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语五上第3单元表格式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92605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语五上第3单元表格式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苏教版小语五上第3单元表格式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苏教版小语五上第3单元表格式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 单元集体备课单元名称第3单元教时数14-16课时教 材分析 本单元4篇课文分别为成语、文学、民间、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重在说理,文学故事和民间故事重在赞人。推敲这个故事历来为文人所津津乐道,内涵非常丰富。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主要目标,立足文本,引导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学习和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过程中,体会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严谨治学的可贵精神,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懂得作文时斟酌文字的重要性,并能付之实践。嫦娥奔月这个民间流传的故事,以欣赏课文所讲的凄美感人的故事,讴歌了正义,鞭鞑了丑恶。中秋之夜,吃着月饼,回忆美丽动人的传说,体会今天幸福生活,进而感悟愿意为他人付出的真情实感。课文从“后羿射日”开始娓娓道来,详略得当,人物的形象在情节展开的过程中表现得栩栩如生。教学时要抓住重要的段落,理解和感悟并重,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中,体会文章的中心,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读书莫放“拦路虎”为了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该文就属于这一类,主要是指点读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类课文无须老师讲解,只要略加指点,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就可以了。伊索寓言课文里面的三则寓言,前两则我们耳熟能详。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可能第一则寓言的寓意需要教师联系生活作适当的点拨,而第二则寓言的教学,教师可结合课后练习3来落实相关训练。第三则寓言的教学可与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对照着进行,让学生正反两方面获得多元的感悟。当然,这三则寓言的主体价值,即那句画龙点睛之笔一定要在教学中得到落实,包括这种形式,最后也要总结归纳,便于学生今后课外阅读。为了落实课标关于“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苏教版语文教材在高阶段每册的第3单元,安排了“我读书我快乐”的栏目,给学生推荐一些名著,要求学生课外认真阅读,这一册要求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与12课的内容相呼应,希望老师们予以重视。教学目标1、品味寓言和民间故事的语言,积累词句;能根据文字描写,想象画面,理解故事情节。2、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3、借助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探讨、感悟故事所蕴涵的道理,并能从中受到启发。4、提高阅读能力,鼓励学生勤查字典或词典,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后效果分析目标达成情况存在问题与改进办法教学设计方案课 题8、成语故事课时(课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初步知道三则成语故事的内容。2、学会本课的八个生字,认识四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八个生字,认识四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初步知道三则成语故事的内容。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重建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1、在我国语言的宝库中,成语是一朵鲜艳的奇葩。有好多成语中包含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了解这些成语故事,既能增长知识,又能积累语言。这节课咱们来召开一次成语故事会。2说到成语,你的脑海中是不是涌出了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成语故事,把你想到的成语说给大家听听吧!3今天咱们又能学到三个成语,而且还能听到三个有趣的成语故事呢!1通过预习,你们知道我们要学的是哪三个成语故事吗?(学生交流,师板书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老师先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2.出示生字词:(生字用红色突出,二类字用粉红色突出)自相矛盾、楚国、卖矛、锐利、墙壁、逼真、神韵、戳穿、腮帮、张僧繇、唬人、腾空、张口结舌、惊叹不已。3生字书写。你想给同学们哪些友情提醒呢?4预习过程中,弄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可以放在句子中去理解词语的意思) 5生字会了,词语的意思也理解了,下面你能把课文中的三个故事正确地读一读吗?1.刚刚这几位同学已经为我们朗读了这三个故事,下面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三个故事复述出来吗?(要求:内容要具体,有条理,使人能听明白。)2.出示三个成语故事的图片,选一个简单的故事讲一讲吗?3.请三个同学讲故事,老师认真听,并简要点评。