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航.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86323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航.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航.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航.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云南的歌会 第一课时一、导导目标、导思路、导方法(约2分钟)1了解云南的歌会不同场合歌会的特色。2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的描写方法。3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4感受作者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二、悟领悟、感悟、醒悟(约8分钟)1云南知多少: 2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有汉苗土家血统。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作品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 。 3检查预习(1)读准下列字音迤西() 譬喻() 糯米() 蹲踞() 忌讳()酬和()铁箍()熹微()(2)理解下列词语酬 和 引经据典 扶摇直上 别开生面 若无其事 龙吟凤哕 即物起兴(3)认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辩合作探究(约10分钟)1. 精读课文,理解探究(1)感知歌会: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在什么地方写了哪三种形式的歌会?并说说理由。(用四字短语回答)(2)细说歌会: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歌会读一读,并结合具体段落、句子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四人小组讨论)(3)欣赏歌会:从文中你感受到云南美在哪些地方?结合内容说说你的认识。2.品读课文,合作交流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那哪一种?为什么?A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B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枣子脸,满口糯米牙,穿了身衣裤,腰间围个布围裙,脚下穿双鞋,辫发盘在头上。四、评课堂检测(不少于15分钟)1.本文作者是 , 代作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他的中篇小说 标志着他的小说的成熟。2给加线字注音:蹲踞( ) 酬和()譬喻()熹微()忌讳()龙吟凤哕()铁箍桶()辨别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A. 蹲踞 酬和譬喻B.生面别开既物起兴引经据典龙吟凤哕C. 淳朴嫉讳面善D.滚瓜烂熟悠游自在若无其事呼朋唤侣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达西歌舞早著名全国。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_、第段中画线句子中,“多”字能否去掉?为什么?_、“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什么?在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_、第段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描绘,有什么作用?_五、思课堂反思(总结提升、知识结构、解题方法、得与失等)(约2分钟) 第二课时一、导导目标、导思路、导方法(约2分钟)1了解云南的歌会不同场合歌会的特色。2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的描写方法。3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4感受作者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二、悟领悟、感悟、醒悟(约8分钟)1.回顾作者有关知识2.听写词语迤西 蹲踞 酬和 譬喻 熹微 糯米 矗起 龙吟凤哕 即物起兴 引经据典3.通看课文,熟习内容三、辩合作探究(约10分钟)1作者为什么并不直接写赶马女孩唱歌,而是用许多笔墨去描写由呈贡进城一路的景色? 2.在文中画出描写自然环境的语句,并分析:在这里,景色的美丽、鸟的婉转啼叫和人的美丽、歌的优美,是如何交融在一起的?3.文章第二个场景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找找文段里的点面结合的地方,并加以分析四、评课堂检测(不少于15分钟)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下列问题。