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总结过去构思展望未来.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131651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总结过去构思展望未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分析总结过去构思展望未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分析总结过去构思展望未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析总结过去 构思展望未来2013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反思今后教学建议府谷三中高一地理备课组 石丽琴第一部分 2013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一 试题分值、考查点和能力要求点:13文字材料:工业、城市发展中,耕地减少,粮食总量增长。14分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获取信息和应用知识的能力24分区域经济发展应用知识的能力34分区域地理特征分析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45文字材料、区域水系图、和统计图。44分统计图的判读地图判读和应用知识能力54分统计图和水系图的判读应用知识能力67经纬网区域图,呈现城市、水系、铁路分布64分区域气温判定读图定位与分析能力74分区域判定读图定位能力89文字材料与统计图判读84分统计图判读和区位因素分析读图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94分统计图判读读图能力1011区域等高线图的判读104分等高线判读读图能力114分等高线判读读图能力3622分文字材料:原料进口、越南限制直接出口、凭祥加工,产生工业集聚。经纬网区域图:公路铁路分布。(1)6分限制红木原材料出口的原因分析和阐述能力(2)10分工业的区位因素分析和阐述能力(3)6分工业集聚分析、论证和阐述能力3724分文字材料:区域气候特征、芦苇种植、芦苇生长习性、芦笋出口。经纬网区域图:海陆分布(太平洋)、等高线、河流。(1)10分区域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分析与阐述能力(2)6分区域特征分析分析与判断能力(3)8分发展芦苇的区位因素判断与论证阐述能力42文字材料,经纬网分布图(1)4分文化遗产的区域自然特征调动和知识应用能力(2)6分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知识应用能力43文字材料:飓风、地震。经纬网分布图:美国轮廓图、灾害种类。(1)6分两种灾害的判定读图判定和知识应用能力(2)4分灾害的防范措施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44文字材料:上海水源地的变化。上海及周边地区轮廓分布图(1)4分上海水源地变化的原因分析和应用知识的能力(2)6分水源地的保护措施调动和知识应用能力二 试题的特点:1凸显能力,稳重求变。1).试题重视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四项”能力要求的考查,体现了新课程的目标和能力要求。考查到的主干知识有:工农业生产、区域经济发展、地理图像的判读、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综合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文字解读和信息提取能力、分析与语言阐述能力、调动和运用能力、论证和探讨能力。2). 试题难度与去年基本持平,题目设置不偏不难,对学生的困惑点疑难点均未涉及。如地球地球运动、时间计算、光照图判读。 但在保持平稳过度的同时,也出现了下面几个变化:1).试卷的呈现长度和设问有了变化。选择题有四个题组增加到五个题组,增加了考查的内容,扩大了考查的范围;36题分值减少由28分减少到22分;37题分值增加,有18分增加到24分,设问由两问变为3问;选做题分值未变但均由一个设问变为两问。2).内容考查上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分值比例明显增加,自然地理的分值比例缩小。2试题贴近生活生产,贴近社会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很好地体现了“学为生活所用”的新课改理念。1、2题的粮食问题、8、9题的区域经济发展问题、36题的家具加工、37题的芦笋种植与出口、42题的旅游资源保护、43题的自然灾害防预、44题的水污染等基本都是涉及民生的社会显示问题。3试题考查区域性特征显著。试题材料丰富多样,体显了地理学科的基础性和边沿性的学科特点,但在11幅地理图像材料中,一幅水系分布图、两幅统计图、一幅等高线分布图、其余8幅均为区域分布图,充分体现出地理学科的区域域性特征。第二部分 2012年高三复课的得与失一、深研高考说明,明确教学方向。一年来,我们认真研读了高考说明的每个部分,明确了考试的知识范围与能力要求,对比分析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明确考查的规律与变化。在复习之初,我们制定了详尽而有针对性的复习计划,在平时中我们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并对2012年的高考做了大胆的预测,命制了两套预测练习试题,尽量切近高考的考查方向,从2012年的试题来看,在地理复习中没有产生知识任何遗漏现象,试题是学生平时常练的题型与内容,学生做起来没有陌生感。二、重视双基,培养地理素养。地理新课标明确提出,中学地理教学定位是培养公民的地理素养和为公民进一步深造打基础的基础学科。高考也正是通过考查学生对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的认识,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程度和地理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在一轮复习中就非常注意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尤其对主干知识我们要求挖深挖透,在此基础上达到能力的提升,达到培养地理素养的目的。为了检测知识点地落实情况,在每个单元复习后,我们都命制了相应的平行性训练,并认真分析学生存在共同性问题,集体解决,随后有编制易错题平行性训练,再次检测,反复练习让学生深刻记住自己易犯的错误,这样在高考中也保证了学生对基础分有分必拿,对新题型也能做到淡定分析,确保拿到一定的分数。三、知识组网,提升综合能力。