4.师: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这三个成语故事, 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了,现在该怎么学呢?1.我们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来品一品人物的言行,从而整体把握这个成语故事。4.集体交流故事。a.自相矛盾(注重演)楚国人是怎么夸自己的矛和盾的?b.滥竽充数思考:他是怎么演奏的?找有关的句子。c.画龙点睛。张僧繇的画的龙是什么样子的?从这里你感受到张僧繇的画技怎样?5.我们品人物言行,可以感悟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同学们知道很多成语故事,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品人物言行让我们从短短的成语感悟到其中无穷的韵味。成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用语精练,表意丰富,言简意赅,表现力极强。下一节课咱们就每个成语所表达的意思,蕴含的道理,做进一步的研究。2.学生相互交流成语。二、2、指明学生读,其余学生纠正。(注意字音:楚、戳、锐(翘舌音)腮、僧(平舌音)盾、韵(前鼻音)-(开火车读 男女生读)“矛”字最后一笔是撇,别漏写了;“卖”和“买”要区分,上面还有个十字头;“壁”是土字底。我的矛锐利的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理解“锐利”)这四条龙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奇怪的是都没有画上眼睛。(理解“逼真”)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理解“张口结舌”)。5.指名学生朗读(在读的过程中相互正音。)三、4、学生互相讨论学习成语故事的方法、内容。四、1、学生再读读课文2.我国的文学就像一枚橄榄,越嚼越有味道,再读课文,对人物有什么理解,拿出笔来,学生自己划划,注一注。3.组内挑选故事并交流。五、1、辨字组词:矛( ) 卖( )锐( )壁( ) 予( ) 买( )说( )劈( )2、 第8课有三个成语故事,分别是 、 、 。其中滥竽充数的主人公是( ),画龙点睛的主人公是( )朝时的画家( )。 教学设计方案课 题8、成语故事课时(课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相矛盾和滥竽充数。 2.理解故事的内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两个成语的意思。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进行朗读感悟,发展学生的开放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重点: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重建一、复习导入。二、品读感悟成语。三、检测反馈精读自相矛盾:(1) 激趣。1.师:同学们,生活中的人形形色色,如果按智慧划分的话,大概可分为这么三类人一一类是愚蠢的人,思维力低下,愚笨可笑;一类是平凡人,思维力一般,平平常常;还有一类自然就是聪明人,思维力超常,善于动脑思考,会跳出一般人的思考方式。同学们,你们想成为哪类人? 师:要做聪明人,就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发现。(板书:学会思考,学会发现)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一则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揭题齐读) 2出示“矛”和“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简介“矛与盾”。 3播放自相矛盾的FLASH。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二)品悟。1.提示:请大家自读这个成语故事,初步感受文中人物留给你的印象?他们是愚蠢的人,是平凡的人还是聪明的人?可以在旁边写上一些批注。“夸口”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夸”字,它的上半部分是一个“大”字,你能说说这表示什么意思?(夸口就是“说大话”的意思)再朗读,效果会更好一些。那再来看一看它的下半部分是什么字?(“亏”字)你能用“亏”字组词吗?那你们知道了说大话的下场是什么呢?C、同学们这个生意人矛的特点是什么?E、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出示句子,指导读好问话。(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 F、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只能“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张口结舌?师小结:这卖矛盾之人被围观者一说,羞得张口结舌,无言以对。要是他还有点聪明的话,他心里会怎么想怎么做?4拓展明理:配音自相矛盾的FLASH,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现在明白“自相矛盾”的意思了吗?请大家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2)那个人售物时说话前后矛盾,会有什么后果?精读滥竽充数 (一)解题1师板书:滥竽充数)同学们,明白了题目的意思,对于我们学习整篇课文是很有帮助的。那你们知道“滥竽充数”中的“竽”是什么意思呢?(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在这个词语中是指“吹竽”的意思,出示图片)充数呢?就是蒙混其中,充数字。关键是这个“滥”,这里有几种解释:1)坏的;2)不加选择的;3)不会。(二)品悟:南郭先生为什么不会吹竽却能得到与别人一样多的俸禄:1、提示任务:自主学习要求:自己读读课文前半部分,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看到这句话,我们能联想到一些词语:叫做装模作样、装腔作势(教师板书:合奏)指导朗读点评再指名齐读(2)就是这样一个不会吹竽的人混在演奏队伍中,居然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理解: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但是故事的结尾却说“只好”逃走了?