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中测试.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186630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期中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期中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期中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期中测试第卷(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列加横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卜筮(sh) 谢公屐(j) 犹可说(yu)也B揆(ku)度 天姥(lo)山 说(yu)怿女美C荻(d)花 廿(nin)四桥 白头偕(xi)老D虐(nu)杀 酹(li)江月 向隅(u)而泣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A诡垣贿赂夙兴夜寐匪夷所思B伶俜城廓光怪陆离鞠躬尽瘁C喋血跋涉殒身不恤婀娜多姿D樊笼骐骥络怿不绝慷慨解囊3下列对句中叠词意思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信誓旦旦(真诚的样子)暧暧远人村(模糊不清的样子)B氓之蚩蚩(痴情的样子)脉脉不语(沉默的样子)C泣涕涟涟(泪流不断的样子)淇水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D言笑晏晏(欢快的样子)依依墟里烟(袅袅升起的样子)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十年来,他一直广州,这一次无论如何也要回家看一看。他嗓子不好,不肯登台唱歌。好风景固然可以打动人心,但若得几个情投意合的人,相与其间,那才真有味儿,这时候风景觉得更好。共产党员必须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这是毋庸的A作客推托徜徉置疑B做客推托徜徉置疑C作客推脱徘徊质疑D做客推脱徘徊质疑5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这次严打活动中,该市公安倾巢出动,破获了一批重大积案。B他对老总说,我拿人格向你保证,不管企业遇到多大困难,我和我的朋友一定鼎力相助,决不袖手旁观。C埃及法老的金字塔里到底有什么秘密?人们对此纷纷猜测,莫衷一是。D海明威是中学生喜欢的作家,但因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我们只能对他敬而远之。6下面对于宋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后主虞美人词,作于亡国之后,命乐伎于其生日七月七日之夕演奏,徐铉出卖,宋太宗盛怒之下,用牵机药将他毒死。全词表现了作者深刻的故国之恋,词中选择了作者生活中习见习常的意象,不事雕饰而自然感人,前人评为粗服乱头,不掩国色。B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句,及其生动而细致地刻画了作者丧夫后的凄凉的心理过程,先写寻寻觅觅思夫不得的难以置信,再写眼前冷冷清清之境况,然后方才油然而生凄凄惨惨戚戚之感,起头纯用口语连叠七字,反复诉说内心极度的孤寂感,创意出奇,纯因情真。C俞文豹吹剑录称: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宜用入声韵,抒未得尽展豪情壮志的惆怅,壮中寓悲;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又表现作者开朗达观处变不惊的人生态度;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则追忆亡妻,极尽凄婉,这说明苏词不可以豪放一言以蔽之。D辛词中用事很多,内容大多跟作者的政治态度和个人遭遇有关,特别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除了回顾作者四十三年前南下归宋经历那一层之外,全属用事,忧愤深广,忠义之心如见,特别是它的末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乃全词主旨所在,作者以廉颇自况,要深刻体会作者一吐胸中块垒的英雄气概,也要理解作者人生失意的悲观或怨尤。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艺术接触者掌握艺术语言的内涵,并不容易。主体的感受与判断虽是由客体的特定形态所引起的,但客体自身的特殊内容既未直接说出,它对观赏主体来说就带有模糊性。四川民谣里的扯倒叶叶藤藤动,和成语一叶知秋相似,当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的一种生动概括来理解,当作对于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的一种比喻来理解,不能否认这些用语有模糊性。那么为什么它能普遍流行,为人们所乐于应用而富于概括作用?这是因为社会经验有个性的主体,拥有特殊的主观条件,在接触这些带一般性的语言时,结合着自己的特殊感受,经过或迟或速的思索,领悟其中的深刻意蕴。因为它的意蕴可能普遍作用于广大的语言接触者的领悟,所以说它的意蕴有广泛的社会作用。习惯语中的不假思索,其实有片面性。不论接受者多么聪明,当他掌握对象的内在意义时,也不能没有即使短暂得不曾自觉的思索。所谓审美的敏感,也是以有所思索引起来的。大家都承认,白居易的语言形式通俗。通俗得不识字的老妪都能听懂,但是老妪所能听懂到的诗意,对诗意的深度的掌握,是否可能和更有理解能力的读者的理解深度相等同?当然不能。即使同样熟悉诗词的知识分子,对白居易的名作草的意蕴的理解也有矛盾。例如其中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人把这些原上草当作卑鄙小人的象征来理解,有人却认为这是对战斗者的顽强意志的比喻。为什么同一客体可能引起这种对立的理解?这种理解的审美个性的差别,主要是以不同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感受个性为条件的。王朝闻月与指月(节选)7以下不能作为它(艺术客体)对观赏主体来说就带有模糊性的依据的一项是( )A观赏主体是有个性的、有社会经验的,且拥有特殊的主观条件。B观赏主体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感受个性常常是千差万别的。C观赏主体掌握艺术客体的内在意义时,会有哪怕是短暂的思考。D观赏主体在接触艺术客体的时候,结合着自己的特殊的感受。8第五、六段中引用白居易诗句的例子想要说明的一项是( )A熟悉诗词的知识分子,比不识字的老妪对诗歌的理解要深刻得多。B不同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感受个性,决定了审美个性的差别。C白居易诗歌语言通俗,内容贴近生活,就连不识字的老妪都能听懂。D对同一艺术客体的理解可能是完全对立的,而这正是其魅力之所在。9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全文是讲审美主体对同一客体理解的模糊性及消除模糊性的方法。B扯倒叶叶藤藤动这类艺术语言生动,富有概括性,能够普遍地流行。