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质量通病治理手册.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030466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X 页数:142 大小:296.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质量通病治理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桥梁质量通病治理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桥梁质量通病治理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量通病治理手册标段2015年6月目录1、管理通病11.1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11.1.1表现及典型特征11.1.2主要产生原因11.1.3防治及应对措施11.2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11.2.1表现及典型特征11.2.2主要产生原因11.2.3防治及应对措施11.3质量责任制不明确11.4质量意识较低,质量目标不高21.4.1表现及典型特征21.4.2主要产生原因21.4.3防治及应对措施21.5受控文件管理散乱21.5.1表现及典型特征21.5.2主要产生原因21.5.3防治及应对措施21.6质量关键控制点识别不全面、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21.6.1表现及典型特征21.6.2主要产生原因21.6.3防治及应对措施21.7擅自改变施工方案31.7.1表现及典型特征31.7.2主要产生原因31.7.3防治及应对措施31.8工序技术交底针对性不强31.8.1表现及典型特征31.8.2主要产生原因31.8.3防治及应对措施31.9质量关键岗位人员培训不到位,未持证上岗31.9.1表现及典型特征31.9.2主要产生原因31.9.3防治及应对措施31.10原材料及半成品管理不规范41.10.1表现及典型特征41.10.2主要产生原因41.10.3防治及应对措施41.11工地试验室管理不规范41.11.1表现及典型特征41.11.2主要产生原因41.11.3防治及应对措施41.12工序质量验收落实不到位41.12.1表现及典型特征41.12.2主要产生原因41.12.3防治及应对措施51.13成品保护工作不到位51.13.1表现及典型特征51.13.2主要产生原因51.13.3防治及应对措施52、公路工程62.1 路基填筑62.1.1 中线偏位62.1.2 路基宽度或边坡不符合要求62.1.3路床顶面标高不符合要求72.1.4路基边沟线型不顺82.1.5填石路基不密实,路基表面极不平整,石料粒径过大92.1.6砌体石料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92.1.7清淤不彻底102.1.8路基表面起皮102.1.9压实层表面松散112.1.10路基碾压出现“弹簧”112.1.11路基表面平整度不满足要求122.1.12路基填挖结合部未按要求设置台阶122.1.13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122.1.14路基压实度超密132.1.15路基表面积水132.1.16挖方路基边坡滑塌142.1.17路基回弹弯沉值达不到设计要求142.1.18半填半挖路基(横断面)在填挖结合部出现裂缝152.1.19路基边坡冲刷严重152.1.20路基边沟积水162.2 软土地基处理162.2.1填方路堤工后沉降过大或不均匀沉陷162.2.2土工合成材料搭接不到位172.3 涵洞通道工程182.3.1扩大基础基底处理不当182.3.2基坑位置、尺寸、标高偏差较大192.3.3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缺棱、掉角202.3.4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202.3.5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212.3.6混凝土表面平整度不符合要求222.3.7混凝土色差严重232.3.8通道、涵台背跳车242.4 砌体及防护工程252.4.1护坡沉陷开裂252.4.2勾缝脱落262.4.3砌体内出现空洞、砌体厚度不满足设计272.4.4砌体表面不平整272.4.5砌体产生裂缝282.4.6墙背回填不实283、桥梁工程293.1明挖地基293.1.1基坑293.1.2基坑回填343.2 桩基础363.2.1钻孔桩363.3钢筋工程523.3.1下料不准确523.3.2弯曲尺寸不合格523.3.3绑扎搭接接头质量不合格533.3.4钢筋锈蚀,安装不规范543.3.5钢筋接头设置不符合要求553.3.6钢筋骨架变形563.3.7钢筋定位不准确563.3.8钢筋间距不合格573.3.9钢筋或预埋件遗漏573.3.10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差超标583.4原材料抽检不合格593.4.1表面锈蚀593.4.2混料593.4.3原料曲折603.4.4成型后弯曲处裂缝613.4.5钢筋纵向裂缝613.4.6钢筋截面扁圆613.4.7试件强度不足或伸长率低623.4.8冷弯性能不良623.4.9热轧钢筋无生产厂标识633.4.10取用钢筋实际直径633.4.11搭接电弧焊焊接接头质量不合格643.4.12焊缝成形不良653.4.13咬边653.4.14电弧烧伤钢筋表面663.4.15夹渣663.4.16机械连接接头质量不合格673.5模板、支架和拱架683.5.1模板安、拆作业不规范683.5.2模板接缝不严密、错边693.5.3模板位置不准,线条不流畅703.5.4 胀模713.5.5模板表面不干净733.5.6模板刚度及稳定性不足733.5.7 