同学们,什么叫“只好”?师生交流:品读感悟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逃走:1提示任务:为什么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呢?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告诉我答案。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教师板书:独奏)(2)如果你是此时的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你又什么反应,你会想些什么?4、教师小结:“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最后不得不逃之夭夭,从他身上你明白些什么?(师生交流)(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5、拓展感悟:(1)你们想对东郭先生说些什么?你们对东郭先生还有什么好的建议?(2)老师送大家两句名言:(有真才实学 展鲲鹏大翅)(混得一时,混不得一世。)希望东郭先生的教训,各位同学铭记。1、填空:自相矛盾的意思是:( )。现在比喻( )。滥竽充数的意思是:( )。现在比喻( )。1、填字成。 自相 、 电 雷 充数、 画龙点 、 乌云 张 舞 、 不已、 口 舌2.复述三个故事。(要求简洁) 2.自主阅读:学生自读,写批注。3.展示交流。A、见过有人做买卖吗?哪些买卖人会在集市上吆喝些什么呢? B、大家来看看样一个句子(出示: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谁来模仿买盾人吆喝一下。学生自由练习-指名-点评-指名-一起吆喝。(不要很整齐,但是吆喝的味道要出来) C、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矛 戳得穿)D、此时,学生评价,这个楚国人属于哪类人?(并说说理由)E、出示句子,指导朗。(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学生品味语气。) F、(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能换个词吗?(哑口无言、目瞪口呆、理屈词穷、无话可说)师小结学生活动:小组交流过后再说一说。(3)现场表演:如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想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你会怎样推销矛与盾?(小组讨论,说一说) (4)通过学习课文,明白了什么? (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5)在现实生活中见过或做过这种自相矛盾的事吗?(影片中见到:警察询问犯人,他们说话会自相矛盾;孩子说谎时,前后说的话是自相矛盾的)二、1、“滥”字看看题目,你会选择哪种答案?(3)师生交流,说理由。2、自主阅读:学生自读,同桌交流感受。3、展示交流:(1)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出示两个句子:A、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B、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比较这两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还有什么原因吗?师生交流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和别人一样的傣禄。”2自主阅读:学生浏览课文。3展示交流:(1)师生交流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5、(3)在我们周围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这样的事呢?指名说:生活中:假冒违劣商品,害人还影响声誉。校园里:听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害人又害己。(4)你愿意做南郭先生这样的人吗?那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应怎样做?(5)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使我们受到了启发教育,南郭先生这个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一齐来读好这则故事,我想这一回再也不会有滥竽充数的人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方案课 题8、成语故事课时(课型)第三课时教学目的:1能流利地朗读画龙点睛,并能背诵。2理解故事的内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4能有感情地复述课文,并表演出来。教学重点:理解故事的内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在理解寓意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重建一、复习导入二、品读感悟三、故事比赛四、检测完善上一节课,咱们已经学了两个成语故事,分别是 , 通过这两个故事,你明白了哪些道理呢?精读画龙点睛1播放龙的动画片,(三条上下飞舞的龙,形象逼真,活灵活现)让学生对龙有一个整体感知。你们喜欢龙吗?你在哪儿见过?2古时候有位画家也很喜欢龙,就他画龙这件事还引发了一故事呢,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3提示任务: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出示:张僧繇推辞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请大家展开想象,张僧繇推辞的话如果用这三种语气来说,分别会是怎样的效果?(谦虚、幽默、胸有成竹)(2)同学们如果你是一名游客,你相信吗?为什么?(师板书:“前”“不信”)你会对张僧繇说什么?(多请几位同学说)同学们,这就叫做“一再要求”。(3)出示:游客不信,都以为张僧繇在唬人,大家一再要求,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教师范读,同学们体会一下,感受到了什么?体会理解一些重要的词语:“轻轻一点”、“霎时间”、“腾空飞去”、“惊叹不已”、“无不佩服”、“神奇”(师板书:“后”“惊叹”) 指导朗读(5)通过这则成语故事,我们知道了什么?