C造成艺术语言的模糊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未能直接说出客体自身的特殊内容。D有所思索才能引起审美的敏感,不假思索的说法有片面性。10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说的以我之眼观世界,则世界着我之色彩,正体现了艺术鉴赏中的感受个性。B主观条件,特殊感受,有所思索是领悟所有艺术客体意蕴的先决条件。C凡是具有广泛社会作用的艺术意蕴,都是因为它能使广大语言接触者有所领悟。D如果观赏主体具备了审美的敏感性,那么就有可能改变由观赏客体带来的模糊性。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着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见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着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高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陛下特力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1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袖文一编 名词作状语,在袖子里B居易面论 名词作状语,当面C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 形容词动用,友善D非次拔擢 名词作状语,按次序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始以进士就试焉用亡郑以陪邻B尤精于诗笔佚之狐言于郑伯曰C由是多见听纳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D事无巨细心言者日食饮得无衰乎13下面全都表现白居易无所顾忌,敢作敢为的一组是( )见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 居易累疏切谏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 居易面论,辞情切至不宜阻居易言A B C D1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评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顾况善于写诗文,性情浮薄,对后来推荐或自荐到他那儿的文章都不满意,但很喜欢白居易的文章。B由于白居易的诗文多以讽谏为主,深得当时读书人和品德高尚的人赞赏,也不时传入宫廷之中。C白居易为官时,敢作敢为,经常向朝廷提出劝谏,曾为元稹案上书,但没有结果。D白居易不赞成发兵黄河以北地区,极言劝谏,说了许多别人不敢说的话。第卷(共108分)四、(18分)15翻译文中画线语句(8分)(1)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译文:(2)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译文: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墨 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原是替人家放牛的牧童,因他勤奋学习,后成为着名画家和诗人。墨梅这首题画诗是他脍炙人口的名作,请略为分析一下他在诗中所蕴涵的深意。答:17默写(4分),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天地苍茫一根骨庞 进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着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咪咪的,公卿王侯们也纷纷奉觞上寿,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无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脸吊得像经了霜的秋茄子。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已。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目中,作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狗,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18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其中的提升精神和一根骨头分别指什么?(4分)答:提升精神:一根骨头:19作者为什么说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5分)答:20鲁迅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取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结合上文,举例谈谈你对中国脊梁的理解。(5分)答:21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 )A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既体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又突出了他的不屈精神。B作者对司马迁塑像的描写着重突出了他的眼神和胡须,表现了他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人们心目中理想化的司马迁的形象。C对李陵降敌,司马迁陈述己见,完全是为了明辨是非:被俘降敌,实属可耻,但孤军深入,没有后援,武帝亦有不可推卸之责。D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句中的我们表现了作者对司马迁由衷的敬佩及为我们的民族有这样的文人而自豪的思想感情。E文章活用鲁迅诗句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是为了说明苦难成就了司马迁,使他脱颖而出,完成了千古绝唱的史记。六(12分)22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3个短句(4分)流畅自如的水和宁静自守的山因为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品质的对应物而分别被看成智者和仁者的象征。答:23用一个民族文明的程度作为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4分)一个民族对待祖先遗产的态度,比一个民族遗产的丰富与否,更能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答:2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我们俩只能留下一个。三个月试用期满,我的上司藤井先生找我谈话,基本上是他说我听。他说,在他的工作经验里,有两种人才,一种是天才型的,这种人可以改变环境。