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向建设思考.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162107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向建设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向建设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向建设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向建设思考 以播音主持方向为例(此文发表在新闻界2010第一期,内容有修改)【内容摘要】本文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主持方向为例,结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目标,入学考试与录取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等,提出对目前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向建设认识与建议,借此以抛砖引玉。【关键词】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主持方向近几年来,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开设此专业的学校从原来的北京广播学院等几家,发展到目前的几百家,地方高校在其中占很大比重。而报考此专业的学生人数也在迅猛增长,这从每年的艺术类考生报考这一专业的人数就可见一斑。而地方高校在录取学生的人数也在逐年的增加,甚至出现从几十人猛增到几百人的现象。而反观中国电视媒体发展由原来的粗放型向集约型、品牌化、专业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针对性也越来越高。其次今天招生的火爆不等于将来的火爆,家长、学生等对专业的不断认识,国家对技校等的扶持,社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以及目前中小学在校学生不断萎缩的现实等。作为地方高校如何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在校生越来越多,又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怎样增强人才的竞争力?又如何使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适合于目前电视等媒体的现实需求?未来又如何吸引生源?这些现实问题困扰着很多学校和老师,也是地方性传媒类院系发展的瓶颈。要解决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美国营销专家拉里莱特说:“用全球化的思维,参与地区性的竞争,出售个性化的产品。”这句话给了地方高校提示,办电视编导专业要“一般标准化和本土差异化”结合起来。学校培养的学生既要有高视野的一般化要求,又要有“本土特色”的差异化作为。要在“本土差异化”上有所作为,就需结合自身优势,区域文化、区域媒体生态特征等,走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改”的道路。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不能只盯着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这些名校望其项背。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战略选择应结合自身优势与特点,做专业分方向培养战略,走一条具有自我优势的道路。只有这样地方性高校培养的学生才真正意义上符合“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市场需求,才能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增强本专业的竞争力,办出真正有特色的专业。虽然部分学校也在做这方面的努力,但呈现出的效果却差强人意,甚至适得其反,究其原因首先是思想问题,对现状无清醒认识,居安不思危,无长远考虑;其二是变革或调整不准等造成的。而在各种变革与调整之中,专业方向培养是一重要选择,而在各种方向中,播音与主持艺术是众多选项之一。本文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主持方向为例,结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目标,入学考试与录取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等,提出对目前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一些意见。一、方向建设,不是建设方向所代表的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向建设即“专业+方向”。专业方向建设包括两大类的选择,一类是专业内部的方向选择,例如电视编辑方向、文艺编导方向等;另一类是专业相关的外部方向选择,例如数字媒体艺术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等。但广播电视编导方向战略的选择,不等于本末倒置、顾此失彼,要做到“自下而上,上下兼顾”。笔者所提倡的广播电视编导方向建设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基于社会、媒体对人才的要求而做出的,即“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所以方向是在专业基础上的方向,不能为了方向而方向,失掉广播电视编导这个基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主持方向要科学、规范地建设,必先理清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之间的关系。如果将生物学中“嫁接”引入本文的话,首先要对它的概念做一了解。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为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情同此理,就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主持方向来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是“砧木”,而播音主持艺术就是“接穗”。如果只顾“接穗”,不管“砧木”那“接穗”自然营养不良,甚至枯死;如果相反,“砧木”上又张出旁支斜叉,“接穗”则就无意义。据此要做到“自下而上,上下兼容”。就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方向来讲,要兼容两个专业的优势,夯实电视编导的基础,发展播音主持艺术的专长。