夜来听到淅沥的雨声,还夹着嗡嗡隆隆的轻雷,屈指计算今年消失了的日月,记起小时觉得有趣的端阳节将临了。这样的雨,在故乡说来是为划龙舟而落。若在故乡听着,将默默地数着雨点,为一年来老是在龙王庙仓房里那几只长而狭的木舟高兴,童心的欢悦,连梦也是甜蜜而舒适!北京没有一条小河,足供五月节龙舟竞赛,所以我觉得北京的端阳寂寞。既没有划龙舟的小河,为划龙舟而落的雨又这样落个不止,我于是又觉得这雨也落得异常寂寞无聊了。雨是哗啦花啦地落,且当做故乡的夜雨吧:卧在床上已睡去几时候的九妹,为一个炸雷惊醒后,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又怕又喜,将搂着并头睡着的妈的脖颈,极轻的说:“妈,妈,你醒了吧。你听又在落雨了!明天街上会涨水,河水自然也会涨水。莫把北门河的跳岩淹过了。我们看龙舟又非要到二哥干爹那吊楼上不可了!那桥上的吊楼好是好,可是若不涨大水,我们仍然能站到玉英姨她家那低一点的地方去看,无论如何要有趣一点。我又怕那楼高,我们不放炮仗,站到那么高的楼上去看有什么意思呢。妈,妈,你讲看:到底是二哥干爹那高楼上好呢,还是玉英姨家好?”“我宝宝说得都是。你喜欢到哪一处就去哪处。你讲哪处好就是哪处。”妈的答复,若是这样能够使九妹听来满意,那么,九妹便不再做声,又闭眼睛做她的龙舟梦去了。第二天早上,我倘若说:老九,老九,又涨大水了。明天,后天,看龙船快了!你预备的衣服怎样?这无论如何不到十天了啦!她必又格登格登跑到妈身边去催妈赶快把新的花纺绸衣衫缝好,说是免得又穿那件旧的花格子洋纱衫子出丑。其实她那新衣只差的一排扣子同领子没完工,然而终不能禁止她去同妈唠叨。晚上既下这样的大雨,一到早上,放在檐口下的那些木盆木桶会满盆满桶的装着雨水了。这雨水省却了我们到街上喊卖水老江进屋的功夫。包粽子的叶子便将在这些桶里洗漂。侥幸雨是不落了。那些小孩子们对天的赞美与感谢,虽然是在心里,但你也可从那微笑的脸上找出。这些诚恳的谢词若用东西来贮藏,恐怕找不出那么大的一个口袋呢。我们在小的孩子们(虽然有不少的大人,但这样美丽佳节原只是为小孩子预备的,大人们不过是搭秤的猪肝罢了。)喝彩声里,可以看到那几只狭长得同一把刀一样的木船在水面如掷梭一般抛来抛去。一个上前去了,一个又退后了;一个停顿不动了,一个又打起圈子演龙穿花起来。使船行动的是几个红背心绿背心不红不绿之花背心的水手。他们用小的桡桨促船进退,而他们身子又让船载着来去,在他们,真可以说是用手在那里走路呢。过了这样发狂似的玩闹一天,那些小孩子如像把期待尽让划船的人划了去,又太平无事了。那几只长狭木船自然会有些当事人把它拖上岸放到龙王庙去休息,我们也不用再去管它。“它不寂寞吗?”幸好遇事爱发问的小孩们还没有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为难他妈。但我想即或有聪明小孩子问到这事,还可以用这样话来回答:“它已结结实实同你们玩了一整天,这时应得规规矩矩睡到龙王庙仓下去休息!它不像小孩子爱热闹,所以他不会寂寞。” (节选自沈从文生之记录)1.从上面的文段可以看出作者的家乡端午节有什么风俗?2.作者为什么说“虽然有不少的大人,但这样美丽佳节原只是为小孩子预备的,大人们不过是搭秤的猪肝罢了”?请联系具体内容说明原因3.结合语言环境,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含义:北京没有一条小河,足供五月节龙舟竞赛,所以我觉得北京的端阳寂寞。它不像小孩子爱热闹,所以他不会寂寞。4.文章的语言很有表现力,而且情趣盎然,请你从文中选一个句子进行赏析。5.文章开头写北京端午节,有什么作用?五、思课堂反思(总结提升、知识结构、解题方法、得与失等)(约2分钟)第三课时一、导导目标、导思路、导方法(约2分钟)1了解云南的歌会不同场合歌会的特色。2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的描写方法。3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4感受作者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二、悟领悟、感悟、醒悟(约8分钟)1. 听写2. 回顾山野对歌和山路漫歌3. 找出下列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穷目 押韵 本色 哑口无言B、下坠 向例 吆喝 悠有自在C、扶摇 含胡 照例 声面别开D、迤西 屋脊 无端 呼朋焕侣根据意思概括出词语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作为立论的依据。_形容阳光不强。_像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放在心上。_一向的做法。_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_三、辩合作探究(约10分钟)1“金满斗会”给人的感受如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2. 作者认为举行“金满斗会”的实质意义是什么?请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3、参加“金满斗会”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体现了“金满斗会”什么特点?4赏读完三个歌唱场面,让我们共同来完成这个表格,以更好的体会各个场面独特的风格。