(这个成语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1学完了这三个成语故事,下面咱们就来一个讲故事比赛吧!为了让大家说得更好,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锦囊妙计”。 出示:成为故事大王的好办法:(1)不看课文,能说出故事的情节。(2)人物的对话要把表情、语气、台词表现得惟妙惟肖。(3)适当地加上一些肢体语言就更棒了。(在座位上准备。)二、4、自主阅读5、展示交流:(1)张僧繇画的龙是什么样儿的?找句子读一读。 用多媒体出示“龙”的图片,请你来评一评。(可以评论画家的画,也可以评论画家的技术) 当时围观的人们是怎样评论的?(课件送词语:赞不绝口。)谁能站在这幅画前来表演一下这个词语的意思。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画家的画技很高,请你再仔细的观察这几条龙有没有缺点?(观看课件,没画眼睛)是呀,眼睛是最重要的部位,难道是他真的忘画了吗?你觉得奇怪吗?(读好句子)这时你想对画家说些什么?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呢?((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出示:张僧繇推辞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请大家展开想象。(2)同学们如果你是一名游客,你相信吗?为什么?(师板书:“前”“不信”)你会对张僧繇说什么?(多请几位同学说)同学们,这就叫做“一再要求”。(4)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学生交流)(6)在我们身边有这样技艺高超的人吗?比如在绘画、运动、学习等方面。6这样精彩的故事,我们再来读一读好吗?(齐读)7在这则故事中有很多词语值得积累,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样的一个填空题。(将全文作为填空式打在幻灯片上,然后一边读一边完成填空,积累语言,然后再少一些文字,多一些填空,让学生自己试着说说。指名说,其他同学默默地跟着念,争取背出)2学生练习讲故事(1)指名上台(2)师生点评(3)提出更高的要求(4)师生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模仿于永正老师的方法和学生展开对话,问问孩子:为什么这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呢?如果你是南郭先生,你走了以后会怎么做?张僧繇画的龙怎么样?与学生交流。四、1.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大家一再要求,张僧繇只好 , 。霎时间,只见 , ,被点上眼睛的龙 。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的 。1)将上文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2)文中“惊叹不已”意思: 。游客们“惊”的是: ,“叹”的是: 。 3)这段话出自成语 ,用来比喻( )。4)你还知道哪些带“画”字的成语,写几个:2课后,把这几个故事将给家长听一听。 教学设计方案课 题9、推 敲课时(课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重建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三、完成练习题,检测反馈一、1出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宁静,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2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说说诗句的意思。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卡片出示: 唐朝 贾岛)3 简介贾岛: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 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4、 卡片出示并理解词意:字字斟酌 句句推敲。5、揭题:今天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6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故事呢。1轻声自读课文,提示任务: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3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在长句子处多读几遍,注意停顿。)5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1)默读课文,说说本文所写的事情。(2)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几个自然段主要写推敲的过程?(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第一段(1):写贾岛早年因家贫当了和尚。第二段(27):写贾岛和韩愈一起推敲诗句。第三段(8):讲“推敲”的引申义。(4)轻声朗读(27)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话写了哪几层意思?划分一下层次,说说每一层主要讲了什么。1、教师小结。一5、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二/4自主阅。展示交流:(1)这一课的“拦路虎”比较多,我们先来学习一下本课的生字新词。生字新词:借助拼音,把那些不认识的,或者比较难读准的生字多读两遍,注意要准字音,然后再读给同座位的同学听一听。 指名领读生字新词。 说说记住生字的好办法,难写的生字请提醒其他同学注意。(2)请再次认真地读课文,要读得更通顺,更流畅。 3)指名读,开火车读或展示性读等形式让学生汇报读书情况,并相机进行评价。 4)对较难理解的新词可以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4)第二段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第二自然段,写贾岛拜访李凝不遇,留诗相赠。第二层为第三至四自然段,写贾岛在路上斟酌诗句,不经意闯进了韩愈的仪仗队。第三层为第五至七自然段,写韩愈与贾岛一起思考,确定了用什么词。