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联考)科学试卷(II)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9188400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联考)科学试卷(I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华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联考)科学试卷(I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华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联考)科学试卷(I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联考)科学试卷(II )卷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110小题每题4分,1115 (共15题;共55分)1. (4分)美国宇航局在2012年再次登陆火星,新火星车体积更大、功能更全,旨在探寻火星土壤中是否存在有机物已有资料表明:火星表面富含碳酸盐和硫酸盐;火星上的水以冰块和霜冻的形式存在于南北两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碳酸盐、硫酸盐都是含氧酸盐B . 空气是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C . 硫酸盐一定易溶于水D . 碳酸钠、硫酸钠均属于钠盐2. (4分)“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各项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农田秸秆焚烧处理;少开空调、少吹风扇;电脑始终处于开机状态;少看电视,多进行户外运动;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用餐时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A . B . C . D . 3. (4分)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在一定量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B .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 . 常温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D .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4. (4分)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以采用加热氯酸钾(白色固体)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现加热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一份中混入少量的二氧化锰(b曲线),分别同时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5. (4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后停止加热,并冷却至室温。则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 装置II中出现气泡,说明I中反应已开始B . 反应中,装置I减少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C . 冷却后,若装置I中有黑色固体,说明碳有剩余D . 冷却后,装置I减少的质量小于生成气体的质量6. (4分)下列关子实验中“操作一现象一结论”的整述正确的是( ) A . 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B . 某溶液用pH试纸测试,试纸变蓝色(pH约为10),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C . 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D . 稀盐酸与氯氧化钠反应后滴加无色酚酞做试液不变色,可以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7. (4分)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 Ca2+ Cl Na+ B . Cu2+ K+ OHC . H+ Na+ D . K+ Na+ 8. (4分)某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图甲是该物质的元素质量分数圆饼图,图乙为该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据图分析,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元素A,B,C分别表示碳、氢、氧B . 该物质化学式可表示为CH6O2C . 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261D . 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059. (4分)如果用如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选项1234A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C界门目科D地壳上地幔下地幔地核A . AB . BC . CD . D10. (4分)实验室药品的存放应符合一定的规范。下列物质存放在对应的容器中,符合规范的是( ) A . 碳酸钙固体B . 氢氧化钠溶液C . 收集满的氢气D . 酚酞试液11. (3分)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稀硫酸中的FeSO4加入适量锌粉B除去CO2中的CO将气体通入NaOH溶液C除去CaCl2溶液中的HCl加过量CaCO3 , 过滤D除去铝粉中的铜粉加适量稀硫酸,过滤A . AB . BC . CD . D12. (3分)将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Y和Z分别投入到稀盐酸中,只有Y溶解并产生气泡,X、Z不反应:如果把X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表面有银折出,而Z没有变化。则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 A . YXZB . XYZC . ZYXD . XZY13. (3分)按图示装置,持续通入气态物质x,可以看到玻璃管中有红色物质生成,无水CuSO4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不可能是( ) A . 氢气和水蒸气B . 氢气和二氧化碳C . 一氧化碳和氢气D . 一氧化碳和水蒸气14. (3分)等质量的镁、锌、铁分别跟足量的稀硫酸在室温下起反应,图测中能够正确反映产生氢气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的图象为( ) A . B . C . D . 