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题库第5章(含答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030596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生物学题库第5章(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细胞生物学题库第5章(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细胞生物学题库第5章(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细胞生物学题库第五章 物质运输1. 试述协助扩散与简单扩散的区别。2. 试述Na-K泵及钙泵的工作原理。3. 质子泵的主要类型。4. 离子通道蛋白与载体蛋白的区别,以及离子通道蛋白作用特点以及主要类型。5. 论述协同运输的机制。6. 试述胞饮作用与吞噬作用的区别;胞饮小泡形成的机理。7. 说明组成型胞吐与调节型胞吐的区别。细胞生物学题库参考答案第五章 物质运输1. 试述协助扩散与简单扩散的区别。简单扩散(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是被动运输的两种形式。二者转运的动力都来自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代谢能量。二者的主要区别:简单扩散,只有小分子量的不带电或疏水分子以简单扩散的方式跨膜。不依赖于膜蛋白,所以不具有特异性。扩散的速度正比于膜两侧该离子的浓度梯度。协助扩散,与简单扩散不同,分子的协助扩散依赖于特定的内在膜蛋白,常称之为单向转运蛋白质。分子结合到膜一侧的蛋白质上,该蛋白质发生构象变化将该分子转运到膜的另一侧并释放。转运蛋白对于某特定分子或一组结构相似分子具有专一性。2. 试述Na-K泵及钙泵的工作原理。Na-K泵即Na+-K+ATP酶,一般认为是由2个大亚基、2个小亚基组成的4聚体。Na+-K+ATP酶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发生构象的变化,导致与Na+、K+的亲和力发生变化。在膜内侧Na+与酶结合,激活ATP酶活性,使ATP分解,酶被磷酸化,构象发生变化,于是与Na+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外侧;这种磷酸化的酶对Na+的亲和力低,对K+的亲和力高,因而在膜外侧释放Na+、而与K+结合。K+与磷酸化酶结合后促使酶去磷酸化,酶的构象恢复原状,于是与K+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内侧,K+与酶的亲和力降低,使K+在膜内被释放,而又与Na+结合。其总的结果是每一循环消耗一个ATP;转运出三个Na+,转进两个K+。钙离子泵对于细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钙离子通常与信号转导有关,钙离子浓度的变化会引起细胞内信号途径的反应,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变化。通常细胞内钙离子浓度(10-7M)显著低于细胞外钙离子浓度(10-3M),主要是因为质膜和内质网膜上存在钙离子转运体系,细胞内钙离子泵有两类:其一是P型离子泵,其原理与钠钾泵相似,每分解一个ATP分子,泵出2个Ca2+。另一类叫做钠钙交换器(Na+-Ca2+ exchanger),属于反向协同运输体系(antiporter),通过钠钙交换来转运钙离子。3. 质子泵的主要类型。质子泵有三种类型:P-type:载体蛋白利用ATP使自身磷酸化(phosphorylation),发生构象的改变来转移质子或其它离子,如植物细胞膜上的H+泵、动物细胞的Na+-K+泵、Ca2+离子泵,H+-K+ATP酶(位于胃表皮细胞,分泌胃酸)。 V-type:位于小泡(vacuole)的膜上,由许多亚基构成,水解ATP产生能量,但不发生自磷酸化,位于溶酶体膜、动物细胞的内吞体、高尔基体的囊泡膜、植物液泡膜上。 F-type:是由许多亚基构成的管状结构,H沿浓度梯度运动,所释放的能量与ATP合成耦联起来,所以也叫ATP合酶(ATP synthase),F是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偶联因子(factor)的缩写。F型质子泵位于细菌质膜,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其详细结构将在线粒体与叶绿体一章讲解。F型质子泵不仅可以利用质子动力势将ADP转化成ATP,也可以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转移质子。4. 离子通道蛋白与载体蛋白的区别,以及离子通道蛋白作用特点以及主要类型。教材P110,P1111125. 协同运输的机制。协同运输(cotransport)是一类靠间接提供能量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物质跨膜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膜两侧离子的电化学浓度梯度,而维持这种电化学势的是钠钾泵或质子泵。动物细胞中常常利用膜两侧Na+浓度梯度来驱动,植物细胞和细菌常利用H+浓度梯度来驱动。根据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沿浓度梯度的转移方向,协同运输又可分为共运输(symport)和对向运输(antiport)。 共运输:指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同。如动物小肠细胞对对葡萄糖的吸收就是伴随着Na+的进入,细胞内的Na+离子又被钠钾泵泵出细胞外,细胞内始终保持较低的钠离子浓度,形成电化学梯度。在某些细菌中,乳糖的吸收伴随着H+的进入,每转移一个H+吸收一个乳糖分子。对向运输:物质跨膜运动的方向与离子转移的方向相反,如动物细胞常通过Na+/H+反向协同运输的方式来转运H+以调节细胞内的PH值,即Na+的进入胞内伴随者H+的排出。此外质子泵可直接利用ATP运输H+来调节细胞PH值。 6. 试述胞饮作用与吞噬作用的区别;胞饮小泡形成的机理。(1)胞饮作用与吞噬作用主要有三点区别:内吞泡的大小不同,胞饮泡直径一般小于150nm,而吞噬泡直径往往大于250nm。所有真核细胞都能通过胞饮作用连续摄入溶液和分子,而大的颗粒性物质则主要是通过特殊的吞噬细胞摄入的,前者是一个连续发生的过程,后者首先需要被吞噬物与细胞表面结合并激活细胞表面受体,因此是一个信号触发过程(triggered process)。胞吞泡形成机制不同。(2)胞饮小泡的形成需要网格蛋白(clathrin)或这一类蛋白的帮助。网格蛋白是由相对分子量为180103的重链和3510340103的轻链组成的二聚体,三个二聚体形成组成包被的结构单位三脚蛋白复合物(three-leggedprotein complex)。当配体与膜上受体结合后,网格蛋白聚集在膜下的一侧,逐渐形成直径50100nm的质膜凹陷,称网格蛋白包被小窝(clathrin coatedpit),一种小分子GTP结合蛋白(dynamin)在深陷包被小窝的颈部组装成环,dynamin蛋白水解与其结合的GTP引起颈部缢缩,最终脱离质膜形成网格蛋白包被小泡 (clathrin coated vesicle),几秒钟后,网格蛋白便脱离包被小泡返回质膜附近重复使用,去被的囊泡与早胞内体(early endosome)融合。将转运分子与部分胞外液体摄入细胞。在大分子跨膜转运中,网格蛋白本身并不起捕获特异转运分子的作用,有特异性选择作用的是包被中另一类接合素蛋白(adaptin),它既能结合网格蛋白,又能识别跨膜受体胞质面的尾部肽信号(peptide signal),从而通过网格蛋白包被小泡介导跨膜受体及其结合配体的选择性运输。在膜泡运输中,不同途径的转运小泡可能结合不同的包被蛋白,除网格蛋白包被小泡外,还有一类COP蛋白包被小泡(COP-coated vesicle),介导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间非选择性的膜泡运输;同样接合素蛋白至少也有两类:一类与网格蛋白结合,负责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另一类也与网格蛋白结合,但负责高尔基体向溶酶体的膜泡运输。7. 说明组成型胞吐与调节型胞吐的区别。教材P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