另一种是适应型的,这种人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在适合的位置把份内的工作做到最好。他说我属于后者,他想留下我但他又认为我能找到比这更适合我的环境,我应该找到更适合我的位置。藤井先生对我所说的这番话十分得体,请作具体分析。答:七、(60分)25阅读下面的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紫藤罗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罗,成就了一道道风景。请以借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高二语文期中测试参考答案一、(18分)1C(A说tuB姥mD隅y)2C(A项诡应为垝;B项廓音郭;D项怿音绎)3B(蚩蚩意为忠厚老实的样子;脉脉意为眼里充满深情的样子)4A(作客: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质疑:提出疑问。置疑: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如不容置疑,无可置疑。)5C (倾巢出动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含贬义。鼎力相助是敬词,不能用于自己。敬而远之意思是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6D(本篇为辛词中第一壮词,作者一吐胸中块垒的英雄气概,不能把它看作悲观语或怨语,主要表现了作者对于现实的准确的把握。)二、(12分)7C 8B 9A 10D三、(12分)11A(应是名词动用,译为在袖子里装)12C(A分别是凭身份、而意;B分别是在、对意; D分别是无论、表反问)13D(从陈术角度把握)14A(误把后进理解成后来)四、(18分)15(1)不可以让全国各地的人认为您得到王锷敬奉之物,因此给他宰相一职,(这)很不利于朝廷。(2)白居易这个人,是我破格提拔他到有名望的地位的,却(这样)对我无礼,我实在难以忍受。16这首题画诗,是他画梅生涯及人格的写照。头二句写他家洗砚的池塘边上的树,因为洗墨多,这树的花也有淡墨的痕迹,喻其作画的艰苦努力。后二句,是双关语,既形容其淡淡的墨梅具有幽雅的清香,又喻作者人格与节操的高尚与纯洁。总之,作者通过对梅花的赞美,表明了自己的处世观与情操。17羁鸟恋旧林冰泉冷涩弦凝绝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五(18分)18提升精神:司马迁由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2分)一根骨头:在对理想与事业的执着追求中挺立起来的独立人格。(2分)19因为作者认为一个专制强权的社会是不允许人们说公道话的,而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有社会良心的人,他面对专制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因此遭遇灾祸就是必然的。(强权社会不允许人们说公道话 1分;骨气、血性、良心 1分;面对专制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 2分;表述 1分)20(5分)答题要点:应写出中国脊梁的意思。脊梁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人,在国家民族处于危机时刻挺身而起的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气节、操守、人格、品质。(3分)应举出恰当的例子(2分)21C E(4分)六、(12分)22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2分),因此流畅自如的水被看成智者的象征(1分),宁静自守的山被看成仁者的象征(1分)。23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不仅体现在一个民族祖先遗产的是否丰富上,更体现在对待祖先遗产的态度上。(要求:层次清楚,不得改变原意。)24既表达了要辞退对方的意思,又给了对方实事求是的肯定,使对方更清楚地看清了自己,这样不仅避免了尴尬,又使对方受到鼓舞,充满感激。一句话,语言委婉含蓄又不乏真诚。七、(60分)25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大家都承认,白居易的语言形式通俗。通俗得不识字的老妪都能听懂,但是老妪所能听懂到的诗意,对诗意的深度的掌握,是否可能和更有理解能力的读者的理解深度相等同?当然不能。即使同样熟悉诗词的知识分子,对白居易的名作草的意蕴的理解也有矛盾。例如其中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人把这些原上草当作卑鄙小人的象征来理解,有人却认为这是对战斗者的顽强意志的比喻。为什么同一客体可能引起这种对立的理解?这种理解的审美个性的差别,主要是以不同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感受个性为条件的。王朝闻月与指月(节选)7以下不能作为它(艺术客体)对观赏主体来说就带有模糊性的依据的一项是( )A观赏主体是有个性的、有社会经验的,且拥有特殊的主观条件。B观赏主体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感受个性常常是千差万别的。C观赏主体掌握艺术客体的内在意义时,会有哪怕是短暂的思考。D观赏主体在接触艺术客体的时候,结合着自己的特殊的感受。8第五、六段中引用白居易诗句的例子想要说明的一项是( )A熟悉诗词的知识分子,比不识字的老妪对诗歌的理解要深刻得多。B不同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感受个性,决定了审美个性的差别。C白居易诗歌语言通俗,内容贴近生活,就连不识字的老妪都能听懂。D对同一艺术客体的理解可能是完全对立的,而这正是其魅力之所在。9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全文是讲审美主体对同一客体理解的模糊性及消除模糊性的方法。B扯倒叶叶藤藤动这类艺术语言生动,富有概括性,能够普遍地流行。C造成艺术语言的模糊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未能直接说出客体自身的特殊内容。D有所思索才能引起审美的敏感,不假思索的说法有片面性。10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说的以我之眼观世界,则世界着我之色彩,正体现了艺术鉴赏中的感受个性。B主观条件,特殊感受,有所思索是领悟所有艺术客体意蕴的先决条件。C凡是具有广泛社会作用的艺术意蕴,都是因为它能使广大语言接触者有所领悟。D如果观赏主体具备了审美的敏感性,那么就有可能改变由观赏客体带来的模糊性。