内容特点写作重点四、评课堂检测(不少于15分钟)1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很多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特有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本民族本地区的风土人情,你能说说你所知道的吗?找出一两个,写在下面。2你能用一段话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和感受吗? 3. 收集我们当地的民风民俗,或者是你了解的中国的民俗,节日,学习本文的写法,以“家乡风情”为话题或者是以中国的风俗为话题,写一段文字。4. (二)课外美文阅读泼水节掠影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素来就非常迷人,吸引了海内外许多游客,不远千里来到西双版纳,一睹傣家人的泼水盛况。我是在版纳部队长大的,耳闻了许多关于泼水节的趣事,可一次都没有参加过。耳闻不如目睹,今年的泼水节,我是一定要参加的。正好,团部的车今天要去勐摆寨,我可以借此机会亲身体验一下泼水的感受。 汽车在大道上奔驰,看到窗外一闪而过艳装的傣家小姑娘,我心中涌出无限的兴奋和新奇。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过节期间人们互相泼水祝福。缅甸、泰国、老挝等国也过此节。我国的傣族在傣历六七月(清明节后十日左右)欢度泼水节。而版纳是傣族的主要居住地,最大的泼水节也就在此地举行。下了车,走在勐摆寨的林荫小道上,沿路参天的古树遮蔽了阳光,只听得树林里传来呼呼的风声,风里夹带着野花的馥郁和野果的清香,多么迷人,多么醉人!再过一段就是勐摆寨竹林。这不只是竹林,还是果林,栽种的都是亚热带特有的果树:芭蕉、香蕉、橘子、黄果、柚子、芒果、椰子、槟榔来到独木桥边,这是到寨子的必经之路,望着桥下湍急的流水,使人发颤。傣家人说,能走过独木桥才算勇敢的人,由此可见傣家人的勤劳勇敢。走过独木桥,眼前出现一派繁荣景象:熙熙攘攘的人群,花花绿绿的筒裙,星星点点的小棚架下更是别有风味:有卖粽子的,有卖糯米饭的,有卖凉鸡的,有卖米线的,有卖甘蔗酒,还有许多亚热带特有的水果,一字摆开。那又香又大的菠萝蜜,那散发着阵阵清香的橘子,还有简直让你站在那儿不想走。那手镯、那耳琢、那项链的光彩,仿佛比以前更加鲜艳夺目,更加金光灿灿,耀眼迷人。你瞧那位少女,身着质地考究的筒裙:红红的,像一团燃烧的火焰;那衬衫,像蝉翅,又像彩蝶的翅膀,轻柔而美丽,简直跟舞台上的少女没什么两样。红的、黄的、绿的、蓝的一块七彩的天地,一个花团锦簇的世界。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赶摆,而泼水节期间的赶摆是最热闹的,给泼水节增添了斑斓的色彩。另一个吸引人的项目就是放“高升”。勇敢的小伙子举着火把,爬上事先准备好的十多米高的竹竿上点火,竹筒里的“高升”就“嗖”的一声飞出竹筒,冲向天空。“高升”是一种类似礼花的东西,这是傣家人自制的,真是巧夺天工。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财富,用智慧丰富了幸福的生活。泼水节最为有趣的当然也就是泼水了。人们都愿意把水泼给德高望重、受人尊敬的人,大家还互相泼,互相祝福。最兴奋的还是那些小伙子和大姑娘,他们泼得可真卖力,把一盆盆水端到人群中,从头到脚把别人浇个透。真是躲又没处躲,藏也没处藏。举起相机,想把这个快乐场面留下,冷不防一盆水把我和相机浇了个透。要在平时,那还得了?可是这过节,过泼水节,到处是一片欢声笑语。水,到处都是水,泼得你睁不开眼,泼得你慌了神。水泼出了丰收的希望,泼出了富裕的祝福。 一盆盆水像一朵朵闪闪的银花,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欢迎他们来看一看傣家人的“风习”。 水还在泼,歌还在唱,打响了脚鼓,敲响了鋩锣。 跳起了孔雀舞,他们在和孔雀比美,为欢乐歌舞,为幸福生活增辉。 16泼水节是_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每年的_中旬举行。我国最大的泼水节在_举行。17文中泼水节叙述了几件趣事?最热闹的是哪一项? 18文中加点字“这”指代的是什么? 19文中第4、5、6自然段与泼水节无关,可否删去?为什么? 20泼水节的意义何在?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五、思课堂反思(总结提升、知识结构、解题方法、得与失等)(约2分钟)17、端午的鸭蛋一、导导目标、导思路、导方法(约2分钟) 1.了解端午文化和作者情况。2.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主要内容。3.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二、悟领悟、感悟、醒悟(约8分钟)1.课前检测:查字典,给下列生字注音。汪曾祺咂摸 城隍 拧成小绳 门楣 络子 车胤 熏五毒苋菜2.课前热身:大家都来说“端午”(1).每年的端午节是在什么时候?是为了纪念谁?(2).我们本地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3.在你的记忆当中,端午有什么让你回味无穷的东西吗?4. 了解作者汪曾祺三、辩合作探究(约10分钟)1、根据文章内容,将文章分成三部分,给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并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作者的家乡端午有哪些风俗习惯?哪些详写,哪些略写?3、高邮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值得作者大写特写呢?