去、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等词句,体会冬去春来,烟台的海“微波泛起”的景象。通过“脱去、驾船驶过、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词句领悟烟台人不误春时、勤劳繁忙的情景和生气蓬勃、充满希望的幸福生活。)四、布置作业 1、 朗读课文。2、 背诵第14自然段。3、 造句。第三课时一、复习1 在冬、春、夏三季中,烟台的海各有什么特点?2 能通过你的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2-4自然段。二、继续学习第二段1 自渎第5自然段,整体感知。2 找出句子,朗读并体会海的特点。3 “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这又表现在哪里呢?4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背诵。5 把25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将冬天的海放到一开始来介绍呢?一般的地方,冬天是萧条、冷落的,而冬天烟台的海却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又显的那么凝重。(理解凝重)冬天烟台的海景象尤为独特,所以一开始就介绍它。三、细读第三段:1 齐读第6自然段。2 联系全文,体会这是怎样的画、怎样的背景、怎样的舞台。3 欣赏画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四、总结全文:1 烟台的海一年四季都是那么迷人,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季节呢?你来做导游向游客作一介绍。比谁介绍得好?五、作业:1、 课后向爸爸、妈妈等说说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样子,让他们也感受一下那里的壮观、美丽、蓬勃、充实。2、 写一个片段,介绍一处迷人的风景。4、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教学目的、认识本课个生字,学写其中的个。正确读写“浙江、森郁、聚集、合适、昏暗、稍微、额头”等词语;、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游览顺序。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课前准备金华双龙洞的图片资料、及从空隙进入内洞的实景影片片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导入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字义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课堂反馈自学情况:、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带着问题读课文:默读课文,标序号,再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了解写作顺序:过渡:作者游览了双龙洞,他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自读思考,用笔画下来。自读思考。小组交流。班级交流。 全文是按游览顺序写的,依次写了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内洞、游内洞、出洞。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三、总结四、布置作业、抄写生字、新词。、画一张游览路线图,再说一说作者游览了哪些景点。第二课时教学目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阅读与想象相结合,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朗读课文,能按顺序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复述课文。教学重点难点由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作者是怎样写清楚和具体的。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叶圣陶先生向我们清晰地讲述了他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使我们仿佛也置身于神奇秀丽的大自然中。拿出你们自己绘制的游览路线图,让我们现在就启程吧!二、学习新知、整体感知:自学要求:默读全文,思考:根据示意图,说说你主要游览了哪些景点?班级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把握全文,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条理,分清文章的主次。)学生在读中感悟。(文中略写部分,如游双龙洞路上见闻部分“景色明艳、溪流欢唱”,随着学生说,就通过学生的有感情朗读解决了,具体描写部分下面深入学习。)、直奔课文的主体:在游览中,你对哪一处的景色印象最深,一会儿向大家做个介绍,形式不限,可以拿着图片或照片做介绍,也可以编成解说词讲解,还可以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外洞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内洞“黑、奇、大”板书:宽敞窄小黑、奇、大、回归整体:教师根据板书总结引导:我们按照“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一同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这其间我们感受到路上明艳的景色,听到了溪流的欢唱,看到外洞的宽敞,体验了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更让我们欣赏到内洞的“黑、奇、大”,我们不禁发出感叹。在我们游览的同时,泉水始终伴随着我们,找找书中描写泉水的句子。三、总结全文 知道作者的游踪,清楚文章的主次安排,为复述课文打好基础。四、布置作业、语言积累: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读一读,记一记。、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习作1爸爸逗我玩教学目标1、读懂例文爸爸逗我玩,选择一件童年趣事写下来。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3、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教学准备师准备范文一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打开话题。孩子们,听过童年这首歌吗?我记得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唱的:“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童年,追寻那儿时的美好记忆吧!二、范文引路,学会修改。(一)过渡:首先让我们看看大作家钱钟书女儿的童年趣事爸爸逗我玩。请打开课本18页,阅读例文思考下列问题:文中写了爸爸“逗我玩”的哪些事? 作者是怎样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的?(二)汇报交流1、例文中作者紧紧围绕“趣”字组织材料。(1)文中写了画胡子、画鬼脸;编顺口溜、起绰号;说单词几件事。作者选这几件事紧紧围绕一个字来组织材料,你体会来了吗?(趣)(板书)(2)是啊!