三/ 2、学生完成写字与词语练习。 教学设计方案课 题 9、 推 敲课时(课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3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二段,体会贾岛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推敲词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重建1、 复习导入二、品读感悟(27) 三、课堂总结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9推敲。2听写下列词语:推敲 妥帖 沉睡 礼貌 拜访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二/ (一)品读感悟第一层。 提示任务: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让我们跟随着他来到那个夜晚。(音乐起)请大家慢慢地、轻轻地读第二自然段,在脑海中想象那情景,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二)品读感悟第二层。 1提示任务:贾岛月夜访好友,可是没见着。 美好的情景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即兴写下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来。第二天,他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34自然段。(3)指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指导朗读。(5)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三)品读感悟第三层。1、提示任务: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斟酌得很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竟然连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也不知道。接着,两个差人把贾岛带到了韩愈面前。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请同桌配合读好对话。5)预设:我觉得用“敲”字好,因为“敲”能表明贾岛是个有礼貌的人。“敲”还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因为在那样的夜晚,敲门声很清脆。“敲”读起来嘴巴张得大,很响亮。)6)下面,我们来听听韩大人怎么说?让刚才学生的表演继续下去。 7)师:诗人贾岛接受了韩愈的指点,后来的许多学者和文章大家也都认同了韩愈的观点。可是,现在却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在原诗中还是用“推”好。不知同学们有什么想法?你们也来推敲推敲,他的依据是什么呢?(教师作些提示:贾岛是和尚,和李凝是好朋友,李凝的住处是幽居)预设:既然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所以贾岛去拜访他,根本不需要敲门,推门更能说明他们的关系很亲密。夜晚,周围万籁俱寂,鸟儿们正宿池边树,贾岛是不愿意影响这些鸟儿休息的,用“推”更能体现出和尚的慈悲为怀。既然是幽居,那么这地方肯定很偏僻,也很少有人来,那么大门就不必要紧闭,应该一直是虚掩着的。所以贾岛不需要敲,轻轻一推就可以进去了。)8)师:同学们说得太精彩了!刚才,我们通过对“推敲”的再一次推敲,又推敲出了这么多精彩。假如贾岛和韩愈还在世,他们一定会为我们的行为喝彩! 9)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你能讲讲吗?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例,大家看,这句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好?(“绿”) 师: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到、过、入、满”这些字,经他再三推敲,他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 生交流。师:对,就因为这样,贾岛的这个推敲文章的故事成了千古传颂的佳话。 (10)有一位同学也在推敲自己文中的字眼儿,让我们给他提些意见好吗?(出示:一阵风吹来,湖面【荡 漾】起了绿色的波纹。)三/ 1、师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2、齐读第八自然段。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呢?3、师: 好,希望大家课后把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讲给家长或者朋友听,并在以后的作文中注意细细推敲词句。一/2、听写:推敲 妥帖 沉睡 礼貌 拜访二/ (一)自主阅读,展示交流(1)预设我看到贾岛正在沿着山路寻找李凝的家,他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我听到贾岛清脆的敲门声。 我看到小鸟被惊醒后,扑棱着翅膀飞走了。(2) 出示句子:“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3)指名读,生评价。(二)/ 2自主阅读。展示交流:(1)出示插图,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 和画出有关语句。(3)比较分析:A、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B、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4)学生试做动作,生评价。(5)你们这些大街上的行人啊,都笑些什么呀?练习补白。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三)/ 2自主阅读.。展示交流:1)指名练习读对话。 2)说说他们读得怎样?3)贾岛只对韩愈说了这些话吗?还说了些什么?贾岛都是怎么对韩愈说的呢?请大家做贾岛,把话说给你的同桌听。 4)老师想请两位同学表演一下刚才的经过,谁愿意? 5)同学们,韩大人正在思考呢,那我们来讨论一下,到底用哪个字好呢?生交流。