二、方向建设,人才培养目标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是在高校总的培养目标指导下根据各自的专业定位进行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在学校总体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应根据社会和电视媒体市场等的需求实际,进行一个准确的市场调研。从专业发展、因材施教,避免“大锅饭”等来看,地方性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该拓展和强化专业方向的目标培养。而目前很多地方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即“大”和“全”。所培养的学生概括起来全能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文化部门和企事业宣传部门从事广播电视编导、策划、制作、播音、主持以及摄影、摄像、音响、撰稿、编剧、广告、社教等方面的工作。这样的提法虽然有扩大就业出路、吸引考生的意图,但培养目标的“广撒网”就会产生全是重点而无重点可言,在教学上也会呈现出无系统、无规律等盲目教学现象,适得其反。既然选择了方向,那就应该在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方向,重点培养、着重强调。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方向,一方面尽管部分地方高校也在其人才培养目标上有所体现,但几乎是一笔带过,淹没在众多所谓的培养目标之中,形同虚设。另一方面目标虽然有所体现,但播音主持也是个大方向,离特色专业方向的要求较远。目前地方性电视媒体的节目构成中,有地域特色、区域文化特色、又有时代感的节目不仅受当地受众的欢迎,并且也吸引了很多其他省市受众的眼球,例如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湖北电视台的经视故事会,黑龙江电视台的新闻夜航,重庆电视台的雾都夜话、拍案说法,山东齐鲁卫视的拉呱等等,这些栏目的成功为地方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也为其播音主持方向培养地方性主持人、出镜记者等找到了一定的方向定位。当专业方向战略确定后,以及专业培养目标这个大战术问题明确后,后续的专业建设自然也就有了方向和依据。三、方向建设,专业考试与录取的设计要科学而有针对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属于艺术类招生,在高考之前需进行专业考试。笔者参加过多次地方高校的艺术类的考试评委工作,在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地方高校是一试,可以说考试内容“无层次、无方向”。“无层次”表现为一次初试定命运,而无复试或三试,这种做法使得所谓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不见得专业素质水平就好,而考试失利的学生专业素质就差;“无方向”表现为在一试过程中,所有专业方向兴趣爱好的学生混杂在一起,不同专业方向素质潜质的学生混杂在一起。这种“无层次、无方向”的选拔生源极易造成考试的走过场,看表象。再者这样的选择学生也是不符合广播电视编导本文所强调的方向建设的要求。专业考试,地方高校不能急功近利,简单化、一刀切处理。专业考试内容与过程设计不仅关系到考生的人生命运也关系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于地方高校专业考试设初试和复试是理想的,既避免了一试带来的简单表象、走过场的考察弊端,又避免了选择三试效率与效果不明显的弱点。初试的设计可以集中在学生基本素质的考察,测试学生是否符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基本素质要求,例如笔试部分设文学艺术常识或综合文化知识等;面试部分自我介绍、编讲故事和艺术特长展示等。复试设计可以集中在学生方向选择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素质考察,以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方向来说“有声、上像、内涵深”即是方向人才遴选的原则,也是测试的重点。录取方法上,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上要针对实际有所创新,不能一刀切。有的学校选择专业考试与高考成绩相加的形式由高到低录取;有的学校选择各考试的权值比重,有的侧重专业考试成绩,也有的侧重文化课考试成绩,然后各成绩相加由高到低录取;有的学校选择以专业成绩或高考成绩过一定分数线,然后以另一成绩由高到低录取等。这些录取方法各有其短长,但都有对优秀人才遗漏的可能。地方高校录取学生,先天优势不足,几乎是捡“剩下的”,要录取优秀学生,就必须认清现状,吸收各录取方法的长处,避免其短处。但这其中首要认识的问题是专业考试成绩和高考成绩哪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笔者调查一般地方性大学的学生入学高考成绩录取分数线大致在400分左右,笔者发现400分的学生和410分的学生在文化知识方面差距并不大,而专业考试十分差距,其专业素养差距却会很明显。所以对于地方高校来说,以文化课的高与低论短长其意义并不大。有鉴于此,专业考试成绩应更重要一些,但高考成绩也要做到兼顾。再有要注意,因为专业方向化培养,其录取也要分方向录取,但不管何种方向,笔者认为以下录取方法对于地方高校专业发展是有益的:第一,高考成绩过规定分数线之后,以专业成绩由高到低排名,录取招录人数的20%。这样做就使得专业素质非常高的学生不至于因为文化课而掉落。第二,专业考试过线之后,以高考成绩由高到低排名,录取招录人数的10%。这样做就使得学习成绩优异并具有一定专业素质的同学不至于掉落,也为将来报考研究生,积累生源。第三,专业考试和高考成绩均过线的同学,以专业考试占60%,高考成绩占40%,然后成绩相加由高到低录取招录人数的70%。此外专业男女生比例的问题也要重视。笔者看过这样的编导班,共31人,但男同学只有7人,这样的班级男女生组成除有特定的专业方向要求外,是极不合理的。这种情况在地方高校也是很普遍的现象。所以在录取方法上可根据市场对编导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专业方向的实际要求,考虑男女生分别录取的比率构成。四、方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要合理、有序、有保障所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而采取的培养过程和运行方式。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向建设以及由此确定的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依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属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其方向建设自然也应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下进行。