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着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见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着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高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陛下特力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1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袖文一编 名词作状语,在袖子里B居易面论 名词作状语,当面C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 形容词动用,友善D非次拔擢 名词作状语,按次序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始以进士就试焉用亡郑以陪邻B尤精于诗笔佚之狐言于郑伯曰C由是多见听纳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D事无巨细心言者日食饮得无衰乎13下面全都表现白居易无所顾忌,敢作敢为的一组是( )见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 居易累疏切谏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 居易面论,辞情切至不宜阻居易言A B C D1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评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顾况善于写诗文,性情浮薄,对后来推荐或自荐到他那儿的文章都不满意,但很喜欢白居易的文章。B由于白居易的诗文多以讽谏为主,深得当时读书人和品德高尚的人赞赏,也不时传入宫廷之中。C白居易为官时,敢作敢为,经常向朝廷提出劝谏,曾为元稹案上书,但没有结果。D白居易不赞成发兵黄河以北地区,极言劝谏,说了许多别人不敢说的话。第卷(共108分)四、(18分)15翻译文中画线语句(8分)(1)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译文:(2)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译文: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墨 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原是替人家放牛的牧童,因他勤奋学习,后成为着名画家和诗人。墨梅这首题画诗是他脍炙人口的名作,请略为分析一下他在诗中所蕴涵的深意。答:17默写(4分),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天地苍茫一根骨庞 进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着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咪咪的,公卿王侯们也纷纷奉觞上寿,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无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脸吊得像经了霜的秋茄子。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已。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目中,作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狗,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18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其中的提升精神和一根骨头分别指什么?(4分)答:提升精神:一根骨头:19作者为什么说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5分)答:20鲁迅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取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结合上文,举例谈谈你对中国脊梁的理解。(5分)答:21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 )A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既体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又突出了他的不屈精神。B作者对司马迁塑像的描写着重突出了他的眼神和胡须,表现了他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人们心目中理想化的司马迁的形象。C对李陵降敌,司马迁陈述己见,完全是为了明辨是非:被俘降敌,实属可耻,但孤军深入,没有后援,武帝亦有不可推卸之责。D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句中的我们表现了作者对司马迁由衷的敬佩及为我们的民族有这样的文人而自豪的思想感情。E文章活用鲁迅诗句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是为了说明苦难成就了司马迁,使他脱颖而出,完成了千古绝唱的史记。六(12分)22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3个短句(4分)流畅自如的水和宁静自守的山因为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品质的对应物而分别被看成智者和仁者的象征。答:23用一个民族文明的程度作为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4分)一个民族对待祖先遗产的态度,比一个民族遗产的丰富与否,更能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答:2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我们俩只能留下一个。三个月试用期满,我的上司藤井先生找我谈话,基本上是他说我听。他说,在他的工作经验里,有两种人才,一种是天才型的,这种人可以改变环境。另一种是适应型的,这种人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在适合的位置把份内的工作做到最好。他说我属于后者,他想留下我但他又认为我能找到比这更适合我的环境,我应该找到更适合我的位置。藤井先生对我所说的这番话十分得体,请作具体分析。答:七、(60分)25阅读下面的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紫藤罗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罗,成就了一道道风景。请以借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高二语文期中测试参考答案一、(18分)1C(A说tuB姥mD隅y)2C(A项诡应为垝;B项廓音郭;D项怿音绎)3B(蚩蚩意为忠厚老实的样子;脉脉意为眼里充满深情的样子)4A(作客: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质疑:提出疑问。置疑: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如不容置疑,无可置疑。)