模板翘曲、变形743.5.8封闭或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753.5.9 脱模剂使用不当763.5.10承台模板缺陷763.5.11立柱模板缺陷773.5.12盖梁模板缺陷783.5.13防撞护栏与栏杆模板缺陷793.5.14 满堂支架不稳定引起的通病803.5.15 扣件式钢管支架安装缺陷813.6混凝土工程833.6.1和易性差833.6.2坍落度不稳定843.6.3浇筑顺序不合理853.6.4振捣不规范853.6.5养护不规范873.6.6表面平整度超标883.6.7梁、柱及护栏底部漏浆、烂根893.6.8裂纹、裂缝893.6.9蜂窝、麻面913.6.10砂线923.6.11色差933.6.12冷缝943.6.13空洞953.6.14保护层垫块质量差963.6.15施工预埋件处理不规范963.6.16施工缝处理不规范973.6.17表面缺陷修补质量差983.6.18成品、半成品保护不规范983.6.19强度不够、混凝土均质性差993.6.20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1003.7预应力工程1013.7.1预应力管道线型偏差大1013.7.2钢丝束、钢铰线互相缠绞、扭结1023.7.3锚具安装不规范1023.7.4摩阻值测定不准确1033.7.5初应力0的取值在施工中的随意性1033.7.6张拉作业不规范1043.7.7张拉记录不规范,可追溯性不强1053.7.8预应力管道灌浆施工作业不规范1063.7.9预应力管道变形1063.7.10预应力管道漏进水泥浆1073.7.11预应力筋滑脱1083.7.12预应力筋断裂1093.7.13夹片破裂1103.7.14伸长量偏差过大1113.7.15预应力损失过大1123.7.16锚区砼在预应力张拉时遭破坏1133.7.17梁、板起拱度超标1133.7.18梁侧向弯曲超标1143.7.19孔道灌浆不密实、泌水量过大1153.8桥面及附属工程1163.8.1预埋件位置偏差过大1163.8.2桥面铺装钢筋保护层偏差过大1163.8.3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桥面沥青铺装层推移1173.8.4桥面铺装局部铺装层过厚1173.8.5人行道漏设路缘石和栏杆基座的变形缝1183.8.6防撞护栏和栏杆预埋钢筋偏位1183.8.7支座安装后其位移方向错误1193.8.8桥梁伸缩缝、变形缝宽度偏差过大1193.8.9贴面空鼓或脱落1193.8.10焊接质量缺陷1203.8.11桥头跳车1203.8.12桥梁伸缩缝损坏1213.8.13伸缩装置不平整1223.8.14变形缝漏水1223.8.15铺装层表面不平1233.8.16铺装层表面粗糙度不一致1233.8.17铺装层表面有坑塘和印迹1243.8.18铺装层表面起砂1243.8.19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层开裂1243.8.20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层脱皮1253.8.21桥面裂缝1263.8.22桥面排水进水口偏高1273.8.23泄水孔偏高1273.8.24落水管堵塞1283.8.25桥面积水1283.8.26人行道预制板损伤1293.8.27人行道粉面龟裂或断裂1293.9砌体工程1303.9.1块石及片石强度低1303.9.2砌缝砂浆强度低1303.9.3砌缝砂浆不密实,不饱满1313.9.4勾缝砂浆剥落较多1321、管理通病1.1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1.1.1表现及典型特征项目部未设置质量管理部门,未配备专职质量管理人员或专职质量管理人员数量不满足施工需要。1.1.2主要产生原因对质量管理工作不重视。1.1.3防治及应对措施项目部必须设置质量管理部门,根据施工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质量管理人员,质检人员资质应符合岗位要求。1.2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1.2.1表现及典型特征项目部制订的质量管理制度内容不全,针对性及适用性不强,未按文件管理要求进行审批和发布。1.2.2主要产生原因质量管理工作不到位。1.2.3防治及应对措施项目部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至少应包括质量检查制度、质量奖罚制度等,质量管理制度应以文件形式进行发布。在执行过程中,如有不适用的情况,应及时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1.3质量责任制不明确1.3.1表现及典型特征未对质量分级责任制进行明确。1.3.2主要产生原因质量管理工作不到位。1.3.3防治及应对措施建立层层质量责任制,根据项目组织情况及施工特点,从领导班子、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逐级明确质量责任制。1.4质量意识较低,质量目标不高1.4.1表现及典型特征项目部领导质量意识较低,创优热情不高,制订的工程项目质量目标较低。1.4.2主要产生原因项目部领导质量意识较低。1.4.3防治及应对措施增强争创优质工程的宣传教育,完善激励机制,促进提高质量意识,合理提高项目质量创优目标。1.5受控文件管理散乱1.5.1表现及典型特征图纸、规范及标准等受控文件管理散乱,未进行有效性标识。1.5.2主要产生原因质量管理工作不到位,受控文件管理不符合要求。1.5.3防治及应对措施加强受控文件管理,安排专人负责图纸、规范及标准的管理,及时做好有效性标识,防止出现错用、误用。1.6质量关键控制点识别不全面、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1.6.1表现及典型特征对工程质量关键控制点识别不全面。关键控制点的措施落实不到位。1.6.2主要产生原因质量管理工作不到位。1.6.3防治及应对措施对工程质量关键控制点进行识别和梳理,不漏项。制订相应的控制措施,配备人员、仪器设备,加强过程监控,保证控制措施严格落实到位。