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向建设要构建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全面分析社会需求,职业特征,以正确的理念为指导,制定合理、有序的人才培养模式。今天媒体需要的人才有一共同特征,即“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种“早上手,后劲足”的要求,对媒体工作人员要求很高,所以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更要认识这一点,需要从课程体系、实践体系、考核体系等入手进行有机、深入地调整。(一)突破固有模式,构建“专业实、方向突出”的课程体系结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向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是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前提的专业基础教育加专业方向教育的教育方式。以往课程模块排序是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等按年级顺延下来,理论与实践脱钩,学生个性化培养不明显。在此情况下,课程体系结构的调整是必要的。要突破固有模式,前提是“专业实”,即专业基础教育要扎实有物,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精简、合并、缩小学时等方法作为所有方向的通识课,这样做即割除一些与实际工作脱节老旧的知识,也能集中精力让学生把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论精髓。“方向突出”即专业方向教育要有重点、集中、深入。在播音主持方向的教学中,要凝炼播音主持专业的基础课程,并与通识课并列开出,这样即兼顾了播音学本身重基本功的要求,又能使刚入学的大一新生的兴趣热情不至于到大三就磨损掉,也契合了专业考试的环节设计;在播音主持方向专业课的选择上,要深入地与当地经济、政治、文化,媒体特点,以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本特点等相融汇,巧妙结合,努力做到播音主持方向的“地方差异化”教学体系的建立。为了方向突出,在课程体系的选修课中,应以突出专业方向和“地方差异化”的选修课为主。(二)建立校内、校外实践体系,为就业服务“就业至上”已经成为很多地方高校或明或暗的口号和目标。而实践体系的建立是保证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重要平台,更是保证就业的助推器。就笔者的经验来讲,实践体系可采取校内多维系操作,校外多合作的方式进行。多维系中横线可把理论课中的实验部分单独设立课程,以小课的方式进行,并且方向小课以各自的内部特点有机的联系起来,这样做即保证了大课理论的消化,也保证了学生学习的系统完整所带来的提升空间的无限扩大;纵线可把不同年级的方向学生以通道班的形式统一起来,配备专业方向教研室的老师做方向导师,老师指导学生,学生带学生,老师再指导学生的流程完成各种专项任务,例如参加校内外各类专业赛事、活动、考取相应方向的研究生或上岗资格证书,这样做既保证的专业能力的延伸,又保证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空间;Z轴则是以校内资源为平台,为学生全面搭建模拟工作台,例如充分利用学校电视台、广播台、电台,这样做既让学生在校内就较全面地熟悉和掌握媒体工作环境及流程,又使得学生认识到媒体工作团队精神等的重要性。多合作即与当地媒体或传播公司建立共同制作节目、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互动机制,双方互通有无,建立双赢的合作局面。播音主持方向的学生从吐字发音到广播、电视、舞台等的主持技巧在理论课上的学习,再到小课的巩固,再到选修课的丰实,再到通道班的提升,再到工作台上的历练,最后“出口”到校外媒体或传播公司具体实践。从这种多维系操作与多合作方式的运作,从内到外增强了学生的本领,就业目标也容易实现。(三)人才培养质量需要科学、完整、人性的考核体系作为保障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认为应根据各地方高校办学优势、地域优势、文化优势以及地域媒体生态特征等为基础而建设的方向,这种建设的方向特点是突出的,然而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技工、不是机器,还需要有完善的人格魅力和个人特点,这就需要有与之相配备的科学、完整,更重要的是人性的,并行之有效的考核体系作为人才培养效果与质量的保障。在考核体系中常规考核方式包括:理论课程考核;实验课程考核;专业实习考核;毕业论文考核等。在这些常规考核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绝大部分考核属于分数衡量技能与记忆力的考核,地方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如果继续陷入这种考核评价体系之中,不但专业难以夯实,方向也较难突出,所培养学生的质量也很难保障。所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要有所调整,首先常规考核中,一些核心的、基础的、具有决定学生专业方向好坏程度的课程考核,不能仅在课程结束,考核也结束的局面。笔者认为课程结束后的考核只作为最后成绩的一小部分,而成绩的最后评定应在学生毕业前认定,例如用气发声、吐字归音、播音创作等课程内容就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这样做既避免了学生对基本功练习的懈怠,也提升了专业方向的突出性。第二,除了常规考核方式考核学生最基本能力之外,还应该加入一些非常规考核方式,而这些非常规考核方式在学生方向学习中铺开、放大最为合适。播音主持方向的学生在要求上,笔者认为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掌握播音基本理论与技巧,第二层次是文化的宽度与深度,第三个层次是人格的完善。第一层次和部分第二层次有常规考核体系做保障;部分第二层次,是否可以建立学生个人综合能力档案的进行量化评议,例如学生的读书与心得记录,学生背诵的诗文篇数,学生的社会实践与报告,学生参加各种专业与非专业的赛事,学生的综合艺术创作,学生的学术科研均可纳人学生文化考核档案中量化积分;第三层次在完善的人格量化上是否可以建立学生的人格档案量化评议,例如学生诚信、毅力、忠诚、善举、团队合作精神均可以纳入学生人格考核档案中量化积分。而具体考核的范围以播音主持方向通道班全体人员,不分年级,由学业导师负责,播音与主持方向导师群、学生代表等共同评议,院系评议委员会监督,以这种方式完成学生二三层次的非常规考核作业任务。这种以常规考核为主,非常规考核为辅的方式是否适合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还需要实践来完善和检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