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课题实验报告.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033834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课题实验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课题实验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课题实验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课题实验报告南京九中 徐志耀一、课题研究背景:1时代发展的要求。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迈入21世纪的中国将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中华民族复兴与腾飞的机遇。在这一时刻,为了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素质已经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然而,我们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一个国家人口人才素质的高低,必然反映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据世界劳工组织2003年8月最新报告,2003年我国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三地区的劳动率仅为8900美元,仅相当于美国的15.6%,欧盟的22%。一家美国企业的上海办事处负责人指出,中国教育以填鸭、应试为主,没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缺乏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未来发展的瓶颈。综上所述,全面提高人民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语文学科,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与基础,必将承担起最为重大的责任与义务。因此,如何在素质教育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已经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2、教育思想的发展。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等一系列要求。这些要求反映了在当前形势下,语文教学已不能再片面强调语文学习的工具性或人文性,而是要求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以自我探究,自我学习为方式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与之对应,中国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强调了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必要性。由此可见,通过探究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先进教育理念的体现。3、国际教育的趋势。2004年10月19日,英国宣布了60年来最大规模的教育制度改革计划,其核心内容就是用单一文凭考试取代目前中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准备的标准化考试。学生可以在接受统一的英语和数学教育之后,在14岁时决定自己将学习职业课程或文化课程,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从英国的教育改革中可以看出,当前国际教育的趋势就是由标准化向实用化转换,由重知识向重技能转化,要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而作为教育体系基础的语文教育,更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可见,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已成为国际教育的主流,中国教育必须通过自身的改造融入这一潮流才能改变当前在国际教育中的落后状况。4、教材内容的变革。2001年,为体现课程标准精神,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和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该套教材打破了以往以文体为主的编写准则,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纽带编写各个单元,从人文角度体现了单元教学的“整体化”原则。教材涵盖面广,知识内涵丰富,蕴含了深刻的人文思想。同时,该套教材在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也没有放松对语文工具性的要求。本套教材的主编顾正彪先生曾经指出:“在教学中既要有体验式学习方式,也要有传授式、输入式学习方式,应当是多种学习方式并存”,“在传授知识时,也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字、词、句的训练不要脱离整体,好的讨论应当是不离开语言结构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都不能离开语文,要潜移默化,循环反复,紧扣思想内容” 。总而言之,新教材为发展探究性学习,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二、课题界说、实验目的及理论依据。(一)课题界说和实验方法什么是当前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标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就是对语文素养的具体阐述。如何在探究性学习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课内外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自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开拓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获得综合能力的全方位提高。这也就是我们本次实验活动的根本目的。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式就是以探究性学习方法为基础,将单一的以课本为主的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情感教育、知识实践、人文素养、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延伸,在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广泛结合中获取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方式方法。