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120727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理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理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 杨寨中心中学 李章富20世纪60年代中期,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创立了问题教学理论,他认为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在这种教学中,学生从事的系统的独立探索活动是 与其掌握现成的科学结论配合进行的,它是建立在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与问题的解决基础上的教学方式,它能使学生在“困惑问题探究解决”过程中 既充分体验学习的过程,又创造性地掌握地理知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目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问题意识淡薄甚至缺失,日渐成为老师关注的热点。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少提问的习惯:学生自古就认为老师传授的知识和书本知识是真理,肯定没有质疑的必要,而如今知识更新迅速,书本知识和老师掌握的知识很容易被过时淘汰;此外许多学生学习中有一种自小养成的惰性,懒得思考,当然没有提问的习惯。 2缺少提问的勇气: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深刻,许多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了诸多问题,但由于害怕所提问题太简单,被老师和同学认为学识浅薄而感到没有面子,或所提问题与所学知识联系不大被认为故意捣乱而使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3缺少提问的氛围:传统教学满堂灌,课上学生没有一定的提问时间和空间,课后缺少提问的氛围,久而久之,学生思维产生惰性,不想提问也提不出问题;另 外,教师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解答时不热情或敷衍了事,或日久遗忘解答,没能把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老师的一次不经意地“忽略”往往会成为 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导火线。 为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地极富个性地学习,亟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激发提问动机,使学生想问:根据奥苏伯乐的成就动机观,潜在的动机要通过个体实践活动并不断地获得成功,才能成为推动学生不断 努力学习的动力。学生经常把取得学业成就看作获得地位和自尊心的先决条件,这种动机会使他们产生要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成人的标准和期望的意识,并力图去保持 他人的赞许和认可,所以教师要在学习过程中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例如学习“太阳能的利用”,可结合现实生活中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为最大限度地获得 太阳光热,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保持多少度夹角?这个夹角需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吗?顶楼以外的居民如何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居民小区如何管理太阳能热水器的安 装?这些源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紧密结合,学生易获得成功的满足。 此外,教师须把握好作业、练习、测试后与学生的及时交流,了解学生出错的情况,共同分析错误的原因,寻找知识体系的漏洞,发现学习上的盲点,及时调整学习的状态,力求投入、产出的良好效益。 2创设提问情境,使学生能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提问并不容易,有的学生觉得没有问题可问,主要是因为他们不会问。因此,教师必须“授人 以渔”,给学生做好示范,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梯度,让学生能“跳跳够得着果子”,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层层剖析中,既掌握了知识,又逐渐领悟出提问 的一般模式,进而主动地模仿提出问题。例如学习“大气环流”可就其标题进行提问:何谓大气环流?大气环流的作用?大气环流就是三圈环流吗?引导学生多角 度,多层次地展开提问,真正吃透教材,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人们的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引发的,且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实地专访调查真实案例,从活动情境中提出问题。如学习“城市交通问题”, 可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交通事故频发的路段考察,十字路口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的方向、流量有何日变化?如何加强城市十字路口的交通管理?当城市 110指挥中心在接到报警电话后,为迅速赶至事故发生地,可借助哪些地理信息技术?在平时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事,像科学家一样善于发现问题,捕捉思 维的灵感。 3善待学生的提问,使学生愿问:科学合理的问题,能使学生的思维既有纵向发展,又有横向沟通;既能正确逼近,又能反向递推;既能直线延伸,又能主体渗 透;既有辐射的多触角,又有聚合的闪光点,使学生思维训练真正起到拓展思路的作用,从而达到养成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目的。为此教师应把教材、学生、学习环 境紧密结合起来,摒弃照本宣科或标准答案代言人的身份,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平等、开放、真诚的态度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消除学生在提问中的恐惧 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为学生活跃的思维活动搭建一个合适的发展平台,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张扬个性,显露灵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使各种有独立见解的好问题应运而生。例如学习“城市化”,我国一些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此现象能称为逆城市化吗?逆城市化现象是城市化的衰退吗? 卫星城、新区的建立与逆城市化现象有何关系? 同时教师对学生大胆的发问甚至一些看似“捣乱”,“钻牛角尖”的问题亦应巧妙应答,发挥教学机智,多鼓励,少指责,充分肯定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和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有人曾称教师为掌握金钥匙的人,那么可以说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这种良好的意识还将有助于每个人的终身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