(10)生各抒己见 教学设计方案课 题 10、嫦 娥 奔 月课时(课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感知课文中的意境美,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月亮文化。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文意。教学难点:感知课文的意境美,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月亮文化。课前准备:学生搜集咏月诗句和词水调歌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重建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文章脉络。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故事。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反馈。六、总结课文1、谈话:四年级学过的两个神话故事吗?(普罗米修斯盗火、盘古开天辟地)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神话故事呢?2、知道希腊神话中太阳神是谁吗?宇宙之王呢?那你们知道中国神话中的月中女神是谁?(板书:嫦娥)3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1学生自读课文,布置任务。 (1)读要过关(正确地读,流利地读)。 (2)自学好生字新词。2、(2)指导写字。“奸”要写得左窄右宽,蒙、贪、企是上小下大。3、你看出了神话传说的开头有什么特点吗?(相传、远古时代、很久很久以前等词语的出现,说明这是很久以前的传说。)1、学生自由读课文,回答问题:文中三个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你能从文中找出几个词语分别来概括他们三人的特征吗?后羿力大无穷、逄蒙奸诈贪婪、嫦娥美丽善良、2、哪几个自然段的意思相近?试着给课文分段。1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认为文中的后羿是个怎样的人?(紧扣“力达神勇”、“为民除害”等词来体会。)重点句: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抓住动作、象声词来体会,并指导朗读。)2他对最后一个太阳说:“从今以后,你每天必须按时升起,按时落下,为民造福。”(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指导读出命令的语气。)3、联系第一自然段来体会后羿的性格特点。这就是传说中的后羿,在他的身上有着男儿的英雄气概,有着一种令人折服的壮美,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 1-2自然段。1、概括课文内容。1、请学生交流。(牛郎织女、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追日、鲧禹治水、八仙过海、神笔马良、精卫填海、黄帝战蚩尤、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山等。)4、学生读课题。纠正“奔”读音是后鼻音。bn 1)奔走;急跑。 2)紧赶;赶忙或者赶急事。3)逃跑。bn 1)直向目的地走去。 2)介词,朝;向。 3)年纪接近。4)为某事奔走。所以课题应该选择读音bn.5、学生齐读课题。2、自学情况交流。(1)认读生字词。(出示)企盼.嫦娥.力大无比.皓月当空.威逼.后羿 周旋 逄蒙 美丽善良 树影婆娑.威逼 后羿 奸诈贪婪 迫不及待3、学生讨论交流。(1-2)后羿为老百姓解除苦难,射下了九个太阳。(3-7)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吞下了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8)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4、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概括为: 板书: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思念企盼5、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篇神话故事,主要讲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吞下仙药升天成仙的故事。5、 练习反馈:1、月朗星稀,风清月朗,月亮是历代文人骚客笔下的常客,你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哪些诗句中带有“月”字吗?(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2、不光自古至今的文人喜欢写月,今天的作曲家喜欢谱写月光曲,艺人同样喜欢唱月,请学生回去欣赏轻音乐月光曲以及了解和月亮有关的歌曲。2、嫦娥奔月的故事一路走来,流传至今,它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呢?请同学们试着从文中找一找答案。下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10、嫦 娥 奔 月(神话故事)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思念企盼 教学设计方案课 题 10、嫦 娥 奔 月课时(课型)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品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以及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教学重点:1、精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教学难点: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重建一、复习导入二、品读感悟三、总结全文四、检测完善。1嫦娥奔月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故事情节感人,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请同学说说有哪几个人物?(板书:后羿、逢蒙、嫦娥) 2上一堂课,通过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我们感受到后羿是个怎样的人?板书:力大神勇、为民除害。齐读,读出后羿的神勇无比。 