1.7擅自改变施工方案1.7.1表现及典型特征现场未按批准的方案施工,擅自改变施工方案。1.7.2主要产生原因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1.7.3防治及应对措施现场必须严格按批准的方案进行施工,如需改变方案,必须先得到原审批单位的确认,并及时完善相应手续。1.8工序技术交底针对性不强1.8.1表现及典型特征工序技术交底内容缺乏针对性,未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现场作业人员不能掌握施工要点和质量关键点。1.8.2主要产生原因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1.8.3防治及应对措施工序技术交底必须结合工程项目特点,采用通俗明了的文字向现场作业人员进行,使现场作业人员掌握工序施工要点和质量关键点,达到技术交底的目的。1.9质量关键岗位人员培训不到位,未持证上岗1.9.1表现及典型特征涉及工程施工质量关键岗位(电焊、钢筋机械接头连接、预应力张拉及压浆等)的操作人员在施工前未参加培训或考试,未取得从事该项工作资格证书,工作能力低下,存在质量风险。1.9.2主要产生原因质量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关键岗位未执行持证上岗制度。1.9.3防治及应对措施涉及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岗位操作人员在施工前必须参加培训或考试,取得从事该项工作资格证书后方能上岗。1.10原材料及半成品管理不规范1.10.1表现及典型特征不同原材料及半成品混堆、标识不清、检验状态材料不明、储存条件不符合要求(场地未硬化、场地积水、未上盖下垫、未室内保温及遮阳存放等)。1.10.2主要产生原因原材料及半成品质量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1.10.3防治及应对措施各种原材料及半成品必须分类存放,材料名称、规格、数量及检验状态标识清楚,储存条件符合相关要求,防止原材料误用,避免材料因储存条件原因造成质量降低或损坏。1.11工地试验室管理不规范1.11.1表现及典型特征原材料进场后试验室未按规定的频次和检验指标对其质量进行抽检。砼浇筑前未按要求检测含水率,砼浇筑过程中对砼拌合物性检测频次不足。未及时对砼实体质量进行检测。1.11.2主要产生原因原材料质量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1.11.3防治及应对措施各种原材料必须分类存放,材料名称、规格、数量及检验状态标识清楚,储存条件符合相关要求,防止原材料误用,避免材料因储存原因造成质量降低。1.12工序质量验收落实不到位1.12.1表现及典型特征工序质量检查验收流于形式,特点是隐患工程质量验收落实不到位,工序转序质量控制不到位,未能发现和处理上道工序中存在的质量问题。1.12.2主要产生原因质量三检制度不落实。1.12.3防治及应对措施认真组织进行三检制,落实责任人,切实做好工序质量检查及验收,检查验收记录规范完整,未经质量验收的工序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1.13成品保护工作不到位1.13.1表现及典型特征成品保护措施不到位,砼结构出现污染、碰伤、损坏现象。1.13.2主要产生原因成品保护意识不强,保护措施不到位。1.13.3防治及应对措施加强成品保护意识,采取成品保护措施,优化施工工艺,避免在进行后面工序时对以前已施工的部位造成污染,设置必须的警示及防护措施,防止出现碰伤和损坏2、公路工程2.1 路基填筑2.1.1 中线偏位2.1.1.1 表现及典型特征路基中线或结构物轴线偏位超出规范要求。2.1.1.2 主要产生原因1)设计图纸错误。2)导线点使用错误。3)测量人员操作错误。2.1.1.3 防治及应对措施1)根据路线设计元素对路基和构造物、设计图纸进行认真复核。2)控制测量时,应对所使用的导线点进行距离和方位角检查,导线点标记清楚无误。3)测量时,必须防止计算和操作错误,定桩后应复查、应作好控制桩的保护,要明确区分目标桩和护桩,并对放样结果进行平面位置检查。2.1.2 路基宽度或边坡不符合要求2.1.2.1、表现及典型特征1)路基宽度不足。2)路堑边坡(上边坡)不符合设计要求。3)路堤边坡坡度小于设计坡率。2.1.2.2、主要产生原因1)控制测量错误。2)爆破施工方法不合理。3)施工过程缺乏控制或控制不严。4)雨季施工中被雨水冲刷导致亏坡。2.1.2.3、防治及应对措施1)根据路线设计元素对设计图纸进行认真复核。2)控制测量时应对所使用的导线点进行距离和方位角检查,导线点标记清楚无误。3)控制测量时,必须防止计算和操作错误,定桩后应复查、应作好控制桩的保护,要明确区分目标桩和护桩,并对放样结果进行平面位置检查。4)依据控制桩和复核后的图纸进行细部放样,并对放样结果进行检查。5)认真研究光面爆破,严格按设计布孔,炮孔位置应按设计进行测量标定,钻眼顺序由远及近、由内向外顺序进行。钻孔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钻孔的方向、角度和深度,孔眼钻进时应留意地质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装药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药量。对于欠挖部分进行人工或小爆破处理,选择合理的措施处理超挖坑、洞,如砌石回填或锚杆混凝土回填。6)要按照设计边坡坡率施工,使用坡度尺检查控制坡度,不小于设计规定。如无设计规定,一般不得小于l:1.5.7)无论挖方段还是填方段,施工过程中隔几层(填方34层,挖方段每个台阶)恢复一次中线,检查宽度和边坡。8)做好路基排水。2.1.3路床顶面标高不符合要求2.1.3.1表现及典型特征路床顶标高低于或高于设计标高,偏差超出规范及设计允许范围。2.1.3.2主要产生原因1)测量错误。2)石方挖方段由于爆破控制不当使路床顶标高低于设计或者高于设计标高。3) 雨季施工雨水冲泡后,翻晒重新碾压导致标高低于设计。4)土方填方段放样时预留松铺高度不当。