请你概括鸭蛋的特点,并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要求以“这是 的鸭蛋,因为 。”的句式进行阐述。(在教材上做好标记)4、在二三两段文字中,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咸蛋什么感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5、四、五两段你认为最有趣有是什么?四、评课堂检测(不少于15分钟)1、汪曾祺的散文除了在结构上闲适自由之外,语言也有特色,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 A、平淡而有味。 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C、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2、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出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1开头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一句总起,接着介绍了_、_、_、_、_五种风俗,其后又列举了_、_这两种不同于别处、较为独特的风俗。七种风俗写来,丝毫不乱。2给短文划分层次,并简要归纳大意。_3用_四个字概括短文的大意。五、思课堂反思(总结提升、知识结构、解题方法、得与失等)(约2分钟)18、吆喝一、导导目标、导思路、导方法(约2分钟)1速读课文,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2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介绍复杂事物的方法和技巧。3体味民俗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4.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内心感受。二、悟领悟、感悟、醒悟(约8分钟)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吆喝( ) 招徕( ) 铁铉( ) 行当( ) 囿 于( ) 隔 阂( )钹 ( ) 秫 秸( )2、查找资料,简介作者。三、辩合作探究(约10分钟)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2)、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3)、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吆喝声随处可闻,五花八门,作者介绍这些吆喝时遵循了什么样的顺序(或思路)呢?2、精读课文,局部研讨。(1)、在清早、白天、夜晚三者中,重点写的是什么?(2)、写的最具体生动的是哪一种吆喝? 怎样吆喝?(3)、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体会其中的意味。四、评课堂检测(不少于15分钟1模拟吆喝,体味“吆喝”这一口头文化的独特魅力。2自由选择文中提及的吆喝声,进行模仿。请同组同学从语气、语速、语调、音量等方面加以点评。3五人一组,请两组同学分别进行表演,无规律地进行不同品种的吆喝,重现老北京街头的热闹场景。4. 阅读第10段,回答问题。(1)、这一段的中心句是(2)这一段一共写了几种叫卖的货色?(3)为什么我对卖蛤蟆骨朵儿的最有好感?4本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五、思课堂反思(总结提升、知识结构、解题方法、得与失等)(约2分钟)19、春酒一、导导目标、导思路、导方法(约2分钟)1、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2、体会文章围绕“家乡的味道”精心组织素材,“形散神不散”的特点。3、了解作者故乡杭州一带的新年习俗,领会文章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二、悟领悟、感悟、醒悟(约8分钟)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元( )节 ( )枝 枸( )门( )脸( ) ( )制 挑( ) 家( )2、解释下列词语随机应变: 合辙押韵: 油嘴滑舌: 3、查找资料,了解“有关作者:琦君。”4、文章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 5、作者回忆儿时过年、喝春酒、喝会酒这几件事,有什么意义?三、辩合作探究(约10分钟)1、 精读课文,理解探究(1)“我”在故乡喝的八宝酒和在美国喝的八宝酒是一个味道吗?它到底缺少什么味呢?(2)这“神秘的家乡味”到底是什么味呢?2、品读课文,合作交流。1)默读14自然段,看有哪些富有情趣的细节最能体现儿时的“我”的童真童趣?找出来把它推荐给大家,并说明理由。 (2) 让我们睁大我们的双眼,仔细找一找、说一说作者笔下的这群人吧。你可以采用跳读的方式,用以下三个话题说:这是一个 _ 的“我”,你看_。这是一位 _的母亲,你看 _。这是一群 _的乡亲,你看_ 。这春酒里就不仅仅是春酒味了,你认为它还应含有什么味道?可以用下句式“春酒有_ 味道,它是_ 。”表述出来。(3)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4)对于本文,你还有什么疑惑吗?