叶圣陶先生说:“教亦多术矣,动用在乎人。”我们不追求固定的教学模式,而是在教学实践中,在对各种教学方法的探索中,在对教学经验的比较归纳中不断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我们组织了一系列与语文学习密切相关的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创新、学会思考、学会实践、学会生活,由课内到课外,由课堂到生活,全方位促进学生自身素养的提高。(二)理论依据:1. 19世纪末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颇有研究性意味的教学模式。2.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指出,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学习者对知识的接收只能由他自己建构来完成。学习者还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批判,而且要对原由知识进行再加工再创造。3. 罗杰斯认为: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在适合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都能够释放出来。4.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5. 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教学主张,6. 现代语文教育的鼻祖叶圣陶先生曾说:“尝谓老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老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7. 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说:“教师的教为的是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是有对象的,有内容的,这就是学习的客体。谁来学呢?学生,学生必然是学的活动的主体。”8. 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巢宗祺先生在谈到探究性学习时说:“我们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究之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探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 9. 南京大学教授徐雁先生说:“(现在的学生)光有学识,往往不能实际运用。如何增长学识、见识?万物皆书卷,天地阅览室,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你的学识与天地宇宙发生关联,增长见识。”10. 南京一中全国语文特级教师孙芳铭先生说:“(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强调学生自己的积累、吸收、整合、领悟、批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三、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一)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二)课题研究的方法。1. 实验研讨法。通过大量的校内、校外公开课,研究高效率的教学方法。2. 资料引导法。通过编写一系列与课本联系的辅导材料,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3. 活动拓展法。通过组织各种课内课外活动,不断延伸教学范畴,拓宽教学内涵。4. 经验交流法。及时总结经验,交流探讨得失。四、课题实施的主要途径: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我们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三类课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三类课包括作文课、阅读课及校本课程,我们将它们与课文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教学整体,通过它们之间的影响、促进,不断深化探究性学习的层次。探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促进学生自身素养的全面发展。而这三类课教学目标性也十分明确,就是要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强知识积累,充分提高自身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为了给三类课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先后编写了生活读本、迁移阅读、引路与学步等一系列辅导教材,这些辅导教材从不同角度极大地拓宽了三类课的深度与广度,给三类课以极大的推动力。1、作文课生活与文本的全面结合。日本语文教育界认为作文教学有三个重要方面:有写作动机、有东西可写、能够写出来。如何实现这三个要求?关键是要深入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本质。学生常常感到不会写或写不出,原因何在?因为他们没有认真地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意义。因此,我们在作文课上强调生活的作用,强调作文与生活的联系,再从对相关课文的分析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生活的意义,理解生活的本质。我们将作文、课文、生活联系在一起,把作文课当作课文教学的前提与延伸,利用写作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再通过文本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文的要求。以袁源老师的作文课抒写心中的感动为例:她在上课前让学生去采访学校周边的小商小贩,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以此为题材写一篇作文,教师阅读了作文但并不对作文下任何评语。在上课时,首先让学生朗读由著名作家毕淑敏所写的同样题材的文章贫困人家,让学生找出其中的感人之处。接着再读自己的作文,回顾自己文章中的优点,加上评论,并向大家推荐。教师再举出阿长与山海经、老王等相关课文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将自己也融入被采访者的生活中才能真正地抒写自己心中的感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写一次这篇文章。整堂课完整地体现了由生活到作文,由作文到课文,由课文到生活,再由生活到作文的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作文训练,打通了生活与文本的联系,帮助学生既认识了文本内容,也了解了生活本质,在此基础上再次进行写作,学生的思想与技能必然得到质的飞跃。