填方段整平工序设备操作手操作技能欠缺。2.1.3.3防治及应对措施1)施工前应进行水准点高程复测,检查水准点的精度是否达到要求。2)水准点应设在地形稳固、不易被施工破坏的地方,在施工过程中要定期复查临时水准点高程有无变化,认真进行高程测量控制。3)爆破时要注意控制钻孔深度和装药量,严格按设计布孔。4)对于超爆破致使路槽标高低于设计标高,或者由于开炸不彻底使路槽标高高于设计标高的,应进行路槽整修,欠挖部分必须凿除,超挖部分应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石或级配碎石填平碾压密实,使开挖后路槽标高与设计标高之差在允许范围之内。5)路槽交验前进行复测,并处理至允许范围内。6)标高放样前应检查经过初步整平后的压实度,据此计算松铺高度,并用灰点跟踪和安排人员将被掩埋的灰点清理出来。7)路床成型时,应安排经验丰富的平地机操作手进行操作。2.1.4路基边沟线型不顺2.1.4.1表现及典型特征边沟不圆顺。2.1.4.2主要产生原因1)施工放线点位间距过大。施工人员挂线不认真。3)填方段原地表起伏高差太大。2.1.4.3防治及应对措施1)测量人员可适当加密设点,以便于施工人员使用。2)要严格检查验收标准,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3)事前和设计方沟通,初步对原地表进行适当处置。2.1.5填石路基不密实,路基表面极不平整,石料粒径过大2.1.5.1表现及典型特征填筑层表面不平整、压路机碾压时石块有松动现象,表层有外露块片石。2.1.5.2主要产生原因1)施工人员不清楚填石路基质量标准。2)施工质检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3)压实设备不合适。4)填筑厚度不当。2.1.5.3防治及应对措施1)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2)加强对质检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质量意识教育,制定质量责任制,对反复教育仍不能适应质检岗位的人员进行更换。3)加强对料源地监控。4)压路机应选择拖式振动羊足碾。5)严格控制填筑厚度。2.1.6砌体石料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2.1.6.1表现及典型特征石体表面风化,起皮。2.1.6.2主要产生原因石料进场质量把关不严。2.1.6.3防治及应对措施1)加强对材料验收人员工作责任心的教育,使其提高认识和强化责任心,杜绝不合格石料进场。2)强化质检力度,对已进场的不合格石料清除出场,对已使用的不合格石料砌体返工。2.1.7清淤不彻底2.1.7.1表现及典型特征河渠、鱼塘底部淤泥清理不彻底,导致后期路基填筑过程中出现弹簧甚至翻浆,或者填筑完成后路基沉降。2.1.7.2主要产生原因1)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差。2)质检人员把关不严。2.1.7.3防治及应对措施1)清淤前认真调查和复核设计地勘资料,明确不同位置的淤泥层厚度。2)清理时采用高压泵次序冲洗,采用泥浆泵抽取,地层较硬淤泥采用挖机挖除,高压泵清理。3)通过做淤泥有机质含量等试验手段,区分淤泥层与底层的淤泥质亚粘土层。4)清淤后或底层处理后进行承载力试验,确定基底的承载力情况。2.1.8路基表面起皮2.1.8.1表现及典型特征路基顶面起皮、空鼓2.1.8.2主要产生原因1)施工时天气干燥,平地机作业时间过长,造成路基上部填料含水量不足或含水量不均。2)有薄层贴补现象。2.1.8.3防治及应对措施1)平整作业前将路基填料含水量控制在比最佳含水量大12%,平整作业尽量安排在早晚气温较低时间段并尽量缩短平整作业时间。2)每层表面整平采取宁刮勿补的方式。3)必要时可重新洒水补水。2.1.9压实层表面松散2.1.9.1表现及典型特征路基顶面松散2.1.9.2主要产生原因路基填料含水量不足2.1.9.3防治及应对措施1)路基碾压前须测含水量,碾压前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大12%范围。2)如含水量不足须及时补水。2.1.10路基碾压出现“弹簧”2.1.10.1表现及典型特征路基顶面出现“弹软”松散2.1.10.2主要产生原因1)路基填料不符合要求。2)路基含水量不均匀、局部含水量过大。3)路基顶面不平整,局部坑洼积水未及时排出。2.1.10.3防治及应对措施1)路基填料要避免使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填料,含水量应在最佳含水量2%范围内。2)不能用两种不同性质的土进行混填施工。3)路基填料补充水分时注意不要在一个位置洒水停留时间过长。4)雨后及时对积水坑进行排水。5)路基平整、碾压前及时检查,对局部含水量过大的部位进行换填处理。6)对局部的“弹簧”路基可以在不影响行车及道路安全的情况下对过湿土进行翻晒,掺配,待含水量合适后碾压成型,宜可掺生石灰翻拌或直接挖除换填适宜的土壤进行碾压成型。2.1.11路基表面平整度不满足要求2.1.11.1表现及典型特征路基顶面凹凸不平2.1.11.2主要产生原因1)路基表面未认真进行平整作业。2)路基粗平时设备选择不当,导致松铺厚度不均匀。2.1.11.3防治及应对措施1)加强对施工操作人员质量意识教育。2)加强对平地机司机业务水平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水平。3)采用推土机粗铺,再用平地机粗平,确保松铺均匀。2.1.12路基填挖结合部未按要求设置台阶2.1.12.1表现及典型特征路基填挖结合部未设台阶,将影响路基整体性和稳定性。2.1.12.2主要产生原因1)施工人员质量意识较差。2)技术交底不到位。3)施工质检人员检查不到位。2.1.12.3防治及应对措施1)加强对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教育,施工前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2)加强对施工质检人员工作责任心的教育,并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奖罚措施。