作者为了突出有趣,重点写了什么事,其他的事呢?指名汇报后,师板书:抓住重点为了抓住重点,作者主要写了爸爸的语言和动作,你发现爸爸的语言和动作有什么特点?幽默的语言动作都体现了一个“趣”字。是啊,抓住重点我们还要通过一些细节描写,如人物的动作、语言,也可以是一些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把重点写具体。板书:写具体(三)对比阅读,学会修改。孩子们,其实一篇好作文并不是一次就能写成功的,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请你对比影印稿片段和发表稿,看看作文都对哪些地方做了修改,怎样修改的?修改后的表达效果如何?(1) 学生阅读对比。(2) 学生汇报。(3)师简介常见修改符号。作者反复修改习作,对你有什么启发三、讨论写法,快速作文。1、孩子们,刚才的例文有趣吗?说到童年,老师也情不自禁想到自己小时侯的一件趣事,想听吗?(师讲述:和小树比个子2、有趣吧!我的童年就是这样,傻事趣事一箩筐,也正是那么多的趣事、傻事才使我的童年充满了欢乐和色彩。此时此刻,你一定非常想把自己的童年趣事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吧!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说给同桌听,注意将有趣的地方说具体。(1) 同桌交流。(2) 指名汇报。3、大家的童年真是丰富多彩,我看还是让我们拿起笔记下童年的美好记忆吧!请打开课本19页,阅读最后一段,明确习作要求。指名汇报后,师板书:童年趣事4、怎样才能将习作写具体呢?(回顾板书)孩子们,把自己的童年趣事写下来,再加上一个开头和结尾,相信你的文章一定很不错!试一试,快速写下来吧!四、学生写文,教师巡视。五、习作交流,师生评议。六、全课总结。 好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孩子们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完善、修改,并与他人交流,共同体验、分享习作的快乐,让童年的趣事成为大家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吧!练习1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引导学生在语文生活中学习如何使用拟人的写作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 2、让学生诵读和积累十二个描写冬天景色的词语,能大概说说它的意思。凭借相关词语的意思建立一幅风雪美景图,感受冬景的美。 3、写好钢笔字、毛笔字 4、口语交际:我来当导游。根据口语交际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和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拟人”手法的生动有趣,尝试运用拟人的写作手法将事物写活。 2、让学生诵读和积累十二个描写冬天景色的词语,能大概说说它的意思。3、写好钢笔毛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收集家乡的资料,准备导游词。 教学准备: 1、简单的图片。 2、收集家乡的个方面的资料。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语文与生活) 教学第一部分。1、创设情境,自读课文的这段话,思考:爸爸把“小溪哗啦啦地流着。改成”小溪唱着欢乐的歌往前跑。”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哪句话更生动有趣。 (1)点明这是拟人写法。 (2)说说拟人写法对于文章起到什么好处。 (3)你还有什么样的修改方法。如:小溪追逐着,嬉笑着等。 2、学第二部分。 (1)自读三组句子,比较之间的不同点。 (2)小组内交流,再指名说说这样写的好。 (3)教师总结:后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读来更有感情,更生动。 (4)用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自己的体验。 3、教学第三部分。 (1)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自己喜欢的事物。 (2)设计情景练习:你和它们交朋友,与它们说说“悄悄话”,你猜它们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指导:让学生把这些事物当作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达。 (3)指名交流,并说说你这样写的原因。 (4)教师总结:运用拟人的写法把事物写活了,写得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名读这段话,明确选自于课文烟台的海。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整体的布局,行款的优美,还要细心观察每个字间架结构的匀称、合理。 3、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的距离,行与行之间的距离,每个字的结构的书写注意点。 4、点:字距小于行距,大字紧凑,小字写的舒展一些,“的”字可适当小一些。 5、板演“广阔”、“舞台”、“威武雄壮”等词语。 5、学生练习描红。注意观察整体,一气呵成。 6、教师巡视并及时指导。 三、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词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正音“霜”、“疆”、“素”、“残” (2)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读准字音。 (3)同桌讨论每个词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全班交流,最好说说这些词语的使用情境。 (5)注意每一行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 (6)指出每个词语都描写了冬天的风雪美景。 2、积累反馈。 (1)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读读成语。(2)指名学生读。 (3)同桌练习背诵,指名学生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第五题(写好毛笔字) 1、欣赏课本上的优秀书法作品,说说自己的感受。激发写好毛笔字的热情。 2、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字:“园”、“团” 3、学生读帖,讨论写好这两个字的要点。 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园、团”的结构特点和书写方法。 “园”和“团”字都是立长方形,临写时体会口字要在米字格的中间,内的“元”、“才”要写得匀称、饱满。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5、练习。 (1)学生再次练习,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 (3)展示写得号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第三课时教学第四题 (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查阅收集家乡的迷人风光、名胜古迹、民风民俗等,可配上一些图片。(指导学生收集的途径) 1、审题。 (1)启发谈话:有如果客人到你的家乡参观访问,请你做个小导游,你该如何介绍自己的家乡。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并明确要求。