请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请在班上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四、评课堂检测(不少于15分钟1.解释下列词语。一马当先:_顾名思义:_家醅:_酬谢:_2.文学常识积累。(1)春酒的作者是_,_作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_等。本文选自_。(2)琦君的作品多以儿童故事为主,大半是以她的家乡_为背景,作品中的那些风土人物勾画出一幅_的朴实的生活图景。2001年,琦君把她过去写的26篇儿童故事整理起来,付梓出版。书名就叫做_。3、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八盘五、八盘八(就是八个冷盘,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热菜)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望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1)分别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字在文中的含义。 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 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2)文中说,每年正月里,我都“眼巴巴地盼望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其原因是什么?(3)从上文可以看出,母亲具有哪些性格特点?请分点简要回答。(4)文章的结尾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根据文意简要回答。五、思课堂反思(总结提升、知识结构、解题方法、得与失等)(约2分钟)20俗世奇人一、导导目标、导思路、导方法(约2分1、掌握课文中的字词,能够根据文中情景进行诵读。2、引导学生联系文化背景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二、悟领悟、感悟、醒悟(约8分钟)1、简介作者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发蔫 擅长 绰号 刷浆 难堪 一瞅 发怔 褒贬 怵抠 戳 瓢3、解释下列词语。 发蔫 : 擅长: 阔绰: 发怔:天衣无缝: 大名鼎鼎三、辩合作探究(约10分钟)(一)、刷子李和泥人张有什么共同点? 又各有什么不同点?为了突出他们的“奇”作者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1、 刷子李和泥人张都是俗世奇人,都有拿手擅长的行当,可以说是有大本领大智慧。2、刷子李自信有豪气,还心细如发;泥人张沉着冷静,遇事从容,后发制人3、突出运用人物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二)、本文的写作特色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1、 情节虽然简单,但安排得曲折有致。2、本文的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是人物语言,还有叙述语言,均情趣盎然,简洁传神。3、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三)、品味下面的语句,揣摩语气、语调和重音,研讨括号里的问题。 1、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 (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突出了作者什么观点?) 2、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是什么意思?“地地道道”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3、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么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 4、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的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你怎么理解句中加点的“找”字,试着将它换成其他的动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四、评课堂检测(不少于15分钟)(一)、课文里有这么两句话“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揣摩这些话,讨论作者对待手艺和手艺人的态度是怎样的?他的观点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环境中能行得通吗?(二)、本文中描写人物活灵活现,我们可以学习这种写法,对你周围的人就某一天某一件事情中的神态进行人物速写。五、思课堂反思(总结提升、知识结构、解题方法、得与失等)(约2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