2.1.13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2.1.13.1表现及典型特征边坡雨后出现滑坍、冲沟。2.1.13.2主要产生原因1)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填筑要求施工。2)压实机具碾压不到边。3)路基边缘漏压或压实遍数不够。4)压路机碾压时,边缘带(075cm)碾压次数低于行车带。2.1.13.3防治及应对措施1)路基施工应按设计的要求进行超宽填筑。2)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到边。3)认真控制碾压顺序,确保轮迹重叠宽度和段落搭接超压长度。4)提高路基边缘带压实遍数,确保边缘带碾压次数不低于行车带。2.1.14路基压实度超密2.1.14.1表现及典型特征压实度实测结果大于100%2.1.14.2主要产生原因:1)标准击实试验不具有代表性。即标准试验中的最大干密度数据不准确。2.1.14.3防治及应对措施在试验前取样时一定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确保标准试验结果具有代表性。当料场材料发生变化时,须及时取样做标准击实试验。2.1.15路基表面积水2.1.15.1表现及典型特征路基表面不平整、积水2.1.15.2主要产生原因倒料不均匀、初平有过大坑洼。路基横坡偏小。路基平整作业时施工人员不认真。2.1.15.3防治及应对措施1)倒料范围应划线标识,指挥倒料人员应认真负责。2)加强平地机操作手的业务培训。3)加强对平地机手的工作责任心教育,使其提高思想认识。4)适当加大施工段路基的拱坡,利于排水,防止积水。2.1.16挖方路基边坡滑塌2.1.16.1表现及典型特征在雨水或重力作用下边坡出现滑坍现象2.1.16.2主要产生原因1)天气、地质因素。2)施工方法不当,没有按设计边坡进行施工,形成边坡失稳。3)接近路基边坡坡面处爆破药量过大及大爆破,震动了边坡的稳定。4)边坡坡顶有外加荷载,引起土体失稳。5)边坡坡度设计不当。2.1.16.3防治及应对措施1)工程技术人员要仔细审核设计图纸,详细勘查施工现场地质、地形情况,如有不符合设计要求情况及时地向监理、业主和设计单位提出。2)在施工前一定要向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要严格地按照图纸和设计施工,严格遵守施工规范,严禁违章施工。3)及时修建上边坡截水沟,防止边坡水冲击挖方路基成型边坡。4)坡顶一定范围内应避免堆放集中荷载。5)根据以往经验,施工前提出放缓坡率或加强边坡稳定的措施建议。2.1.17路基回弹弯沉值达不到设计要求2.1.17.1表现及典型特征实测结果达不到规范要求。2.1.17.2主要产生原因:1)施工碾压时含水量不佳。2)施工填筑时填料中混有泥团和不适宜材料。3)路基填料CBR偏小,特别是路床填料的CBR15时。4)浸水路基未能处理彻底,或者下伏软土地基未能处理干净。5)路基分层施工时有压实不足现象。2.1.17.3防治及应对措施1)填前处理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路基施工。2)平整碾压时一定控制好含水量。3)在进行填筑施工时一定要测试填料的CBR和最佳干密度。4)不能在未检测和试验的土场中取土。5)不能将不适宜材料填入路基中,一旦发现混入要及时清除。6)改进施工工艺,采用合适的整平和压实机械并合理配套。7)确保每层路基的压实度。2.1.18半填半挖路基(横断面)在填挖结合部出现裂缝2.1.18.1表现及典型特征路基整体不稳定,路基顶部在填挖结合部出现裂缝。2.1.18.2主要产生原因1)施工方法不当。2)设计处置措施不当。2.1.18.3防治及应对措施1)加强施工现场技术交底工作。2)建立岗位质量责任制,制定质量奖罚措施。3)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在施工路基填挖结合部必须按设计要求施工或按规范施做台阶。4)如果设计缺乏处置措施或不当,建议增加或变更。2.1.19路基边坡冲刷严重2.1.19.1表现及典型特征边坡雨后出现严重冲沟。2.1.19.2主要产生原因1)未及时施做临时排水沟、急流槽。2)未设置临时拦水带2.1.19.3防治及应对措施1)施工过程中及时施做排水沟、急流槽,如有损坏的应及时补做和完善。2)设置临时拦水带。2.1.20路基边沟积水2.1.20.1表现及典型特征路基边沟排水不畅2.1.20.2主要产生原因1)施工人员工作责任心差、质量意识不强。2)质检人员检查不到位。3)测量失误导致沟底排水不畅。2.1.20.3防治及应对措施1)制定和完善工程质量奖罚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完善质量责任卡,提高员工工作责任心。2)加强对质检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强化现场检查力度。3)测量数据必须由第二人复核,确保无误后方能施工,施工时技术员要持续检验验证测量数据。4)经常修整路基边沟,确保通水畅通。2.2 软土地基处理2.2.1填方路堤工后沉降过大或不均匀沉陷2.2.1.1表现及典型特征路基沉降量大,桥头跳车现象突出。路基产生纵向或者横向裂缝,危及路基正常使用。2.2.1.2主要产生原因1)由于设计原因,底层软基处理方法不当或者深度不足。2)原地面清表、回填、压实不到位或处理不到位。3)路基填筑不规范,填筑分层厚。4)路基填料不符合要求。5)压实度总体不符合规范要求。6)路基填筑速度过快。7)路基填料有混杂现象。2.2.1.3防治及应对措施1)认真核查实际地质与设计提供的地质勘探报告是否一致,如有不符及时与设计、监理联系,调整软基处理方案。2)按照设计要求,认真做好原地面处理。3)两侧开挖临时排水沟,做好路基填筑过程的防排水工作。4)根据填料料源情况,做好击实标准等原料试验工作。5)按照规范填筑要求分层施工,并且逐层进行现场检测。6)控制好路基填筑速度,保证路基有足够的自然沉降稳定时间。7)路基如需要预压,要保证预压强度、时间满足设计要求,待预压稳定后方可卸载。