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 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小练习(含解析) 湘教版必修3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8987942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 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小练习(含解析) 湘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一地理 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小练习(含解析) 湘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一地理 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小练习(含解析) 湘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选择题1湿地被称为“地球的肾”,最主要的是因为湿地具有什么功能()。A调节气候 B美化环境C净化水中的污染物 D保护生物多样性答案C 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 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泊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有关专家说,湖泊环境的日益恶化,已造成水灾频发,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阅读上述文字,完成24题。2使“八百里洞庭”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围湖造田水土流失严重蒸发和下渗引水灌溉A B C D3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C水土流失加剧D水资源减少4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B冰雪融水量不足C引水灌溉,蒸发、下渗量增大D围湖造田解析第2题,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洞庭湖湖床抬升,加之围湖造田,使得洞庭湖水面缩小。第3题,湖泊环境恶化后水灾频发,主要是因为湖泊蓄水能力下降,其调蓄功能降低。第4题,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主要是由不合理的引水灌溉,以及西部地区蒸发旺盛、植被稀少,下渗量增大等引起的。答案2.A3.B4.C 为保护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地区草地生态系统,我国第一个大规模退牧还草工程日前开始实施,今后5年间三江源头地区已退化的1.5亿亩天然草场将借助这项工程得以休养生息。据此回答56题。5下列不属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表现的是()。A草场退化、沙化速度加快 B冰川湿地萎缩C生物多样性增加 D水土流失明显6该区退牧还草采取的措施有()。牧民整体搬迁和部分搬迁以草定畜长期或定期封育保护天然草原大力植树造林加大政府资金补贴A BC D解析第5题,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后,生物多样性只能减少而不能增加,其他三项所述的现象都会发生。第6题,三江源地区气候条件不适合大力植树造林,第项措施不切合实际,其他四项都是可采取的有效措施,因此正确选项为C项。答案5.C6.C二、综合题7图甲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乙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_,主要原因是_、_。(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_等生态价值和_等经济价值。(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采取哪些措施。解析本题整体难度不大,需要注意的是:读图可知洞庭湖面积在缩小,是自然淤积和人为围湖造田而形成的。湖泊在气候、生物方面作用巨大,也可以有生产、航运等经济价值,所以要维护其面积和良好的自然环境。答案(1)变小围湖造田泥沙淤积(2)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供水(蓄水)、水产业、航运(3)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