(用介绍的口吻,语言要亲切,表达要清楚。)3、指导。 (1)范读一篇学生写的介绍家乡的文章,说说这位小作者 抓住家乡的什么方面向别人介绍的。指出为了介绍时能流畅,可以写下导游词。 (2)学生思考:我们家乡有哪些特点?自己选择一到两个方面来介绍。 (3)小组内试着互相商讨并写下导游词。 组内可以分工来介绍,适当运用自己查找的资料,如能配上图片更好。 (4)学生自己练说,在小组内练说,再在小组内推荐一位代表上讲台演讲。 (5)上台演讲的要求:如神态大方自然,声音宏亮,语调抑扬顿挫等。 4、反馈。 (1)指名上台当小导游。(师生评议是否达到“用介绍的口吻、语言要亲切,表达要清楚。”) (2)选出优秀小导游。 (3)小结本次口语交际的情况。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为“正义必胜”,安排了卢沟桥烽火、半截蜡烛、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等课文,还有一个单元练习和一个习作。 教卢沟桥烽火要注重让学生深入地去了解时代背景。为了能准确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十分必要,这有助于他们学习课文,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 课文半截蜡烛,生动地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相当细腻。文本紧紧抓住描写紧张氛围进行渲染,让学生感受到这半截蜡烛继续燃烧下去的危险,带领学生走进此情此境;然后通过学生的感悟,结合背景,在头脑中叠现出紧张的一幕;再通过反复朗读,结合上下文,通过品读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体会到他们的镇定和机智,再以个别读和齐读的方式加深理解,表达情感,欣赏到人物的人格魅力。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这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文章真切而生动地记述了聂荣臻将军关心照顾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本文语言朴实,记叙真实感人,教学时应让学生反复诵读。5、卢沟桥烽火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课题) 4解题:“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学生质疑设疑。教师从中小结出: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浯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1出示词语,指名读。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3)这一段写了什么? “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学习第二段: 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 3、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2)交流。 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 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4) 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指导学生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5、小结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6、半截蜡烛教学目标:知识:学习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所在。情感: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脉络。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课题:6、半截蜡烛2、学生质疑释疑:这篇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二、自读课文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2、出示词语,朗读 伯诺德夫人强盗绝密绝妙蜡烛熄灭秘密点燃厄运摇曳 杰奎琳盯住镇定楼梯3、学生交流词语意思三、理清课文脉络1、自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四、作业1、描红 2、抄写词语 3、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要求: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听写词语二、学习课文(一)学习第1、2自然段1、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呢?请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的1、2自然段2、交流:这是装着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国家利益,关系到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安危。3、在读课文,想一想这个藏情报的办法是一个什么样的办法?(绝妙的办法)4、妙在哪儿?蜡烛的位置显眼,谁也不会想到主人会把绝密的情报藏在眼皮底下的蜡烛里,所以“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5、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两句话,想想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1)、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2)、伯诺德夫人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任。(3)、办法巧妙。(二)学习第37自然段1、过渡: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2、在这危急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请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37自然段,说说他们一家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机智、勇敢)3、默读课文,圈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全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词句,感悟每个人的机智与勇敢。4、分角色朗读37自然段 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一家三口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后凭着他们的勇敢与机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3、 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四、请学生表演课本剧五、作业:回家给父母讲讲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注意把人物的心理活动补充进去。