2.2.2土工合成材料搭接不到位2.2.2.1表现及典型特征土工合成材料搭接不牢靠,在上层覆盖层施工时,出现拉脱、移位,断裂现象。2.2.2.2主要产生原因1)土工材料搭接长度不满足要求。2)土工材料搭接方式不满足要求,未作必要的固定设施。2.2.2.3防治及应对措施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预留搭接长度。2)按照设计要求的搭接方法施工,2.3 涵洞通道工程2.3.1扩大基础基底处理不当2.3.1.1表现及典型特征基底产生不均匀沉降。小型结构物沉降,开裂,产生错位现象,外侧侧墙产生开裂、裂缝等。结构物顶部路面产生横向裂缝。2.3.1.2主要产生原因1)基底开挖未到位,存在软弱下卧层。2)开挖后回填材料不符合要求,回填层强度不满足要求,沉降量大。3)基底开挖后未进行承载力检测即进行基础施工。4)基底未按设计要求进行软基处理,或者软基处理不到位。5) 基坑开挖顶面、坑底未做好临时排水,边坡受水冲刷失稳,基底受水浸泡,承载力下降。2.3.1.3防治及应对措施1)小型结构物位置按照设计要求严格进行软基处理。2)小型结构物基底开挖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防止产生超挖、欠挖现象。3)基底如需超挖回填,要严格控制回填材料各项指标。4)对于有地下水的区域,基础开挖时在基坑四周挖集水沟,以保持良好的排水,确保在挖方的整个施工期间不遭受水的危害。基底开挖后不易长期暴露,产生水浸问题。5)基底开挖至设计标高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底承载力试验,如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要采取进一步处理措施。6)进行基础施工前,基底要进行必要的压实、夯实处理。2.3.2基坑位置、尺寸、标高偏差较大2.3.2.1表现及典型特征基坑位置不准确,不满足结构物施工要求。基坑平面尺寸不满足设计要求,过大或者过小。基坑开挖边坡不稳定,发生滑坡、坍塌现象。2.3.2.2主要产生原因1)基坑开挖轴线、基准线、开挖线放样不准确。2)开挖放线未按照规范要求坡度开挖和设置台阶,边坡过陡。3)基坑开挖时未严格控制开挖标高,导致开挖过深或过浅。4)基坑边坡未进行必要的防护,开挖边坡不稳定。5)基坑外沿未进行必要的管制防护,大型机械沿顶面通过,压力、震动导致边坡失稳。2.3.2.3防治及应对措施1)基坑开挖前首先做好测量放线定位工作,标明基础开挖位置、尺寸、基础的轴线位置,并经校核后再开挖基坑。在附近设控制桩,以便及时检校各部施工尺寸。2)基坑开挖前要按设计要求复核标高,基坑的开挖采用挖掘机和人工配合的方法进行。机械挖方时要由专人指挥,开挖过程中控制好开挖高程,以免超挖,开挖至临近基坑设计标高时,要预留10-20cm采用人工清理整平,在基底整平的过程中,随时用水准仪控制基底设计标高。3)基坑如开挖较深,要按规范要求做好开挖坡度、开挖台阶的设置。如边坡不稳定或受地形限制,不宜放坡的,应采取措施进行支护。4) 边挖边将废土运走,防止压在基坑壁上引起塌方,并对基坑壁加以有效支撑。5)基坑外沿进行必要的管制防护,禁止大型机械沿顶面通过。6)基坑开挖后,必须对基坑位置、尺寸、标高等进行检测。7)当出现超挖或扰动时,应挖出扰动土并回填砂、石或其他建筑材料,分层夯实到设计标高。2.3.3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缺棱、掉角2.3.3.1表现及典型特征结构物缺棱、掉角,外观难看。结构物边角不顺直。2.3.3.2主要产生原因1)模板设计不合理,脱模不方便。2)模板拆除不规范,野蛮拆除,用锤子等硬物敲击,造成边角缺失。3)结构物养生不到位,强度上升慢,或者养护时间不足,导致拆模时混凝土强度不足。4)安装模板时,未均匀涂刷脱模剂,或者脱模剂质量不好,导致粘模。5)结构物浇筑完成后,未进行周边防护,大型机械通过时产生振动。2.3.3.3防治及应对措施1)根据结构物规格尺寸和周围情况,合理设计模板,便于运输、安装和拆除,模板拐角处要设计便于脱模的圆角或者倒角。2)模板安装使用前要认真进行除锈处理,并均匀涂刷满足要求的脱模剂。3)结构物浇注完成后,要认真进行覆盖、养生,待达到足够强度后方可拆模。4)模板拆除时,要轻拆轻卸,不要用硬物直接锤击、撬砸。2.3.4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2.3.4.1表现及典型特征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凹凸不平,坑坑洼洼。混凝土外露面有大量密集性气泡。局部地方有露筋或者渗水、泛碱发白现象。2.3.4.2主要产生原因1)混凝土振捣不到位,边角地方振捣时间不足,振捣强度、功率不足,振捣点间距过大。2)结构物内钢筋绑扎不规范,局部地方钢筋间距过小,混凝土无法顺畅流淌并填实。3)混凝土粗骨料选择不恰当,骨料粒径较大,受结构物内部钢筋阻挡,无法填实外层钢筋至模板之间空隙。4)混凝土拌合不到位,混凝土有离析现象,导致粗骨料聚集,影响振捣效果。5)模板表面涂刷脱模剂不均匀,或者脱模剂质量不好,粘滞性较大,影响气泡外溢。6)模板接缝设计不合理,拼接时未垫设止漏海绵条,导致接缝处浇筑振捣时漏浆。2.3.4.3防治及应对措施1)模板设计加工时,要设计合理的阴阳拼接接缝,运至使用现场后要进行试拼装,施工时要在接缝部位黏贴止漏海绵条。2)模板使用前,表面打磨干净,在涂刷脱模剂前保持表面洁净,使用洁净的色拉油、机油、液压油或者专业脱模液作为脱模剂,并涂刷均匀。3)安装模板前认真检查结构钢筋,将间距调整均匀,并垫设好塑料垫块,防止支模时钢筋紧挨模板。4)混凝土拌合时严格按照设计混凝土配合比使用材料和拌料,搅拌时间达到规范要求,运输采用专业混凝土搅拌车运送,防止运送过程离析。5)按照结构物尺寸和规模合理选择振捣设备,必要时采用插入式振捣和附着式振捣配合使用。6)振捣时选用专业振捣工分片均匀振捣,防止漏振、过振,振捣时要快插慢拔,并深入到下层混凝土面,振捣间距根据振捣功率按规范确定,振捣时间满足规范要求。