15. (3分)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用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A . B . C . D . 二、 简答题(本题共有6小题,20空格、每空格2分,共36分) (共6题;共36分)16. (6分)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吗?三位同学为探究此问题进行了下列实验: (1)甲同学取10mL 10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10的稀硫酸,随着硫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硫酸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本实验选用10的NaOH溶液而不选用NaOH固体的原因是_。 (2)乙同学按乙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的澄清饱和石灰水的作用是_。 (3)丙同学按丙图实验,可以根据_现象也能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的。 17. (6分)向稀盐酸中滴加一定量的Ca(OH)2溶液如图甲;取甲反应后的溶液,滴加Na2CO3溶液,溶液pH的变化如图乙已知:CaCl2、NaCl的水溶液均呈中性回答问题:(1)由图乙可以推知:甲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是_(填化学式)。(2)c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是_(填化学式)(3)欲将甲反应后的溶液调节至中性,在没有指示剂的情况下,应加入的物质是_(填序号)。A . CaOB . Ca(OH)2C . CaCO318. (6分)有一种纳米材料添加剂,由铝粉、氧化铝粉末、铜粉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探究该添加剂的成分,科学学习小组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回答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1)取适量添加剂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并有红色固体残留,该现象说明添加剂中一定含有_; (2)另取适量添加剂于另一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溶液。则蓝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 19. (8分)测定人体体液的pH 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身体状况,如图是小茗同学体检报告单截图,看图后回答问题: 项目检测值正常pH范围血浆7.47.35-7.45胃液0.80.9-1.5胆汁7.217.1-7.3胰液7.87.5-8.0(1)小茗同学的指标中有一项出现异常,医生除了给他开了药物之外,还提醒他注意饮食,下列食物(近似PH如下) 中适合该同学得有 。 A . 番茄(4.0-4.4)B . 苹果(2.9-3.3)C . 牛奶(6.3-6.6)D . 豆浆(7.4-7.9)(2)小茗同学想到在实验室中可用pH试纸测量溶液酸碱度,于是他从家里找来苹果,并用湿润的pH试纸进行了测量,那么测得的pH比实际结果 。 A . 偏大B . 偏小C . 不变D . 无法判断20. (4分)根据表中五种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和溶解性,回答下列问题:空气NH3CH4HClO2密度/gL-11.2930.7710.7171.6291.43溶解性极易溶难溶极易溶难溶(1)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_(2)用如图所示盛满水的集气瓶收集O2 , 气体应从_端进入. 21. (6分)以粗盐(含杂质Na2SO4、MgCl2、CaCl2、泥沙)为原料制备精盐。 (1)加水溶解后,用如图装置除去粗盐中的泥沙,玻璃棒的作用是_。(2)为除去Na2SO4、MgCl2、CaCl2 , 并得到中性的食盐溶液,下列所加试剂和操作:加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加过量的NaOH溶液,加适量的稀HCl,加过量的BaCl2溶液,能达到目的的顺序是_。 A . B . C . (3)用pH试纸检验溶液是否呈中性的操作是_。 三、 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3分,共39分) (共4题;共39分)22. (12分)有些食品袋里装有一小袋铁粉作保鲜剂,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使用过且已经生锈的保鲜剂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保鲜剂可能的组成:只有 Fe2O3;Fe 和 Fe2O3 的混合物。(1)【实验探究 1】保鲜剂的成份探究 取保鲜剂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小组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一致认为猜想成立,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_。(2)【实验探究 2】保鲜剂中 Fe2O3 含量的探究 称取保鲜剂样品 1.0g 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CO 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继续通 CO 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先通入 CO 气体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的目的是_。(3)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反应后玻璃管和保鲜剂的总质量 128.0g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127.79gA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分析表中的数据后,得出保鲜剂与反应后固体质量差值 0.21g 是_(填标号)。a.保鲜剂中铁的质量b.保鲜剂中氧化铁的质量c.保鲜剂中氧化铁与通过反应生成的铁的质量差实验结束后,是否要先断开A 与 B 的连接以防止B 中的石灰水倒吸?为什么?_。(4)【反思评价】上述装置未进行尾气处理,于是对上述装置进行如下图改进。 装置B 的作用是_和_。23. (12分)将一定量的稀HCl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有NaCl和HCl; 猜想三:有NaCl和NaOH 为探究溶质的成分,他们进行以下实验:(1)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则溶液中一定没有的成分是_。 (2)他们选用了pH试纸、AgNO3溶液、Na2CO3溶液,继续进行下面的实验: 实验方案测溶液pH滴加Na2CO3溶液滴加AgNO3溶液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有气泡产生产生白色沉淀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Cl溶液中有HCl溶液中有HCl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同学们得出猜想_是正确。(3)评价反思:反思发现在上表中的实验操作,存在一处明显错误,该错误操作是_;有同学对上表中的某一实验所得出结论也有异议,理由_。 24. (6分)【实验目的】检验草木灰的成分,并测定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分数。 【实验资料】草木灰中富含钾盐,主要成分是K2CO3 , 还含有少量K2SO4和KCl。【实验过程】(1)为了检验草木灰的浸出液中存在Cl , 请写出实验方法:_。 (2)小柯用图示装置测定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分数,通过测定C装置质量的增加量来计算K2CO3的质量(草木灰中其他成分遇稀盐酸不产生气体),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搅拌B、C中的反应物外,还可以_。 25. (9分)A、B、C、D、E分别是硫酸铜、氢氧化钠、镁、氧化镁、盐酸中的一种物质。C物质水溶液呈蓝色,它们之间的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和变质,因此氢氧化钠要_保存。 (2)写出物质E的一种用途:_。 (3)写出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4)能比较两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反应是_(填数字序号)。 四、 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26题6分,27题6分,28题 (共6题;共50分)26. (6分)如图是市售某品牌牙膏包装盒上的部分说明,其主要活性成分单氟磷酸钠(Na2PO3F)是牙膏的常用添加剂之一。实验表明牙膏中单氟磷酸钠的质量分数达到 0.75%0.80%时,防龋齿的效果较好。(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二位) (1)根据单氟磷酸钠的化学式,计算单氟磷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_(2)根据单氟磷酸钠的化学式,计算单氟磷酸钠中氟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3)为了判断该牙膏的说明是否准确,需进行如下计算: 该牙膏中氟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该牙膏中单氟磷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该牙膏_(填“具有”或“没有”) 较好的防龋齿效果。27. (6分)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表,回答下列问题: 10203040506070氯化钠35.8g36.0g36.3g36.6g37.0g37.3g37.8g硝酸钾20.9g31.6g45.8g63.9g85.5g110g138g(1)写出氯化钠和硝酸钾具有相同溶解度时的温度范围(限表中相邻两个温度之间)_。 (2)在50时,100g水中加入90g硝酸钾,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_克。 (3)在1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_硝酸钾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8. (9.0分)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置,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缓慢加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结合图示信息和所学的科学知识分析 AB、BC、CD 各段变化的理由。 29. (9.0分)在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木块表面涂上一薄层凡士林做防吸水处理,木块放入后静止时漂浮在稀硫酸的液面上,如图所示。现逐滴向稀硫酸中缓慢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整个过程中木块始终漂浮在液面上(液体不会溢出烧杯)。请分析: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过程中,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如何变化?并用科学原理加以解析。(已知: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的密度均大于水的密度;不考虑产生的沉淀对溶液密度的影响)30. (10.0分)利用右图装置制取并测定所收集氢气的体积。毛毛同学在锥形瓶中装入13g锌粒,往长颈漏斗中加入100g稀硫酸,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1)右图装置采用的是_法收集氢气;若要收集300mL氢气,应选用_mL(填“10”或“100”或“500”)量筒。 (2)求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硫酸锌的质量。 31. (10.0分)运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可能含有少量氯化钠。现取某种仅含有氯化钠一种杂质的纯碱样品23.4g全部溶解在350.0g水中,再加入氯化钡溶液166.0g,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过滤出沉淀并干燥后,称得沉淀的质量为39.4g。 (1)求23.4g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求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第 20 页 共 20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110小题每题4分,1115 (共15题;共55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二、 简答题(本题共有6小题,20空格、每空格2分,共36分) (共6题;共36分)16-1、16-2、16-3、17-1、17-2、17-3、18-1、18-2、19-1、19-2、20-1、20-2、21-1、21-2、21-3、三、 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3分,共39分) (共4题;共39分)22-1、22-2、22-3、22-4、23-1、23-2、23-3、24-1、24-2、25-1、25-2、25-3、25-4、四、 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26题6分,27题6分,28题 (共6题;共50分)26-1、26-2、26-3、27-1、27-2、27-3、28-1、29-1、30-1、30-2、30-3、31-1、3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