为了帮助学生打通作文与生活、文本的联系,我们编写了引路与学步一书。全书以新版教材的单元为基础,选择了大量与单元课文内容相关的名家作品与学生习作,帮助学生从生活中,从课本中,从自己身上探究写作的方法。全书以新教材的单元综合性活动为标题,共分十八章,每章包含四个部分名家引写(选择著名作家的相关作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范本)、课文助写(总结单元课文内容,引导学者总结写作方法)、例作伴写(由本校学生的优秀例作组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参考学习)、文题导写(分析单元活动列举的作文题目要求,帮助学生审题)。全书不设计作文题目,而是通过上述的四个部分,引导学生联系课本与生活,自主探究写作方法,对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阅读课从课内到课外的深入探究。探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发展与提高,因此,在探究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拓展与延伸是探究性学习必不可少的内容。阅读课是通过对与课文内容有密切联系的文本的阅读,拓展、延伸课本的内容。阅读课不同于课堂上利用相关内容的文本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它要求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课外阅读材料的内容。阅读课既是课本教学的延伸,也是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起点,被激发了阅读兴趣的学生将会自觉地利用学到的有效的阅读方法主动阅读更多的名著,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以窦峥老师的阅读课永远的法布尔为例。一开始,教师让学生们通过回顾绿色蝈蝈这篇课文,总结法布尔写作的三个特点富有感情的描绘,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入微的观察,再选择自读课本中的相关文章,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这些文章中寻找相同的描写特点。再让学生自己出题,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最后总结阅读方法:学会质疑、学会分析、学会比较、学会归纳。整堂课在课本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类文章,最后归纳阅读方法,为学生更广泛的探究活动提供指引,明确体现了探究性学习方法的要求,从整体上促进了学生的提高。为更好地打通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帮助学生拓展阅读范围。我们在充分利用了校教研室编写的克莱娃帮助学生阅读自读课本外,还编写了生活读本与迁移阅读两套教材。前者选取了一系列出自名家之手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诗文作为教学补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拉近了语文与生活的距离,本书的编著完成得到了著名教育家刘国正先生的极大关注与高度评价。后者则依据课文内容,精心选择了一些与之密切相关的美文名著,以“迁移导读”启发学生比较课文与选文的异同,再用“迁移训练”紧扣课文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深入探究阅读材料中的相关内容。阅读与训练同时进行,两者并重,更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探究能力。3、校本课程由语文到世界的无限拓展。语文是认识世界的基础,语文学习是整个学习体系的基础。拓宽视野,全面发展是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大语文教学内涵,我们开设了一系列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历史、地理、旅游、戏剧等各个方面,其中有许多学生极感兴趣的内容。例如文化旅游课,带领学生游览中国乃至世界的名胜古迹,深受学生欢迎。我们注意在校本课程中体现语文的作用与意义,无论内容如何,其核心都是表现了文化的内涵。例如上面提到的文化旅游课,教师在介绍世界各地的名胜的同时,突出不同地区的文化内涵,结合相关的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各种文化的差异。由于强调了文化内涵,校本课程也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课程,学得轻松,又增长见识。但当老师们发现这些课程与学生的知识储备状况并不吻合,有些内容脱离了学生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水平实际,而且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轻视而有衰退的倾向时,2003年,语文组又开设了“语文乐园”(包括奇妙汉字、多彩成语、缤纷修辞、精妙语音和趣味标点等)多种学科延伸课,让学生边玩边学,巩固知识和才能。当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还达到一定水平后,2004年,老师们又推出了系列“名著导读课”,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识: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必须依靠古今中外积淀而下的精神财富。于是水浒传红楼梦傅雷家书简爱等名著纷纷进入了校本课程的课堂,学生边读书,边品味,学语文,学人生,撰写读书笔记,交流读书体会,情意领域得到了丰富的滋养。综上所述,在三类课的探究性活动中,我们获得了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大大拓宽了语文课的课堂范围,取得了一个可以自由遨游的广阔空间。五、课题的主要内容及措施:(一)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探究学习五要素,突出探究性学习本质。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研究的认知方式和心理过程进行学习,对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探究学习是一个过程,该过程包含了探索、深究、创造三个步骤。需要指出,充分熟悉文本内容是进行这一过程的前提,学生只有在熟悉了课本的字、词、句、段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的探究。而在此过程中,决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的指导与学生个性的展现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探究性学习应当包含五个要素: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的合作探究,学生的选择探究,师生的深入探究,师生的延伸探究。五个要素的核心是探究,但侧重点各有不同。