2.3.5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2.3.5.1表现及典型特征混凝土表面产生密布性不规则细小裂缝,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2.3.5.2主要产生原因1)混凝土浇筑、振捣不到位,表面有离析、泌水现象,导致表面干缩量大,产生干缩裂纹。2)混凝土养生不到位,浇筑完成后没有及时洒水覆盖养生,导致表面产生干缩裂缝。2.3.5.3防治及应对措施1)对进场水泥、粗细骨料、外加剂等进行严格检测,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和规范要求进行拌合、运输及入模。2)混凝土配合比要进行优化,选用好的骨料和水泥,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干缩。3)现浇结构搭设支架、模板时要对模板系统、支架支撑系统进行设计验算,确保支架使用安全,强度、刚度满足使用要求。4)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覆盖、洒水、养生,混凝土达到规范要求强度方可拆模,拆模后仍要保持足够的养护期。5)预制构件预制场地要进行硬化,底座要根据结构物情况设置混凝土结构,并在使用中随时观测底座的变形情况。吊装、运输前,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养生期和强度。6)现浇混凝土结构浇筑顺序、方法、时间必须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分次浇筑接缝设置要合理。7)混凝土交接面做好清理和凿毛,防止下一工序混凝土浇筑后粘结不牢靠甚至渗水。8)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不得进行凿毛、堆积重物,更不得开放交通。2.3.6混凝土表面平整度不符合要求2.3.6.1表现及典型特征混凝土表面不平整,边、线、面不齐整,分层、块浇筑混凝土表面有错台现象。2.3.6.2主要产生原因1)模板刚度不足,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变形。2)模板周边支架设计不合理,搭设强度、刚度不足,或地基未作强化处理地基沉降,搭设不牢靠有变形,导致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有变形或者移位。3)模板接缝设置不合理,分块模板连接部位刚度不足,在浇筑过程中产生错台或者接缝漏浆。2.3.6.3防治及应对措施1)模板及模后支撑设计、安装要牢固可靠,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减少变形,防止移位。2)模板板面要选择有足够刚度的钢板,钢板不宜太薄。3)模板接缝要设置易于拆卸且不易漏浆的阴阳缝,并且垫设止漏橡胶条。4)模板闭合后浇筑前要将模板底板的积水、杂物清理干净。5)分层、分次浇筑的要合理设置接缝,接缝要平顺整齐。6)做好现场的中心、轴线和尺寸监控。2.3.7混凝土色差严重2.3.7.1表现及典型特征混凝土表面颜色不均,有色差。表面有泌水、色纹、泛沙现象。2.3.7.2主要产生原因1)混凝土振捣不到位,有漏振或者过振现象。2)混凝土拌合不规范,或者运输未采用专业搅拌运输车,运输距离、时间过长,产生离析、泌水现象。3)混凝土拌合未严格按配合比进行,砂率过大或者过小。4)模板表面涂刷脱模剂不均匀,或者脱模剂质量不好。模板表面吸收色彩能力有差别。5)不同品牌的水泥混用。6)混凝土浇筑过程过长,罐车运输方量过大。7)模板锈迹没有打磨清理干净。8)模板支模后长时间未浇注混凝土。2.3.7.3防治及应对措施1)模板使用前,表面打磨干净,在涂刷脱模剂前保持表面洁净,使用洁净的色拉油、机油、液压油或者专业脱模液作为脱模剂,并涂刷均匀。2)模板尽量采用有同种吸收能力的内衬,防止钢筋锈蚀。3)水泥、砂使用同一厂、同一产地、同一批的材料,尽量保持其色泽一致。4)混凝土按照设计配合比认真进行拌合,做好现场原材料的现场检测,并在拌合现场和浇筑现场测定塌落度指标,保证混凝土有良好的和易性、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5)混凝土采用专业拌合运输设备运送,防止塌落度损失过大。6)对外观要求严格的混凝土外露面要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先进行试浇,然后根据总结的试浇工艺控制现场施工。7)混凝土振捣应选择有经验的振捣工操作,配置合理的振捣机具,根据振捣机具按照规范要求选择振捣间距、深度、振捣时间进行振捣。8)混凝土浇筑要连续进行,如要分层要选择合理的分层位置,保留平直的接缝并按照规范要求处理后方可进行下一层浇筑施工。9)混凝土表面拆模后及时进行养生。10)模板支好后要及时浇注混凝土,如不能及时浇注要覆盖好。2.3.8通道、涵台背跳车2.3.8.1表现及典型特征台背位置土方沉降量大。搭板和路基结合部位有台阶。行车经过搭板位置时,有明显跳车现象。2.3.8.2主要产生原因1)台背后侧填筑路基沉降量大。2)结构物所在位置地基沉降。3)台后填土填料选择不适宜。4)台背回填压实度不足。2.3.8.3防治及应对措施1)认真做好地基处理,尤其是软基段落要按照规范及设计要求做好软基处理,并在施工前认真检测。2)选择适宜的台后填筑材料,如轻质材料或者级配良好的碎石、卵、砾石等透水性材料。3)台背填土要认真按照规范、设计要求的层数、层厚、范围和压实方法进行填筑,并且要两侧对称进行,合理控制填筑速度,不宜过快。4)认真处理搭板与路基接缝,做好搭板刚性结构到路基、路面半刚性、柔性材料的顺接。2.4 砌体及防护工程2.4.1护坡沉陷开裂2.4.1.1表现及典型特征护坡片石沉陷,相邻片石出现错台,勾缝脱落,护坡片石下面填土流失,出现空洞。2.4.1.2主要产生原因:1)护坡下面填土不密实,自然下沉使护坡随之沉陷。2)路肩填土不密实,下沉后出现裂缝,雨水渗入裂缝后,冲刷护坡下填土,导致护坡沉陷。3)护坡砌石质量低下,坐浆不密实,砂砾、碎石垫层太薄,甚至不设垫层,从而导致护坡塌陷。4)护坡坡脚不稳固,坡脚走动,护坡下滑,出现沉陷、开裂。5)砌筑砂浆强度不足。2.4.1.3防治及应对措施:1)注意边坡填土质量,填土必须分层填筑分层夯实,宽度要稍大于设计宽度,然后再削坡成形。