附板书6、半截蜡烛点燃熄灭重新点燃端走夺回拿上楼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教材简析:这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文章真切而生动地记述了聂荣臻将军关心照顾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本文语言朴实,记叙真实感人,教学时应让学生反复诵读。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凭借具体语言材料,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教学难点:背诵第3自然段。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2、学会4各生字,理解生词。3、能联系内容说出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教学准备:搜集资料,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词,理清课文脉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了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2、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3、师:聂将军就是聂荣臻(师板书) (看书上图)这位就是聂荣臻将军。4、交流搜集到的聂荣臻将军的资料。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5、介绍故事背景:1940年8月,我军打响了有名的“百团大战”,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军区是参加部队之一。8月20日晚上10点,聂荣臻一声号令,中央纵队三团,在工人的配合下,扑向井胫车站,到21日黎明,就把矿区的日军全部消灭。本课中的两个日本小姑娘,就是三团一营战士在攻打井几煤矿时救出来的二、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学习生词: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几幅画面给你留下了印象?4、生交流:板书:救出孤女关心孤女送别孤女孤女感恩5、生默读课文,根据小标题分段,并说说段义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四、作业:1、完成描红本2、思考:课后习题4 3、默词 4、读熟课文,第三自然段读五遍。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抓住课后习题4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体会聂将军的为人。2、练习背诵第三自然段。3、完成练习。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默写生词二、讲读课文: (一) 师: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对聂将军已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在日本人民的眼中聂将军是个怎样的人呢?学生交流、师板书: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二)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1、生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文(用括号标出相关内容,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2、交流:(1)聂将军给小女孩找奶喝,拿过洗干净的梨给美穗子吃,还给她喂饭,送两个小女孩回日军指挥部还在筐里放了许多梨,留着她们路上吃。(2)第二自然段中聂将军对战士们说的话:“虽然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但这两个孩子是无辜的,她们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照料,决不能伤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3)聂将军给日本官兵的信:“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4)孤女谢恩。三、总结全文:课文真切而生动地记叙了聂荣臻将军关心照顾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四、练习背诵:1、抓住表先后顺序的词和动作的词。五、布置作业:1、理解词义:至仁至义有始有终2、写出近义词:残忍()照料()惊恐()和善()拽着()抚养()3、练习背诵第三自然段并默写板书: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活菩萨习作2 当老师不在的时候教学要求:1、 能按“习作要求提示”选择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老师不知道的故事,自拟文题写下来。2、 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3、 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养成多读多改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1、 激趣导入,明确要求 1、上课伊始,教师有意创造一个不在场的课堂,给予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然后走进课堂引发|讨论:老师不在时,同学们都做过些什么?进而导入新课 2、提示本次习作要求:写一写老师不在场时,你和小伙伴之间发生过的故事,无论是好事、趣事还是错事,都可以写下来。二、借助例画,探究写法。 1、叙事要完整、具体,注意详略得当。引导学生把握记叙文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尤其是事情的发展过程要一步一步地写清楚,让事情的每一个发展层次清楚地展现于读者的眼前。 2、借助例画引导探究 (1)抓住整体观察例画,讨论:画面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当时的情形怎样? (2)抓住局部观察例画,感知学习“点”的描写,从例画中选取一两位同学进行细致地观察,想一想:他们在干什么?3、写好人物的活动,插入必要的细节 (1)选择特定的人物捕捉细节 (2)插入突发事件添加细节,引导学生由例画内容展开想象,插入特定的情节,如教室门猛然被推开情况会怎样?或者突然有人说“老师来了”,情况会怎样?根据插入的突发事件,想象当时的场面和同学们的各自表现。三、联系实际,交流体验 提醒学生注意,交流时除了抓住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还要把其他同学的种种表现都描述出来。4、 写法迁移,尝试习作 注意引导学生修改。练习2教学目标:1、描红练习钢笔行楷字,学习行楷的运笔方法和技巧。2、熟悉一些繁体字,了解一些汉字演变的情况。3、理解和运用学过的成语,能根据意思填写相应的词语。4、给多义词按不同的词义分别造句。5、熟记成语12条。6、读背古诗早春。7、通过口语练习,培养学生创造想像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8、学写毛笔字。