学生的自主探究是探究性学习的基础,它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充分熟悉文本内容,把握文本关键,寻找文本中的问题,为进一步探究打入基础。学生的合作探究与选择探究是探究性学习的主体,前者要求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结构、不同方式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融合个人的不同观点,形成对文本较为全面的认识。后者则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问题,选择探究目标,明确学习重点,在探究过程中归纳学习方法,解决同类问题。师生的深入探究是探究性学习的重点,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已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夯实技能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提升情感境界,获得技能、认知与思想的全面提高。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不能局限于单一的课堂之中,因此师生的延伸探究是探究性学习的发展方向,我们要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进一步探究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各种知识,延伸学习范畴,扩大视野,拓展知识面,在不断的探究中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探究性学习的五要素,我们在大量的实践基础上总结了以下一些教学方法:1情境探究法:情境探究法就是要求教师通过创设探究性学习情境,迅速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展示思想,主动探究文本内容,体会文本思想内涵。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而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 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积极性。情境探究法是一座联结起学生感性经验与抽象思维的桥梁,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可以分为知识、技能、情感三个类别。知识类情境创设是通过相关知识的介绍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他们探索相关知识。技能类情境创设是通过提出相关的技能问题,激发学生探究课本的兴趣。情感类情境创设则是通过特定环节的设置,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展开情感交流,进而在课文中寻找共鸣。三类情境设置彼此之间应当是互相联系,互相包含的,但无论创设何种情境,其是要选择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创造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例如何欣老师在上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老王时,教学伊始即出示了一张身着沾满了尘土的建筑工人的照片,接着向学生提问:“如果你在一辆公交车上,你身旁的座位是唯一的空位,当他坐在这座位上时,你的心情肯定不平静,你会想些什么?”学生纷纷发言,主动探究自己对待社会底层的普通人的态度,老师紧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普通人的美好品质,开始了对课文内容的探究。而在全课结束前,这张照片被再次出示,老师提问:“当明天这个人在你身旁坐下时,你会让他坐下吗?你会说些什么?”教师的总结又一次引发了学生的积极回应,课堂再度活跃起来,学生在发言中表现了对普通人的同情与尊敬,体现了思想认识的提高。何欣老师创设这一情境,贴近学生生活,立即引发了学生的情感碰撞与思想交流;这一情境前后呼应,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生思想认识的进步;这一情境的创设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热烈活跃。学生在这一情境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2实践探究法。从心理学理论中,我们知道,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从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实践探究法就是指在开展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时,就不能单调地进行读写听说的训练,而要通过开放性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将更加有利于学生获取感性经验;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必将进一步深化,学生把握理性知识将更加深刻而全面;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的经验教训将有助于他们提高自身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需要强调的是,进行实践探究的前提是教师对文本要有深刻的分析与认识,这样才能做到在实践中体现文本精神,在实践中获得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例如李青文老师在上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新闻两则时,让学生每人带一份报纸来,先从报纸上选出一篇报道,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自己找到新闻的六个要素,逐一分析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的作用。最后,再自拟一篇新闻报道。在这堂课上,教师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了新闻的相关知识点,再通过实践运用把握新闻的特点。这节课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完整地体现了探究性学习探索、深究、创造三个步骤。3、点面探究法。点面探究法指教师以教材中一些易于激发学生注意的知识点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通过相关知识点的研究,进一步把握文章内容,再将这些知识点连接成片,从而全面把握知识内容,深入理解文章思想。由点到面的转化过程,就是学生从自主探究到深入探究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不仅要设置易于引发学生兴趣的“点”,还要组织学生研讨与之相关的内容,帮助思考脱离主题的学生回到正轨上,及时纠正学生思考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倾向。