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复习讲义.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247331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复习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复习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复习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初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讲义望岳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从诗中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两句诗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从诗中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两句诗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站得高,看得远。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字将大自然写的有情。“割”字突出了山高大。用字“奇险”,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这是近望所见。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雄伟高大的形象。“钟”,聚集的意思。“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象。“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形象写出了泰山的宏伟。3、望岳首联写出了远望中的泰山的山势。以“望”字着笔,重在描写望山的所见所感,以简劲的诗句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气势,显示出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颔联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运用拟人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运用夸张写出了泰山的高峻绵长。颈联写凝望之景。意思是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为之荡漾,归鸟进入眼帘,时已薄暮。“凌”“览(俯视)”既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尾联取孟子入诗,具有象征性和启发性,既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也表现了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登飞来峰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站得高就不怕浮云遮眼,就能看得远。它寓论于景,用“不畏”、“自缘”两词化实为虚,借景抒情,兼发议论。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不怕困难的豪迈气概与坚强意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具有普遍的意义。 作者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借景抒怀,阐述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哲理,同时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思想感情。2、 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钱塘湖春行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用“乱花”、“浅草”来写西湖早春的美景。“渐欲”,渐渐就要;“才能”,刚刚能够,都表现出事物在发展变化之中。2、钱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写初春景象? 如“水面初平”;“争暖树”,“暖树”者,向阳之树也,春寒未退,故莺争集其上;“啄春泥”,燕初来也;“没马蹄”,草初生也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3、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诗句 “最爱湖东行不足”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4、“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还是初春季节。这里的“早”和“新”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莺和燕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5、钱塘湖春行以“行”为线索,以“春”为着眼点,写出了西湖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首句点明春游的地点,次句写诗人瞭望湖面, 颔联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的景象。颈联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的景象。这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景色给予人的感受, “争暖树”“啄春泥”说明天气乍暖还寒,写出了春光给自然界带来的活力,“渐欲”野花渐开渐多,“没马蹄”点出草浅。,“行不足”是爱的体现,同时也照应了题目。6、在前六句诗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见于方外”的效果。或:诗贵含蓄,这样含蓄地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7、“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8、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9、说说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春日郊外,花繁草盛,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景色美丽或:西湖早春美丽、热闹的景象。雁门太守行 1、诗人善于运用奇特的艺术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例如“黑云”两句就勾画出这样的图景:城头弥漫着乌云,似乎淹没了一切,但偶尔大风吹过,云中透出日光,照在城头士兵的铁甲上,金光闪闪,显出了不可侵犯的气概,给人以无比威严的感觉。“黑”、“金”等凝重的色彩,渲染了危机将至,背水一战、戒备森严的悲壮气氛。第一句可引申为情况危急。 2、“半卷”两句,先以“半卷红旗”写乘夜奔袭之状,地点正是燕、赵英雄感慨悲歌之地,再加上一个“鼓寒”的声音细节,悲壮的气氛就更浓了;至于奔袭结果如何,在抒情诗里是用不着交代的。 3、“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两句写两军激战的惨烈。这两句中的“燕脂”,“夜紫”还暗指战场血迹。战斗异常残酷,战死者的鲜血把泥土染成紫色。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绘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尽忠报国)的决心。5、描绘“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所展示的画面。黑云翻滚之下,凶猛的敌军向我孤城扑来,大有城倾郭摧之势;然而,我方将士泰然不惧,整装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金光,气宇轩昂,正准备出击。运用夸张和比喻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6、“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磷开.”一句中“压”和 “开”字用的好,历来被人们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何处。“压” 是“逼迫”的意思,敌军像黑云一样压向城头,想把城摧毁。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 “开” 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7、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的鸣响起来,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赏析:这两句描绘激战中壮美的边塞风光,创设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8、诗中描写了“黑”“金”“紫”“红”“黄”等各种色彩,有何作用?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了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9、“易水”“黄金台”各是什么典故?表现了将士什么样的精神风貌?“易水”二字使人联想到战国时刺客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易水悲歌,表现了将士们的无所畏惧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壮怀激烈的豪情。“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台上置黄金以招贤才,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表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这里说的“报君”“为君死”,跟封建时代臣子的“愚忠”有着本质的差别,“君”,这是中央集权的象征,“为君死”即为维护中央集权战死。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两句也可算得是诗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了。别云间1、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尽管故乡牵魂难别,但诗人终将恢复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不以家运后嗣为念,最终表明心迹:“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诗作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尽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读者树立起一座国家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不朽丰碑。2、诗人诀别故乡,表现了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和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3、“羁旅客”是诗人自谓。“又”充满感叹之情,极为悲苦, “难”难在抗清事业未成,再难见到故园和亲人。4、“今日又南冠”句中的“又”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表现了诗人无限伤痛与遗憾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5、“无限江河泪,谁言天地宽”一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已沦丧,还怎能说天地宽!一个“泪”字,一个“言”字,表达诗人的爱国情怀以及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6、 作者是因为面对死神而流泪吗?不是,是因为祖国沦亡,山河破碎,民族多难,壮志难酬。7、“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试解析“难”字。必死的决心与难舍故乡亲人的情怀。“难”字,难在抗清事业未成,再难见到故园和亲人。8、 品读“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两句,赏析诗句诗人将满腹哀怨化为一腔怒火,即使成了鬼魂,还要归来从空中看后继者率领部队起义。这是一种生命已止、战斗不息的精神,是个人立场的鲜明表白!表现诗人至死不渝的抗清精神,和对抗清事业后继有人的坚定信念。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人诀别故乡,表现了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以及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