学生在复习的后期地理成绩提高起来很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各种地理信息的综合应运与加工能力不够,说到底是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应运能力不够。解决的措施是加强知识的组网,使学生明确知识间的更广度的联系,建立知识网。这样就是站在更高的位置看问题,增加了对地理信息的敏感度,帮助学生揭示规律,总结方法,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综合分析能力。四、分类归纳突出重点,上好试卷讲评课。(1)贵在方法,重在思维。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试卷的讲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对问题的化归意识得到强化。(2)分类归纳,集中讲评。讲评试卷,采取分类化归,集中讲评的方法。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目,集中讲评,这样做可以强化学生的分归意识,使他们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印象更强烈.形异质同的题目,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形同质异的题目,要引导学生比较异同,防止思维定势产生的迁移。(3)照顾一般,突出重点。讲评试卷对有些试题只需“点到为止”, “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解剖”。对那些涉及重难点及能力要求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则要“对症下药”。试卷讲评前,对每道题进行细致地统计分析,对错误原因进行准确地分析,对每道题的讲评思路精心地设计。(4)评后反思,适度拓宽。每次考试后,及时要求学生整理“错题集”,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反思和探索。五、调整学生心理变化,适时引导和帮助。高三学生压力比较大,一旦处理不当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就利用了多种途径,使他们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如多抓学生谈心,拉近师生距离;多表扬,多鼓励;多向学生宣传“勤奋一些都能把地理学好”的思想,这些都能让学生树立信心,给学生减压减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复课中由于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对初中区域地理的复习在时间上安排的比较少,学生在对这一部分知识掌握的不到位,我们今后在教学中要改进。第三部分 今后地理教学建议及措施一高中地理课的教学安排时间安排教学内容本阶段的教学任务及目标高二第二学段三本选修内容世界地理中的区域特征自然地理和环境保护与高中地理的关联性很大必须学习,旅游地理知识相对较为独立,可依时间安排,区域地理特征一定要扎实复习,加强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高三第一阶段中国地理加强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第二阶段高中地理必修内容复习模块I强化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能熟练的做到图文转换和地图判读;模块II加强对案例的剖析和迁移应用;模块III联系初中地理强化对规律原理的应用第三阶段专题复习以专题形式系统归纳地理主干知识,同时有针对性的加强习题训练,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第四阶段心理调试和套题定时训练调整心态,提高学生的综合应试能力,2 高三地理复习中的几点建议1.一定要把课本学好,就是基础知识,这个基础知识不仅仅是高中课本,包括初中基础知识,比如地图知识,从最原始的概念入手,把这些概念都弄清,千万不要混淆一些概念,基础知识、读图知识,这点来说就是地理成功的一半掌握了,这些基础东西一定要掌握非常好,才能灵活运用。2.强调区域地理的系统复习,丰富高中地理学习的底蕴,提高学生地理学科能力。区域地理不但是地理规律、原理的载体,而且是高考地理学科考查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平台;在高考文科综合能力考查中,往往也成为政治、历史两科的信息载体。从区域位置、区域特征、区域资源开发、区域环境治理等方面归纳,并对区域特征利用地理规律和原理做准确的分析,类比不同区域的区域特征,求同求异,扎实掌握。注重书中特殊案例的学习,和特殊国家的自然特征、人文状况的学习,以达到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灵活应用。2. 强化读图训练,让学生学会读图,将图中的隐含信息挖掘出来,图像化是未来的热点和趋势,我们要做到看清图、看懂图、理解图。平时学习中刻意锻炼自己读图的能力。注重不同内容的比较,相同内容的概括和归纳以及彼此知识的联系。3.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结合生活环境中所观察到的地理现象探究地理规律和原理。学会自主学习。加强同类问题的类比,并从思维模式和解题要点上做好总结。4.引导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从地理视觉多角度的审视生活中的环境变化和发展问题,了解人地关系、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得心应手的解答开放性试题。5.关心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强化地理规律、原理的现实应用,以及政治、历史等其他学科中蕴藏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6.重新整合初高中地理课程内容,做好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过渡和衔接,为高中地理学习铺好基石,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益。7.适当的选择选修课内容,准确把握选修内容学习的广度与深度。8.高一、高二、高三全程安排好地理学科教学计划,使高中地理教学不留死角,不走重复路,夯实基础,为高考复习强化能力训练赢得充足时间。9.由其他省区的试题猜测,我们省的高考地理试题也会在未来出现一些变化,我们应加强学习和研究,全面复习,迎接新一轮的高考。10. 做题规范,提高得分率。一定要规范语言,规范条理,尤其是综合题要想不丢分,一定是要规范,而且一定按照顺序,一个个都不能差。系统性、条理性特别强,这是将来试卷发展的趋势,把所有学的知识能够灵活应用,必须有系统,有条理,这样才能应用得心应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