教学时间:三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明确课时任务二、教学第一题1、出示教学内容。讨论:本次钢笔练习和以前有什么不同?2、朗读诗句,注重每个字的字形。3、提出难写的字。4、讨论怎么写,可适当让学生说说行楷运笔的特点和应注重的地方。教师范写。5、学生描红。6、评价、交流。展示优秀的作业,评点好在哪里。指出不足,进行纠正强化练习。三、教学第二题1、复习学过的部分繁体字。2、从以往学习繁体字的实践中,你发现汉字的简化有什么规律?3、小结:认读繁体字我们可以记住主要部件、偏旁的简化,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识记一批繁体字。4、学生认读本题中简化字组成的词语。5、将简化字和繁体字进行对照,比较,认读。6、讨论:你认读之些繁体字有什么窍门?7、多种形式认读繁体字,以达到熟练。四、教学第三题1、复习学过的成语。2、指名读题,明确要求。3、学生逐条读题,读懂划线部分给出的意思。4、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记忆中提取相应的成语,再小组交流,然后自行填写。5、指名板演。6、教师小结,点拨方法。第二教时一、复习认读上节课所学习的繁体字。二、明确课时任务完成第46题练习。三、教学第四题1、明确练习要求。2、出示例题,学生反复朗读。3、学生朗读例句,体会“分外”一词在两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4、教师点拨。5、学生认读“骄傲”、“坚固”的不同意思,弄清使用对象和情境。6、学生口头造句。7、交流、评价。四、教学第五题1、背诵学过的成语歌。2、学习新知。多种形式,准确认读。多种渠道,理解词义。边读边想,注重联系。反复吟诵,感受意境。熟读成诵,巩固积累。五、教学第六题1、复习旧知。2、学习古诗早春。第三教时一、教学第七题1、审题。揭示课题。板书:口语交际:我打算这样布置房间。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2、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爱好展开丰富的想像,绘制出布置自己房间的草图。3、练习。学生将自己的设想有顺序地自由试说。指名一个中等学生来说。分组练说,组员之间互相评议。每组指出一名组员到台上来试说,进行比赛。教师对学生的讲说进行评点、小结。让学生把所说的写下来。一、教师讲解字的书写要点并范写 国 回1、“回”字是卧长方形,呈上展下收之势,字的四角出内宫,外框的“口”字要向内收缩,忌大。2、“国”字呈立长方形,大部分在内宫内,起笔竖和横折的收笔可适当出内宫。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为“诗文精粹”,安排了三打白骨精、词两首、螳螂捕蝉、读书要有选择等课文以及“我读书 我快乐 阅读西游记”和一个习作3一个练习3 三打白骨精根据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有关章节改写而成。课文通过记叙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赞扬了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别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词两首的教学,第一首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再用第一首词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二首词渔歌子。古诗词的方法:、同桌交流理解的字、词。、不理解的查资料或问老师。、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词的主要意思。、品味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并将自己的感受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接着让学生边读诗边想象画面,从画面中理解诗意,感悟作者用词的精妙;最后,布置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让学生想象几百年前李清照的一天傍晚的生活,完成一篇习作。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不准别人来劝阻。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警戒人们只看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危险的。 读书要有选择要求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自主阅读过程中,能运用批注式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感悟,并在自主读书过程中随时记下自己的收获,能与同桌交流、汇报。通过对此文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并能自主地选择一些优秀的书籍来充实自己,培养质疑的习惯,树立正确的读书观。8、三打白骨精 教学目标: 1、能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根据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2、能用不同的语调与同学合作角色朗读、复述。3、从读名着入手,立足“三变三打二拦”,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4、以“三变”“三打”“二责”为主线,在读懂“变”、“打”和“责”过程中,走近人物内心,感知人物形象。特别是品读语言,体会孙悟空机智、勇敢、坚定的品质。5、搜集交流西游记中的其他故事,从中感受名着的艺术,魅力。教学重点、难点:品读语言,感受人物形象是本文的重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法学法:找句读句、抓词品词,感受人物形象特征;合作朗读、复述,仿写练笔,感受作者用词构句的精妙。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练习导入:1、走近名著(把下列作品、作者、人物与事件用线连起来)红楼梦 罗贯中 武松 三打白骨精三国演义 吴承恩 林黛玉 景阳冈打虎水浒 曹雪芹 诸葛亮 葬花西游记 施耐庵 孙悟空 空城退敌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被人们称为“四大名着”。其中西游记是中国明代长篇神话小说。全书100回。吴承恩根据唐僧玄奘赴天竺取经的史实,注入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认识创作而成。故事情节生动、奇幻、曲折,人物既有浓厚的神奇色彩,又有强烈的现实感。不但我们中国人喜欢,而且也成了世界文学中拥有读者最广泛的着作之一。2、揭题:今天我们就走进西游记,读一读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在赏读故事的同时,走近作者,感受作者笔下的个性鲜明的人物,感受作者精妙准确的语言,你们有兴趣吗?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1、口头填空: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前( )次都被白骨精逃脱,第( )次终于被孙悟空一棒打死。2、下面我们就先走近孙悟空,感受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动人场景。三、品度语言,感受人物性格(一)追溯“三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