点面探究法强调教师的作用,便仍需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窦峥老师上人教版新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课,选择了课文中的一幅插图为“点”,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探究给插图中的人物逐一“对号入座”,由此引导学生探究课文表现人物特点的手法,细致品味文章的描写手法,最后再让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总结本文描写的特点,将“点”连接成“片”,整堂课高效而生动。袁源老师上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课文亲爱的爸爸妈妈时,让学生在探究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一句七言诗分别归纳文中四段的内容,再由学生选出最贴切的一句并说明理由。教师抓住了拟写诗句这一个“点”,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思想。最后,教师再让学生将所拟的诗句扩展为一首七言绝句,使所学的内容形成一个整体,实现由点到面的过渡。这堂课设计新颖,令人耳目一新,选点角度新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本质。4、纵横探究法。纵横探究法就是从纵向横向两方面探究文本,获取知识。纵向探究学习指把知识的探究放在历史背景下进行,学习者的思维围绕知识点进行纵向关系上的探讨,以考察知识点所涉及的知识在不同的背景下的表现形式,从而对知识点形成正确的理解。例如,袁源老师在上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课文大道之行也时,将中国近现代一些能人志士对大同世界的憧憬列举了出来,让学生对照课文内容,深入理解大同社会思想产生的原因,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今天生活的意义。这样的深究提问将语文学习与历史、文化、道德衔接在一起,极大地拓展了学习领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有助于学生深入探究问题,锻炼思维能力。横向探究学习指的是在同一平面上学习的深入和思维的深入。教师以文本为基础,利用一些相关内容的文本进行比较和连接,拓宽学习范畴,引导学生探究并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内容。例如,徐志耀老师在上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课文芦花荡时,利用自读课文中的吴召儿一课,让学生比较阅读其中的景物描写,并由此让学生总结作者孙犁的写作特点。而在上下一课蜡烛时,又将蜡烛的景物描写与芦花荡中的景物描写比较阅读,让学生分析两者的异同,并探究两位作家的不同写作风格。在这两堂课中,教师通过类似题材的不断比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景物描写的作用与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综上所述,纵横探究法的最大优点就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拓宽学习者的知识广度,强化学习者的思维深度,延伸语文学习的范畴,为语文教学开创出一片新天地。5、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分组活动为主要方式的探究方法。合作探究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互助精神的体现。在实行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合作探究的过程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与组织下进行,教师既要分配教学任务,又要监督探究过程。例如石晓玲老师在上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时,将这一话题分为广告设计、服装设计、漫画公司、唱片公司等四个小组,并指导小组编排相关节目,最后在全班展示相关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但教师的指导作用和监督作用却随时随地发挥着影响。2、合作探究的成绩应当以整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评价点,必须突出集体合作的意义。在石老师的课上,石老师设计了一系列评分标准让学生打分,而评价的内容不仅包括学生的表演,也包括学生针对本组表演发表的意见。这样,每一个人的表现会对本组成绩产生影响。3、合作探究强调集体之间的互助,但不能忽略学生创新能力与个性特色,要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作用。石老师在活动中不仅让一些同学表演,还让该组的所有同学都对表演发表意见,这既包括一些设计思想与设计理念,也包括一些同学在编排节目时的不同意见。通过这些发言,学生们都获得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真正实现了课堂上的平等。合作探究法可以帮助学生使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在探究中提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勇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将改变传统的单向静听的教学模式发展成向多向的立体的现代化教学模式。但决定其成功的关键之间在于学生的参与程度,如果学生参与程度不大,则会使合作式探究流于形式,课堂效率反而低下。因此,教师在实施合作式探究时应当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在进行学习与探究。做到这一点,必须明确小组学习中每个人的作用,小组中应当有全面负责小组学习的领导者,激励所有成员都参与讨论的激励者,记录讨论成果的记录者,及时检查小组中每个成员掌握程度的检查者,教师再通过角色互换和领导轮换保证学生每一个都参与了学习探究。总之,探究性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和教师的监督与引导,教师的监督引导越明确,学生的参与程度越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越高。以上所列举的仅是我们总结的最有代表性的五种方法,此外还有想像探究法、体验探究法、反思探究法、逆向探究法等,限于篇幅不再一一介绍。以上五种探究方法都是在贯彻了探究学习五要素的基础上,形成的不同的教学方法。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都是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知识内容。这些方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运用,只要能体现出探究性学习的本质,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养既可。