宽度不够时,不得用贴面的方法加宽边坡,必须挖成台阶形后,再分层加宽夯实。2)护坡砂砾、碎石垫层必须按规范要求垫筑,拍实塞紧,砌筑时片石必须座浆,片石之间相互嵌缝,且块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缝隙应均匀,缝隙之间用砂浆堵满塞紧。3)在护坡的中、下部要设置泄水孔以排泄坡后的积水,减少渗透压力,泄水孔孔径、间距满足要求,泄水孔应设反滤层。4)土路肩应夯实,拍平,以利排水,或设置急流槽集中排水,以防雨水冲刷边坡。5)已沉陷开裂的护坡应拆除重砌,重砌前应先将护坡下的填土补足,夯实、修平。6)如时间紧迫或沉陷严重可能出现滑坡时,可采用压密注浆加固土体的方法进行加固处理。7)确保砌筑砂浆质量,强度达到设计要求。8)加强砂浆的洒水养护。2.4.2勾缝脱落2.4.2.1表现及典型特征勾缝砂浆开裂脱落或砂浆松散脱落。砌体之间缝隙易进水,砌体失去整体性。2.4.2.2主要产生原因1)砌体表面灰尘及杂物未清扫或清扫不彻底。2)勾缝砂浆的水泥用量过大,砂粒过粗,砂浆和易性差。3)勾缝前片石砌体墙面没有润湿。4)勾缝后养生不及时或养生时间不够,或过早养生灰浆硬结不够被水冲散。5)冬季施工,无保温措施或保温措施不健全,使灰浆冻结。2.4.2.3防治及应对措施:1)勾缝前应将砌体面清扫干净,粘在砌体面上的砂浆应敲除,并用钢刷把留作勾缝的缝隙清干净。2)将片石之间的缝隙用砂浆填满捣实,并用刮刀刮出深于砌体2cm的凹槽,然后洒水湿润,再进行勾缝。3)严格控制砂浆的配合比,做到配比准确,拌和充分,随拌随用,严禁隔夜砂浆掺水后重拌再用。4)加强洒水养护,气温较高时应覆盖草袋或土工布养生。开始时养生不能用压力过大的水直接冲勾缝条,以防冲坏勾缝。5)对于勾缝有裂纹,与砌面接触不良,脱落现象,应进行补修,将脱落的砂浆铲除,并将粘附在片石表面的砂浆清理干净,重新按施工规范要求勾缝。6)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勾凹缝。2.4.3砌体内出现空洞、砌体厚度不满足设计2.4.3.1表现及典型特征影响防护工程的使用期限。2.4.3.2主要产生原因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施工工人偷工减料。2.4.3.3防治及应对措施:1)施工前仔细查阅设计图纸,准确理解设计意图,严格照图施工。2)对施工人员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制定奖惩措施,加强过程监控。3)准确执行砂浆配比、座浆必须足量、密实。2.4.4砌体表面不平整2.4.4.1表现及典型特征护坡表面凹凸不平,坡面起伏或局部塌陷,实测平整度超限。2.4.4.2主要产生原因1)护坡下面填土不密实,自然下沉,护坡随之沉陷,或填土不足时,用贴面方法修补,产生滑坡,影响平整度。2)片石表面未经加工,表面平整度不够。3)砌筑时没有挂样线,凭肉眼找平,或样架走动,样线松弛失准。4)砌筑时,相邻片石没有对齐,没有按样线砌筑,或者坐浆不饱满,填缝不密实,引起片石松动。2.4.4.3防治及应对措施1)提高护坡砌石质量,防止护坡沉陷。2)用于表面砌筑的片石须进行加工,做到表面平整,边线顺直。3)砌筑前要仔细放样挂线,竖立样架,并在砌筑过程中随时检查样架是否走动,样线是否松弛。4)砌筑时要严格按样线砌筑,做到相邻片石对齐,坐浆饱满,为防止片石松动,在石块晃动处可用小片石垫平。5)对于已出现的问题,应将沉陷部分或过分凸出部分的片石挖出,将护坡下面填土按规范削平、补足,用表面平整的片石重新砌筑,并将周围片石的缝隙用砂浆填满塞实,重新勾缝。2.4.5砌体产生裂缝2.4.5.1表现及典型特征砌石工程上下层间产生纵向通缝。2.4.5.2主要产生原因1)设计、地质原因。2)基地处理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2.4.5.3防治及应对措施1)施工前认真熟悉设计文件和施工现场勘察工作,如有设计不符或疑问应及时与监理和设计单位联系以便澄清。2)施工时必须严格地按照设计和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和验收。2.4.6墙背回填不实2.4.6.1表现及典型特征边坡与挡土墙不密贴,影响传力效果。2.4.6.2主要产生原因1)墙背回填不及时。2)填料不符合要求,碾压和夯实不到位。2.4.6.3防治及应对措施:1)加强技术交底工作,明确施工要点。2)结构物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墙背回填。3)填料宜优先选择砂类土、碎砾石土、严禁使用腐殖土和树皮、草根等杂物。4)用小型压实机具对墙边、拐角等处进行严格的碾压。5)按图纸要求的压实度进行认真的检查和验收。3、桥梁工程3.1明挖地基3.1.1基坑3.1.1.1放坡开挖塌方(1)表现及典型特征: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2)主要产生原因:基坑开挖较深,未按规定放坡,或者通过不同土层时,没有根据土的特性分别放成不同的坡度,致使边坡失去稳定而造成塌方。在基坑两侧,堆放大量土方或施工便道距离基坑过近,在重力或者外力影响下使坡体内剪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塌方。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作用下,由于排水、降水措施不当,一方面土层受水的影响而液化,内聚力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土方的流失,在重力作用下失去稳定。在挖方时由于操作方法不当出现掏空现象,使土体失去稳定。开挖基坑边坡坡度确定不符合实际。(3)防治及应对措施:根据土的分类,力学性质确定边坡坡度。一般情况下可参照下表基坑的坡度参数土的类别基 坑 坡 度基坑顶端无荷载基坑顶端有静荷载基坑顶端有动荷载砂性土1:1.51:1.751:2粉性土1:11:1.251:1.5粘性土1:0.751:11:1.25注:开挖深度在3m以上时,应作稳定验算,然后确定坡值,宜在适当的深度增设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