3今天这堂课,让我们走近其他的两个人物,感受他们的性格特点。二/ 认识逢蒙:1、我们先来看逢蒙是个怎样的人?自由读第3-5节,你认为逢蒙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2、我们在第五自然段里找一找能反映逄蒙奸诈贪婪的关键词,并且想体会。4、师小结。现在逢蒙的真面目看清楚没有,做了多少坏事,人家真心拜师,他-假心学艺,人家跟师傅出去,他-装病,别人的东西他一心想-变成自己的,别人不给-他就逼,不但逼,还-翻箱倒柜。认识嫦娥:1、面对逄蒙的奸诈贪婪,嫦娥是怎样做的,课文中有一个词告诉我们了?(周旋) 2什么叫周旋?而且是机智地周旋?你能再现当时的情景吗?3想要表演的好,首先要读好这一段.谁愿意来读?(指名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象!学习第6节:1、嫦娥吃了仙药后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看插图,再读第6节。(这段话只读一遍是不够的,请大家再读一遍)哪些词一下跳入你的眼中?2、“飘飘悠悠”(很形象地写出了升天时的姿态,使人联想到飞天仙女。)“碧蓝碧蓝”(强调了夜空的美丽色彩,衬托了嫦娥美丽的心灵。) 这是重叠词的两种形式:AABB ABAB,运用重叠词可以加强语气,更好地表情达意。谁能说几个? 3、这段话写得怎么样?练读。4现在你的心里是高兴还是难过呢?为什么?5学生观察插图,教师有感情地范读第六自然段。学习第7、8节: 1、后羿外出回来,不见了妻子嫦娥,后羿是一种怎样的心情?谁能把后羿内心的焦急读出来。指名读。2、出示小黑板,练读。指导读“嫦娥!嫦娥!”。 3、你们从后羿的声声呼唤中,还听出了他怎样的心声?(对妻子情深意重)6、因为这样美的情感,也就产生了一个美的节日,那就是齐读最后一节。教师小结:是的,美的事物,当然包括故事,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逝,那就让我们记住神勇无比的后羿,机智勇敢的嫦娥。3、生交流。从“假装生病、翻箱倒柜、四处搜寻”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逄蒙的奸诈贪婪。从“手提宝剑、迫不及待、闯进、威逼”这些词中体会到了逄蒙的凶狠毒辣。5、一句话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奸诈贪婪)6、齐读句子。4、上台表演。从中你体会到嫦娥的什么?(机智勇敢)5、嫦娥不仅机智勇敢,而且她还?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找句子交流。6、抓住“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在学生讲“经常接济”时,教者相机引导学生:“接济”是什么意思?嫦娥是怎样经常接济乡亲们的呢?7、“嫦娥心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周旋”、“疾步向前”、“一口吞下去”等词来体会她的心地善良、为民着想的品格。8、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男生朗读描写逄蒙的句子,女生朗读描写嫦娥的句子。6、学生边朗读边想象嫦娥奔向月亮时的情景,体会课文描写的美好意境。7、教师引导学生练习背诵这一自然段。3、想象:嫦娥并不想离开人间,离开自己的丈夫,可是为了不让逢蒙得到仙药,她毅然吞下了仙药,飞向凄冷的月宫。此时,面对痴情的丈夫,朝夕相处的乡亲们,嫦娥会怎样想?怎样说呢?4、结合学生的回答,回读第5节最后一句话。 5、嫦娥的不舍,后羿的追逐,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美,这是一种怎样的美?(板书:凄美)配乐读第6、7节,女生读第6节,男生读第7节。四/课后拓展:嫦娥奔月有许多版本,李商隐曾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嫦娥方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大家课后可查一查,看一看。板书设计 10、嫦娥奔月 后羿: 力大神勇、 为民除害 逢蒙: 奸诈贪婪、 凶狠残暴 嫦娥: 美丽机智、 舍己为民教学设计方案课 题11、读书莫放“拦路虎”课时(课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体会课文所要阐述的含义。3初步学习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养成读书勤查字典词典。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行体会课文所要阐述的含义。教学难点:通过反复诵读,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重建一、凸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四、点拨自学课文五、总结全文:六、练习反馈。1、看课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课题中有个三角形,这是阅读课文的标志。)2谈话,解题。“拦路虎”是什么意思?(查字典理解:过去指拦路打劫的土匪,现指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或困难。)“莫”是什么意思?完整地说一说课题的意思。二、1、自读课文,要求: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B、画出不理解的字词,自己查字典解决。1、这篇课文不同于我们以往学的大多数课文,它是一篇介绍读书方法的课文,所以这类文章往往都有中心句,意思清楚明白。 2自读课文,试用抓中心句或重点句的方法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第一部分(1-2)遇到“拦路虎”,有的同学绕道走,给当时和今后的学习带来了不便。第二部分(3-4)勤查字典带来的益处,要求我们养成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四、1、师提出阅读要求:认真阅读课文,然后思考下列问题:(1)文中的“拦路虎”是指什么?(2)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3)如何消灭读书时的拦路虎的?你在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拦路虎”?是怎样对待的?(4)如何查字典?(一、要有耐心。二、要有恒心。)