(二)改革评价标准,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学生能力的差距导致了探究成果的异同,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那必然会出现学生探究层次的差异。如果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必将挫伤一些后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为了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起进步,我们改革考试的评价标准,采用星级试卷考核学生成绩。我们根据试卷题目难易的差别,将试卷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三类,满分分别为70、80、100分。选择二星级题目必须在做完一星级题目的基础上进行,而选择三星级题目则必须先做完一星、二星的所有题目。一星级题目包括基础题和最关键的知识点考核,二星级、三星级题目则是一些较灵活的题目,批改完毕后一律转化为百分制记分。评价标准的改革反映了教师对学生整体的重视,而逐级上升的星级试卷则突出了探究性学习既重视过程也重视结果的原则。通过星级试卷的考核,保证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考试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有所得,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卷子中得到自我检测,得到提高。最重要的是,保证了所有学生的考试积极性不被挫伤,这是进行探究性学习最重要的前提。(三)积极展开各类活动,拓展语文学习范畴。语文课的教学过程应当是一个开放的过程,不应当仅仅局限于一个狭小的课堂内。只有突破课堂的束缚,才能真正实现探究性学习。为了体现这一要求,我们开展了许多活动,极大地拓展了语文学习的范畴,卓有成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提高。我们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周刊,通过自己选材、设计、绘图、排版,从多角度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动手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周刊的题材大都选择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如感受自然莲文化等等。例如,在莲文化周刊中,老师们发给了学生一张彩纸,任其涂抹,抒写自己,有学生将秋叶张帖在彩纸上,写下自己的心声;也有学生将采集的莲心拼成莲图案,写下小诗各展其能,收获颇丰。我们通过年级的评选活动选出学生的优秀周刊,陈列展出,这一活动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我们举办了“书香校园”活动,开设了名著导读课,通过这项活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一些名著的内容。首先,由老师们选择所要讲解的名著,再将所选课目印成表格供学生选择,老师们所选择的书籍既包括古今中外的各种名著,也有一些形式活泼、为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科技论著,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学生们的读书兴趣,引发了学生们的读书热潮。我们随即开展了相关的作文比赛,检测学生的读书情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举办了一系列比赛,配合单元教学,帮助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内容。例如,为配合七年级下的爱我黄河单元学习,我们举办了以爱国诗歌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朗诵会。先在班级举办预赛,再进行年级决赛,通过诗歌朗诵帮助学生深刻体会爱国主题。为配合七年级上的月的故乡单元学习,我们又举办了中秋咏月赛诗会,让有兴趣的学生在校内赏月吟咏自己创造的诗歌,在此过程中引发学生探究月文化的内涵,加深学生对中秋月文化的了解。我们开设了“东南之声”广播站。辅导老师的指导下,由同学们自己收集准备材料、自己编辑、自己广播。广播的内容则以突现学生生活、培养学生情操为主。广播站的活动有助于学生训练多种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有的学生在活动中采访熟悉的老师,讲解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话题。有的学生在活动中提出一些热门话题,引发同学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同时,我们还经常把一些在比赛、考试中出现的优秀作品在广播中播出,随时向学生展示探究性学习的成果。自电台开通以来,深受同学们欢迎,吸引了大量同学参与。我们创立了一系列的相关网站,利用网络信息量大,交流快捷的特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语文学习的不同内容,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创设了校园文化学习活动网站(http:/www.njjz.net/yy),该网站包含了“坐拥书城”读书会、“E网任我游”网络阅读俱乐部、“迷你”电影放映间、东南诗社、“POP秀”剧团、快乐作文大本营寻美研究所等一系列小站点,由不同的老师管理相应站点,通过在网上交流,教师指导、集体活动等方式的结合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单元内容,何欣老师创设了愿世界化剑为犁网站(http:/www.njjz.net/ite/kt/zhjwl/index.htm),利用大量的影视、文字、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战争的本质。以上这些网站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多角度提高学习能力方面均发挥了重大作用。六、课题研究的原则(一)学科性原则。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无论进行什么样的活动,都不能减弱其中的语文特色。探究性学习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同样要注重结果的体现。因此,在学习中不能忽视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必须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二)开放性原则。探究性学习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是一个可以融合各种学科特色的课程,我们需要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向不同学科、不同知识领域进行延伸。(三)灵活性原则。探究性学习活动不局限于一种教学方法、一种教学模式,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七、课题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