5C (倾巢出动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含贬义。鼎力相助是敬词,不能用于自己。敬而远之意思是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6D(本篇为辛词中第一壮词,作者一吐胸中块垒的英雄气概,不能把它看作悲观语或怨语,主要表现了作者对于现实的准确的把握。)二、(12分)7C 8B 9A 10D三、(12分)11A(应是名词动用,译为在袖子里装)12C(A分别是凭身份、而意;B分别是在、对意; D分别是无论、表反问)13D(从陈术角度把握)14A(误把后进理解成后来)四、(18分)15(1)不可以让全国各地的人认为您得到王锷敬奉之物,因此给他宰相一职,(这)很不利于朝廷。(2)白居易这个人,是我破格提拔他到有名望的地位的,却(这样)对我无礼,我实在难以忍受。16这首题画诗,是他画梅生涯及人格的写照。头二句写他家洗砚的池塘边上的树,因为洗墨多,这树的花也有淡墨的痕迹,喻其作画的艰苦努力。后二句,是双关语,既形容其淡淡的墨梅具有幽雅的清香,又喻作者人格与节操的高尚与纯洁。总之,作者通过对梅花的赞美,表明了自己的处世观与情操。17羁鸟恋旧林冰泉冷涩弦凝绝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五(18分)18提升精神:司马迁由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2分)一根骨头:在对理想与事业的执着追求中挺立起来的独立人格。(2分)19因为作者认为一个专制强权的社会是不允许人们说公道话的,而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有社会良心的人,他面对专制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因此遭遇灾祸就是必然的。(强权社会不允许人们说公道话 1分;骨气、血性、良心 1分;面对专制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 2分;表述 1分)20(5分)答题要点:应写出中国脊梁的意思。脊梁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人,在国家民族处于危机时刻挺身而起的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气节、操守、人格、品质。(3分)应举出恰当的例子(2分)21C E(4分)六、(12分)22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2分),因此流畅自如的水被看成智者的象征(1分),宁静自守的山被看成仁者的象征(1分)。23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不仅体现在一个民族祖先遗产的是否丰富上,更体现在对待祖先遗产的态度上。(要求:层次清楚,不得改变原意。)24既表达了要辞退对方的意思,又给了对方实事求是的肯定,使对方更清楚地看清了自己,这样不仅避免了尴尬,又使对方受到鼓舞,充满感激。一句话,语言委婉含蓄又不乏真诚。七、(60分)25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陛下特力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1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袖文一编 名词作状语,在袖子里B居易面论 名词作状语,当面C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 形容词动用,友善D非次拔擢 名词作状语,按次序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始以进士就试焉用亡郑以陪邻B尤精于诗笔佚之狐言于郑伯曰C由是多见听纳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D事无巨细心言者日食饮得无衰乎13下面全都表现白居易无所顾忌,敢作敢为的一组是( )见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 居易累疏切谏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 居易面论,辞情切至不宜阻居易言A B C D1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评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顾况善于写诗文,性情浮薄,对后来推荐或自荐到他那儿的文章都不满意,但很喜欢白居易的文章。B由于白居易的诗文多以讽谏为主,深得当时读书人和品德高尚的人赞赏,也不时传入宫廷之中。C白居易为官时,敢作敢为,经常向朝廷提出劝谏,曾为元稹案上书,但没有结果。D白居易不赞成发兵黄河以北地区,极言劝谏,说了许多别人不敢说的话。第卷(共108分)四、(18分)15翻译文中画线语句(8分)(1)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译文:(2)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译文: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墨 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原是替人家放牛的牧童,因他勤奋学习,后成为着名画家和诗人。墨梅这首题画诗是他脍炙人口的名作,请略为分析一下他在诗中所蕴涵的深意。答:17默写(4分),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天地苍茫一根骨庞 进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着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咪咪的,公卿王侯们也纷纷奉觞上寿,好听话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无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众而被俘降敌。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脸吊得像经了霜的秋茄子。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已。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刘彻的心目中,作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狗,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不会酥软,绝不酥软!18司马迁在提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其中的提升精神和一根骨头分别指什么?(4分)答:提升精神:一根骨头:19作者为什么说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是有某种必然性?(5分)答:20鲁迅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