6、教师小结:学习本篇课文,我们知道读书遇到“拦路虎”不能绕着走,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五、今天大家学会了自己读书,这是了不起的本领,希望大家记住读书的方法,在今后的课内外阅读中经常使用这样的方法,用心阅读,相信大家的阅读能力一定能够有长足的进步。六、1、 阅读课文就是根据自己学习课文的经验自己读懂课文。二、2、交流读书中遇到的难以理解的字词。师相机提示。 重点理解:连估带猜:估估猜猜,不求准确。障碍:阻碍前进的东西,本文指不会读,不理解的词。 3、指名分段朗读,师生评议。四、2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3学生分组学习。4汇报自学情况。5结合自己读书实际再读课文,想想有什么感受?六、练习反馈:(一)填空:1、我们常说的“拦路虎”是指( ),文中所说的“拦路虎”是指( )。2、查字典有三种方法:不知读音的可用( );会读不知意思可用( );独体字或难检字可用( )。我们在阅读时要养成( )的好习惯。 3字典是无声的老师,遇到“拦路虎”,便要去请教它。如果是自己的书,还可以( )。要是你一时读得高兴,想一口气读下去,也可以( ),待读完一个段落,再( )。字要记得牢固,必须( )。(二)读读背背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2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3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培根4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6不信书不能提高境界,光信书不如无书。板书设计11、读书莫放“拦路虎”迎难而上面对“拦路虎”勇于战胜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方案课 题 12、伊索寓言课时(课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字词,朗读寓言 2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A、品味寓言的语言文字,感悟寓言的语言特色。B、比较寓言的角色特性,体会寓意的深刻丰富。 C、了解伊索的身份遭遇,领会伊索寓言的手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重建1、 通读寓言,初知内容二、学习牧童和狼,感悟寓言的语言特色三、比较狐狸的特点,体会寓意的深刻丰富四、拓展阅读,领会伊索寓言手法、结构特点五、总结伊索寓言的特点,练习反馈一、1板书“寓言”,简单说说学过的寓言。2板书“伊索”,目标导向,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3出声朗读三篇寓言,概括大意。4检查字词,选用词语,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寓言的主要内容。 概括寓言主要内容:狐狸没办法吃到葡萄就说它是酸的。牧童一直谎称狼来了,后来狼真的来了,他说了真话,也没人相信他了。狐狸想吃蝉,讲好话骗蝉,可蝉没有上当。二、1过渡:哪个寓言故事是你们耳熟能详的?2 默读,划出文中你感触最深的句子。3、 (4)教师引读,让学生进一步体味文字。课文为什么不这样一次一次写?三个字就把这些概括了,你体会到什么?寓言的语言?(5)“一贯说谎的人有什么结果?”最后的寓意中,也用“一贯”高度概括了寓言内容,揭示了( )深刻的寓意。让我们读一读。三、3、可是两篇课文中的寓意是什么?找出来齐读。怎么不一样呢?你体会到什么? 体会寓意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概括(原来寓意是如此的丰富和深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括出不一样的寓意)四、1补充阅读资料(我读书我快乐),滚动阅读2你从中还了解到伊索寓言的什么特点?(结构、角色是动物) 3伊索寓言故事的角色大都是动物,那么寓言故事是不是只是要告诉我们某种动物的性格特点。今天学的这两首是要告诉我们狐狸的狡诈、贪婪吗?并非如此,作者是借这些动物来讽刺社会中的某些人,某些人身上的弱点。因为伊索的身份限制他要用这样的方式来写寓言,搜集的也是流传在奴隶中间的故事,都是用来以物喻人。故此,寓言还被称为“奴隶的语言”。五、1、结合板书总结伊索寓言的一贯特点。2、教师结语:打开一扇窗,走进一个世界。今天我们一起阅读了三则寓言,知道了伊索的身份,领略了他的智慧,了解了他所创作的寓言的特点。这些故事语言简洁、诙谐生动,有教诲,有讽喻,意蕴是那么的耐人寻味,那么值得咀嚼与品味。我们似乎可以想象日落西山,劳作了一天的人们聚集在野地里,边烧烤打回的猎物,边讲一些动物的故事。这些故事流传下来就成了寓言。寓言讲的是动物或人,反映的是人性以及做人的道理。让这一个个可爱的寓言成为我们生命的力量,带着你的思考,作为人生成长的种子,在心田生根、发芽、开花,结出硕果,化作人生的翅膀二、3、交流,教师漏词朗读最后一句,比较引出“一贯”有什么不一样?区别在哪里?理解词意“一贯”:一向如此,没有改变。找出文中的句子,文中哪句话看出他一贯说谎?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了!” 那么他第一次怎么想,怎么说?第二次呢?又怎么想,怎么说?到了第三次,牧童怎么想,怎么说?三、1、快速浏览两篇寓言,联系狐狸和乌鸦,划出狐狸的表现,用上“一贯”说说寓言中狐狸的特点。 2、品读寓言中狐狸的话,把体会到的角色特性表达出来。从狐狸的角度,你能用上一贯来概括这几则故事的寓意吗?(一贯说谎的人,.);(一贯使坏心眼的.,.)(拓展资料的有声阅读,使得学习的难度降低。学生在此前学习的基础上,领会伊索寓言的又一特点。)5、 练习反馈:读寓言,讲寓言,写寓言。(1)假设狐狸还是那样狡诈,那么它第二次遇上乌鸦,会怎么样?续写狐狸和乌鸦后传(2)假设狐狸也是个坏角色。这个时候,有一颗葡萄落下来刚好砸到狐狸的头上,他捡起葡萄送进嘴里,它会说酸还是甜呢?创作酸的还是甜的(寓言的特点最后的综合、总结,让学生有了完整的概念。教师的结语更是一扇窗户,打开了学生通往更高更远的学习路程的通道。相信今天寓言的学习仅仅是一个开始。而作业中教师做了有效的铺垫,使得学生能拿起笔杆子可以去写难度较大的寓言故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方案课 题 12、伊 索 寓 言课时(课型)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寓言的一般特点。 教学重点:感受故事主人公形象,感悟寓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寓言的喜爱,从故事中学会做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重建1、 复习导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